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搅家精 第65章

作者:乌鸦老道 标签: 年代文 爽文 打脸 穿越重生

  这让本就对顶替儿子下乡的闺女的愧疚更加深了,甚至到了一种心虚的地步,因为这是在提醒吴淑兰,要不是当初她让三闺女去替儿子下乡,她也不会吃这么多的苦……受这么多的罪,可以说三闺女的罪都是替儿子受的。

  “苗儿啊,回到家,你趁这段时间就好好歇歇,家里的啥活都不让你干。”

  吴淑兰以为闺女是探亲回来的,只在家里待几天就走,所以对她也格外的宽容,毕竟她过几天又要回乡下了……

  作者有话说:

  晚上十点半还有一更

第61章

  等晚上姜向军两口子回到家的时候, 看到返城的姜苗很是诧异。

  “苗儿,你咋突然回来了?”

  姜向军看到姜苗,就很心虚, 因为当初应该下乡的是他这个当哥的, 可却让妹妹替他下乡去吃苦受罪, 而他顶替了妹妹在酒厂的好工作,留在城里。

  姜向军的媳妇孙英子见自己男人这么不会说话,连忙用胳膊撞了他一下,替他描补了几句。

  “你哥见你突然回来了, 太惊喜了,他前天还和我说等过两天就去你插队的地方去看看你, 没想到你这回来了,真好, 你哥平时老记挂你了。”

  大嫂孙英子说的话, 姜苗听得很恶心, 瞧姜向军刚刚见到她的那副熊样子,眉头皱着,似乎不欢迎她回来似的。

  她是不是就该在乡下窝着, 烂死,永远不回来,这些人才高兴, 就能心安理得的继续霸占着原主的工作?

  “是吗?”

  姜向军见姜苗冷冷的看着他,他连忙回过神来,顺着媳妇的话说了下去。

  “当然了,自打你走后, 我就没有一天不记挂你的。”

  “既然你们这样记挂我, 那这三年来为啥不给我打电报, 寄钱,寄吃的?”

  姜苗见不得这样虚伪的人,明明把替他下乡的原主给忘的干干净净,还非要装出一副记挂她的样子,虚伪的让人作呕。

  “旁的知青,人家家里隔三差五的就发电报,寄包裹啥的,只有我,像是被人忘了似的。”

  姜向军被姜苗如此直接的话问的答不上来,把原本望着姜苗的目光给移开了。

  “你哥让咱妈给你寄钱了啊,你没收到吗?”

  孙英子把这事推到了吴淑兰身上。

  一旁的姜向军也连忙附和,

  “我让咱妈给你寄了……”

  屋外做饭的吴淑兰听到了这话,把事揽到了自己身上,

  “苗儿,你不要怪你大哥,这都怪我,你大哥把钱给我了,叮嘱让我寄给你,可我那段时间忙,就给忘了。”

  姜苗看着这三人在她面前唱双簧,心里忍不住冷笑。

  “原来这样啊……我以为我把自己的好工作让给大哥你,然后我自己去替你下乡遭罪,你转头把我这个替你受苦的妹妹给忘了个干净哪。”

  “你看你说的这是啥话,你可是我妹妹,我咋会忘了你,再说了,你下乡是替我下的,你对哥的好,哥都记着哪。”

  姜向军连忙解释道,他这个三妹咋和以前不一样了,下乡三年,人怎么变得这样咄咄逼人。

  “记着就好,我还以为大哥你忘了,我替你受了这么多的苦,又把人人抢破头的好工作让给你,如果大哥忘了,那就真是白眼狼了。”

  姜苗说着,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姜向军,然后把目光落下孙英子脸上。

  “大嫂,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对,三妹你说的对,你大哥记着你的好哪,他不是那样忘恩负义的人。”

  孙英子觉得这个姜老三和以前不一样了,仿佛变了个人似的,她以前和姜向军处对象的时候,来过姜家几次,见到过这个姜老三。

  “好了好了,快吃饭吧,你妈把你今个点名要喝的鱼汤都给炖好了,平时我想喝,你妈都不给我炖,我今天算是沾了闺女的光了……”

