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30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最后,滕英辉皱眉问道:“你们是不是与那乡试第七名的李思齐相熟?他家是怎么出身来历,明明只是一个商户人家,怎么会与京城的刘家扯上关系?”

  “京城刘家?”季兴邦和闵宏达惊讶地面面相觑,没听李思齐说过啊!

  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头脑风暴

  滕英辉闻言皱眉, 问道:“那京城刘家为了这一届科考李思齐的成绩找到我,让我帮他牵线认识主考官周大人,与李思齐必然关系匪浅, 不可能是泛泛之交!

  我听闻你们几人相交莫逆, 但是怎么连这么大的事情他都对你们几人闭口不谈, 是不是此人心思过重, 不与你们交心?”

  季兴邦闻言立即起身拱手对滕英辉解释道:“滕大人此言差矣,李思齐与我不仅是朋友,更是亲戚,他唯一的亲姐乃是我大堂嫂。

  我大堂兄乃是举人, 现在长治府魏县县学内做教谕,他们二人真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对我有大恩,我在魏县求学的几年都是住在他们家中。

  我对李家熟悉得很, 知道他们家绝对与京城刘家不相熟, 没有什么关系。

  目前我大堂兄与李家众人均上京在京城准备我大堂兄在京城的会试问题,以及李家生意搬迁到京城的问题, 完全没有心思关心李思齐的乡试问题。

  而且大家也相信李思齐的学习水平, 觉得他年纪也不算很大, 今科中了很好, 不中却也没有关系,万万不会为了今次科举求那不熟悉的京城刘家!”

  滕英辉闻言皱眉,可是随后却又说道:“是了,我之前虽然没有牵线让刘家人接触认识周大人, 但是听说周大人嫉恶如仇, 此次乡试科考并未卖任何人的面子。

  李思齐既然能在这样的考试之中获得第七名的成绩, 想来定然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刘家既然不是友,那么很可能是敌人。

  以前是我着相了,总以为来找我说情认识周大人便是想要在乡试之中获得好成绩。现在反过来想也是一样的,若是仇人便是请求周大人让他落榜吧。

  兴邦,既然你与那李思齐既是朋友,又是亲戚,便提醒他小心一些京城刘家吧。”

  季兴邦点头称是,也郑重谢过了滕英辉大人的提示。

  从滕府回到租住的房屋之后,季兴邦、闵宏达便将滕英辉说的有关京城刘家的事情告诉了李思齐。

  李思齐百思不得其解,说道:“我哪儿认识过什么京城刘家?从来没听说过!也没有得罪过他们!

  滕英辉大人是不是记错了?人家不是为了我去找的他吧?”

  季兴邦皱眉摇了摇头,说道:“不太可能,滕英辉大人不但记得你的名字,甚至还记得你乡试考了第七名,那个人一定是你!”

  时穆宁发散思维过来说道:“不是思齐得罪或者交好的京城刘家,难不成是远在京城的季先生或者是李家伯父得罪或者交好了京城刘家,然后让京城的刘家人影响此番思齐在山北省的乡试科考?”

  时穆宁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其他听的人纷纷点头。

  大家都觉得这种猜测是很有可能的,现在在京城有条件认识京城刘家的人就是现在去京城的那几个人,不管是得罪或者交好京城刘家,应该都与在京城的几个人有关。

  便是李思齐也觉得这件事可能与在京城的人有关系,准备日后去京城之后问问姐夫和爹爹。

  但是季兴邦却一直皱眉不肯点头,他觉得这件事情不一定与在京城的他们有关,主要是因为他比其他人多掌握一个信息:上辈子李思齐考完试之后便出了“意外”死了!

