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第34章

作者:诗和远方 标签: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那些人既然盯上了他们,想找他们的麻烦,总能找到机会。

  他们要是再继续留在学校的话,只会给学校带来麻烦。

  姜校长虽然一直在努力维护首都校园这片净土,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人,需要他护着的人又太多。

  他们师徒俩现在主动调走也好,还能给校长减轻点压力。

  其实老冯本来还不甘心就这么走了的,是林知言劝的他。

  林知言可是知道,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国内的大环境对科研人员一直不太友好。

  能在这个时候早些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当然是早走的好。

  狂热的氛围一旦被点燃起来,就很难再熄灭下去,只会越燃越猛烈。

  林知言成为大科学家的任务还没完成,可不想在这时候跟那些疯子碰上。

  林知言和老冯没有惊动某些人,直接离开了首都,不过却带走了尚未完成的集成电路项目,还顺便拐带了几位大佬级科研人物。

  这些人在未来一两年内都是遭了难的,再让他们留在首都这边,林知言担心他们依旧避不开接下来的风波。

  还不如现在就跟他们一起去辽阔的大西北,在那边继续建设祖国。

  对于老冯和林知言的到来,西北研究基地的负责人周岩维非常的高兴。

  他们研究所前段时间才接收了几台晶体管计算机,听说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居然是从西北基地走出去的老冯带着学生研究出来的,他当时还想着能不能把人再要回来,没想到还不等他行动,就收到了老冯的信件。

  得知老冯在首都那边待的不安稳,周岩维哪里还坐得住,当即向首都大学发出邀请,把人要了过来。

  等一行人稍稍安顿过后,周岩维就迫不及待的找到老冯他们,询问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想研究的项目。

  听林知言说他手上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项目没有完成,周岩维当即拍了板,并给出保证。

  让林知言以后都安心的待在基地搞研究,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有想研究的项目也尽管跟他申请。

  在他们西北这边,吃喝方面可能比不上首都,安全上他还是能保证的。

  至于那些想打老冯和林知言主意的人,周岩维听完后当即冷笑起来。

  当初他打小鬼子的时候,那些小瘪三还不知道在哪儿吃奶呢,敢朝他主管的地方伸手,爪子都给剁了!

  老周格外霸气的保证,让林知言顿时心安了不少。

  毕竟随着那个特殊的年份越来越近,他一直都有些担心,害怕自己也会被时代的滚滚大潮席卷其中,脱身不得。

  现在,总算可以暂时放心了。

  对林知言正在进行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究,老周也非常感兴趣。

  尤其是听说等这个项目研发成功后,将会比现有的晶体管计算机的运行还要更顺畅,运算速度也快得多,他心中就忍不住有些激动。

  光是从首都运过来的那几台晶体管计算机,在计算数值的时候都给他们这边的研究人员帮了大忙,大大缩短了研究时间,天知道比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还要快出千倍万倍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

  抱着美好的期待,老周不仅给林知言他们单独开辟了一间实验室,为了加快研发速度,还从别的地方抽调了不少计算领域的专家过来帮忙。

  有了老周和基地的全力支持,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进展十分快速。

  等到来年七月份,第一台样机就已经做了出来。

  在进行样机测试的时候,原本还在忙其他事的老周听到消息,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赶过来围观。

  等样机测试结束,发现这台样机的运算速度居然高达十万次每秒,老周顿时兴奋的满脸通红。

  一双手拍的火辣辣的都没舍得停下。

  看着那台体积比晶体管计算机缩小了许多的新一代计算机,老周像是猛汉遇到了绝世美人一样,激动的两眼冒光。

  若不是怕给弄坏了,他都恨不得直接扑上去伸手摸一摸。

  见样机运行数据一切正常,林知言不由长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他的压力还是挺大的。

  以国内目前还十分薄弱的工业基础,光是为了搞出这台样机,他们都费了不少力气。

  在全国各地找了上百个相关工厂企业专门设计生产后,才勉强凑齐样机所需的各种元器件,资金更是花了不少。

  还好是一次成功,不然多来几次的话,哪怕有老周的全力支持,恐怕也耗费不起。

  林知言对这台计算机的表现还算满意,不过看着占据了大半个实验室的样机,他觉得体积还是太大了些,还得进一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才行。

  只是十年之内,就算是他,怕也无法把计算机缩小到后世那样大小。

  像后世那种小型的计算机,想要生产出来,唯有等国内的工业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支撑得起。

  老周可不知道林知言心里在想什么,对他来说,这台计算机的测试结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了。

  老周很快就将这个喜讯向高层进行了通报。

  首都的领导们接到通报,确认消息是真实的后,对此当然非常高兴。

  这可是他们国家第一次超越阿美利加和毛子,比他们更早一步研发出先进的第三代计算机。

  不过领导们虽然高兴,却没被喜悦冲昏头。

  他们并没急着对外公布这个消息,而是将成果暂时掩藏了起来。

  毕竟之前第二代计算机研发成功的时候,都让北边国家感觉受到了威胁,要是再传出他们连阿美利加都没有的第三代都研发了出来,还不得让那些国家发疯?!

