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升职记 第45章

作者:鹊上心头 标签: 宫廷侯爵 宫斗 爽文 穿越重生

  自然,沈轻稚也很大方,她几乎留了半桌早食给姚朝桐和戚小秋,待得用完早食,暖轿早已等候在外。

  沈轻稚被戚小秋扶着出了石榴殿,姚朝桐站在门外,冲她再一行礼。

  “姑娘,待您再临。”

  沈轻稚回过头,冲她嫣然一笑:“我自会再来。”

  ————

  待沈轻稚回了春景苑,苑中的宫人们皆上门道喜,沈轻稚也笑着给了红封,这是讨喜旧例。

  待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朱兴海才匆匆赶到:“哎呦姑娘,刚去给姑娘预备午食,这才来晚,姑娘可莫要嫌弃。”

  他变脸比翻书还快,早些日子还是一副鼻孔朝天模样,现在却跟孝顺孙子似得,那张脸能笑出一朵花来。

  在这长信宫中,跟红顶白、捧高踩低比比皆是,不差朱兴海一个,但朱兴海显然是个中高手,脸皮比城墙还厚。

  沈轻稚既不会为他的虚伪生气,也不因他的讨好得意,在沈轻稚看来,他不值得自己用心半分。

  因此,在听到朱兴海的巴结之后,沈轻稚也笑:“有劳朱公公了。”

  沈轻稚挥挥手,戚小秋便上前送出荷包:“朱公公,同喜,同喜。”

  朱兴海笑眯眯收下荷包,又道:“姑娘,以前是我瞎了眼,分不清石头明玉,如今好歹清醒过来,自是知道要效忠于谁。”

  他如此说着,垂下眼眸,声音压得很低:“姑娘放心,以前谁寻您不痛快,我都能让她加倍不痛快,保准让姑娘满意。”

  沈轻稚正在吃茶,她依旧喜吃茉莉香片,并未因得了太子殿下的恩宠而有什么转变。

  听得朱兴海这话,沈轻稚意味深长看他一眼:“朱公公,你是春景苑的大黄门,也是纯卉嬷嬷亲自选出来的贴心人,你想做什么,要做什么,都是你自己的事。”

  沈轻稚声音又轻又软,若只听口气,只让人如沐春风,可若细听言辞,却让人如坠冰窖。

  “朱公公,我以为你应当明白,自己因何行事?”

  朱兴海的脸色终于变了。

  这些日子,他整日里来沈轻稚面前巴结讨好,想要一改往日的怠慢轻视,沈轻稚从未冷脸以待,总是温言笑语,客气又温柔。

  这样日子久了,朱兴海就以为沈轻稚是个好脾气,不会为以前的事翻旧账。

  他一贯在春景苑耀武扬威,嚣张跋扈,也以为沈轻稚即便不同他当即翻脸,也不敢直翻旧账,毕竟太子殿下于后宫并不热络,大抵也不会有如今宜妃、贤妃等诸位宠妃的热闹光景,那他有什么可怕的?

  是以,因他反过头来巴结沈轻稚而得罪了王夏音,朱兴海也只想着借沈轻稚的名头来挤兑王夏音,把以前她的颐指气使尽数奉还。

  然而朱兴海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沈轻稚竟然不答应。

  她不过是个孤身宫女,无家无族,是宫里命最贱的人。

  可如今她不仅得了太子殿下的眼缘,侍寝之后还能被毓庆宫如此客气送回来,就意味着她也不是任人欺凌的麻雀,似即将要飞上高枝了。

  朱兴海脸色越发难看起来,但他未当即发作,只是努力调整呼吸,让自己看上去不显得那么凌厉。

  两吸之后,朱兴海才稳住了心头的郁气。

  “姑娘,姑娘是我想差了。”朱兴海伸出手,狠狠在自己脸上扇了一巴掌。

  只听啪的一声,鲜红的指印落在他苍白的脸上,朱兴海把自己打得偏过头去,然后才压着嗓子道:“姑娘是姑娘,春景苑是春景苑,我自当要为春景苑好好效力,为纯卉嬷嬷分忧解难。”

