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 第151章

作者:绝歌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有些事,沐瑾能跟赖福、赖虎聊上几句,跟赖松他们则不好说,有些事情,他不说,他们都懂。

  他思来想去,在准备出发时,把赖虎叫来,对他说:“待在野沟子县,安稳,钱财也不缺,但前途终究是差了些,我身边……缺一个贴心得用的。你经营客栈这么些年,也练出来了。我那院子,缺个总管。”

  赖虎问:“老贾……”这是替老贾的位置。

  沐瑾道:“老贾眼下主要负责侍卫这一块。眼下府里内务都是玉嬷嬷在操持,以后也是她管,你来了后,只管我院子里的事,听我的安排就是了。要是殿下安排你做什么,你也听。玉嬷嬷是三品官职待遇,你是四品。”

  赖虎明白过来,应道:“是。”

  沐瑾把赖虎调回来管贴身琐碎杂事,将跑腿传讯这一块,也安排专程传讯的,省得总调当值侍卫出去,不利于安全。

  原野客栈这么大个摊子,交接都需要时间。沐瑾让赖虎先安排上,等到萧灼华回淮郡时,再让他跟着一起回去。

  沐瑾跟萧灼华离开野沟子县以后,便直接上了边山,巡查边山防线的同时,也让底下萧灼华跟底下的将领都见一见,顺便把调防工作也安排了。

  将领长久扎根在一个地方,既不利于他们发展,也不利于安稳。边山防线没战事,就只守个税,抓抓走私、细作,久了,就会懈怠下来,战斗力会拉垮的。军队中,每年都有新兵进来,老兵退役,过上几年,军队里的人就换了一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新兵,能顶什么事?

  草原那些,打了那么久的仗,有些也是打疲了,撤回到防线,养一养,给一定时间安排退役的事。要不然,刚下战场就退役,连个过度都没有,心理落差得老大了。

  又是巡查,又是调防,行程自然就慢了。他们翻过边山防线已经是夏末,也意味着正式进入边郡。

  边郡,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还是荒野之地,在开荒、每年要运大量的粮食去养,可等沐瑾沿着往边郡草泽方向去的时候,景象已经大变样。

  曾经的草泽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一的肥沃的庄稼地,一条条清澈的小河沟渠,一片片稻田,让他恍惚间,仿佛看到了有着鱼米之乡称号的江南。

  沐瑾坐在马车上,望着外面稻谷累累看不到尽头的田地,看傻了眼。他唤道:“殿下,看外面。”

  萧灼华也看到了,对沐瑾说:“你迁到这里来的庄奴有二十多万,加上留在这边安家的战俘,如今整个边郡总人口有三十多万人。今年秋收后,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不需要我们再从其他郡调粮食养活这些人口。再开荒些地,迁些人口过来,等人口到五十万左右,应该够养活草原大营和边山防线的吃食开销了。”边郡草泽地势低,积水多,开荒出来后,最不缺的就是稻田。

  种稻子有插殃机,一大把装在机械中,推着推动,轮子翻滚,一颗颗秧苗就扎在了泥地里,比弯着腰一步步手工栽要快很多,收割机、打谷机都能大大节省人力,使得每个人能够耕作的面积大很多。一个人种地,可以养活家里好几口人。

  一些水深不利于栽种稻子的地方,便用来养鱼。每年投放鱼苗,过了产籽季节就可以进行捕捞。

  捞上来的鱼,做成咸鱼、鱼干,就近供应军营或卖去草原。

  草原盐贵,咸鱼干能让他们省去不少买盐的钱。

  地势平,修路起来后,运输方便,面对过路行商和草原的商贸经济也在逐渐展开。

第195章

  沐瑾和萧灼华一行, 是先绕道位于边山西南面的边郡郡城,之后又再从郡城北上,入草原。

  此时正是秋收时节, 稻田里全是正在忙着收割的家人, 正忙得热火朝天。整个收割过程跟流水线作业差不多。因为不是纯自动机械化,人的力气没有机器大,整个过程并不是一体化, 而是分开的。