  这件事情透露着很多蹊跷,要不是因为李思齐死在七八月份,而大堂兄会试考中贡士是在九月份之后,中间隔了一段时间,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当时京城张家的人对李思齐下的手,目的就是为了斩断大堂嫂李思微的臂膀,让他家张家的女儿日后能过得更好一些。

  而前世里李思齐死了,大堂兄他们也没有人与京城刘家有过联系,自己前世里也从不知道京城刘家这回事,不太可能是目前在京城的这些人和京城刘家有了恩怨。

  当然,上辈子里季兴杰是一个人进京赴考的,这辈子却去了这么多人,事情已经改变了,说不定小蝴蝶的翅膀扇了扇,也难说时穆宁这个猜测对不对。

  这个京城刘家季兴邦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他直觉刘家的人还是为了李思齐来的,与季兴邦等人无关,并且是敌非友。

  于是季兴邦问起了李思齐他在长治府青山书院求学的时候,有没有认识或者得罪过姓刘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京城来客,极有可能是个姓刘的人。

  李思齐闻言之后沉默了,说道:“我还真有一个与我相处的不好的同窗,换做刘振乾。这个刘振乾已经考上了举人,时常鄙视我这个秀才身份的人,还觉得青山先生喜欢我更胜过喜欢他,时常找机会就给我使绊子,我们两个互相看不顺眼对方很久了。

  不过这个刘振乾已经考上了举人,在这次乡试之中与我并不存在竞争的关系,而且也从未听说过他是京城来的,与京城刘家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托人影响我的乡试成绩呢?”

  时穆瑾这个从京城来的人对这样的斗争比较有经验,闻言觉得极有可能应在这个刘振乾身上,于是他直接问李思齐:“李兄,你和这刘振乾之间存在什么竞争的关系吗?”

  李思齐闻言一愣,然后说道:“难不成是为了青山先生入室弟子的名额吗?

  青山先生有意收一名入室弟子,但是并没有要求这名弟子考中举人或者是有其他的功名,青山先生只要求合眼缘而已。

  但是青山先生在临行之前,曾经找我悄悄的谈过一番话,问我是否愿意留在青山书院,他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才,也比较合他眼缘,有可能会收我做入室弟子,但要求我需要在此次乡试当中考中举人才行。

  我当时非常高兴,和青山先生说此次我必然会在乡试中考中举人,然后去正式向他拜师学艺!只不过这件事情是挺秘密的,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时穆瑾摇了摇头说道:“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不透风的墙,也不存在什么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

  那刘振乾说不得从别的渠道知道了这件事情,想影响你科举成绩,若是能让你考不中举人,那么他就有可能做了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了。”

  李思齐摇了摇头说道:“我便是这一科不中刘振乾也未必有机会!青山先生是闲云野鹤般的人,他不注重弟子的功名。

  他收弟子更重要的是合眼缘而不是是否中举,否则的话刘振乾也没有必要以举人的身份和我们这群秀才竞争。

  我走的时候,青山先生还让我在考试之中放松心态,今年若是考中挺好的,要是考不中也可以继续到青山书院念书,他会留着这个入室弟子的名额给我,等待我三年之后下一次科考,或者遇到下一个好的苗子。

  说句实话,青山先生虽然挺看重我的,但我也不是他唯一一个考察了想要选成入室弟子的人,这样的苗子现在在学校里就有好几个呢!”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迷惑。

  闵宏达此时出言说道:“那我们学滕大人的推断方法,反过想怎么样?或许我们不知道,但是刘振乾知道青山先生就是愿意收思齐作入室弟子。

  或许刘振乾就是想走走关系,让思齐兄你的成绩非常的好,若你达到了入京城念太学的水平,然后影响滕大人给你一个京城太学的名额,你若是去了太学念书,青山先生这个入世弟子的名号岂不就空下来,那刘振乾也有机会了。”

  曾阳夏闻言立即说道:“这不可能!宏达你把别人想得太好了些了。

  之前听思齐的意思,那刘振乾本身就是个小肚鸡肠的人,怎么还会让思齐去得到一个京城太学的名额。有这样的名额,他不会自己争吗?

  能去太学的举人,也不一定非要今科考中啊,他虽然是三年前考中的举人,也不影响他获得这个名额。”

  曾阳夏眼看着自己父亲在生意场上与人尔虞我诈,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坑害,对人性恶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一点儿都不同意闵宏达这样的猜测。敌人怎么可能这么好?为了把你推开不是害你,而是要给你一个天大的好处?

