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36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那个韩穗志眼见得穿着太学服装的小郎君直接无视自己过去敲响了登闻鼓,也只能叹了口气赶紧去报信去了。

  李思齐见那衙役走了之后便也打消了直接去见那京兆尹大人的想法,跟着季兴邦也敲了几下登闻鼓。他虽然年纪比季兴邦大,但是此时却似乎隐隐已经以季兴邦为主,并未出言问季兴邦为何这么做。

  季兴邦却直接悄悄地向李思齐解释道:“思齐,兵贵神速,我们现在没有时间与那京兆尹大人闲聊拉关系,或者被他晾在衙门里,我们现在就是要敲响登闻鼓逼他出来立即处理这件事,免得大堂兄遭了张家人的算计!

  思齐兄,你一定要相信大堂兄,之前我们都看了是那张家忽然来掳人的,大堂兄也不知怎地被他们弄得晕了过去,他绝不是那种私底下和张家商议好要辜负大堂嫂的忘恩负义之人!”

  李思齐闻言之后才明白季兴邦的思虑,点了点头表示他对此并无意见,他拍着季兴邦的肩膀说道:“兴邦,你放心,这件事我全程亲眼所见,我也相信姐夫的人品,全是张家欺人太甚,绝不是姐夫的错,我一定不会与姐夫因此有芥蒂的,你放心。

  只是听闻那张家很了解姐夫和你的情况,绝不是今日里才临时起意榜下掳人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了大堂兄的身份信息和你的情况,为何会盯上大堂兄?”

  季兴邦皱眉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我也不知,我们几人到了京城之后整日都聚在一起念书、聊天,大堂兄也几乎足不出户,再联想到那张家人并不知道我入太学念书之事,他们掌握的消息应当比较早,是我众人进京之前的事情。

  不知道大堂兄是如何入了那张家的眼的,我进京之后曾经仔细问过大堂兄的交友情况和在京城的过往情况,确定他没有遇到任何女子或者与女子有关系的,在这一点上大堂兄不会骗我。”

  李思齐点了点头,说道:“我记得,当时我还奇怪你为什么问这么细呢,让姐夫都有些尴尬了,你解释说免得姐夫不小心招惹到了桃花,被大户人家的小姐‘榜下捉婿’了,我还笑着说你异想天开呢。

  不过姐夫到是挺相信你的,听闻你的顾虑之后甚至仔细地回想了一番他到京城的各种经历,仔细与你复盘了一番他所遇到的人,我当时都惊到了,只觉得你和姐夫都太过于谨慎了,姐夫早就已经成婚了,还怎么被人‘榜下捉婿’?

  结果现在事实证明天真的那个人是我,你和姐夫的思虑是对的。

  甚至姐夫都不如你谨慎,当日我记得你对姐夫说过好多次不要去听放榜的成绩,结果我和姐夫还是去了,若是当时听你的留在家中等消息多好,就不会有今日这一遭事情了!”

  季兴邦摇了摇头,说道:“思齐,不是这样的,常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张家是有备而来,大堂兄在榜下他们‘榜下捉婿’,大堂兄在李家也不可能躲得过这一遭的。”

  此事其实也怪他自己,是他自己觉得李家和自己今世里情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做出了完全的准备,也问了大堂兄并未遇到张氏女,才轻信“榜下捉婿”这个波折已经躲了过去,没有多做防备,也没有向大堂兄申明厉害,只是随口嘱咐他最好留在家中听候消息,见他来贡院门前也没有太过于紧张,才出了这样的事情。

  正在二人谈话的短短时间之内,京兆尹大人便穿着官府脸色不豫地走到登闻鼓面前,质问道:“是谁竟然敲响京兆尹衙门前的登闻鼓,尔等不知这登闻鼓是遇到关系大景朝存亡的事情才能被敲响的吗?

  丁点小事就来敲鼓,惊扰圣听,这可是欺君之罪,你们可知晓!”

