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 第174章

作者:绝歌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他的兵,现在穿的甲衣,用的兵器,早跟之前不一样了,战斗力呈翻倍式的提升,遇到齐国那些拿单层皮衣拿长矛的大军,五万对上二十万大兵面对交锋,都不带怕的。

  岚铿极短暂地失了下神,便反应过来,站起身,重重地抱拳,道:“遵命。”

  沐瑾道:“你只需带着赶路的行军粮就成了。”

  岚铿应道:“是。”

  沐瑾对方稷说:“姐夫,你带着辎重队伍,紧跟在大军后面,给他们运粮。”

  方稷抱拳应道:“遵命。那待会儿我就去调派五万大军半年物资,让大军够吃到过年。明年的物资,随年底的年货一起拉过去。”

  沐瑾道:“行。”他又扭头对跟随来的军工部基建司郎中道:“抽调五千工程兵,把从长郡到东安关沿途毁坏的道路修一修,之后按照西边诸郡现在的道路从新规划更近的道,把路拓宽。沥青路可以安排上了。”

  基建司郎中应道:“是。”

  沐瑾又看向帐中其他人,道:“长岭关大营、中军大营、骑兵营,即刻清点粮草军械,十日后出发,夺京城。”

  众人一起抱拳领命:“是!”

  楚尚犹豫了下,问:“长岭关不留人守么?”

  沐瑾道:“如今出了长岭关,只有京城还有点兵力,我们大军过去,他分不出兵来攻长岭关。至于对岸,会不会过江,也不用担心。他们若是敢来,从京江口到长郡,步行的速度足够我们的骑兵赶回来。他们敢过江来攻,我们直接抄他们后路,把船和兵一起留下。”他可眼馋对面的战船了。

  提到战船,沐瑾又想起一事,“姜祁之前不是收缴了不少南边的战船吗?还放在京江口吗?”

  帐中众人还真没关注过战船的事,除了军情部将军齐仲。

  齐仲说:“还放在京江口,但对岸频频出兵,想把战船开回去。守在京江口的是高邑王姜连,跟姜祁是堂兄弟,手里有五千兵。京江口离平野县近,之前平野县驻军十万,离京江口又近,跑马半天就到了,急行军也只需要一天的路程,因此并没有留多少守军。据探子讲,姜连目前在观望,要是京城守不住,或者是挡不住南边袭击,他会下令烧船。”

  沐瑾说:“那么多战船,想办法弄下来呗。”

  齐仲道:“那我亲自去一趟。”他看了眼许琬,又对沐瑾道:“可否借我五千骑兵。骑兵的速度快,收了京江口,拿了战船,也不会耽搁陛下夺京城。”

  拿城、拿船的战功,许琬当然乐意。她喜笑颜开地应道:“行,我让五姐带五千骑兵随你去。”五姐在兵部待着,又累又没战功,如今好不容易小七把她给调出来了,有这功劳,当然得给她安排上。

  沐瑾说:“行啊,那就让五姐配合齐仲行动。”

  齐仲道:“谢陛下。”又向许琬抱拳:“多谢许都尉。”

  许琬笑盈盈地应道:“客气。”

  事情商议妥当,众人出了帐篷便迅速忙碌起来。

第225章

  京江口县城, 在赖瑶和岚铿攻城过后,就成为了空城。

  城内外的百姓,被赖瑶所领的军队强行迁至长郡, 再由官府安排人, 分配到各郡县安置。逮到的俘虏如今还在军工部基建司军队的看管下,到处挖渠打井修路。

  如今城中只剩下五千随时可能烧船撤离的齐国驻军。

  城里抓不到奴隶征不到民夫,当初让赖瑶率军用投石机摧毁的城墙自然也就无从修起。

  许瑗跟随齐仲带着五千骑兵飞奔至京江县, 直奔城门、城墙尽皆破损的城门口, 马背上的骑兵以单□□射杀城门口的士兵后,搬开他们拦路的柜马桩,率军直接冲入城中,直奔港口停船的方向。

