清穿之纯贵妃是个真咸鱼 第50章

作者:梨落煎雪 标签: 清穿 穿越重生

  嫡子夭折,太后心里想必也不好受,景顺乖巧嘴甜,素来得太后喜欢,如此见着景顺,没准太后也能缓上一缓。

  “景顺,记得额娘刚才叮嘱你的事情吗?”苏梨末问道。景顺已经满两周岁了,口齿伶俐,几乎所有的话都说的很流畅。前几天,她两周岁生辰,自然是不好操办的,内务府按照分例送了一些物件儿来,太后也着人送了一顶镶着东珠的小帽子,说那东珠是太后早些年的一副耳环,样式老久了,但是东珠保存的极好,索性拿下来让人重新制了一顶帽子给景顺。

  “景顺记得,吃了午膳看着皇祖母睡了午觉再回来,若是午膳用得不多,就要哄皇祖母多吃几口。”景顺小奶腔,慢条斯理的说道。

  “没错,不枉皇祖母疼爱你。”苏梨末给景顺戴好帽子,让奶娘和嬷嬷好生护着她去。

  下午,估摸着乾隆在长春宫,苏梨末让冬雪取了银子去御膳房挑了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宰杀好,又捡了两段带鱼拿回来。

  鲜鱼配着豆腐,炖了碗儿可口的豆腐鱼头汤,又把带鱼用黄酒盐巴和姜丝腌制了一刻钟裹上面粉,烧热油锅转小火慢慢煎熟,剔除鱼骨后装盘,让霜降亲自送去了长春宫。

  扫琴端了碗炖的烂烂的蔬菜肉粥上来,乾隆拿起勺子亲自喂富察皇后,“午膳没怎么动,多少吃一些。”

  吃了两口,看到霜降来请安,说是纯贵妃亲自下厨做了鱼头豆腐汤和香煎带鱼,想着皇后娘娘吃粥的时候好搭配着,有些滋味儿。

  “端过来吧。”听到是苏梨末亲自做的,乾隆说道。

  随后霜降提着食盒回去了。

  乾隆夹了一筷子鱼肉给富察皇后,知道苏梨末这是提醒他别忘了昨儿夜里说过的话,心下了然,待吃完粥,进了几筷子鱼肉,喝了小半碗鱼汤后,乾隆抬手示意众人出去,这才开了口。

  “我不是个好阿玛……”

  听到皇上用我字,不是自称朕,富察皇后讶异了片刻,泪水夺眶而出,扑到在乾隆胸前再也憋不住,把这些日子心中的话,一股脑倒了出来,放声嚎啕大哭。

  乾隆也几番安慰,把自己心里话讲了出来。

  哪有不疼爱孩子的阿玛。

  二人把话说开,痛痛快快的哭诉了一场,富察皇后心里也松弛了一些,“这是我有生以来,三十多年来,头次这般不管不顾的放声大哭,不是皇后,不是富察氏的女儿,只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可怜母亲,一个可以依靠在丈夫怀里肆意发泄的妻子。”

  “从怀着永琮开始,我就心里不安,这两年来,每时每刻,时刻紧绷着。他身子不好,也曾无数次的想过,会不会哪日久丢下我们去见他二哥永琏了。也曾做过这样的假想,但是每想一次,都像剜心般疼,如今他还是撒手人寰。想来,这样,永琏在地下也不孤单了,可以陪着永琮,永琮也可以陪着永琏。”

  “今日,就让我放肆一次,做一日的寻常父亲。”乾隆搂着富察皇后紧闭双眼,眼角一滴泪滑落。

  “……”

  *

  皇上多日未进后宫,令嫔虽然心中急切,但是知道这关头绝对不能心急。因此沉下心来,日日去法华殿为永琮诵经一个时辰,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此番受到了太后的赞赏,让如画亲自送了两卷手抄经书赐给令嫔。乾隆知道后,也赏赐了些物件儿。