  此时京城的京兆尹大人唤作裴成乐,乃是两榜进士出身,自认为自己是个精明、清廉且干练的能吏。在他的管理下整个京城都井然有序,这登闻鼓也已经两年多都没有被人敲响过了。

  此时既是会试放榜之日,也是登闻鼓再次被敲响之时,他的心中十分的生气,觉得敲鼓的二人不识抬举,甚至还以为二人是不是后面有朝中大臣撑腰,想要在这次会试上面泼脏水,心中不喜之情溢于言表。

  季兴邦和李思齐已经有了举人的身份,见官可以不跪,因此他们二人只是对裴成乐行了一个拱手礼。

  季兴邦不顾裴成乐的冷脸,对他说道:“大人见谅,学生有急事来求大人做主,所以顾不得那么多,只能敲响登闻鼓。

  我乃山北省魏县学子季兴邦,今岁考中了山北省乡试第一名,得了省学政滕英辉大人的青眼,推荐我入京城太学念书,才到太学报到念书不久。

  之前我一直住在我堂兄举人季兴杰家中,与他一同复习、备考,也增加自己应考经验。我那堂兄季兴杰今日放榜后喜中会试第十名的成绩,可是我们还顾不得高兴、顾不得庆祝,我那大堂兄季兴杰贡士便被京城兵部员外郎张长栋派家丁掳走了。

  可是我堂兄季兴杰早已娶了妻子,其妻李氏温柔贤惠,勤俭持家,还为他生了一子,现在儿子已经年近两岁。旁边这位李思齐便是我大堂嫂的亲弟弟,他今年也考中了山北省的举人,乡试第七名,也是一个可造之材,李家与季家此番均是苦主,故我与思齐兄二人一并到京兆尹衙门前敲鼓,还望大人赶紧派人去张家抢人,救我大堂兄于水火之中啊!”

  裴成乐原本以为会是什么科举弊案,此时闻言却只是一桩“榜下捉婿”的小案子,顿时觉得有些恼怒,质问道:“‘榜下捉婿’本只是我朝风俗而已,做个样子,两家事先早已约定好婚事,哪里会有人做出你说这种强取豪夺之事?

  这种小案子你们自去张家要人即可,何须到我京兆尹衙门来敲登闻鼓?简直胡闹!”

  正在此时正好李家老爷、李思微抱着季邵楠也来了,聚在京兆尹衙门之前,李思微一言不发便抱着稚儿跪在裴成乐面前求他做主,李老爷一边跪下一边将他早就准备好的房契、女儿、女婿的户籍、婚书等全都恭敬地递给了站在一旁的衙役,拿给裴成乐看。

  裴成乐不得已看了看这些户籍、婚书之后,知晓这个季兴杰真的已经成婚了,便吩咐左右到:“你们去北城张家问一问,让张长栋大人到京兆尹衙门过来回话,就说有人敲了登闻鼓告他!”

  虽然京兆尹官员职位不算很高,但也是正四品,比起同为正四品的张长栋权力大得多。况且京兆尹大人有权限可以直接唤人过来接受询问,皇亲国戚都能唤,他也不怵张长栋,便如此吩咐一番。

  听了裴成乐的这番话之后,季兴邦和李思齐二人均松了口气,二人之间相视而笑,觉得这次定然能救出大堂兄来了。

  裴成乐却对他们二人还是不满意,说道:“这种小案子我一般是不接的,现在接只因为你们二人击鼓鸣冤,你们二人都是举人的身份,还是多关注一些国家大事,不要总是着眼于小处,一点点事情都来浪费京兆尹的资源和时间。”

  季兴邦却对裴成乐的观点不敢苟同,他正色对裴成乐说道:“裴大人,我们来自山北,非京城人士,不知道京城这边天子脚下‘榜下捉婿’有些什么规矩,只知道我们季家和李家被人欺上门来,我大堂兄一个堂堂贡士都不能对自己的婚事做主,光天化日之家就被人扛着走了。

  这样的大景朝谈何‘天日昭昭’?一个贡士尚且被人逼到如此地步,升斗小民要如何存活于世?”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态度转变

  裴成乐听闻了季兴邦的话之后心中却是一惊, 他心中惊讶季兴邦竟然将这样一件小事上升到这样的地步,同时心中也对张家的跋扈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

  是啊, 京城早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好些高门大户的人家惯是会在会试成绩放榜的时候“榜下捉婿”的, 这样的“榜下捉婿”都是两家人之前有了默契的, 商定好的。

