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 第265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 标签: 重生 甜文 穿越重生

  “宋大姐说笑了,我要是有这个钱,那肯定是想买下的,”杨继西摆手,“如果租的话,一年是多少钱?”

  宋大姐也是个人精,看了一眼坐在杨继西身旁的侯长亮,就知道是他想租了:“都是熟人,我也不说二价,这后院也大,屋子也有四间,这前面两个铺子做生意,那是再好不过的,一个月十块钱。”

  十块钱,要是分一半租给别人,那分摊下来就是五块钱一个月,杨继西觉得还行,侯长亮也觉得不错。

  但得找个合适的人合租才行,不然相看两厌,或者与人品不怎么的住在一起,那烦心事儿可不少的。

  “你们要是觉得合适,就订下来,我们搬走,你们就随时搬进来。”

  侯长亮向杨继西借了钱,把订金给交了,接着二人回到铺子。

  “一个月十块钱,我觉得还不错。”

  杨二奶奶道。

  “是啊,那么大呢,而且你们卖早饭,之前他们就是卖早饭的,我觉得还能吸引老顾客,”孙桂芳说。

  “可就是差人和我们合租了。”

  侯长亮抱着头想了想,也没想到有啥合适的人能合租的。

  杨继西眯起眼想了想后,对侯长亮道:“过两天你来铺子上。”

  “成。”侯长亮见他有主意的样子,便也松了口气回去了,让他干活儿可以,让他想这些有些难。

  “幺妹做衣服的手艺不错,咱们的缝纫机放在家里也没啥用,干脆卖给幺妹,让她开个裁缝店。”

  杨幺妹已经学会缝纫机了,过年的时候还用他们家的缝纫机给杨二奶奶做了一件棉衣呢。

  “这个行,反正他们老家也没啥人,”孙桂芳连连点头,“而且幺妹的手巧得很,之前嫣嫣的布鸟啥的都是她做的。”

  “能行,那你下午就问问阿章,看他们两口子咋想的。”杨二奶奶点头。

  毕竟每天刘章都会来镇上接在镇小学读书的平安。

  “娘,今儿不念书。”孙桂芳笑着提醒道。

  “哎哟,我给忘了,”杨二奶奶拍了拍额头,“那就得去老马沟了。”

  “成,去一趟也不打紧。”杨继西笑道。

  快十点的时候,陈大哥扶着陈叔从客车上下来,陈叔看着几年不见的房子,以及周围的老伙计,脸上全是笑:“哟,王老头穿这么少也不怕着凉咯。”

  王大爷端着一搪瓷杯闻言也走了过去:“我这么年轻,怕啥啊,倒是你老兄弟,咋穿这么多了?”

  “年纪大了,不行了。”陈叔哈哈大笑,杨继西他们把长桌移开了,请几人进屋说话。

  “看得出来,你们对房子很爱护。”陈叔打量了一下屋子,满意道。

  “他们可是干净人,每天都打扫,搞得我不跟着打扫家里都觉得不好意思。”王大爷埋怨道。

  杨二爷爷闻言连连点头:“可不,我屁股刚坐下,我老伴儿就拉着我起来,先看看我屁股上有没有土灰。”

  “你又不在地上坐,咋会有土灰哈哈哈哈……”

  三个老爷子哈哈大笑。

  隔壁几个老人听说陈叔回来了,也过来看看,坐了一会儿,这回陈叔才知道隔壁的柳老婆子没了。

  “到底是邻居一场,下午我们也去队里看看,送送她吧。”陈叔对陈大哥道。

  陈大哥应着。陈叔忽然回来,那肯定是有事儿的,所以王老爷子没在那待太久,只是叮嘱陈叔待会儿过来吃午饭,不来这朋友就别做了。

  陈叔赶紧应着。

  这下铺子里就只有两家人在了,陈大哥也是个爽快人,直接给了个价,比杨继西他们想的要低很多,就二百块钱。

  下午就去镇上过了户,新房本上写的是杨继西的名字,这是孙桂芳要求的,县里的房子已经是她的名字了,这里怎么也要留下杨继西的。

  因为陈叔他们要去柳大哥老家,所以杨继西办完事儿后,就去老马沟找杨幺妹他们说铺子的事儿。

  杨幺妹刚给女儿换了尿布,听见外面传来刘章叫哥的声音,还有些惊讶,抱着孩子出去一看,可不就是杨继西。

  “我来跟你们说一个事儿。”杨继西说起合租铺子的事儿,又说了杨幺妹那裁缝手艺,问他们有没有想法。

  “我觉得成,”刘章点头,“这家里也有点钱了,我看就是买下来也成。”

  反正家里的房子也很老了,就算是前几年把房顶给弄了弄,可到底住着不怎么舒服。

  这买自然是比租好,杨继西一拍腿:“那就买下来!咱们再租出去,钱要是不够,我和你们嫂子能垫着呢。”

  二人都是说干就干的,刘章揣着钱就跟着杨继西去了镇上,好在宋大姐他们晚上是住在这房子里的,见他又带了一个人来,还是买房子的,宋大姐倒也没问咋回事。

  直接报了价:“这房子比杨老板家的大一间,所以怎么也要三百五十块钱。”

  四间屋子,加一个大院子,还有两个前铺子,这确实比杨继西他们的杂货铺大。

  “三百块,我们诚心买。”杨继西砍五十块钱。

  宋大姐知道他会还价,可也没想到这么狠:“杨老板,这一下就少了五十,那可不能这么砍价。”

  杨二奶奶就怕他们讲价不成,所以过来了,闻言问了一声多少钱,宋大姐说三百五十块钱。

  她便道:“你们这房子虽然大,可也比我们那房子旧,我听他陈叔说了,你们这房子是□□年建的,陈叔家的是七二年建的,可比你们这房子年轻八年呢。”

  宋大姐一愣,没想到他们还打听了这个:“那少二十。”

  “三十,就三百二十块钱,听着也好听。”

  杨二奶奶道。

  “哎哟老姐姐,你可真会说啊,”宋大姐笑道,“成,现在还早,咱们是今天过户还是明儿?”