  这话说对了。

  沈轻稚眉目微微一松,显得满面慈悲:“朱公公,您瞧,不用我多说,您就什么都懂。”

  “有你这份聪慧伶俐,嬷嬷往后一定会轻松写意,不会多有纷扰。”

  朱兴海低下头:“姑娘放心,我一定尽心为嬷嬷当差。”

  沈轻稚轻声笑了。

  她的声音如同银铃一般,在春日的暖风里回荡,但停在朱兴海耳中,却如同催命铃符,让人脊背发凉。

  沈轻稚道:“朱公公自来有成算,我很是放心。”

  沈轻稚说完,朱兴海自觉不能多待,这才快步退了出去。

  待他从右侧厢房出来,这才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满眼阴霾地回头看了一眼终于安静下来的右侧厢房。

  他身后跟着的小黄门上前半步,担忧道:“师父,这可怎么办?”

  朱兴海满心怒火无处发泄,听到这愚蠢至极的问话,转身就给了小黄门一个大嘴巴。

  “蠢货,你没听懂姑娘的话吗?”

  他说着,快步往前行去,一眼都不看嘴角落了血的小黄门:“你这就去膳房,告诉他们,中午王姑娘的午食千万不要怠慢,若是谁敢怠慢王姑娘,就是同我作对。”

  小黄门脸蛋生疼,嘴里都是血腥气,却不敢叫痛,只瓮声瓮气道:“是。”

  朱兴海站在垂花门外,再度回头看了一眼右侧厢房。

  最终,他垂下眼眸,压下了全部的怒气。

  他终于意识到,他这一次当真看走了眼,押错了宝,不仅轻率得罪了沈姑娘,在尚宫局那边也没讨到好。

  这可怎么办?为今之计,就是两边都当孙子,两边都不得罪。

  毕竟,他是纯卉提拔上来的,他所作所为也是纯卉暗许,若此时他被纯卉推出去顶锅,那以后纯卉嬷嬷还如何再使唤手下人?

  再说,纯卉这一次怕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朱兴海抖了抖身上的冷意,他果断调转脚步,快步寻纯卉而去。

  他并未看见,捂着脸离去的小黄门满脸怨恨,而角落里,正站着一个高大的身影。

  那是他的老朋友,也是老对手——李大山。

  此时的沈轻稚,却半分精神都不分给朱兴海,在她看来朱兴海还是太过莽撞,在不知她性子的情况下贸然行事,这才两面都不讨好。

  事到如今,他再想左右逢源已不可能。

  沈轻稚同戚小秋道:“也不知太子殿下会赏什么,不过多半是年大伴来挑选,希望得些实惠东西。”

  “银子要紧,头面也要紧,”沈轻稚喜上眉梢,“这一趟侍寝简直赚了,还是皇后娘娘慈悲。”她在坤和宫待了四年,除了第一年年纪太小,后来渐渐长大,成了皇后娘娘身边的伶俐人,在她身边伺候的机会越发多起来。

  越是跟苏瑶华相处,沈轻稚便越发欣赏这位皇后娘娘。

  除了那一日醉酒,她道出了心底深处的怨恨,但也不过两三句,待得眼泪擦干,她就又是平日里冷静自持的皇后娘娘。

  她永远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一点,沈轻稚同她相仿,所以才明白她下的每一步棋,懂她所有的打算。

  在弘治帝重病的情况下,其实太子最好整日里吃斋念佛,忙碌政事,若是能睡在议事堂最好,那般的夙兴夜寐,才是那些老阁臣们最喜欢的储君。

  但苏瑶华偏偏给太子殿下安排了一次侍寝。

  这一次侍寝,沈轻稚虽未真的“侍奉”萧成煜,但母子之间的慈悲和孝顺,却显露分毫。

  她也告诉老臣们,太子虽然年轻,却有出身氏族的母亲,谁都不能轻易拿捏他。

  于前朝而言,帝后相合,一家三口和乐融融,皇后同太子如此母慈子孝,却也让朝臣放心不少。

  这也更意味着,肃王想要起事,大抵不会有太多人支持。

  毕竟,萧成煜除了出身略有些“缺憾”,几乎是个完美的继承者了。

  思及此,沈轻稚道:“唉,你说我这绣活本就不好,那绣出来的东西我自己都不敢多看,如今却偏要靠绣活来行事,也不知得罪了哪位神仙。”

  戚小秋有些不明所以,她眨眨眼睛,很直白问:“姑娘,您是何意?”