  娴贵妃不是在长春宫侍疾,就是忙着后宫诸事,眼见着又快到年下了,许多事情要忙,还有永琮的丧仪虽然有礼部着办,但是个别事情还是要她亲自过问好传达给皇后娘娘。忙的脚不沾地,太后提了一句,让舒嫔帮这点,因此一些宫苑装点和节庆的事儿,娴贵妃分了一些不是很紧要,但是又是面子活儿,不能丢了皇室体统的活计给舒嫔。

  陈贵人看舒嫔忙碌,一些力所能及的,也帮她留意着,只是小心翼翼行事,想到什么只让大宫女迎春去传递,自己绝对不插手沾染分毫。

  余下几个年轻妃嫔,进宫也两年有余,皇上的面儿没见过两次不说,这些日子又遇上这样的事儿,只能各个在宫里哀叹,难不成真的要等到二十多岁了,才能得到皇上的临幸和召见?十几岁就看不到眼里去么?

  有个小贵人这两三个月努力加餐饭,丰腴了不少,可是这该长肉的地方不长,不该长肉的地方,比如肚子,比如脸颊,长了不少的肉。

  没办法,只能又开始节食,把长的肉又全部都瘦了回去。难受的日日在寝殿伤春悲秋,怎么同样是丰腴,怎么纯贵妃娘娘就那般的骨肉均匀,皮相美好,怎么到了她这儿就毁容了……

  老天果然不公!

  嘉妃更是在殿内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几个月来,想尽方法,皇上都没翻过她的牌子,如今又遇上这事儿。七阿哥熬不过去,那是天意也是活该,报应不爽。但是阻了她的路,那就是该死。

  本筹谋着再怀一个阿哥,结果连皇上面儿都见不着还谈什么怀胎。如今皇上沉湎于丧子之痛,不知道这后宫要有多久才能恢复如常。怎么这一年来,她就这么的流年不利,干什么什么都不顺呢?

  然而再怎么心急,也只能忍耐,若是一着不慎漏了马脚,到时候可就再无转圜的余地了。所幸皇上气急,当场让杖毙了奶娘王氏,至于她的家人,自然也是一并抹去了,难道还留着他日东窗事发么。

  天灾人祸,诸事不顺,看来得找人占卜一卦了。

  两日后茉莉拿了签子回来:“未展英雄志,驰驱不惮劳,敢将休咎卜,西北夺前标。”

  “什么意思?”嘉妃看着签字没好脸色。

  “不避辛劳,慎选致力方向……”茉莉期期艾艾道。然而又不敢欺瞒娘娘,否则更没好果子吃。

  “这是说本宫选错了方向?眼下可还有比怀龙胎更好的方向?”嘉妃翻了个白眼没说话。但凡有,她还能坐以待毙?

  *

  自从乾隆和富察皇后把话摊开来说,二人的心结也打开了不少,吃了多日的汤药,悉心照料,富察皇后的病渐渐好了起来,精神头儿也足了一些。又有和敬公主陪伴在侧偶尔也能展颜。

  临近年下,各地进贡不少,乾隆亲自挑选了几样物件,让李玉送来了景仁宫。

  景仁宫内,苏梨末此刻正把所有宫人都叫到了院子里,把早就剪好称好的碎银子,逐一的分发给宫人,每人二两银子,美其名曰年终奖金,大家辛苦了一整年了,也该有些散银子攒些私房钱。

  院子里乌压压站了十二个宫女,十个太监,冬雪拿着花名册点名,叫到一个上来一个,霜降亲自把二两银子递过去,然后冬雪勾名字。

  苏梨末则坐在廊下看着众人,面上挂着温柔和顺的笑。

  众人素来知道贵妃娘娘待他们极好,每日的餐饭给他们贴补油水不说,每年除了分例的衣裳,还会把库房里的料子拿出来,花银钱让额外做了衣裳给他们穿,大多是内衫、裤子等,或者是一些碎布头打补丁等,因此虽然他们外面穿的是统一的宫装,但是里衫都是好一些的。娘娘说过,面子好未必好,但里子好,才是真的好。这话不假,好的布料做的内衫就是舒服。