  “今天。”刘章道。

  免得夜长梦多。

  得亏这个年代单位的人住在单位里的多,不然还真不好办下来。

  等过了户,已经快七点钟了。

  刘章也不吃晚饭,赶回了老马沟。

  知道事儿办成了,杨幺妹也高兴,得知房本上是自己的名字,拿着房本的杨幺妹一愣。

  刘章倒是觉得没啥:“你是我媳妇儿,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啥,哥他们在县里的房子也是嫂子的名字。”

  杨幺妹垂头重新翻开房本,看着上面写在房屋所有人旁边的名字,原来这是自己的名字。

  “等下个月初八,我们就能搬过去了,哥说明儿把缝纫机给咱们送过来,让你先多练练,还有布的事儿,他说给我们找他朋友看看有啥供货比较便宜,料子也不错的.......”

  侯长亮来到杂货铺,得知买下对面房子的是刘章夫妇,也松了口气:“那就太好了,是熟人,而且都是明理的。”

  杨二奶奶闻言也笑:“你们这铺子打算谁来守?”

  “我大嫂,我娘还有我媳妇儿。”

  侯长亮他们还没分家呢,而且家里也很团结。

  他妹妹去年结了婚,就在本村,离得也近。

  “那敢情好啊,我能常见到你娘了。”想到好姐妹不久后就能在对面,杨二奶奶的心情不错。

  “是啊,我娘那天也说呢。”侯长亮和杨二奶奶说了一会儿话后,便走了。

  还留下了一斤米糖,孙桂芳不收,他还不高兴呢。

  孙桂芳掰下一块米糖递给杨二奶奶,杨二奶奶笑眯眯地吃着:“这日子越来越好了。”

  “是啊。”孙桂芳点头。

  十一月初八那天,宋大姐他们上午刚搬走,把钥匙交给杨继西他们,下午杨幺妹一家四口就搬进去了。

  为了让侯长亮他们更舒服地租房子,干脆就把后院也一分为二,好在后院大,就是隔开了也不觉得拥挤。

  把宋大姐他们之前的灶房给了侯长亮他们,毕竟是做早点生意,还是用大锅比较好,杨幺妹他们在小偏房另起了一个灶台,够他们一家四口用了。

  两个铺子中间那道门也用木板隔断了,这样各有各的铺子,各进各的院子。

  杨文清办事很稳妥,上个月杨继西写信拜托对方找布商,这个月初二就寄过来好多的布,帮着把杨幺妹他们铺子给收拾了一番,又把定做的挂架啥的安上去。

  再把布料一放,缝纫机一摆,这裁缝店就成了。

  等侯长亮他们搬过来的时候,杨幺妹他们的铺子已经开张了好几天了。

  王海燕还没进自家铺子,就先到杂货铺和老朋友杨二奶奶说了一会儿话,这才过去帮着归整东西。

  杨二奶奶也是个闲不住的,反正有孙桂芳看铺子,自己便过去帮忙。

  杨幺妹忙着做衣服呢,她接了好几个单子,都是出嫁穿的衣服,旁边放着一张小床,床上小丫头睡得正香甜,平安则是去念书了。

  而刘章和杨继西一道去帮着牵电线,要一点一点地拉过来才轮到他们呢。

  听着隔壁的动静,杨幺妹嘴角含笑,见小女儿睁开眼,便放下手里的活儿,将她抱起轻声哄着。

  自打王海燕她们开了早饭店后,去吃的人也不少,因为王海燕的米糖生意本来就好,而柳大嫂蒸的馒头包子也非常不错,还有谭佳月的咸菜玉米粑以及十分劲道的面条,可比之前宋大姐他们的好吃。

  这生意也就渐渐好起来。

  得空时,王海燕就带着两个儿媳妇在裁缝店帮忙或者是来杂货铺串门。

  杨老汉他们自然知道杨幺妹和刘章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

  想来就怄气,当初最看不上的女儿和女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可偏偏和他们不亲热。

  而上次杨幺妹那边的满月酒,他们也没去,这下再巴结过去,那就臊得慌了。

  所以即便再不高兴,他们倒是没有凑到铺子上,死皮赖脸要杨幺妹给做个衣服啥的。

  但也说了不少闲话。

  比如他们怎么有钱开铺子的。

  怕不是刘章干了卖私肉的活儿。

  毕竟之前就有一个姓吴的屠户,不就是因为卖私肉被开除了吗?

  这个大伙儿都是听说过的,有些人还知道的更多,知道这人就是孙桂芳娘家堂妹夫呢。

  闲话越传越厉害,还真传到肉联厂那边去了,刘章被约谈话,他非常坦然地把自己这几年的工资记录拿出来,再说起自家每个月的开销,这么算下来,他的存款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事儿惹恼了杨继西。

  他怒气冲冲地回到生产队,直接进了杨老汉他们家院门,先让狗蛋带着两个弟弟出去玩儿去,接着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我知道你们嫌弃幺妹是个姑娘,她打小爹不疼娘不爱,还因为你们舍不得钱,导致跛脚一辈子!”

  “你们用她给月华爹换了个媳妇儿回来,出嫁时别说陪嫁了,一件衣服都没有给她做!还在她回门那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她没事儿别回家,省得他们回来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