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 第248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 标签: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前不久我收到我家那口子寄回来的钱,好家伙,这个数呢。”杨继丽比了个手势。

  “差不多差不多,”杨继春笑得合不拢嘴,“不过我们得分给大家一份,没有你们的小日子滋润。”

  “是啊,但也满足了,我们再怎么说也拿大头,要是全给,我才不愿意呢。”杨继燕道。

  “是啊是啊。”

  去周家拜年时,杨继西跟周大舅说起学车的事儿,周大舅笑道:“只要你想学,我有的是熟人,但这认师傅得走师礼,而且不能抢饭碗。”

  “不抢不抢,我就是想着学着以后万一有条件买车,也方便。”

  杨继西笑道。

  “该这样的。”周大舅点头,和杨继西约好日子带着他去见自己的朋友后,又说起周文柏夫妇的小卖部,他们的生意还不错。

  从周家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可这个时候杨继南兴冲冲地跑了过来:“赵五家住了个外地人,说是来收老玩意儿的,只要是有点年份,不管是铜板还是银角子啥的,都要。”

  “哪有啥银角子,不过老铜板倒是有几个,咋还收这个啊?”

  杨二奶奶好奇道。

  “不知道,反正好些人都往赵五那边去了。”杨继南说。

  “咋住赵五家呢?”

  杨二爷爷疑惑。

  “给了钱的,没地儿住,想着在我们生产队待一天,收了东西第二天就走。我是没啥东西,不过我爹他们拿了夜壶过去都给收了!”

  杨继南想到那东西都觉得嫌弃,那东西都有人收。

  “那夜壶我记得太爷爷在的时候用着的,放到现在也有些时候了,”杨继西忍着笑,“卖了多少钱?”

  “我问了爹不说,”杨继南摊手,“味儿重得很,说前一天晚上还用过呢,只是用水冲洗了一下,结果那人还是要了。”

  “咱们家可没夜壶。”杨二爷爷哈哈一笑,让杨继西夫妇拿着杨二奶奶给的铜板去赵五家瞧瞧。

  反正也是过年,没啥事儿干,二人笑眯眯地来到了赵五家。

  赵五家挤满了人,还有隔壁队的呢。

  那人四十多岁,留着络腮胡,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有些文化。

  此时正在看一块缺了口黑乎乎的牌子,这是李四娘拿来的,她还在一旁笑眯眯地介绍着:“这是我姥姥留给我娘,我娘在我出嫁的时候留给我的,本来是想留给我儿媳妇,可我想着我还没死呢,就没给,结果现在没有儿媳妇了,索性卖了。

  “要是能卖个好价钱,我就把房子重建了,然后再给我儿子娶个黄花大闺女。”

  听到这话,就有人不客气道。

  “得了吧,现在寡妇都不愿意嫁到你家去,还想要大姑娘呢?”

  “就是,还有这玩意儿不是你家老伴儿小时候在后山捡到的吗?咋就成了你姥姥传下来的了?”

  李四娘脸上挂不住,立马叉腰骂道:“你们懂个屁!听听人家咋说的。”

  那人把牌子还给她:“这是铁片,不是玉佩啥的,就是年代久了,生锈了,这东西我不要。”

  众人哄笑,李四娘不乐意了:“你再仔细看看,这真是我姥姥传下来的,要不你给我五块钱?”

  “我不收,麻烦让让,下一位拿东西来。”那人摇头,喊着下一个人。

  李四娘骂骂咧咧地走了,杨继西和孙桂芳还给她让了路,他们可不想大过年的被喷一脸沫子。

  “这人姓张,说是南城人,走了好些地方了,就是收这些东西。”见杨继西他们刚来不知道情况,有人便给他们解释。

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继西和孙桂芳听到这话, 也跟着在那排队,轮到他们的时候,那男人问:“你们拿来的是什么?”

  “是铜板,”孙桂芳拿出来给他看了看, “怎么收的?”

  “一个铜板一毛钱。”

  男人道。

  孙桂芳和杨继西对视一眼, 二人笑着说只是想过来问问价, 麻烦他了。

  接着也没看热闹, 直接回了家。

  杨二奶奶听到说一个铜板才一毛钱, 顿时觉得他们没卖是对的:“留着,也算是老物件, 给孩子看个新鲜,一毛钱太少了。”

  “留着留着。”杨二爷爷也说道。

  “成。”杨继西点头。

  下午他去镇上铺子看了看,因为房子有点漏, 所以刘章他们一家三口在除夕夜祭祖后,便暂时搬到铺子上住着, 等过了年就回去收拾收拾房子, 现在家里有点钱, 把房子弄好些也不错。

  杨继西是怕有他们的信,结果还真有, 王成功看见他便冲他招手,接着拿出两封信递给他:“昨天下午到的。”

  “谢了王哥。”

  杨继西笑道。

  在铺子上吃了午饭后,杨继西揣着信又回了生产队, 这两封信分别是李成杰和文知青寄过来的, 里面除了信外,还有钱。

  文知青的书店生意不错, 年底分红, 他们有一百二十六块钱。

  李成杰那其实没有一年, 才几个月,但为了新年新气象也好算账,所以把这几个月的分红也算出来了,一共五百八十六块钱。

  “看来服装厂的生意确实不错。”杨继西笑道。

  “是啊。”孙桂芳又把钱数了一遍,接着交给杨继西放在空间里。

  今年他们给四位老人一人封了六十六块钱,孩子们的红封也是五毛一个。倒不是他们装大,是杨继春他们给嫣嫣的就是这么多,他们自然不能让姐姐妹妹们吃亏的。

  “姑姑来了,在大爷那边。”孙桂芳又道。

  杨继西有些惊讶:“我还以为今年也不会来呢,她一个人来的?”

