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洒扫丫鬟后 第93章

作者:木子金三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们以前快饿死了,后来跟着别人去起义终于能吃个半饱,偶尔还能沾荤腥,日子好像也不错。

  可看看赤袍军,里面一个小工都能吃干饭配炒咸菜。

  尤其当他们得知赤袍军有分明的条规,不能随意打杀底下人后,本就动摇的俘虏们顿时偏向了赤袍军。

  这年头投谁不是投,只要让他们吃饱,能安心活下去就够了,最好还能攒点小钱娶妻生子就更美了。

  这些俘虏,叶音和顾澈把他们打散分开插进队伍里,每日修缮城池,进行操练。

  俘虏们:别说,虽然累了点,但踏实啊,还有赤袍军的饭是真的香。

  在金城的顾庭思之所以能将俘虏派去干苦力,是因为她带去的人手远胜俘虏。

  但兴城不一样,就算顾澈他们杀了一些,剩下的俘虏也还有七百来人,而他们带去的人手才不过三百,这种情况,只能是恐吓震慑为辅,怀柔为主。

  情况不同,应对也不同。

  定下了军号,顾澈和叶音商议后,又拟定了奖惩制度,更加细化,更加分明。

  春末的时候,对峙的两军终于有了胜负。成王大胜,以淮南为根据地,追击南逃的起义军,并且顺势把势力扩张到南下。

  没想到中途遇到赤袍军,率先把溃败的起义军吞下,赤袍军再次壮大。

  而这支新起的赤袍军,也终于展露人前。

  消息传回去,黄成大怒,恨不得立刻带兵去灭了赤袍军,却被手下劝住。

  他们刚刚大战一场,此时若再战,定会被朝廷寻到空子。

  幕僚刚说完这话,亲兵来报,朝廷军队逼近。

  黄成:……

  幕僚众:………

  元乐帝自认为此时大战过一场的成王军队定然十分虚弱,于是派兵来剿。也不能说不对。

  反正稳重如顾澈听闻此事后都被逗乐了。若非他跟元乐帝隔着灭门之仇,他都要以为元乐帝故意在助他。

  成王手下的人对朝廷都有着恨,双方打得难舍难分。

  如此好机会,顾澈带人向西扩张。

  张元庆敏锐的感觉到了威胁,不再保守的留在云州,开始北上。

  顾澈避其锋芒,沿着黄成队伍的东行之路摸过去,那些地方几乎是十室九空,顾澈几乎没费什么力。当然除了土地,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了。

  而张元庆则不同,北上完全是带人杀过去,掠夺物资以战养战。

  其他小势力再度冒头,一时间大靖朝内烽烟四起。

  而边关也不太平,北狄来势汹汹,靖朝军队屡战屡败,节节后退。

  此时有人提议重启宁侯将军,但是被几位皇子压了下去,他们拿太子淮南救灾不力说事,暗示太子亲征以振士气。

  元乐帝允了。

  太子妃几乎哭成泪人,她家太子不擅长此,为何父皇要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76章 衬她