  不仅改善他们的衣食住行条件,偶尔赏些新奇玩意儿,带手信等,今年节庆前竟然还有奖金拿,各个欢喜的很,恨不能把贵妃娘娘当庙里的菩萨般跪上一跪,拜上一拜。

  别提外面多少人惦记着进景仁宫当差了。

  李玉来的时候,看院内乌泱泱一群人,索性站在外边候着。只见这无论是最末等的粗使小宫女还是毛头小太监都乐不可支的,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咱这位贵妃娘娘,□□宫人可真是有一手,心思也别致。景仁宫下人的传闻,他也是听过一些的。做奴才的,已经很不容易,不就希望跟着个好主子,日子也好过一些。

  又过了盏茶功夫,看着院子里消停了,李玉这才带着人进了院子。

  “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李玉上前打千行礼。

  “起来吧。”苏梨末使了个眼色,霜降看着托盘里还余下两块二两的碎银子,忙一把抓了起来,上前递给了李玉。

  “刚见到公公在宫门口了,原以为是路过,没成想是专程进来的,白让公公等着,这些碎银子,且拿着喝茶。”霜降说着把碎银子恭敬的递了过来。

  “多谢贵妃娘娘体恤。”李玉说着拿了银子收了起来,躬身笑着道:“皇上特地亲自挑选的贡品,让奴才赶着送了来。”

  “这是两柄新疆进献的和田玉,玉质最是油润细糯,给娘娘和公主安枕最好。其中一柄上雕的还是娘娘最喜欢的梨花。”

  “这是波斯进献的骡子黛三斛,与往年的不同,今年的骡子黛颜料更细腻更易显色,且这上头缀着的宝石也是现下波斯最金贵的。”

  “这是西域进献的香料,独有一股异香,轻轻一按就喷出来了,只要沾上了一星半点儿的,那香味儿足足一日都不会散。”

  “另有这五百两,皇上说年下事多,想必用银钱的地方也多,让娘娘收下只管用。”

  “……”前面几样,苏梨末也觉得好,但是听到五百两,眼眸立刻亮了。这厮是上道了!!

  就是这样没错,时不时的送些银子最好,这一两年下来,虽然银钱用的快,但是偶有赏赐,偶尔一个月也能节约些,现下她的小库房里可是放了三盘可爱的元宝了。没有人不会喜欢银元宝,没有叭~

  “眼见着年下了,本宫手头的确不宽裕,正等着银钱用,替本宫好好谢过皇上,等下本宫亲自去养心殿谢恩。”苏梨末十分诚恳的说道。她一定要亲自过去谢恩,让这厮知道,她最最缺,最最需要的是银钱,慢慢引导,对。

  “……”听到贵妃娘娘说亲自去养心殿谢恩,李玉一时惊住了。这可是贵妃娘娘收了这么多次礼,第一次表达了要亲自去谢恩。看来这是真缺银子用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诚不欺我。

  “皇上那边还等着奴才伺候,奴才先回去了。”李玉躬身告退带着众人出了景仁宫。

  苏梨末冬雪把东西先收到屋子里,等下回来再看,让霜降带了一盅下午熬制的热奶茶和一碟子绿豆糕,亲自去了养心殿。

  不过不巧的很,苏梨末来到养心殿的时候,皇上正在召见两位大臣,苏梨末状似十分可惜不能当面谢恩,把奶茶和糕点亲自交到李玉手上之后,回了景仁宫。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乾隆这边才忙完了。李玉提了食盒进来,端了奶茶和绿豆糕摆在案几上,“纯贵妃娘娘得了赏赐高兴的不得了,亲自来养心殿谢恩,不过皇上正忙着,外头风又冷,奴才就让娘娘先回去了。”

  见了大臣正烦躁的脑壳疼,听到奶茶乾隆来了兴致,喝了几口用了两块绿豆糕,这才问道:“让你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可看出来她喜欢哪些物件儿?”

