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仙女人设,纵横诸国 第78章

作者:朱万贯 标签: 穿越重生

  但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诸萦回来了就好。

  桓珩不惧怕生死,但他怕自己再也见不到诸萦。

  听闻诸萦的消息,一贯心有城府的桓珩,甚至不曾思考诸萦话中提及的天下一统,诸萦虽是如此说的,她曾经也的确待在卫国,但在鬼神眼中,诸侯国之间又有何分别。

  故而,所谓助一诸侯国一统天下,但这一诸侯国未必会是卫国。

  不论对任何一个诸侯国而言,若是有神女相助,哪怕原本是弱势,在诸萦的协助之下,恐怕也可以变做最为强盛的大国,莫说一统天下,便是将领土遍及海外又有何不可。

  但平素一贯通透的桓珩丝毫没有思考到这一切,他整个人都无法动弹,只是沉浸在诸萦终于重回凡间一事,无法自拔。

  哪怕诸萦的声音消失了,他也做不到如之前一般,冷静的权衡利弊,召集臣下商议该如何是好。

  而底下因为听到诸萦的声音,一开始略显惊慌,而后就敬畏的朝门外跪拜的臣子们,他们在诸萦的身影消失后,也未能立刻起身。

  但在许久之后,底下的几人难免目光交汇,余光落在了桓珩的身上。

  可见桓珩这般情形,无人敢多言一句,只能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

  毕竟他们谁也未曾见到桓珩如此失态,如今的桓珩已不是过去无所依靠的可怜公子,他手握卫国的大权,蚕食了诸侯国将近五分之三的土地,在桓珩有生之年,统一天下,其实未必是难事。

  若是诸萦不出现的话,也许再过十余年,桓珩就能做到。

  而后,他将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朝代。

  即便是宋国也比拟不上的朝代。

  因为桓珩这些年不但在吞并周遭的诸侯国,他甚至与那些蛮夷作战,扫清所有觊觎卫国领土的部族与国家。

  在宋文王时就已经存在,并且从无间断骚扰宋国的蛮夷,大多被桓珩吞并。

  原本桓珩只是为了扫清卫国他日攻伐天下的障碍,所以将临近卫国的蛮夷悉数清扫干净。

  但后来,桓珩吞并其他诸侯国之后,若是那些诸侯国靠近其他蛮夷的领土,桓珩势必也是要将其一起收入版图之中,若是不成,便诛灭。

  或许这就是君王的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也是独属于霸主才有的,对麾下领土的独占之心。

  而明明是对领土锱铢必较的人,甚至容不得他人侵扰边境,哪怕是新攻占得到的领土,也决不许任何人染指的君主脾性,但在面对诸萦神女或许会扶持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时,竟不见桓珩因此着急,命他们商议出个对策结果。

  不仅如此,桓珩甚至独自一人坐在那,心神不属,很明显,桓珩压根就没有在思考此事,他仅仅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甚至于,有些心思敏锐的臣子,还能察觉出桓珩在出神之际,心情隐约是喜悦的。