  姜父打着哈哈,转移了话题。

  姜父在家里一直担任的是搅稀泥的角色。

  姜苗坐在凳子上,大嫂孙英子很是主动的站起来给姜苗盛了一碗炖的奶白奶白的鱼汤。

  “苗儿,你快尝尝,当初我和你哥结婚的时候,你也不在家。”

  “我咋在家啊,我那不是去乡下替他种地挑大粪去了吗?”

  姜苗不知道为啥,瞅着这两口子心里就不得劲,也不知道是原主残留的情绪还是姜苗再在原主抱不平。

  孙英子很尴尬,姜向军这个妹妹咋像是吃了炮仗似的。

  “嫂子知道,你替你大哥遭了不少罪,你大哥有你这样的妹妹是他的福气。”

  “知道就好,我替他下乡插队,整天干活,就像牲畜一样,原本好好的身子都熬垮了,我这些可都是替大哥遭的。”

  姜苗的话,让孙英子脸色一僵。

  “苗儿,快吃点鱼,好好补补身子,在家这段时间想吃啥就对你妈说。”

  姜建军见闺女越说越不像话,连忙给她夹了一块鱼。

  姜苗得了她爸这句话,那真是一点都不客气,

  “妈,那我明天早上要吃油条肉包子,中午我要吃炖排骨,晚上我要吃葱花油饼子喝小米粥。”

  她这番话一说出来,姜家的其他人脸色都变了。要知道姜家一个月才沾一次荤腥,排骨就先不提,光是前面的油条肉包子就要拿着粮票和钱去国营饭店给她买。

  “行,明个早上妈起早点去给你买油条包子,晚上的油饼子和小米粥也没啥,就是中午的炖排骨……家里没有那么多肉票了,你看咱今天中午吃了肉,这晚上又是鱼的……”

  吴淑兰有些为难。

  “没肉票?那就找人借啊,可不能耽误我明天中午吃排骨,我都三年没吃到了。”

  姜苗一所理所当然的语气,就仿佛这个家欠她的,不过也确实是欠她的。

  “既然苗儿想吃,我明天去找人借两张肉票,你给她做。”

  姜建国打了圆场,被吴淑兰暗地里瞪了他一眼。

  “这都是应该的,苗儿这几天想吃啥,和你大哥说,或者和我说都是一样的,我下工回来买给你。”

  孙英子原本是客气客气,可被姜苗当真了。

  “行啊,我明天想吃大西瓜,大哥你回来买两个,嫂子,你看我回来的急,像牙刷啊,毛巾啊,睡衣啊,洗脸的香皂,擦脸油啥的都没有……要不,你明天去帮我置办置办?

  我替大哥下乡,你也知道我没有收入,没有钱,不像你和我大哥一个月有几十块钱的工资哪。”

  “行……啊……”

  孙英子脸上的神情很不自然,天哪,这待要花多少钱啊?

  晚上,孙英子躺在床上向姜向军抱怨,

  “你看看你那个妹妹,在今天的这个饭桌上,张口闭口就是替你这个大哥下乡,所以才熬坏了身子,她这啥意思啊?不会是想讹咱们吧?

  还有我今天在饭桌上那样说,就是一般的场面话,客气话,她倒当真了,让你给她买西瓜,还让我给她买睡衣,买擦脸油,买毛巾……她倒真不客气。”

  “她说的也是实话,毕竟当初我顶了她的工作,而她替我下的乡,你就当她是上门来打秋风的,这知青探亲一般那个地方只给批几天,她过几天就回去了,先忍忍。

  幸好我当初没有下乡,这乡下日子可不是人过的,你没听见她说在乡下干活把身子都熬垮了,还是城里好啊……有吃有喝,还不累,我这都快当干事了。”

