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河山 第209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穿越重生

  “韩河池叫我们写了投降书,将实情以告,孟明安觉得丢脸,怕主公觉得我等乃是酒囊饭袋,便想要隐瞒不报。只推说是咱们出城相迎,才叫那山匪有了可乘之机。”

  “不想,使公一眼便瞧出来了。”

  段怡若有所思,“那韩河池出来之时,可再三强调,叫孟明安实话实说?又可曾言不得透露出他来?”

  陈康一愣,摇了摇头,“倒是没有说。在下虽然打仗不行,但自问做人无愧于心。若是韩郎君不便,便是使公相询,也定是不会点名道姓说出他来的。”

  段怡闻言,轻笑出声,她转过头,朝着身后的马车朗声说道,“先生可曾听着?那韩河池哪里是给孟明安指点迷津。他这是自问诸葛孔明,等着咱们三顾茅庐啊!”

  段怡说着,不等祈郎中搭话,就朝着那山南西道大军末尾看了过去,“你说我说得可对,韩郎君?”

  陈康不敢置信的顺着段怡所看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见到那队伍后头,不知道何时,竟是多出了一个穿着布衣短打的男子来,他晒得黑黝黝的,手中握着一把锄头。

  瞧着同坊间传闻的奇士差了很多,倒像是一个种地多年的老农。

  可他并不老,约莫只有三十来岁的样子,个子颇高,若是换身打扮,只瞧那背影,怕是也不输那潘安。可那张脸,却是生得颇为不美。

  他的眼睛十分的狭长,又是个单眼皮,鼻梁塌塌的,嘴唇厚得像是被蜜蜂蛰肿了一般,便是叫媒婆来夸,那也只能勉为其难的夸赞上一句,相貌平平,相貌平平。

  要知晓媒婆那种生物,可是能够把一个鸡蛋,都夸成凤凰蛋的。

  “韩郎君!”陈康惊呼出声!

  那韩郎君冲着他点了点头,又朝着段怡行了大礼。

  段怡翻身下马,同那陈康一并走到了路边,示意大军不必停,继续朝着兴元府去。

  “韩河池不敢自比孔明,更用不着主公三顾茅庐。良禽择木而栖,周天子以容貌取士,多疑且附庸风雅,瞧不上农耕之事。可此乃万民之基。”

  “此等国君配不上河池,是以不愿入朝为官。”

  段怡意味深长的看向了韩河池,“看来我通过了你的考验,所以你今日毛遂自荐。如今想跟着我段怡的人许多,韩郎君又有何本事,叫我刮目相看?”

  韩河池半点不慌,“河池早就听闻主公大名,同战争无关,是关乎农桑水利之事。亲长去世之后,我曾经去过蜀中,不过来不及拜上门去,段相公便已回锦城。”

  “主公从前要打仗,河池不善行武,于主公无用。可如今……河池于主公而言,乃是不可多得的良才,自请来替主公,管农桑之事。”

  他说着,朝着远处的稻田瞭望过去,“河池的本事,便是种地。让天下百姓上缴粮仓之后,依旧能够吃饱饭,便是河池能为主公做的事,也是我穷尽一生,想要完成的事。”

  “主公可有刮目相看?”

第三六三章 摧枯拉朽

  段怡心中早就恨不得冲上去,一把握住那韩河池的手,高呼一声,“伯牙!”

  可她怕这“子期”吓得拔腿就跑,像是被狗撵的鸡鸭一般。

  如今世人看重文武之道,泥腿子的事在奏章里那里锦绣要事,让那些人洋洋洒洒写上万字农事纪要,他们都不在话下。

  能一口气从诗词写到歌赋,辞藻要多华丽,有多华丽,立意要多高远,便有多高远。

  可若叫他们顶着大太阳去田里的插个秧,却是没有几个人乐意去。

  韩河池很有学问,且并不拘泥于书本,的确如他自己所言,是她当下最想要的良才。

  打仗靠武将,可这治国之事,仍需要文才。

  段怡想着,强压下了心中激动,朝着那韩河池看了过去,“种地靠的可不是嘴,是好是坏,到了秋收的时候,拿秤一称,自是一清二楚。”

