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 第177章

作者:绝歌 标签: 女强 穿越重生

  卫侯岚铿率军五万直奔东安关,这一去,路上顺便就把东边七郡之地收了,再加上之前的战功,也是够进功勋殿的了。

  沐耀跟屠娇娘去了南边,凭两人打仗的本事,再累积点战功,也是妥妥地够进功勋殿。

  如此一数,至少已经有四个位置有人了。

  草原还得再出几个功勋殿国公位。

  这样一数,位置是越来越少。

  沐瑾见到他们毫不掩饰看向赖瑶的眼神,道:“东陵十个小国家的地盘,有十几个郡城,数百个县城,你们尽管放开手捶,那些全是战功。姜氏皇族、宗室、勋贵,十二岁以上的,一个不留。十二岁以下的,罚去做苦力,三代以内,不准考官,不准经商,不准做工匠。”

  方易说:“陛下,姜室皇族,还是连根铲比较好。”

  他抱拳道:“齐朝国祚在东陵一直有延续,他们仍旧遵大齐为正统,奉其为主,甘愿为奴做仆。姜祁能够一统东陵,其骁勇擅战是一方面,齐室正统血脉亦给了他极大的便利。若是留下姜氏皇族血脉,定然还会想要复国的。”

  “一百多年的战乱都撑过来了,多少朝代更迭,他们都没有忘记复国,观姜氏一族行事,亦是颇为绝决。他们在战场上,死战不降,死也要拉一群垫背的。他们要复国,复不了国就毁!”

  沐瑾想起出长岭关后,见到的那些穷人家的孩子饿得瘦骨嶙峋的模样,想到死在路边无人掩埋的尸骸,想到京城被烧杀劫掠的百姓。

  他可怜姜家皇室的孩子,姜家皇室可曾可怜过那万千百姓的孩子。

  他们没有,他们把十一二岁的孩子都拉上了战场。

  沐瑾点头,“那就让齐国,姜氏,彻底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的烟云吧。”

  京城的善后清理忙了差不多十天。

  战死的尸体埋了,伤兵也都安置下来。

  京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空宅子,沐瑾直接拨了几处大宅子设为医院。

  军医营、淮郡那边有学堂,专程教医学知识,医院划出来,从军医营里调些到医院先把活干上,后续的等淮郡那边再安排人过来。

  户籍统计清楚了,偌大的一座京城,人口只剩下几万人。逃的逃,死的死,还有好多去到战场再没回来,如今京城留下来的,全都是老弱妇孺。

  真就是,老百姓还没兵多。

  沐瑾直接给了京城百姓免税三年的政策,包括来这边开作坊,同样享受免税三年的政策。

  京城里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手艺人、朝廷官吏的家眷等,没有种地的。

  种地的都住在城外,而京城外面的地,全都是皇室贵族的,给他们种地的全是庄仆。他们种地的地方,叫做皇庄。战乱一起,各处皇庄也是最先遭到霍霍的地方。

  想要让京城的老百姓有条活路,就得让经济恢复起来,让作坊开起来,让他们的手艺活有地方发挥。

  特别是那种全家成年男丁全没了,只剩下女人、老人和孩子的,能够进到作坊干份工,哪怕挣的钱只够全家喝粥,那也能活下来。

  京城现在是破败了,但发展前景自不必提,绝对是投资的好去处。

  淮郡那么多的大作坊,哪怕没有免税政策,都得考虑是不是要先准备上,如今沐瑾把三年免税政策安排上,商业用地划出来,现成的便宜。

  淮郡新贵们,有许多都是在京城待过的。各家各户底下都有产业,不趁着现在京城的宅子便宜、商铺便宜、地价便宜,赶紧迁过来,想什么呢?

  等到京城发展起来了,沐瑾再迁都过来,压力也小了。

  萧灼华离得远,沐瑾就只能抓赖瑶的壮丁,让她赶紧写信回去动员,跟萧灼华配合。

  沐瑾把赖瑶的活给安排完,离出发去打东陵只有两天的时候,第二批机械连弩到了。一起到的,还有拿下屠娇娘跟沐耀合力拿到泰安郡的捷报。

  大盛朝的时候,有八个国公府,三家在东,卫国公府、成国公府,以及陈王的外公端国公家,除了一家在北边外,其余四家全在南边。

  东边三家,是最先跟着萧赫起兵的,因此战功出得多。

  北边那家是占的地盘大,但地广人稀,归顺萧赫归顺得痛快,也算是北方一霸,萧赫给封了个国公就给收了。

  南边有十一郡之地,共有四家国公府,彼此隔着点距离。在大盛朝那会儿,表面上是打来打去的,抢地盘,英国公势大,捶得另外三家抬不起头,抱团跟他对抗。

  英国公府的兵,又有十万精锐在京城,跟成国公府牵制着。

  就这么一个势头,萧赫当时对南边很放心的。

  哪想到,英国公把另外三家给收到麾下,撬了萧赫的江山。

  这泰安郡就有一个国公府,号称大盛朝实力最弱的国公,只有一郡之地,四五万兵力,据说只比郡侯府强一点点。靠着横断江,却因为横断江在它那一截过于险峻,到江边要么是悬崖,要么江里满礁石乱流,没法靠江吃饭,地势吧,还以坡地居多,还有一座山地,资源也不是很丰富。好在有金矿,又因为金矿开采耗费大,朝廷不愿投钱,只让他们每年纳多少税贡,并没有收上去。