  曾父闻言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对自己儿子的分析很是认可,他再说到:“其实还有一个可能性,那便是青山先生已经对思齐贤侄十分的欣赏,想要收他做入室弟子,但是又怕得罪京城刘家的人,因为刘振乾是个举人,在功名上压了思齐贤侄一头。

  所以青山先生才悄悄的和思齐贤侄说了这件事情,生怕思齐贤侄考得很好之后不再回青山书院念书,而是去了太学,先争取一下思齐这个学生,等到思齐贤侄与那刘振乾二人都是举人的身份,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收思齐贤侄,也不怕得罪刘振乾和京城了。

  甚至青山先生也有可能知道京城刘家的做派,生怕他们有什么招数暗害思齐贤侄,也放出了其他的假消息,让刘振乾和京城刘家拿不准他到底想要收哪个人作为入室弟子。

  当然,也有可能青山先生现在确实是还没有那定主意选谁做入室弟子,大家都有机会,他确实在考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嘛!这个世上的事情不是每一个都能分得清真假、对错的。”

  众人闻言之后纷纷点头,觉得曾伯父这个分析好似最有道理。

  季兴邦心中对京城刘家有所怀疑,但是上辈子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暗害了李思齐,李思齐上辈子的死到底是真的意外还是京城刘家动的手现在已经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题了,不过为了李思齐好,现在自然是要劝他小心。

  季兴邦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早些出发赴京,到京城见过了大堂兄和李伯父他们,看看情况再做打算吧。”

  季兴邦并没有把京城刘家可能会因为争夺青山先生入室弟子名额而暗害李思齐性命的事情说出来,也没有劝李思齐放弃青山先生入室弟子这个名额。

  他觉得,李思齐无论是选择在京城念书,或者是做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都应当是他自己心甘情愿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受了外力的逼迫所做的不得已的选择。

  若是那样的话,他会替李思齐觉得憋屈的。

  就这样,大家分析来分析去之后,除了暗暗在心中记了对京城刘家一笔,将他们的危险程度提升了一个等级之外,并不能再做什么额外的事情。

  之后好些人便把这个事情放下了,觉得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众人欢欢喜喜的收拾行李,一同上京去了。

  作者有话说:

第67章 京城准备

  季兴杰收到季兴邦的信之后一阵惊喜难以言说, 赶紧将信拿给自己的妻子李思微看了一眼,对她说道:“娘子,乡试成绩出来了, 兴邦、思齐他们几个都考中了, 而且考得太好了!兴邦竟然考中了解元, 思齐也考中了第七名。

  在乡试之中能考中前十名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若不是今年厉害的考生太多,以思齐这般年纪说不得还有机会争一争山北省的太学生名额呢。

  兴邦以及与他处得很好经常来家中上课的那个闵宏达二人甚至还得了省学政滕英辉大人的推荐,可以来京城念太学。

  他们几人都已经启程赴京了,也不单纯是在京城白白耗费时间等着我会试成绩出来, 而是可以到太学报道,继续学业,一点儿都不耽误事情。

  我现在觉得岳父岳母到京城买房的想法实在是太英明了,这次考试若我能得中,那么自然是听从朝廷的安排留京或者去外地任职。若是有幸能中二甲进士的话, 自然是要拼一拼、考一考翰林院的庶吉士的。

  即便是我会试并未考中进士, 若是能留在京城念书复习也是一个挺好的选择,这样的话兴邦留在京城, 我们也留在京城, 大家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

  看来我可以不必等待会试成绩出来就可以辞去魏县县学教谕的职位了。”

  季兴邦中举了李思微自然是很高兴, 但她更高兴的是自己的兄弟李思齐考中了乡试第七名, 名次很好不说,关键中了举人之后就有了做官的可能,自己家中说不得也要改换门庭,从商户人家变成官宦人家了。

  只有自己的娘家越来越好, 自己在夫家的地位也才会越来越稳固。

  遗憾的是李思齐并没有像季兴邦和闵宏达那般是天纵英才、年纪又小, 得了滕英辉大人的看重, 直接被推荐入了太学念书。

  但是到京城这么久的时间之后,李思薇也知道了京城这边的书院很多,她很想劝劝自己的弟弟李思齐留在京城念书。

  这样的话一来全家人都在京城也好有个照应,二来季兴邦和闵宏达这两个在太学念书的人与自家是极为相熟的,太学那边有什么学业上的消息都能第一时间告诉思齐,思齐也约莫等于半个太学生了,岂不是极为便利?