  攘外必先安内,虽说现在北狄打过来了,迫在眉睫。靖朝内忧外患,但也不是走到绝路。

  这个时候启用擅长作战的将领派去边关,然后对各地起义军实施一拉拢一打击政策,先把局势稳住。

  等边关战火稍歇,再来处理内患。

  以余首辅为首的文官跟元乐帝暗示了两回,可元乐帝依然我行我素,余首辅他们也就不劝了。

  劝了两回足够了,要么元乐帝真的没明白,这样的蠢货皇帝也够够的。要么元乐帝明白却装不明白,那就是又蠢又毒。

  不管哪种,他们都对元乐帝死心了。

  现在这群文官盘算着是相看下一代帝王,还是会有新主。但不管皇位上最后坐了谁,对方总归要文官帮着治天下。他们不会有事。

  所以朝廷里的文官并不是很慌。有些对元乐帝失望透顶的,还巴不得天下更乱,改换新主。

  支走了太子,京城里的几位皇子争的更凶,今儿你的人进了户部,明儿我的人就要进吏部,大后天他的人就要进兵部。

  元乐帝自认为巧妙的隔岸观火,掌控大局。并不制止儿子们的争抢。

  对于元乐帝而言,皇子们争的越凶,各方势力就耗的越多,对于他这个帝王是好事。

  他并不在乎上层的争斗是不是影响到了下层。

  直到身为靖朝粮都的昌阳省发生灾荒,饿殍遍野,乌鸦欢鸣。

  大靖上下举国皆惊,昌阳省可是粮都,怎么可能会发生灾荒。

  元乐帝派人去查才知道,原来是他几个好儿子看中粮都富庶,命令手下的人一遍又一遍去薅,把好好一个粮都弄得满目疮痍。

  昌阳省内处处可见白骨,人相食的场面。

  元乐帝要抓昌阳省的一干官员问罪,结果大半官员自缢,小部分官员携家眷潜逃至淮南,投奔成王。

  于是成王的口号又变了,扬言天子受小人蛊惑,他要清君侧。

  更要命的是,昌阳省内爆发了起义,且短短两日内,迅速成规模,不断壮大,号黄天军。喊出的口号是苍天无眼,黄天当立。

  就差没明晃晃指着元乐帝的鼻子骂。

  元乐帝震怒,当即命令剿黄成的军队折返,同时派出一半京师前往昌阳省灭匪。

  不怪元乐帝如此紧张,实在是因为昌阳省离京都不远,原本京城紧邻粮都是好事,然而如今昌阳省大规模起义,简直是犹如一把刀横在身前。

  不止是元乐帝害怕,官员百姓也害怕,百姓们不管太多,他们只知道一旦起义军入城,他们这些百姓是最先丧命的。更别说粮食财物失守了。

  宁侯将军在府里听到外面嘈杂,召来心腹询问。得知事情缘由后,他愣了好久。

  “将军……”

  宁侯将军摆摆手:“别叫我将军了,不能护卫山河百姓,算什么将军。”

  晚上宁侯将军叫来妻儿,一同用了一顿晚饭,他甚至破天荒的抱起一双儿女,蹭了蹭他们的小脸。

  妻子眼眶通红,喜极而泣,以为丈夫终于想开了。

  一对孩子在短暂的拘谨后,也欢喜的抱住了父亲的脖子,软乎乎唤爹。

  宁侯将军跟他们说了一会儿话,然后提出累了要休息,离开前他深深看了一眼妻儿,而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次日,宁府传来噩耗。宁侯将军吞金而亡,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元乐帝阴沉沉的看着底下汇报的人,“他这是在对朕不满?”

  汪忠义心里把宁侯将军翻来覆去骂了一顿,面上赔着小心哄道:“圣上,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也可能是宁侯将军得罪了什么人,或许是仇杀呢。”

  此时,小太监探头探脑。

  汪忠义立刻问:“何事?”

  小太监:“圣上,青大人求见。”

  元乐帝轻飘飘看了一眼汪忠义,那瞬间汪忠义吓的冷汗都出来了。

  元乐帝:“让他进来吧。”

  “宣青大人觐见。”

  青大人:“臣拜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乐帝:“爱卿平身。”

  “谢圣上。”

  元乐帝面上不见喜怒,语气如常:“青爱卿此时觐见,是为何事?”

  青大人又跪了下去:“臣听闻宁侯将军昨夜身死……”

  元乐帝: “是有这么回事,朕听闻他是吞金而亡,那金子还是朕曾经赏赐给他的。”

  青大人大骇:“圣上,宁侯将军绝无不敬之意,臣以为或许是他人谋害,宁侯将军实在冤枉。”

  青大人话音一落,汪忠义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恨不得厥过去。

  青大人,你找死就算了,何苦拉上咱家。

  元乐帝嘴角扯了一下,眼里却尽是凉薄。

  “青大人真有同袍之义。”

  青大人抬眸:“圣上。”

  元乐帝长叹一声:“你跟朕身边的大监还真是心有灵犀啊。”

  心有灵犀,这个词用在一位朝臣和一个大太监身上实在荒谬,细想却又让人胆寒。

  青大人还想说什么,元乐帝摆摆手:“退下吧。”

  青大人低下头:“是。”

  回去之后,青父一直惴惴不安,他回忆宁侯将军身死后的种种,忽然,青父驻足。

  他想起来了,宁侯将军死的第二天,家里小厮匆匆而来,先说昌阳省流民起义,随后才道宁侯将军吞金而亡。

  当时他心里一咯噔,知道宁侯将军想左了。定是对圣上失望透顶才吞金自尽。

  可哪怕事实如此,绝对不能让圣上这么以为,否则宁侯将军的妻儿怎么办?

  他当时心急,一心想帮人脱困。哪知道就着了人的道儿。

  对方好毒辣的心思,好深的谋算,不但算了他,还了解汪忠义的狡猾。

  青父颓废的跌坐在地,是他疏忽大意了。

  两日后,朝臣突然齐齐弹劾汪忠义残害忠良,结党营私,侵吞百姓良田等等恶行,汪忠义顿时被元乐帝下了大狱。

  此举分明是做给天下人看,成王口口声声喊着清君侧,如今元乐帝亲手除去奸佞,还给他的几个儿子找好了背锅者。

  哪怕没有宁侯将军一事,元乐帝也不会再留汪忠义,过往汪忠义所为,元乐帝不是不清楚,他留着汪忠义有用处。

  汪忠义替他除去他不喜欢的人,最后再替帝王担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