  这些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多是没有成婚的,那么两家皆大欢喜。但也有一些早已成婚的,确是借着“榜下捉婿”无法拒绝的名头娶了平妻,或者是将乡下的发妻休妻的也有。

  因为这般的做法是那个读书人自己愿意的, 所以无论是他选择娶平妻,还是选择休妻,都会安抚好自己的妻子一方的人,他自家的族人也站在他那一边,因此不会在京城闹出什么大事情来。

  不过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京城的百姓们也都知道有些读书人是会这么做的, 所以对那些运用科举晋身的贫寒学子观感不好,甚至觉得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大多人品低劣, 为大景朝的科举取士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

  皇上其实也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提拔一些贫寒的学子最重要的就是看中他们的身份, 觉得他们与高门大户和现在已经在朝为官的人都毫无牵扯, 背后没有其他任何的势力,是可以成为皇帝心腹的人,不愿意这些人被高门大户“捉婿”了去。

  可是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阻止的,若是那个学子愿意被捉去, 皇上硬要阻止, 反而会不美, 还不如就静观其变。

  裴成乐既然能成为京兆尹,管理整个京城的治安,他自己自然是皇上的心腹。同时他也是贫寒学子,通过科举苦读做官的,属于大器晚成,考上进士已经三十多岁,没有人来“捉婿”的人,背后没有其他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自然是知道皇上想要革除这种“榜下捉婿”的积弊,想要留下一些年轻有为的学子,不让他们被高官拉拢走的,现在岂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么?

  难得张家这样一个勋贵武将出身的人家不懂规矩,竟然不谈好就直接强抢走人。更难得遇到季兴杰这般一个不愿意被“捉婿”,竟然愿意守着发妻的人。

  更妙的是季家人和李家人中都有有功名的人,竟然联合起来敲了登闻鼓,将事情闹大了。

  裴成乐原来很讨厌这两个敲登闻鼓的人,觉得他们败坏了自己的政绩。但是如今看到机会之后确是反而觉得他们敲得好敲得妙!

  若是没有他们来敲登闻鼓这一遭,事情怎么会闹大?现在事情闹大之后若是自己再查明季兴杰真是被强捉走了,那么京城百姓是不是便人人知晓,被“榜下捉婿”的年轻学子之中也有不愿意的,去“捉婿”的那些人没安好心,欺人太甚!

  这样一来,看那些高门大户人家还有什么脸面去“榜下捉婿”?若是看中这个人才怎么不慢慢议亲?你们这样强抢了人去就是在欺负人,连考中贡士的人都被如此对待,我们普通百姓如何活啊!

  裴成乐立即露出了一个笑脸,对着给他提供思路的季兴邦作了一个揖,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季举人,我这便点齐人马到那张家去要人,你们是否要跟我一起去?”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裴成乐在发现机会之后便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也不介意向季兴邦服软。

  李思齐、李思微等人不知道裴成乐心中转了这么多弯子,听闻裴成乐在听了季兴邦一番话之后态度大变,甚至要亲自带着他们去张家,心中都是激动不已,脸上露出喜色,都喊裴成乐“青天大老爷”!

  季兴邦闻言心中一惊,确是知道裴成乐这个老狐狸最是狡猾,不是那种听得进别人劝的“青天大老爷”。但是不管他心中怎么想的,现在既然愿意带着大家去张家解决这个事情,必然是大家利益一致,便也赶紧答应了。

  于是裴成乐带着开封府的官员、衙役们浩浩荡荡地往北城张家那边出发了,季兴邦、李思齐、李老爷、李思微、季绍楠等人自然也坐在马车上跟着开封府的队伍一同出发。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张家这边虽然是拿着张伯爵的腰牌去抢人的,但是张长栋虽然是张伯爵的嫡子,可是他文不成武不就,不得张伯爵的欢心。张伯爵为了防止他百年以后张家出纷争,已经早早就将张长栋分出来另成一府了。

  季兴邦其实是被抢到了张长栋家中。

  张长栋当年凭着祖荫得到了去国子监念书的机会,之后一直没有考中会试,便在二十岁那一年凭借着国子监生的身份得了朝廷赐的兵部正七品的岗位,如今已经过了二十年,才混到了兵部正四品员外郎,日后要想升迁几乎是无望了。