  姜向军洗完脚,躺在了床上,一脸的庆幸。

  “也是,反正她过几天就要回去了。”

  孙英子想了想,准备明天把那便宜货给她置办一套,应该也花不了几个钱,肥皂啥的,街道这个月初发的肥皂票应该还没用完哪。

  姜向军像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似的,

  “你明天不要舍不得钱,即使破上一个月工资也没啥,把她哄高兴,好好的送回去,反正也就这一次,我估计她下次再来,就又是几年后了。

  现在,我正处于竞选厂里干事,可不能让人发现我这事,我们厂子里有个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当初替他下乡的姐姐去厂里闹了一顿,原本应该他提干的事吹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种由兄弟姊妹顶替下乡的事不是挺多的吗,大家一直都默认的啊,我们厂里有好几个都是顶替姊妹的名额,现在为啥这样啊?”

  孙英子眉头紧皱。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事只要不闹到明面上就没事,要是闹到明面上……”

  姜向军剩下的话没有说,就像是他厂里那个人,熬了四年,比他还早一年了,眼瞅着要提干了,被他姐姐一闹,提干的事不仅吹了,恐怕以后在酒厂也不好再往上走了,毕竟这种事不光彩。

  “行,我知道了。”

  这种时候,孙英子可不能给丈夫拖后腿,不就几个钱吗,买就买了。

  “哎,你不是说你这个三妹在乡下结婚生子了吗,今天咋没见她提这事啊?你爸妈也没提。”

  “有啥好提的,还不嫌丢人吗?一个高中生下乡插队,竟然嫁给了农民,还生了娃……不过这样也好,她在那结婚生子了,就不会总想着回城了,她要是闹着回城,去哪给她找工作啊。”

  姜苗在乡下结婚生子这事,一直被家里人给瞒的死死的,就怕街坊领居知道,丢人的慌。

  今天晚上不仅姜向军两口子在屋里说姜苗的事,就连吴淑兰和姜建国都在阳台改造的小屋里谈论着这个下乡三年,突然回来,有些陌生的三闺女。

  “你说她变化咋这样大,这下乡三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从今天一回来就嚷着要吃肉,喝鱼汤,明天还要吃炖排骨,其实在饭桌上我是故意说没肉票的,你倒是巴巴的要去借肉票。”

  “既然家里有肉票,那你为啥扯谎说没肉票?她好不容易回来一次。”

  姜建国不理解妻子吴淑兰的做法。

  “你没见她回来要吃这要吃那的,我要不这样说,家里的那几张肉票肯定让她两三天就给吃光了,再说了,娟子还没回来哪,她回来没有肉票了咋办?”

  吴淑兰解释道,她的三闺女一回来就像是那饿了三年的狼似的,真是啥好吃吃啥。

  姜建国有些无语的慌,

  “等娟子回来,我出去借肉票总行了吧,苗儿三年都没有回来,这还是第一次回家,你明个多买点排骨,炖给她吃。”

  “知道了,你以为就你疼闺女啊,她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我也心疼她……她这次回来幸好没有带上在乡下生的娃,否则真要丢人死了。”

  吴淑兰提起这件事就来气,好好的高中生嫁给谁不行,非要和那泥腿子结婚,她都不敢让旁人知道,真是太丢人了,要是传出去,她的脸面往哪搁。

  “她在那成了家也挺好的,和人踏实在那过日子,等啥时候咱去闺女插队的地方去看看。”

  姜建国提议道。

  “看啥看啊,穷山沟……她有没有说啥时候回去?”

  吴淑兰脸上遮不住的嫌弃,仿佛提起那个地方就脏了她的嘴似的,这她闺女姜苗今天刚回来,就迫不及待打听她啥时候回去了。

  “这个倒没说,我估计在家撑死五六天就回去了,你可别问她啥时回去啊,整的多不希望她回来似的,像是要赶她走,她在乡下日子不好过,她这几天想吃啥你就给她做,甭不舍得,也就吃这五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