  屠娇娘和沐耀从铁索桥过去,就是秦安郡,离郡城不到二百里,离金矿只有一百五十里,直接给一起抄了。连泰安郡的安国公家都给抄了,将缴获的财物送到淮郡。

  屠娇娘有骑兵,打的是奇袭战,三月份过的江,直奔郡城,战获拉到淮郡后,萧灼华当即调了批给沐瑾。

  这批战获,抚慰到沐瑾受伤的心灵,也给了他充足的底气。

  打东陵再穷,好歹还能有打南边做补偿。

  至于柴绪会不会集结大军反扑,沐瑾丝毫不担心。他守着京城,那么大的优势,都能丢,在军事上的本事也很有限。哪怕沐耀他们的战事吃紧,离淮郡近,萧灼华要给他们补兵,发个征兵文书,大量身强体壮等着立战功的人参军。

  昭武堂、府学等,每年还有好多从武的毕业,都得往军营里派,这些是佰长起步的实力毕的业。

  招兵、扩将都不缺,有着兵甲武械的优势,打的又是富裕地方,走的是以战养战路线,基本上就是平推收城发财的事。

  南边的胜利,萧灼华运来的物资,让沐瑾很是安心。

  没有班师回朝,离论功行赏还早,但打下京城,伤亡也不大,也算是场极有意义的大胜仗。

  沐瑾手里有钱了,还是给大家发了笔奖赏,让大家跟着开心开心,鼓舞了回士气。

  十五天期限一到,大军拔营出发,直奔东安关。

第229章

  赖瑶麾下的五万大军留在了京城, 沐瑾只带走中军大营,以及从草原调来的三万骑兵。

  中军大营的兵,分别由都尉沐翔、都尉戚荣各领两万, 兵分两路前行。

  沐翔所领的兵, 出京城平原后,从商郡、保平郡、清郡到东安关。

  戚荣所领的兵,则是从偏南的祁郡、楚郡、尚郡到东安关。从这条线赶到东安关, 要绕些一路, 但沐瑾并没有给他规定时间。

  他给他俩的任务时,把沿途各郡县都清理干净,别让齐国有溃兵逃蹿在外,顺便把那些趁着世道乱聚啸山林打劫的也都清理干净,再就是发救济粮。

  戚荣、沐翔是最早跟着沐瑾的那批人,两人都是北卫营出身, 在跟着沐瑾从京城出来时都是千总, 那时候就在沐瑾跟前效力,对沐瑾行事要求最是清楚明白。

  这乍然看起来像是干杂事, 会耽搁行军打仗攻占城池, 实际上,亦是给他们立功的机会。

  肃清治安, 剿匪、逮齐军的游散溃兵,保一方太平,也是功绩。

  地盘刚拿下, 各地县令、乡长还没到任,乡兵、县兵没有组织起来, 各地可以说是处在无治理的混乱状态, 最易发生豪族劫掠趁机起事, 山匪流民乱蹿。

  这些人进了乡县里,轻的就是抢点东西,重的杀人放火灭一家一村的,多的是。

  齐军的主力军队败亡了,总还有分驻在各地的郡兵、县兵,那些贵族、士族,全都是奴隶主出身,每个人身边都有私兵,这些人散在各处,要是不清理干净,他们作起乱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卫侯要占东安关,一路过去急行军,顶多就是把途经的县城、郡城里的齐国官员、军队拿下,其它周边地区的,没那时间去。

  沐瑾分兵两路,让沐翔、戚荣把境内全部清理遍,不止要清理郡城、县城,连乡里村子也都要排查遍,在排查时,顺便把户籍、人丁情况登记好,再视情况调派救济粮。

  这样的话,等到他们打东陵的时候,后方清理干干净净的,稳当,萧灼华派官过来,也好治理。

  如果要让萧灼华派郡尉、县尉来清理各郡县,东边几郡的青壮又都打光了,那就意味着,她得在西边诸郡征招外派的郡兵、县兵,再让这些赴任官员带着军队上路,到地方以后,再去摸查、清理各处贼患。这开销、工程量,可比大军路过时顺便清理扫荡干净,要大得多。

  哪怕是剿匪,那也是打仗,按照郡兵一千人、县兵一百人的标准,很可能不够,要扩兵。扩兵要增加开销,扩完兵打完仗再裁,还得再给一笔遣散安置费。沐瑾现在养兵压力巨大,省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能省则省。

  再就是,从西往东,横跨大盛朝,西边招的地方兵去管东边的治安,人生地不熟,想逮个山匪,还得先找路,每年放探亲假,给的那点假期都不够赶路的。不给放假,让兵卒子跟家人几年、十几年地分开,生孩子、养孩子怎么办?把家人接到东边来?有西边有家有业日子过得好好的,肥沃的庄稼地还给村子里,跑到东边来耕作因战乱荒废长草的地?傻子都不干!