  “奴才瞧着,娘娘都喜欢,只是最喜欢的还是五百两……”李玉说着看乾隆眉头微皱,赶紧找补道:“年下事多,又要赏人各宫人情往来的,可不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娘娘家人又在南方,不在京中,没贴补,能依靠的不就是皇上和分例的银钱。”

  “嗯,朕知道了。”想着她那双白嫩嫩有小肉坑的手,是有福气的,适合抓钱。

  乾隆喝完奶茶,连带木薯小圆子也尽数吃光了,才道:“去传张廷玉过来。”

  *

  苏梨末回到景仁宫烤了会火暖了暖身子,这才有兴致过来看刚才的贡品,玉如意皇后也赏过太后也赏过,但是今儿这两柄的确更上乘,让冬雪拿了一柄过去替换掉景顺现在用的。

  这骡子黛真不亏是贡品,外包装用的是银鎏金镂空管状,金灿灿的,顶部镶着的宝石,回头摘下来打首饰也用得,串珠子也用得。可真是奢靡。

第73章

  不过这骡子黛一斛足足有十支, 三斛就是三十支,就是她有十对八对眉毛的,一年也用不掉这些。刚好年下了, 倒是可以拿来赏人, 一份两支再搭配一串压襟, 刚好。

  至于这香料,不就是香水嘛, 苏梨末拿着琉璃瓶子轻轻按压了一下, 沾了些擦在手背上闻了闻, 还不错,乾隆这厮偶尔的审美还是可以的,偶尔。

  近日时不时让霜降亲自送去一些吃食, 昨儿送了党参乌鸡汤并一碟子糕点,霜降回来学舌说皇后娘娘已经能下床了,点了檀香,坐在锦榻上闭目默念,想来是为七阿哥诵经。看来乾隆定然是把话摊开了讲, 帝后二人的心结也渐渐打开了。丧子的疼痛短时间内不能消弭,但是至少夫妻之间不会随着时间而渐生误会生疏了,也是好事。

  想来, 今儿乾隆特地挑了这些好东西给她,多半也是为着这个。

  *

  腊月二十七,内务府发放各宫月例并节庆礼品的日子。有百福操持各宫都能如数领到,也没出什么大的差子,个别小地方也不算什么修修补补的也就过去了。从太后到皇后, 各宫的赏赐也下来了, 收到娴贵妃的赏赐之后, 苏梨末才叮嘱霜降和冬雪,亲自带了人去往各处送她一早就备好的节礼赏下去。

  每位妃嫔一串压襟,宝石珠子也好,木珠子也罢,每款都用了不同的花样去串,避免撞串儿。单独给令嫔、庆嫔、舒嫔、陈贵人每人带了两根骡子黛,其余妃嫔根据位份各送了一匹缎子云锦之类的。知道嘉妃收到她送的东西大多时候都是扔出去不用的,因此给她的那份也没花什么心思,看得过去,有妃位的体面就行。

  *

  因着七阿哥新殇,这个年过的异常压抑。除夕夜宴是传统,不得不办,但是场面不甚好看。座上的皇上和皇后尽量的维持平静神色自若,但是眉宇间的疲惫感一览无余,旁人也不敢造次,生生挨了过去。初一大礼,忙忙碌碌的一天,晚上照旧移驾圆明园放烟火祈福。去年这时节,帝后恩爱,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过才一年的时间……

  初二合宫觐见太后。苏梨末原本缝制了正红色掐白狐皮子的新衣裳给景顺,如今这大红色也不适合聚会的场合穿,否则就是没有心肝不知深浅了。挑了嫩黄色宫装绣祥云纹的,看着心里暖暖的,又不那么张扬刺眼。在太后那里略坐了坐,就散了,想必太后也是顾忌着皇后的身子,加上所有阿哥公主都在难免刺心。

  听着叫散了,苏梨末就带着永璋景顺和永瑢出了慈宁宫,直到回到了景仁宫内关上了大门,永瑢才开口脆声道:“额娘,我和妹妹表现的是不是很好?”