  于是李思微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和季兴杰说了,季兴杰笑着说道:“来了京城之后确实眼界开阔了很多,知道了好些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京城里除了太学之外的学校确实不少,也有很好的,但是青山先生的名声竟然也不弱。我们长治府那样的小地方能有青山先生去开一个青山书院,日后定然也会成为一个让学子们趋之若鹜的地灵人杰的地方的,这个你不用担心。

  至于思齐在哪里学习这个问题,思齐已经是大人了,现在又中举了,他自己的生活和学业都该让他自己好好选择,我们还是不要太逼迫他,好好地听从他自己的选择便是了。”

  季兴杰对于自家小舅子李思齐还是很尊重的,他也知道人生路只能自己选择自己走,所以他并未答应李思微帮忙劝说李思齐留在京城。

  李思微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等季兴邦、李思齐他们几人来京城之后又再说,根据信上的日期,他们应当是快要到京城了,一切都得好好准备起来了。

  对于时穆宁、时穆瑾、曾阳夏三人考中举人的事情季兴杰夫妇自然也是十分开心的。

  时家兄妹几人以及方姨娘进京之后自然是住在京城时家这边的,他们也是地主,季兴杰夫妇不用操心他们的问题。

  季兴邦、李思齐、闵宏达三人上京之后自然是住在李家新买的宅子之中的,这个他们也好准备,多收拾三间客卧出来就行了,随行的书童什么的也好安排,李家的京城的房子不算小,既然能住得下那么多店里的伙计,再加上几个仆从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曾阳夏父子二人写来的信中却说道想要请李家老爷帮他们看一看京城这边有没有什么可以购买的宅子,他们二人仿佛是想要搬到京城常住的,这个就有点儿麻烦了。

  话说季兴杰、李思微以及李家父母他们一起上京之后,发现京城这边城北人比较富贵,住的都是皇亲国戚及勋贵等人;南边比较贫穷,住的都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东边住的是读书人家,基本上从科举晋身后做官的人以及小些的京官们都在住东边;西边是坊市,以及来京城做生意的胡人、以及其他商人们喜欢将铺子和家宅置在西边。

  因此此时大景朝京城有着北贵南贱、东官西商的说法。

  这样的居住格局是很影响房价的。北边的房子自然是最贵的,而且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南边和西边比较便宜,但是相比起来环境稍微差一些。无论是进京做官的人还是进京求学的人则一般都喜欢选择东城来居住。

  因为要买房的是李老爷,他本身的第一感觉自然是想要在西城买房,将他的“李氏绸缎庄”开起来再做打算的。

  出钱的人是李老爷,所以季兴杰虽然有些希望房子能够买在东城,但是他作为一个女婿也绝不能开口,甚至不能建议,免得李老爷心里面有什么想法。

  季兴杰虽然不说,但是李老爷作为好岳父在买房的时候自然也会考虑女婿的需求的。

  他刚到京城的时候问了一圈房价,一大家子人先在最便宜的南城租了一间院子居住,然后再慢慢的琢磨找一个什么地方的房子和铺子买比较合算。

  就这样,季兴邦住在南城租住的宅院里每天努力看书,时不时坐上马车或者步行到东城某些书院、茶馆去探一探、找一找,是否有与他一般今科会试准备来应考的举子,大家也可以一起聊聊天,互通一下信息,交友一番。

  李思微和她的母亲李夫人就负责在南城宅院附近买买菜,回家管管家、做做饭,操持家务。李老爷则将整个西城和东城几乎都逛了一遍,把京城有名的牙行手里的房子几乎都看了一遍。

  其实李老爷本身也是很纠结的,若是为了对女婿好一点,自然是将宅子买在东城比较合适,那里不论季兴杰念书或者是考试都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