  沐瑾的打算就是,大军过镜,先把地方清理干净。

  之后萧灼华派官,就地征招郡兵、县兵。东边诸郡的男丁都打光了,那就招女子兵呗!当兵的薪俸高,她们成为郡兵、县兵,一个人就能养活一个家,全家就有了活路。农忙时,再给放个农忙假,不会耽搁种地。

  哪怕她们带着孩子,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堂,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跟他们当值的时间是一致的。他们早晨去衙门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学校,散值的时候去接娃,什么都不耽误。

  把从在西边征招地方兵调到东边来的开销,用在建幼儿园、学校等民生配套设施上,它不香么?

  沐翔和戚荣在后面清理各郡县,沐瑾则带着骑兵、一万中军大营步兵以及自己的卫队,先赶往清郡。

  清郡是他阿娘的老家,沐氏一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沐瑾起家的大部分本钱,也都是源自清郡。

  虽然他从来没有到过清郡,如今有机会,自然还是想去亲眼看看的,将来这边也会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存在。

  地方大,土地富饶,有盐矿、铁矿,离东安关不远,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囤兵驻扎,都是好地方。

  沐瑾从官道过去,沿途看到的耕地全部荒弃。地里长满了草,水田里也没了稻谷作物,野兔斑鸠等小动物在田间地里到处蹿。

  县城里十室九空,剩下的那户是有拖累,走不了,在苟延残喘中挣扎过活。

  沐瑾以前没来过清郡,但他见过清郡迁到淮郡的人,清郡大半的土地都有他的名下,有账册有收支记录,有人口册子,再看到留下的城池房屋,想也知道曾经有多繁华。

  却在短短几年时间,荒弃成这样。

  他的心头堵得慌。

  当初迁民的时候,他有跟赖瑭较劲堵气,收拾赖瑭的成分在,再就是把清郡的经济力量挪到淮郡,对他的发展也极有利。

  可东安关失守的代价太大了,造成的后果,太沉重了。

  可要说后悔、自责,沐瑾觉得怎么着都轮不着他来。那时的他,无力扛起这天下,该对这天下负责的,先是萧赫,再是柴绪父子。坐在皇位上的他们,才该是为天下负责的人。

  他们想用东安关来消耗底下重臣的实力,国土失守,百姓遭殃,而他们自然也失了天下。

  老百姓是国之根基,若百姓没了,国也没了。

  民富则国强。

  沐瑾让大军走官道往东安关去,他则带着卫队和路上吃用的物资绕行乡道。

  乡道窄,有些地方连马车都过不去,只能是轻车简行,粮食用马拉。

  他到了乡里之间,总算能看到些人烟。

  这些地方都很偏,打仗过兵抢地盘都不往这边来,居住得极分散。其耕地也不是连成片的,而是绕着山脚、河流开辟出来的地方,稍微大些的,还能连成片,大部分都是在山林、野地里开辟出一小块。

  通过有庄稼耕作的地方,找到有人烟居住的房屋,但搜遍房前屋后根本找不着人。

  这一看就是躲避兵荒马乱的有经验的,藏到轻易让人搜不到的地方。

  沐瑾在经过的乡里,让人贴告示,告诉这些人,清郡沐氏出了一个皇帝,带着兵回来了,以后清郡不会再打仗,安稳了,让他们放心过日子。

  因为要到各处逛,沐瑾走了一个多月才到清郡郡城。

  郡城里的人比其它地方稍微多一些,但也是极度萧条,跟战后的京城差不多。

  沐瑾回到沐氏老宅,家都让人抄了。

  宅子里只剩下一个老管家和几个仆人,还都是在齐军逃走后,收到消息回来的。清郡沦陷,齐军进城后,城中的大户人家,哪怕是早就迁走没人的,也都查抄了一遍。

  他家的老宅是整个郡城中占地最大的,被人来来回回翻查过无数遍,那些搬不走的笨重家具都让人砸了,上面的镶嵌的铜边、铜把手等都没了。空荡荡的宅子,到处都是烂家具、破木板、碎瓦片,再加上落叶杂草,显得格外破败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