  韩河池认真的点了点头,“主公所言甚是,人可以吹牛,可是秤不可以。”

  “河池一直在各地遍寻良种,有地十亩,各种其一,耕种水肥皆记录在册,经研多年,终于比出了产粮最高的一种,已经在河池郡某所在的村中种下。”

  “去岁产粮的数量,比旁的村庄,多出了三成。主公擅长此道,一瞧便知。”

  段怡这下子当真是惊讶了。

  她接过了韩河池递过来的厚厚的册子,上头写着“河池种地纪要”六个大字。

  翻开一看,虽然不像后世做实验的表格那般简明清晰,但是韩河池当真是一笔一划,十分认真的记录下了他种地的过程。

  韩河池注意着段怡的脸色,又从腰间取下了一个布包,递给了段怡。

  段怡接过,打开一看,只见那里头放着的,乃是金灿灿的谷子。

  她虽然更加擅长的是搞基建,搭桥修路。但是这么多年,给百姓们修水渠,搭水车,也不是白干的。对着农事,比寻常官员懂得更多。

  她拿着那谷子捏了捏,颗粒十分饱满,几乎没有什么空壳,看上去格外的漂亮。

  段怡拿出一颗,放进嘴中嚼了嚼,稻米甘甜,的确称得上良种。

  “种出来的都是这样的,还是经过筛的?”

  韩河池听着,没有半分不耐烦,反倒是越发的觉得,他这一趟,当真是来对了。

  “没有筛过,不过我这个是我地中精心伺候的,用来留种的。寻常村民家中的,要比这略差一些,但远比寻常的种要好许多。”

  段怡郑重的点了点头,“你上那辆马车去,里头坐着的是我的先生。我算是知晓,你为何寻我了,你想要在我所有属地,都种下你的这种稻米。”

  “但是,你这稻种,可经得住旱,可经得住涝,可经得住虫?若是什么都没有经历过,那就像是富贵人家家中的养出来的娇滴滴的小娘子一样。”

  “在闺中待着,人人称赞。可若是换她们出来种地养家,那百姓们都要嫌弃的说上一句娇气了。”

  段怡说着,目光灼灼的看向了韩河池,“我并非不相信你,反倒是对于你的良种,十分的重视。可粮食不同于旁的,若是出了岔子,百姓们一年的功夫就白费了,是要饿死人的。”

  “便是要种,那也应该从小到大,经年累月的,方才能给更多人种。”

  韩河池听着,身子微微颤抖了起来。

  他抬起头来,红着眼睛瞧着段怡,郑重的拱了拱手,什么话也没有说。

  他接过段怡递回来的粮食,小心翼翼的抱在了怀中,朝着祈郎中的马车走去,走了几步,却是又回头来,认真说道,“高山流水遇知音,河池厚颜,以主公为知音。”

  韩河池说完,抱着那稻种,还有种地纲要,上了马车。

  段怡见他进去了,咧着嘴无声的笑了起来。

  怎么办,她有点飘啊!

  有能人来投是什么感觉?

  那就是郑铎老头儿出门捡到钱的感觉啊!他那是天道之子,到了她这里,可不可以舔着脸,自夸一句有道明君!

  光是这么想着,段怡又摇起头来。

  不行不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苏筠者能吹,她可不能如此!

  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兴元府走去,等到了那府城门前,城中的战事早已经结束,城门大敞开着,赵准之同徐易一左一右的骑着马,立在城门前,领着大军相迎。

  “主公,就那些毛贼,还经不住俺老徐的两刀,还没有过瘾呢,他们就吓得屁滚尿流了!像是切瓜一般。”

  徐易的话音一落,所有的将士们,都欢呼了起来。

  段家军在山南西道,宛若进去无人之境,除了那霸占了兴元府的贼人之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挠,轻松的便拿下了所有的州县。

  段怡留了祈郎中同韩河池在兴元府整顿上下,又使赵准之同徐易领军护卫,且将先前俘虏的所有的家在山南西道的军士们,皆留了下来。

  有剑南道同山南东道呈夹角之势相护,这山南西道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可言。各路文官,又有颇有名望的韩河池镇场。