  但也的确如此,桓珩知道诸萦回到凡间后,先是不敢置信,而后便生出无边欢喜。这份欢喜庆幸,远远超过了对统一天下的渴望。

  作为一个君主,桓珩自然拥有统一天下的愿景。

  天下这么多诸侯,即便是一个领土再狭小的诸侯,在面对有朝一日能一统天下这件事时,也定然是按捺不住的渴望与兴奋。

  让辖下的领土更多,使祖宗宗庙能永受祭祀,这几乎使这个时代中任何一人都刻在骨子里的渴望。

  但这份渴望,对于桓珩而言远不及对诸萦的爱慕。

  他原先就只是镇守在边关的落魄将军,不过是徒有公子的身份罢了,他原先上头还有身为嫡长公子的兄长,不论是王位还是好的封邑,都轮不上桓珩。

  桓珩对权利也没有那么重的欲望,他甚至更为享受在沙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感觉。

  纵使边关黄沙起,也好过王宫内的尔虞我诈。

  但这一切,从诸萦在桓珩险些战死沙场之际,救下他开始就变得不同了。

  桓珩当初,其实不能说是险些战死沙场,他原本是死了的,他的心口被长枪贯穿,身上是无数的箭,他的呼吸甚至都已经停止了。

  桓珩甚至能记得当初那种感觉,意识混沌,他几乎已经是死去,只遗留了最后一点意识。

  但或许将死之人的五感都会变得分外灵敏,所以桓珩能清晰的感受到诸萦的到来,还有诸萦施法救人时,粉白花瓣散发的香气,它仿佛能治愈人心,融入骨髓。

  桓珩当时就在想,自己是否已经死了,但并没有,他未能去往传说中收纳魂魄的地方,也没有见过卫国巫乐中传颂的割取凡人魂魄的少司命。

  但他的的确确是见到了神女,那便是诸萦。

  诸萦施的法很快就治愈了桓珩,对于诸萦而言,或许不过是些许时辰,但对于桓珩而言,他能清晰的感受到身体的每一点变化,他原本破损的心脏被复原,身上断掉的经脉还有伤口,都在一点点愈合。

  桓珩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这个过程,对于桓珩而言,他当初的确是死了,之后的生命,其实不过是重生。

  但桓珩未曾对任何人吐露。

  而在桓珩重新活过来的第一瞬,他睁开了眼睛,看到的就是诸萦,一个身着绚丽衣裳,目光中含有对这个天下都十分好奇的貌美女子。

  她仿佛没有见过这一切,眼中最开始是惊奇,后来就归于平静。

  对于桓珩从前坎坷而不堪的一生中,诸萦是那个尸横遍野的战场上,见到的唯一不同的人。

  她身上有与众不同的光亮。

  就仿佛世间皆是灰暗,唯独诸萦不论是一颦一笑,一动一静,都是灵动,兼具颜色的。

  桓珩在见到诸萦的第一眼便知道,自己接下来的生命是为了她而活着。

  后来,桓珩费劲一切心神,只为了能靠近诸萦。

  其实桓珩不是不懂得如和讨好卫王,如何通往权利的巅峰,他更多的是不愿意如此,他只想离开王宫,那个充满尔虞我诈,无法容得下半点情谊的地方。

  他宁可待在荒凉的边关,这里的一切,更能令桓珩感到快乐。

  但后来,桓珩心甘情愿的回到了王宫。

  在王宫之中,桓珩变得同从前不同,仿佛所有人期待的模样,谦卑自持,稳重可信。

  或许是因缘际会,他的嫡长兄长死了,于是桓珩拥有了向上一步的机会。

  后来,他也学着礼贤下士,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终于成功的夺得了卫王的青睐,臣子们的信赖。

  对于桓珩而言,这一切其实不算特别的难。

  即便放弃王位与唾手可得的天下又能如何,对桓珩而言,这一切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萦。

  作者有话说:

  错别字有点多,明天再改_(:з」∠)_

第120章

  卫国的臣子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王宫的,但对于他们而言,却着实心情忐忑。

  神女诸萦的出现,意味着卫国要么就走向极致的繁荣,要么只能沦为别人的附庸,彻底失去卫国的名字。

  但没有人敢揣测神意,卫国究竟会迎来什么。

  若是卫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这些臣子的来日,亦不会有如今的风光与意气。

  有些人是为了家族的荣光,有些人则是为了心中的抱负。

  若是来日因为助益雄主,使天下统一,创下亘古未有的伟大朝代,而他们的名字也将会被载入史书,供后人观瞻,便连他们的子孙也会有荣与焉。

  只需向旁人提及他们的名字,便能受到他人的另眼相待。

  可若是卫国不得不被迫覆灭,即便他们再惊才绝艳,做了再多的功绩,恐怕都会被人遗忘。

  因而,所有臣子都是皱着眉头,满脸烦忧的各自归去。

  不拘是卫国,其它诸侯国也大抵如此。

  除了有些诸侯,自觉承天之幸,必定会被神灵钟爱,反而在内心深处生出了些隐秘的愉悦。毕竟,依照卫国那么猛的势头,吞并起他们的国家,恐怕无非是时日问题了。

  倒不如期盼诸萦能对他们另眼相待,从而帮他们将天下尽归囊中。

  然而,他们只能迎来更深的失望。

  诸萦自然不会因为桓珩同她见过更多次,情谊更深,就贸然选择桓珩。她定然是好好的选出,真正能有益于天下百姓的君主。

  如今剩下的诸侯国并不多,君主自然也不多。

  诸萦原本惩戒过那些流匪之后,就施展技能将原先想要帮她的老妪扶起来。

  她不知道能为老妪做些什么,索性为老妪施加了治愈术,帮她消去身上的暗疾,以及年老后生出的病痛。

  诸萦想了想,取回一只小纸人,令小纸人跟在老妪的身后,若是老妪有甚需求,或是遇见了难事,皆可以帮她。

  不论诸萦是否有能力惩罚这些流匪,但先前是这个年迈体衰的老妪,不顾性命之危,欲要帮诸萦。即便是流匪到了眼前,老妪也没有抛下诸萦逃走。

  和那些知晓诸萦身份的人不同,老妪压根不知晓诸萦可以护住她们。

  这份情义,诸萦又怎会全然忽略。

  她知道老妪如今是孤身一人,老妪的亲人不是失散,便是死在了兵祸与饥荒之中。

  诸萦会想法子帮老妪寻回失散的亲人,若是她们尚且还在世的话。

  若真的没有一人存活,诸萦也会想办法让老妪过得好一些。至少有小纸人陪伴,不至于出事。

  但就老妪这般腰背佝偻,双眼发花,腿脚不便,却仍要独自一人辛苦过活的模样,却叫诸萦不由深思。

  天下遭逢战乱之人何其多,又岂会只有老妪一人孤苦。

  她如今因缘际会决意照顾老妪,那么其他年迈,又尽失亲人的老人,又该如何是好?

  任凭他们孤苦无依,自生自灭不成?

  诸萦思虑事宜,早不像从前那般狭隘。或许是因为身份的转变,诸萦对待事物,以从一人一物,变做天下人,天下物。

  又或者说,这便是胸襟,达者兼济天下的胸襟。

  在诸萦心思转换间,便有了该如何顾及所有因战乱而孤苦无依的老者法子,不仅是年迈的人,还有那些幼儿,失去父母亲族的庇佑,也只能死于饥寒,或是被人诱拐为奴。

  诸萦既然下定决心,自然会思虑周全。

  她只是在心间浮起这些念头,面上却并无异色。

  诸萦也没有立即离去,她身上还带有方才惩戒流匪时的冷肃,但当诸萦望见老妪时,眉眼柔和清浅,满是对众生的仁慈宽容,让人见之即亲,不自觉想落泪。

  她道:“吾乃神女诸萦,汝今日之善心,他日必有回应。”

  说完,诸萦的脸上浮起微笑,眸光温和,有悲悯世人的仁爱。此时此刻的模样,和诸萦方才对那些穷凶极恶的流匪,又是截然不同的。

  鬼神难以揣测,凡尘之中,有万般面容,大抵便是如此。

  而诸萦亦没有多加停留,霎时便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再寻不到踪影,只留下额头叩地,对诸萦深深折服的庶民们。

  诸萦其实并没有离去太远,而是瞬移到了村落附近的一座寂静无人的深山之中。

  并非诸萦寻不到去处,而是她需要独自一人安静的思考。

  诸萦方才将话放出去,不论是哪一个诸侯国的人,恐怕都期盼着她能降临,但诸萦必须在决定好要扶持谁为统一天下的君主后,才能离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