  此刻,高邑王姜连正带着人在港口的大船上跟对面漓郡郡守喊话谈判。

  漓郡郡守想要夺船,但战船庞大, 想要开动起来并不容易。

  艘战船停泊在岸边, 全部以绳索相连,锚也全都放下了, 哪怕是顺风顺水, 砍绳索、起锚、扬帆、操控船舵都需要人手和时间,且船排得太密, 只能从最外面层逐渐驶离。

  无论是所需要的人手,还是开船所要耗费的时间,都杜绝了偷袭开走船的可能。

  漓郡郡守偷袭不行, 明攻对方就要烧船,只能跟高邑王姜连谈判, 想把这些战船赎回去。

  如今沐瑾是齐、魏两国共同的敌人, 若是他们两家再不联手, 只怕很快就会被沐瑾荡平,不如让他们把这批战船赎回去,只要沐瑾敢出兵打京城,他们就打临江郡,直逼淮郡。

  齐国没有水军,没有船夫,连个会修船的人都找不到,这些船落在他们手里只是摆设。

  之前那场仗,齐国损失了八十万兵卒,哪怕现今把人征招来了,也是缺武器甲衣,遇到兵甲精良的沐瑾,根本没有可战之力。

  不如这些战船跟魏国交换批铁器、甲衣,先把军队装备好,以备沐瑾攻打京城,先渡过眼前的危机,以图将来。

  高邑王姜连让漓江郡守说动了,但为防对方有诈,正在谈怎么交易,然后就听到有轰轰隆隆的巨响从后方传来。

  他回头看去,只见城中烟尘四起,烟尘和轰隆声都在迅速朝港口迅速逼兵。能有此声势的,只能是沐瑾的骑兵到了。

  高邑王姜连迅速下令:“御敌!”

  赖瑶、齐仲带着骑兵迅速来到港口,他们见到齐军,先把单□□上的箭对着齐军来了一波远距离攻击,射杀不少人,便把弩挂在了马背上,拔出长刀,朝着岸边、船上的齐军冲杀过去。

  高邑王姜连见齐军没有抵挡之力,大喊:“烧船,快烧船。”

  可大白天的,想要烧船,还得找火把。

  漓江郡守见状,喊:“别烧了,人在船上,一旦烧起来,大家都得死。高邑王,快,上我们的船,往漓郡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沐瑾的水军还没训练起来,造船的本事也不行,拿着这批船也没用,快走。”

  高邑王姜连犹豫了下,见骑兵竟然骑马上了船,再看他们兵甲精良气势汹汹的模样,只犹豫了一瞬,便带着人,踩着跳板,往只隔着十几尺远的漓江郡守的坐船去。

  他上了甲板,漓江郡守便匆匆喊道:“快开船,快!”

  这时候的风不大,想靠风帆前行,难,只能靠坐在底层船舱里的桨夫人力划动。数十人一起划动大桨,迅速将他的坐船跟周围的战船拉开距离。

  漓江郡守看着近在咫尺的大量战船都快到手了,也飞了,心痛无比,却是没法。

  沐瑾军队的战斗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八十万大军,死战不退,都没能把他给打趴下。

  齐国倾举国之力打沐瑾,结果,齐国干到没兵、没甲、没兵械了,沐瑾却是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他的军队甚至过了横断江,打到泰安郡。

  船要是飘在江上,漓江郡守有把握带着水军把沐瑾的旱鸭子军队给灭了,可船停泊在岸边,固定得稳稳的,跟平地上没太大区别,他要是再想要这批船,怕是得把自己搭进去。

  漓江郡守只能忍痛撤离。

  高邑王姜连只带着附近的几百个随从跟着漓江郡守逃了,另外还有四千多齐军,大部分都让骑兵斩杀了,只有极少数听到大喊投降不杀,当场扔了武器的活了下来。

  赖瑶跟齐仲拿下港口的船,又把城中清理了一遍,将分散在城里的小股齐军找出来,就地看守。

  如今兵出长岭,京江口占下来就是他们的了,剩下的就是等朝廷派官,那些做买卖的豪商过来,把毁于战乱的城池慢慢经营起来。

  京江口占据极佳的地理优势,哪怕是个没什么见识的普通人都能看出,只要战事一停,这里很快就会变成比以前更加繁华富庶之地。

  水运,南北通商的必经之路。

  大豪商们过来了,他们手底下干活的那些人拖家带口跟过来,人口自然就繁盛起来了。且因为是豪商投资,从物资到迁人过来,都不需要朝廷拨多少钱财物资,只需要把基础配套民生做好就成。这比自己迁民划算多了。