  第一步, 自然是将稻谷割下来,用的是一人多高的长镰刀,刀刃极为锋利,长有四十多厘米,呈月牙型,刀子上面有一个轻薄的网框。网的最外圈是铁丝的, 为了减重, 用的细麻绳。随着镰刀把稻谷贴着泥地面齐根削断,上面的网兜随之扫过, 便将割下来的稻草兜在了里面。镰刀一挥, 身前半径两米内的稻谷都到了兜里,收割稻谷的人再把网兜一翻, 就将整齐堆放的稻谷倒在了田地里。

  收面两个人,一个负责推动打谷机、踩动打谷机,将稻穗上的谷子跟稻谷分离。

  打谷机装在约有两米多长的长方形的大木盆里, 人和打谷机都在木盆中,随着踩动脚下的踏板, 打谷机转得飞快, 稻穗上的壳便脱落到了木盆里。旁边的人, 则负责把地上成捆的稻谷递给踩打谷机的人。

  等到大木盆里的稻谷装不下后,他们再推着大木盆到岸边,将稻谷装进三轮手推车筐里,推着手推筐运回去晾晒。稻草则搬到岸边的田梗上晾晒,既可以在冬天缺少草料的时候喂羊牛,也可以用来生火,还可以铺床、盖牲口棚。

  大人们在田里忙活,一群孩子跟在旁边帮忙,挥镰刀、踩打谷机不适合孩子干,他们便帮着递稻谷给打谷机的人,一些淘气的孩子则在田里玩耍,抓鱼、抠泥鳅,滚得满身的泥,那咋咋呼呼的叫嚷声极具穿透力,相隔很远都能听到,还有因为孩子太淘气,遭到母亲训斥喝骂的。

  随着沐瑾一行靠近郡城,那些收割完稻谷的人家,正推着用麻布袋装好的稻谷去交税贡。

  长长的交税队伍长拉老长。

  这些庄稼汉晒得浑身黑到发亮,汗水沾在结实的皮肤上,每一个人都散发出肌肉的力量感。一些戴着斗笠的妇人杂夹其间,让秋季的烈日晒得汗流浃背。她们有些力气小,推不动粮车,或者是家里有点钱财的,便用驴车拉着。运粮队伍中,还能看到村长的身影。村长的官服是绿色的,站在一群或穿着麻衣,或打着赤搏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这些运粮的队伍全由村长带队。交税粮是要过称的,许多人不要说算数,连称都看不明白。村长组织交税粮,出发前要过称,到交粮时,收粮人员还得过称、算数。这时候,他们交完税粮,还可以再卖一批粮。粮价都是统一的,这要是自己单独去卖给商人,容易被坑,不如跟着村长在交粮时就顺便卖给朝廷,等交完粮还可以去添置物什。一个村的人结伴,又有村长在,不怕抢、不怕坑,谁要是敢坑他们,村长能立即带着他们去找县尉做主。要是县尉不管,那就找县长。

  萧灼华坐在马车里,她离运粮的队伍之间仅隔着几个贴身侍从,对于他们脸上的汗水、笑容全都看在眼里,听着他们相互攀比谁家交的粮多,心头极为感慨,目光不时扫向沐瑾。

  若是在她离京前,谁告诉她,交税能交得这般兴高采烈,她只会觉得被人当成傻子哄骗,如今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眼前。

  沐瑾见萧灼华频频看他,问:“想下去逛逛吗?”

  萧灼华原本只是感慨沐瑾给大家带来的变化,说到了他想让大家活出个人样,听到他的询问,顿时意动,点头。

  沐瑾拉起萧灼华的手,喊了声:“停车。”

  马车停下,他拉着萧灼华下了车。

  靠近郡城,路上人多,为了惊扰到纳粮的百姓出现混乱,淮郡大营的兵马都在后面。卫队只派出少部门,假装成好几支行商队伍,分散在马车的前后。他俩的马车就两辆,一前一后,每辆马车前只留十几个寻常护卫打扮的侍卫。

  乍然看起来就是哪个大户人家出行,并不显眼。

  他俩下车,立即引起旁边交粮队伍的注意,众人纷纷看来。

  沐瑾拉着萧灼华走到旁边的村长跟前,笑眯眯地打招呼:“村长好呀。”

  萧灼华瞧见沐瑾这自来熟的热络模样,不由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村长客气地抱拳回了一礼,不动声色地上下打量二人,带着几分警惕,问:“有事吗?”