  只不过他毕竟是张伯爵的嫡子,虽然分家出来单住了,毕竟也是张伯爵的亲骨肉,而现在张伯爵仍然春秋鼎盛,自然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欺负到他头上,多少顾忌着他老子张伯爵的面子。

  可是张长栋自己知道,他们家一定要出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然等到老爷子死了之后,他们家就会没落了。哥哥和老子能是一样的么?况且哥哥袭爵要降一等,到时候就是子爵了。

  张长栋有两个儿子一女儿,他自然知道现在太平年间,武将已经没有前途了,科举才是晋身的正途,于是逼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念书。只不过老大张广威不开窍,只能去了国子监念书,日后靠国子监生的身份在六部谋个小职位,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比自己还不如,自己好歹还有个伯爵的爹呢!

  可是老二张广文确是在念书上有些天赋,所以他舍不得将二儿子送到国子监去念书,怕那些纨绔子弟带坏了自己的儿子,想要谋求让他进太学念书。

  可是太学不是那么好进的,张广文念书虽然比张广威厉害很多,但也远没有到那种能进太学的地步,张长栋便在贡院附近找了家有名的私塾让张广文在那里念书。

  张广文也没有让他失望,年纪不过二十五,便已经考中了举人,今年会试也参加了,可惜榜上无名,便是连三甲同进士都没有考中,准备备考三年再战一届。

  说起季兴杰这次的遭遇,还真与这个张广文有关。

  季兴杰到了京城之后举目无亲,想要打听一些与会试主考官或者是今年考题有关的事情,自然没有什么途径,只能自己跑到贡院附近的茶馆、书铺之中碰碰运气,便在茶馆认识了不少今年准备应考的举子,张广文便是其中一个。

  张广文看季兴杰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学问扎实,心中便起了结交之心,与季兴杰相交之后更觉得他人品很好,便有了想要帮自己待字闺中最小的妹妹说亲的念头。

  他最小的这个妹妹张语棠是父母的老来女,比他小九岁,年芳十六。他觉得自家妹妹品貌、才华都有,全家都疼爱有加。今年妹妹参加了选秀,可惜没有选上,他便一直帮妹妹关注年轻的举子,想要给妹妹找个好人家,便与张语棠说了这季兴杰的事情。

  可是张语棠心高气傲,觉得举人遍地都是,她若是要嫁便只嫁进士,非要等到今年会试成绩出了之后再嫁人。

  张长栋、张广文、张广威等人便找了好几个他们觉得年轻有为且很有可能考中贡士的人都细细调查了一番家世,发现他们都是二十多岁,都已经成婚了,有些有孩子,有些没有孩子。

  于是他们将这些人的家世筛选了一番,将那种家世好、有后台或者是岳父家中有权有势的人筛选了出去,最后定下了五个人选,只等着会试过后放榜看这五个人谁考中谁不中,若是有两个人考中便选成绩更靠前的那一个“榜下捉婿”抢回家。

  他们知晓季兴杰有妻有子,但是一点儿也不在乎,觉得季兴杰本身是泥腿子,季家中一个当官的都没有,不足为惧。李家也只不过是商户人家,没有人撑腰,具体是在魏县做生意还是京城做生意他们也不在乎,像只蚂蚁一般随意就能碾死了。

  今日放榜之后,他们预先调查的五个人里面只有季兴杰考中了,名次竟然还在第十名,他们便立即按照计划用药迷晕了季兴杰抢了人便走,直接扒光了衣服换上大红色的喜服扔在张语棠的床上,只等到明日早上和张语棠在一个被窝里面一起醒来,那么事情就定下来了。

  张广文很了解季兴杰的性格,只要生米煮成了熟饭,季兴杰不可能不要自己的妹妹,因为这样就是逼着自己的妹妹去死!到侍候季兴杰心一软,事情就成了。

  再说了,自己妹妹品貌这么好,比起一个魏县的村妇自然是好很多的,日后在派人去威胁那村妇一下,让她自请下堂,这件事便完美了,日后妹妹和妹夫也能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了。

  张家这边摆了好些桌子准备大宴宾客,可是小厮却来和张长栋回报:“老爷,来了一群人堵在我们家门口,敲锣打鼓地指责我们张家‘强抢贡士’,还说那个季贡士早有妻有子,张家欺人太甚。

  好些宾客都被堵在门口进不来,好些百姓都围在门口看热闹呢!”