  段怡几乎是放了一百二十个心,很快此处便会恢复秩序。

  在这里大约停留了一日,交代好所有的事宜,段怡便又同程穹等人一道儿,直接北上,朝着那陇右道直奔而去。

  “陇右不比山南西道,这里是李光明的老巢所在。李氏一族,在这里树大根深,死了一个李光明,还有其他姓李的可轮流坐那个位置。”

  “李光明死后,李氏族中推举了他的亲叔叔李西酉,做了陇右之主。”

  马车中,程穹铺开了陇右道的舆图,认真的同段怡说着刚刚收到的消息。

  段怡点了点头,并不意外,“那李光明不是有八个儿子么?我们才杀了一个李泰,其他七个,就这么放任旁人夺权?”

  程穹摇了摇头,“自然不会!只不过李光明的其他儿子,并不如李泰出色,便是想要闹将起来,也没有那个掀翻族中的本事。”

  “这陇右道的治所,在西平郡。因为他们大军惨败,于是那李西酉已经收拢各州州军,全部龟缩在西平郡中。”

  程穹说着,却是话锋一转,用手敲了敲舆图,“不过陇右咱们最厉害的敌人,倒并非是西平残兵,而是都护府。”

第三六四章 进攻西平

  段怡皱了皱眉头,“都护府?大周西面,原本有安西,北庭,保宁三大都护府。其中安西北庭皆归于陇右道,而保宁都护府,则是设在剑南道。”

  “可周天子式微,朝廷这些年动乱连连,都护府形同虚设。就那剑南道而言,那西面抗敌的,可不是保宁都护府,而是剑南节度使顾从戎。”

  “这陇右倒是稀奇,像那外室似的,还躲在外头偷偷生了个儿子不成?”

  段怡颇为疑惑,她长在剑南,同顾从戎一道戍边,可当真没有听闻,如今还有什么都护府。

  “当真叫主公说中了!”程穹的目光有些诡异。

  “李老爷子有个外室子,名叫李增。这李增的母亲,乃是落魄的将门之后,家中落难之后,她便做了那官妓。”

  “后来生得儿子李增。李家自诩门第高贵,嫌弃李增出身低贱,并未将其系在族谱之上。这李增能文能武,本事不输李光明。”

  程穹说话的声音宛若潺潺小溪流,不徐不疾,比祈郎中说话,不知道要中听到哪里去。

  “庶子盖过嫡子,李增长大之后,便成了那李老夫人眼中钉,心腹大患。那李增的母亲,是个有智慧的,便同李增一道儿,主动离了西边,去了边关镇守西线。”

  “天下大乱之后,李光明做了陇右之主。李增虽然没有出来捣乱,但却是默不作声的将自己府门之上的匾额,换成了都护府,又将手下的士兵们,唤作都护军。”

  段怡眯了眯眼睛,“李光明手握重兵,为何不先平了李增?”

  程穹摇了摇头,“李光明倒是想,可是一来,他若是杀了李增,便需要分兵镇守西关;二来京都告急,天下群雄齐聚京都,跑得慢一些,生怕少分了一杯羹。”

  段怡听着,笑了出声,“他跑得倒是快,直接一头扎进了坟墓里。”

  说话间,那西平城已经近在咫尺。

  段怡撩起了马车帘子,一跃而起,跳上了马背。

  那边的苏筠同韦猛瞧见她出来,眼睛亮得像是七八月的太阳,刺目到流泪。

  “段三,你可算出来了!程穹就是话多,叽叽喳喳个没完!管他什么西平军还是都护军,咱们一枪一个,还能怕了他去!”

  苏筠抬着下巴,手中握着一杆写着段字的大旗,见段怡上马,将那大旗摇得呼啦啦作响。

  “再摇上头的段字都要被你摇掉啦!”

  苏筠一个激灵,忙住了手!紧张地看了看那大旗,见上头贴着的布的确翘起了一个角,他愤愤的转动着脑袋,四处寻找,一下子就寻到了骑着战马领着兵的老贾!

  “你这个抠子!当初咱们出剑南,关老爷子是给了你多少布,你还没有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