  “和姑父一起,瞧着都是笑眯眯的,”孙桂芳想了想,“对我态度也好,还问我们家生意咋样,我总觉得是冲着小卖部来的。”

  “咱们铺子都开了,她可能是想借钱,要不就是也想开铺子。”杨继西说。

  “反正不管怎么样,娘都说先别接茬。”

  “娘说得没错。”杨继西点头。

  杨姑婆确实眼红杨继西他们的杂货铺,本来今年也是不打算来的,毕竟之前丢了那么大的脸,但知道杨继西他们生意不错,杨姑婆便跟着杨姑父一起来了。

  原本要跟着过来的二儿子,这次便没过来。

  “当初我就觉得继西是个有本事的,瞧瞧人家现在,那铺子生意可好得不得了哦!”

  杨姑婆这会儿还在那头戳杨老婆子的心,“就说除夕前一天正好是赶集,好多人都在他们铺子买东西呢!二哥二嫂,还有继西他们夫妇四个人呢!都忙不过来,你们说那生意得多好!”

  她伸出手比了个四,接着又问杨老婆子,“你后悔不,把一个金娃子给过继出去了。”

  “这有啥后悔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嘛,”杨老婆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倒是我听说你那小儿媳妇,给你生了一个孙女?”

  不就是戳心窝子吗?谁不会啊!

  杨姑婆扯了扯嘴角:“孙女怎么了?我可不像有些人,是个重男轻女的,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不认自己,那是个什么滋味?怕是只有某些人自己知道。”

  “某些人”深深吸了口气:“这虽说不要重男轻女,可这孙女以后长大了,到底是别家的人,他姑啊,你就一个孙子吧?这可不热闹,瞧瞧我们家,三个孙子,以后兄弟齐心,那咱们杨家祖宗在下面瞧见了,不得高兴啊?”

  “哎哟,你咋还封建迷信呢?要不得要不得,”杨姑婆轻哼一声,又问道,“听说继东他们出外地干活了?一个月多少钱啊,你们都这把岁数了,他们咋还放心出去呢?”

  “一个月二十多块钱呢,”杨老婆子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背,“我和福娃爷爷身体也不错,让他们在外面多干几年,回来盖房子,眼瞅着狗蛋也十三岁了,再过几年就能议亲。”

  “一个月二十多块啊,”杨姑婆连忙追问,“在哪里啊?还缺人吗?我问大嫂继康在哪里,她就是不说,咱们关系好,你跟我说说,我也让我家那几个出去干点活。”

  “这我不知道,”杨老婆子矜持一笑,“我哪里记得住地名啊,要不你等他们回来再问?”

  “啥时候回来?”

  “不知道。”

  杨姑婆:……

  这边杨姑父倒是知道了,他见杨姑婆和杨老婆子面对面也不说话,便把人叫走:“去继西家坐坐。”

  “欸。”杨姑婆应着,起身瞪了一眼杨老婆子的脑瓜子后,才跟着杨姑父走的。

  杨老婆子看着他们的背影冷哼一声道:“还想跟我们继东一起干活儿,想得美!”

  “这大过年的,你别搭理她。”杨老汉从旁边过来道。

  “我也没搭理啊,”杨老婆子把怀里想要下去玩儿的福娃放下,“我可知道她打了啥主意,不就是想借钱吗?”

  “你咋知道是借钱?”

  杨老汉好奇问道。

  杨老婆子啧了一声:“听说他们家有个亲戚,是纸厂的,要退休了,那人又没有儿子,女儿呢又怀着孩子,女婿本来就是纸厂的,所以那名额就出来了,想卖给他们家。”

  杨姑父确实有借钱的意思,杨姑婆则是想要借钱开铺子,她觉得进纸厂一个月拿的钱,肯定没有开铺子来得多,而且开铺子那钱是进他们二老口袋里的,安全得很。

  这要是儿子进厂,那得来的钱,可不一定全给他们的。

  在去杨继西他们家时,杨姑父在小菜地那把杨姑婆拉住:“就按我们来时说的,借钱给儿子把那个纸厂名额拿下,别想着做生意了!这做生意是人人都能做的吗?别这么天真。”

  “可继西他们的生意做得多好啊!再说,这工作给谁啊?给老大,老二老三不乐意,给老二,老三他们也不乐意,你说这事儿怎么办吧。”

  杨姑婆摊手。

  “先看他们借多少吧。”杨姑父也犯难了。

  到了这边,杨继西他们也还挺热情地招呼着,拿出瓜子花生水果糖啥的给他们吃。

  说着说着,就进入了正题。

  “是这样的,我们家有个亲戚,他呢马上就要退休了,在纸厂,那不就有个名额,我们想买下来,这还缺点钱,继西,你们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们,我们有钱了一定尽快还的!”

  他们知道这个家管钱的是杨继西他们后,借钱也不单独找杨二爷爷他们了。

  闻言,杨二奶奶先道:“不是我们不借啊,这去年为了开铺子,我向我哥哥他们就借了不少钱,昨儿去拜年,才把钱还了一大半,这还欠着不少呢,手里实在是紧。”

  “是啊姑父,”杨继西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生意,所以难免进货啥的,有些没分寸,钱就花多了些。”

  闻言,杨姑父也不好说啥,只是叹了口气:“做生意,确实难拿捏好。”

  杨姑婆本想说话,被他瞪了一眼。

  “那名额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