  作者有话说:

第80章 张氏对策

  听闻小厮的话之后, 张氏父子三人均是一愣,不知道在这京城之中竟然还有人会来为季兴杰出头,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找到了张家。

  张长栋一皱眉, 便让人找去捉季兴杰的管事, 让他到门外看看情况再出声来回报。

  张广威平素便看自己念书成绩更好的二弟不甚顺眼, 现在遇到这遭事情所想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狠踩自己的二弟一把, 便出声问道:“门口堵门的是谁?这个季兴杰不是二弟介绍的人选,说是都调查清楚了家中没有什么背景么?怎地现在我们这边婚礼还没有办完就有人来堵门了?”

  张广文知道自己哥哥那点儿小心思,只是现在情况不明他也不想回话,便也出门去门口看了看。

  那个管事的男子远远观察了一眼来堵门闹事的人, 之后心中暗道糟糕,赶紧去跪在张长栋面前请罪了:“回禀老爷,在门口堵门的是与季贡士相熟的人,应当也是几个举人。

  当时在贡院门口榜下捉婿的时候,季贡士那堂弟季兴杰吼了一嗓子, 让百姓们将我们团团围住、脱身不得, 小人不得以报了老爷的名号,还给他们看了腰牌。这些人其中一个在贡院门口开了个酒楼唤作“状元楼”, 那些敲锣打鼓的人里面好一部分都是店里的伙计。

  他们几个人看起来声势浩大, 但是其实也就是两个举人带着一群伙计罢了。小人斗胆向老爷请示, 是否立即派人将他们驱散!”

  张长栋正要答应, 忽然张广文回来说道:“父亲,不可!”然后急急忙忙向自己的父亲禀告:“父亲,堵门的举人里面其中一个是时家刚到京城的庶子时穆宁,他的嫡兄时穆瑾与我曾经有几面之缘, 听闻这兄弟二人均是今年考中举人的, 不是那等背后一点儿靠山没有的人家。

  我之前并不知道季家或者李家与时家有旧, 我看今日事不可为,要不我们就放了季兴杰,向他们赔罪,赶紧了解了这件事吧。”

  张广文作为读书人,还是很爱惜名声的。他们这些京城子弟若是随意欺负一番外地人,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一般不会伤及自己的羽毛。

  但是若是事情闹大了,这件事终归是自家做得不地道,不可能掰开了揉碎了拿来在光天化日底下讲的,所以张广文见事不可为首先想的便是撇清自己,免得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前程。

  张广威却不同意,说道:“这可不行!妹妹已经十六了,她的婚事迫在眉睫,之前我们已经考察过好多人了,这个季兴杰就是最适当的人选。

  况且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人已经抢来了,仇也结下了。若是能硬撑到底让那季兴杰成了妹婿,那么一切尚有可以挽回的余地,若是现在草草放人,那么我们家就更是不占理、不占人,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了!

  况且那时穆瑾的名号我也听过,他父亲也只不过是时家一个庶子而已,若是他堂兄时穆慷带人来堵门我还有些顾忌,那个什么时穆宁不过是庶子的庶子而已,怕他做甚!”

  张长栋听了两个儿子的话之后觉得自己更加偏向大儿子的话,正要出言让管事带着家中状仆去驱散人群,忽然听闻自己的妻子带着女儿来了。

  张长栋对自己的嫡妻很是尊重,他这个嫡妻张柳氏也是一个厉害的人,虽然张长栋也有很多妾室通房丫鬟,可是没有一个能生下孩子或者是让孩子平安长大的,张家能立住的孩子就只有张柳氏生的这两子一女。

  张柳氏此番带着女儿张语棠来并不是因为听到前院的喧嚣,而是因为后院时家嫡母广思斯以及她的堂妯娌时秦氏的拜访。

  张柳氏过来皱眉对张长栋说道:“老爷,你们之前怎么调查的人?那季兴杰竟然和时家是姻亲!他有个小堂弟,定下了时家庶子时政道的庶女,去岁便已经结亲了,时家庶女也是因此才免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