  至于这些俘虏,一看就是苦出身的,留在这里,等军工部接手,正好安排去搞建设。

  京江口打下来,沐瑾调了一千步兵,让他们押着投石机去守城。

  他给萧灼华写信,让她派官过来,可以着手把京江口治理起来了。

  五月中旬,沐瑾带着十三万大军,直奔京城。

  这次他带的装备足,上千台投石机,加上一千台机械连弩,粮食物资全带得足足的。

  他不着急赶路,粮食物资全让步兵自己押运,骑兵则在平原巡逻,以防敌军袭击,一天走六十里路,顺便查看沿途县乡的情况。

  靠近长岭山一带的地方,地几乎全荒了,人也没有了,那些茅草屋、土房因为无人修葺,早在风雨中坍塌,偶尔还立着的,也是破败不堪。

  路边不时能看到些白骨,还有草草掩埋的坟茔。

  一路过去,特别荒凉。

  这些县乡的很多人,有些是被屠娇娘当初带着骑兵赶过去的,有些是拖家带口逃避战乱,自己逃到长郡去了。那些去到长郡的百姓,被安置到各郡县,过上了有田地有房屋孩子能够接受教育的生活。这样算是保住了一些人口。

  他在远离官道的地方,找到一些耕作的田地,遇到一些没有逃走的。

  那些都是以前的隐户、佃户、庄奴等,战乱时,主人家匆匆逃了,来不及把他们带走,留下了。

  这些留下来的人家,看不到十三岁以上的男丁,甚至连十二岁的都被朝廷征走了,剩下的就是些女人孩子在种地。

  这才五月份,离秋收还早,家家户户几乎都断粮了。她们靠着挖野菜,去小河里摸鱼虾撑着日子。

  刚出生没几个月的孩子,饿得瘦巴巴的,看着就很孱弱。

  沐瑾有孩子,实在不忍心,反正他带的军粮足,经过这么多年的开荒,以及肥料的使用,粮食产量逐年稳定上升,现在已经有余粮了,供应得起这点扶贫救济。

  他从军队中分出一些粮食,又派人回长郡调粮,派底下的兵卒拉着马车,去送粮食。

  兵卒根据地图,挨个乡里走,见到有人烟的地方,过去做户籍统计,再根据人口情况给粮。

  每个人三百斤粮食,够他们吃到秋收。

  派粮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粮食不用还,今年产出的粮食也不用他们再交税了,但从明年开始就要正常交税,又将西边诸郡的税收制度告诉他们,一句话,以后其它杂税全免了,只交地里产出的三成税。

  派粮兵卒们所过之处,家家户户出来磕头。

  过了屠娇娘之前掳人的地界,人口多了起来,但几乎看不到青壮,百姓的日子过得极苦。可是因为人多,要是再像之前那样发粮食,会影响到军粮供应,再加上离京城近,他带的兵力还不足以把京城包饺子,极可能会有齐军残部突围出来。

  齐军逃命,没带粮食,出来后,就会抢这些百姓的。

  他现在发粮食,就纯纯是冤大头了。

  沐瑾考虑了一下,派人设立救济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哺乳期的,在救济点登记后,每天能领一碗米。

  做这些事,还是派出了不少兵,但有时候,一碗米,一口饭,就是一条命。

  事情都是派兵卒们去做,并不耽搁行程。

  赶了大半个月的路,大军抵达京城。

  这时已是六月份,天气已经很热了。

  齐军早就收到消息,集结二十万重兵防守城池。

  沐瑾囤兵在京城外不到二十里地处,下令军队休整两天,之后,便带着大军攻城。

  京城四面城墙,其中三面,只在外面各囤一万骑兵。如果有步兵从城里突围出来,就让骑兵上去追杀。

  余下的十万大军全部压在京城的南门。

  打进攻战,攻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攻城,不需要四面城门皆破,破一面,大军就可以进城了。

  他在京城生活了十二年,虽说这十二年一直被关在府里出不去,可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他这辈子的出生地和从小生长的地方,也算是老家了。

  心情,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多多少少有点回家的感觉。

  一般来说,两军交战,都会来个阵前喊话交流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