  国家如今的外部环境本来就不太好,还是不要过度刺激对方了。

  在国家尚且弱小的时候,他们只能暂时隐藏起来,慢慢积蓄力量。

  尽管如此,政府却也没有真的将研发成果束之高阁。

  虽然第三代计算机的生产成本过于高昂,无法普及,但给像大型国企、研究所、军队等机关部门安排几台,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哪怕成本高昂,政府依旧秘密生产了一批,并将其送到所需的保密单位供其使用。

  位于荒芜沙漠中的核研究所,就是第一批接收到第三代计算机的单位。

  当申教授看到实验室里正在组装的三代机时,不由惊讶的瞪大了眼。

  他是几年前从国外好不容易才回国的,在国家组建核研究所后,就来到了这片荒漠里进行火箭和核试验研究,一待就是好几年。

  头两年的时候,他们在计算数值时用的还是算盘,为了一个数据,要几十上百人一起计算很长时间。

  到最近两三年,先是晶体管计算机被国家研发出来,投入生产后马上被送到这边使用,自此取代了算盘,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没想到才时隔不久,比晶体管计算机更先进的第三代计算机也研发出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国外都没有的新发明。

  申教授当即有些好奇的打听发明人是谁,这也是他第一次听说林知言的名字。

  尤其是听说对方才刚刚成年不久,申教授心中的感慨更深。

  有这样年轻又出色的新一代英才,何愁国家不兴盛?!

  林知言尚且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被一位伟大的爱国科学家记住了,在第三代计算机研发项目完成后,他被老周放了几天假。

  才刚闲下来没两天,林知言就收到了老家那边从首都转寄过来的信件。

  在林堂伯他们努力的挖渠打井灌溉下,五八年的春小麦虽然远远比不上往年的丰收,却比其他减产严重的村子要好上不少。

  再加上他们还早早严格控制了集体食堂每个村民的饭量,这一年的日子倒还算顺利的撑了过去,没教大伙儿无粮可吃,只能饿肚子。

  然而又隔了一年,干旱的情况却愈发严重了。

  为了节省粮食,林杨村的集体食堂的伙食也从小麦馒头换成了用杂粮面粉搀着苜宿做成的窝头。

  林杨村因为村长的先见之明,日子还能撑得下去,然而别的村子,却快要断粮了。

  刚开办集体食堂那会儿大吃大喝的恶果,这时候终于开始显现。

  好在有些村民快要饿死的时候,昔日的陵城县长,如今的晋市市长张远申将从东南边收购的一船船粮食运回了国内。

  除去上交给国家的,张远申还留下了不少,被他当成救济粮发给了当地人民,这才没让陵城县出现更糟糕的情况。

  只是张远申自作主张从国外购粮的事,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要不是张远申在组织里是个老资历,上头也有人护着,这回说不定真就出事了。

  至于这场风波的详情,林堂伯也在信里说了。

  据说是有人觉得卖电器从国外挣到的那些钱,应该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业建设上,而不是用来买粮食,觉得张远申这样的做法是不顾国家工业建设的大局,是在犯错误。

  好在还有更多从艰难岁月里走过来的干部,是支持张远申的做法的。

  这些人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的底线不容动摇。

  工业发展重要,可人民能活命更重要,哪里有为了发展,就任由自己人民忍饥挨饿的道理?!

  一番大讨论后,最终还是支持张远申的人占了多数。

  经历了这一场风波,虽说险些被拉下马,张远申却也不是没得到一点好处。

  群众对他的支持提升是一方面,大领导得知后还开口夸奖了他。

  夸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号召大家都要向张远申学习,在工作上要主动开动脑筋,推动国家发展之余,还要为人民谋幸福。

  大领导的这句夸奖,无异于给了张远申一张免死金牌,让他身上承担的压力大大减轻。

  林知言看完信上的内容后,不禁对张远申有些歉意。

  为了他提出的买粮要求,张远申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一个操作不好,可是要出事的。

  但张远申依旧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信守承诺是一方面,张远申心中有人民更是主因。

  不过张远申弄回来的粮食毕竟还是少数,对数亿嗷嗷待哺的人来说,这点粮食只是杯水车薪。

  想要彻底解决缺粮问题,想法子尽快缓解旱情才是关键。

  林知言想起了自己之前研究的人工降雨装置,只是这玩意儿成本实在太高,他不知道国家愿不愿意支持。

  既然知道接下来的旱情还会持续一两年,林知言总得做些什么。

  想到这里,林知言便找出人工降雨的相关资料,去了老周的办公室。

  “人工降雨?听说前些日子东北那边也有人实施过,他们用的催化剂据说是大盐粒,虽说也有效果,切实下了几场雨,可不管降雨量还是降雨时间都非常短,对缓解旱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老周没想到林知言还研究过人工降雨,顿时有些稀奇的看了他一眼,觉得他兴趣真是广泛。

  然而他对人工降雨可不怎么看好,每次使用的成本高昂不说,效果还不大。

  只是想到林知言这段时间给他带来的惊喜,老周并没有直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