  沐瑾说:“我家是开米行的。”

  村长“哦”了声,扔下两个字给他:“不卖。”带着队伍继续往前。

  沐瑾道:“我没说买,就是打听个行市。我这是刚过边山防线过来,想看看能不能在这边开铺子。”他凑近了,小声说:“朝廷给什么价,我们能……”他悄悄地比了个手势,意思是可以加点。

  村长咝了声,斜眼睨着沐瑾,道:“你们这些豪族吃人不吐骨头,你给翻倍的钱,我们都不会卖的。”

  旁边的汉子用力地啐了声,说:“卖给你们?给能我们评先进户?能提前给我们转正?还是能给我们的娃入学名额?你这两个铜板,我看不上!卖给我们大将军、长公主不好吗?卖给你,你算什么东西!”

  沐瑾说:“哎,你是战俘出身的吧。”

  汉子说:“战俘怎么啦?你脚下走的道儿,还是老子这些战俘修的。我们当战俘的,吃的是朝廷的粮,分得的是朝廷给的地,跟你有什么关系?还想来朝廷手里撬粮,你是不是细作?”

  一听细作,旁边的人顿时来劲,嚷嚷着要把沐瑾扭去送官。周围的庄嫁汉一下子便把粮食放下了,抄起放在粮车上的腰刀就过了。

  边郡之地,家家户户都是备了武器的,就是防着草原人过来掳掠。

  萧灼华赶紧站出来说:“诸位误会了。我是长荣平价粮行的,殿下瞧着秋收了,特派我等出来问问粮价,以防有特意压价或哄台市价的情况。”

  长荣平价粮行可是边郡第一大米粮铺子,各村的油盐酱醋大多都是从长荣、昌盛、平泰几家买的,其中长荣是最大的一家,属于宝月长公府店下的私铺,而昌盛、平泰则是官营,三家都是一样的价,别的家都是小铺子,可以以批发价到这三家拿货,运到县、乡售卖。

  听到是长荣平价粮行出来的,众人停下来,将信将疑地打量他俩,问是不是,有什么证据。

  村长上前,道:“身份文书或印章给出来看看。能过边山防线,可别告诉我,没带这些东西。”

  他沉着脸,视线在两人身上来回打量,一副随时想逮细作立功的模样。

  沐瑾的侍卫长赖泉上前,把村长拉到一边,露出藏在外衫下的腰牌,低声道:“莫声张。”

  村长看到腰牌,再回头看向萧灼华和沐瑾,压住激动的情绪,装成若无其事地回去,向村民们介绍,他俩一个是大将军派来的,一个是殿下派来的,担心他们秋收让人坑了,来巡查民情的。

  村民们的态度又立即好转,再看村长催促他们赶紧赶路交粮,又纷纷放下武器,继续推着粮车赶着驴、牛继续上路。

  村长朝沐瑾和萧灼华行了一个大礼,这才带着队伍继续前行,走出好远一段,想了想,让村民们跟着前面的运粮队伍继续前行,在粮站等他,他有点事,飞奔着跑去找县尉。毕竟一块侍卫长令牌,谁说是准,万一是细作造假呢?