  沈轻稚笑得很是有些苦涩:“我昨日侍奉殿下,并未侍寝,然今日却得如此珍重,那你说,我们昨日都做了何事?”

  宫女妃嫔是否侍寝,起居注都会一字不漏,侍寝就是侍寝,未侍寝就是未侍寝,除非皇帝或太子自行改正,掩盖事情真相,那么起居注上便就是真相。

  她此番是侍夜,并不等同于侍寝,此时也不得侍寝,她这个机缘是皇后给的。

  戚小秋只愣了片刻,便立即回过神来,她道:“皇后娘娘!”

  沈轻稚笑眯眯点头,伸手在白瓷碟中取了一块蝴蝶酥,塞进她口中:“孺子可教也。”

  “我侍奉殿下,只能认真聆听殿下对皇后娘娘的孝心,对皇后娘娘凤体的担忧,并且适时表示自己会为娘娘虔诚祈祷,如此,殿下才会高看我一眼。”

  “我也要感恩娘娘给我这个脸面。”

  所以,沈轻稚刚借着给陛下祈福绣了个荷包,如今,她要再给皇后娘娘绣一个。

  这是她虔诚孝心。

  戚小秋道:“姑娘想得长远。”

  沈轻稚眉眼弯弯,眼眸里有着昂扬的斗志和意趣:“这宫里的戏,是一出接着一出的,不到最后,无人知结局。”

  “但相对的,也着实精彩绝伦,高潮迭起。”

  “你说,岂不有趣?”

  戚小秋看着她满脸兴味,不由跟着笑了,她道:“姑娘,瞧着你高兴,我也觉得高兴。”

  沈轻稚摆弄笸箩里的绣线,道:“日子有盼头,自然就高兴。”

  她选出要给皇后娘娘做的花样,又挑出绣线,才道:“你且等着,一会儿下了早朝,太子殿下就会立即去看望皇后娘娘,然后母子二人会一起用一顿丰盛午食,再去看望陛下。”

  戚小秋几乎是她说什么就信什么,因着沈轻稚总是气定神闲,她对她的信任越发高涨,如今几乎是沈轻稚一个命令立即行事,从不犹豫。

  “姑娘聪慧。”她只如此肯定说。

  沈轻稚笑了笑,刚要继续手里的活计,就听外面传来熟悉的热闹。

  眨眼功夫,简义公公就领着一群小黄门,满脸喜意地站在门口,朗声道:“沈姑娘,毓庆宫有赏。”

  沈轻稚被戚小秋扶着出了门,她在门口向毓庆宫方向行礼,然后才道:“谢太子殿下赏。”

  简义朗声道:“春景苑宫女沈氏,孝心可嘉,体贴忠信,着赏银五十两,观音坐莲碧玺金顶心一支,白玉如意金簪两对,嵌宝花蝴蝶金簪一支,嵌宝花蝴蝶耳环一对,青瓷茶壶一套,五色绢丝各两匹,丝绵四匹,御供苏合香一盒,御供香药一盒等。”

  这一连串说下来,就连跟着过来捧场的纪言和圆圆都惊讶张了张嘴。

  沈轻稚却淡定自若,又冲毓庆宫屈膝行礼,道:“谢殿下赏赐。”

  简义并未多言,只笑道:“姑娘昨夜劳累,今日好生歇息,我便不多打扰。”

  待戚小秋把他送走,回来看着摆了一桌的赏赐,不由咋舌:“太子殿下可真大方。”

  这比定例翻了五倍不止,都是萧成煜的私库所出。

  沈轻稚看着那一套云过天青青瓷茶具,不由笑了:“太子殿下是个好上峰。”

  ————

  也不知是否亲缘和睦,总之,在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细心关照之下,弘治帝的身体略有些好转,每日都能见一见朝臣,问一问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