  “我和妹妹表现的是不是很好?”景顺也学着永瑢的话,咯咯笑道。

  在去慈宁宫之前,苏梨末就好生叮嘱了景顺和永瑢,不许她俩闹得太欢,请了安规规矩矩的站着,没让开口,尽量少说话,更不可以同皇祖母皇阿玛皇额娘撒娇。

  闻言,苏梨末蹲下,与二人平视,左右胳膊各搂了一个,笑道:“表现得非常好,额娘奖励你们四盘点心,都是今儿天将亮的时候额娘亲手做的。”

  “好诶。”永瑢吧唧到苏梨末脸颊上亲了一下,景顺也有样学样,在另外一个脸颊上亲了一口。

  苏梨末起身拉着二人进了正殿,永璋陪同在侧。

  霜降上了四碟子糕点,又热了牛乳兑了蜂蜜给永瑢和景顺吃,永璋则坐在锦榻上陪苏梨末说话。

  “永瑢近日表现的非常好,想来也是你日常耳提命面的效果。永瑢虽然调皮一些,但是额娘的话和你的话,他还是很能听进去的。七阿哥夭折,你皇阿玛和皇额娘悲痛的很,阿哥所里你年纪大一些,日常除了好好照顾弟弟们,更要谨言慎行,万事不要争着出头,日常要多留心多注意,咱们不欺负别人,但也不能被人轻易欺负了去。”永璋已经十岁出头了,苏梨末并不拿他当小孩子看,而是当做同龄人一样沟通。古代人成熟本就早,何况是皇家。

  “特别是近身伺候你和永瑢的奶娘、嬷嬷、宫女、太监们,忠心伺候也就罢了,你也放尊重一些,不可随意折辱,他们做奴才要伺候人已经很辛苦不容易了,没得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当紧的事儿去责骂他们,白叫他们寒了心。若是不忠心伺候,生了异心或者歹心,警觉了不要轻易出手,免得打草惊蛇,让人递话来给额娘,额娘给你们撑腰。”

  “额娘放心,这些孩儿都知道。伺候七阿哥的奶娘出了岔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宫里也有一些流言。孩儿知道轻重。”永璋小大人似的持重老成。

  “到了二月里,五阿哥七岁了想必也要去上书房读书,额娘在太后那里听了一耳朵,说是过完年会从世家子弟里挑选一些适龄的给你们当伴读。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世家子弟里也有一些颇为聪颖好学上进的,你们在一处多研究学问,万不可起了攀比争执。”苏梨末把心里的顾虑说了出来。永璋身强体壮,在摔跤练拳上颇有天赋,但是读书骑马射箭上就平平了。若是不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到时候出了岔子再沟通,就不那么有效了。

  “额娘说过的话,儿子都记得。勿以人之长比己短,勿以己之长显人短,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短处。做好自己,明日比今日好,后日比明日好,就是好的。”永璋点头道,眸中似有星子,亮晶晶。

  “不错。”苏梨末十分欣慰。这两年里时不时说的话,永璋是真的听到耳朵里去了。很多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非要闹点事出来,找别人麻烦,也让自己不痛快。过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强。

  “人之初,人,之,初,初,不是粗……”

  “人、之、粗,粗,不是粗……”

  耳畔传来永瑢和景顺的声音,苏梨末扭头看去,只见永瑢在教景顺念《三字经》,笑着摇摇头,让他们兄妹自己联络感情。

  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永瑢不得了,愣是把她用在永瑢身上的法子,用在景顺身上,甚至还举一反三,一句话,念对了才可以得一块糕点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上,还不能吃,要继续念下一句,再念对一句再叠一块,堆积木似的,而且糕点叠在一起还不能倒塌,倒了就要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