  秋收来打听粮价,天晓得是不是草原人要过来劫郡城?郡城可没城墙的。现在全靠骑兵在前线巡逻御敌。

  萧灼华回到马车上,对沐瑾感慨道:“民风是不是过于彪悍了些?交粮都带刀。”

  沐瑾说:“不仅民风彪悍,还警惕性强,这要是谁敢劫他们的粮,命得留下。”

  萧灼华略作思量,压低声音问:“若是将来不服朝廷……”

  沐瑾说:“将来的事情谁说得准呢。”

  他俩还没到郡城门口,一大郡郡兵出来,把两辆马车前前后后围了个水泄不通。

  郡尉亲自带队,骑着马,站在马车前,唤道:“有人报讯,说疑似有细作。马车里的人都下来,你们的通关文书、身份文书通通拿出来接受检查。”

  萧灼华坐在车里喊了声:“袁文辅。”

  郡尉一听,这声音好熟。

  马车前面的侍卫露出腰牌。

  郡尉想起大将军和殿下在来的路上,立即明白是他俩到了,赶紧下马,来到萧灼华的车驾外,待见到车帘掀开露出的身影时,立即跪下行礼,赶紧请罪。

  边郡之地,细作特别多,防得严实。

  萧灼华让郡尉起身,由他们领着进入郡城,直抵郡尉府。

  队伍从粮站过去的时候,那群村民正好看着郡兵围着他们一群了人从大街上路过。村民们纷纷叫村长看,问是不是抓着细作了,又问是不是村长去报的信,是不是可以去领将。

  村长说:“你们见过逮到细作不给捆起来,还给继续骑马的吗?”他盯着马车打量好几眼,心说:“真是大将军的侍卫?”

  他原本觉得不可能,直到又过了大半个小时,郡城进军队了,军队中间还有十几辆特别气派的大马车,城里才到处开始传,大将军和长公主来边郡巡查了。

  村长这才敢告诉村民们,今天他们见着的就是大将军和长公主殿下。

  沐瑾和萧灼华只在边郡郡城逗留一天,便继续往草原去。

  出了郡城,走了三十多里路,便入了草原。

  从郡城到草原没有修官道,但因为经常有商队往来,踩出了不少路。到处都是牛羊马匹在吃草,夏季长起来的草吃过一茬又一茬,草不算高,大部分只到膝盖或大腿处。

  萧灼华在淮郡时见过大片牧场是什么模样,可来到草原,因为没有山坡、树木遮挡,只有一片片绵延起伏看不到尽头的绿色山丘,低洼处有着大量泛着光泽的水洼、湖泊、溪流。水清澈极了,宛若镜子,将天上的景象映照在湖面,仿佛将天与地都融为一体。

  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外面的景象,看得移不开眼。许久,她才回过神来看向沐瑾。

  沐瑾笑眯眯地问:“草原风光是不是很美?值得辛辛苦苦地跑这么远吧。”

  萧灼华“嗯”了声,又盯着沐瑾看了好几眼,才再次看向外面。说什么要让她接掌草原大营,得亲自带她来看看,其实更多的是想把美好的东西、景色分享给她。

  队伍在草原上前行。

  沿途有许许多多的岔道,岔道口挂着指路牌指引方向。顺着岔路望向远方,还能看到远处散放的牛羊马群,木屋、栅栏、炊烟形成静谧美丽的画面。

  他们走了约有大半天,在下午时分,忽然有轰轰隆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在声音传来的方向,有一大郡骑兵翻过了山丘疾奔而来。

  全军上下迅速聚拢,摆出迎敌的阵势。

  军队是从草原大营方向过来的,穿的还是黑色的甲衣,因此,众人并不紧张,但为了避免万一,丝毫不敢大意。

  对面越来越近,骑兵群下了穿丘,横穿河流,破开阳光下的青草,飞奔而来。

  萧灼华盯着越来越近的在草原上飞驰的骑兵身影,壮阔激荡之感在胸腔间涌动。她看着他们,忽然觉得坐在朝堂上的那片隅天地,实在太渺小了。

  天地之宽广,令人心驰神荡。

  不多时,骑兵到了近前,却在一箭之地外停下来,迅速排列整齐。

  五千骑兵划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只有两个字:“威武,威武……”却犹如呼啸的海浪般一浪接一接,一潮接一潮。

  骑兵队伍中,一个晒得皮肤黑中透红的年轻将军策马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