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47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她赶紧抓紧这个姐妹相聚的难得时间细细向时媗妍说了她这些年摸的一些皇后娘娘的爱好、脾性,以及宫中各个女官、太监们的性格脾气等等。这种事情不好打探也不能打探,都是靠自己的悟性才知道的,现在时晗雪无私地告知时媗妍,对时媗妍日后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让她少走好多弯路,她在心中很是感激。

  没过几日便是休沐日了,可是因为这次休沐日之后没有几天便是殿试,之后还会连着女官的考试,皇上、皇后娘娘为了避免考题泄露或者是宫中出宫的众人们被人设计陷害担上一些“夹带”或者“舞弊”的帽子,干脆禁了两次休沐日的女官、太监、宫女等人出宫,将整个皇宫在这二十日之内都围得像个铁桶一般。

  再说那周水根,回去之后像说笑话一般将时晗雪、时媗妍对季兴邦“连中三元”还是“连中六元”的争论说了一遍,多的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给个眼神让自己的干爹赵德志自己领会。

  赵德志这个人精自然也不简单,周水根这个小太监都能很容易get到的点,他这个太监总管怎么可能get不到,便找个机会状似无意地将这些事情说了出去,皇上果然感兴趣,多问了几句季兴邦的过往,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君臣都是点到为止。

  就在这样的气氛之中,季兴邦迎来了他的殿试,这辈子第一次走入了皇宫之中。

  作者有话说:

第102章 得中状元

  和季兴邦一同参加殿试的考生还有闵宏达、时穆宁、时穆瑾、李思齐、曾阳夏等五人。对于他们六人此次能够齐刷刷地一同参加殿试, 他们也是很惊讶的。

  季兴邦和闵宏达一直在太学进行学习,师资和同学的水平都是最好的,尤其季兴杰还不藏私, 对于经常跟着小堂弟一同来家中聆听的其他学生从不拒绝, 一同讲授知识, 使得二人进步巨大, 即便在太学的月考、岁考中都能保持拔尖的水平,这二人能够考中贡士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的,并不稀奇。

  虽然季兴邦考中会元让大家惊讶了一下,但是细想之后却又觉得岁在意料之外, 却也是在情理之中,他本身成绩就那么好,中个会元也不稀奇。闵宏达虽然没有考中会元的前十名,但是他十五名的排名也算是比较靠前的了,一个二甲进士应当还是比较稳当的。

  时穆宁、时穆瑾兄弟二人虽然一直在国子监念书, 但是那个地方只是学生不太行, 老师还是很行的。他们二人端正了学习态度,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态度来念书, 一下子就在国子监之中拔尖了起来。

  此次会试二人也考中了贡士, 排名在三十余名, 属于进一步就有可能二甲, 但是退一步却会是三甲的境地,算是比较危险,因此这次的殿试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蛮重要的,他们二人也都憋着一口气好好复习了许久, 希望能在此番殿试之中好好发挥, 努力往前挣一个二甲进士出来。

  说到李思齐, 其实大家都有些为他惋惜的。他的同窗毛英仁死后,他与季兴杰一同到长治府青山书院那边查清了事实,心中已经料定了毛英仁的死定然是刘振乾下的黑手,但是无奈没有证据、证人,只能让毛英仁以谋害师傅青山先生的罪名被流放了三千里。

  同时青山先生还因为这件事被刘振乾毁了名声,毁了身体,一时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想要收到一个很好的入室弟子也很难了。心底柔软的李思齐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决定放弃去京城,转而留在青山书院做了青山先生的入室弟子,跟着他学习三年。

  这三年来,虽然季兴邦、季兴杰等人也经常写信与他笔谈,说一说各自遇到的事情以及京城这边的最新学术动态,但是毕竟隔得太远了,“纸短情长、书不尽意”,他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太少了。

  虽然每年的春节李思齐都到京城来过,那几天也被季兴邦、季兴杰等人弄成了集中培训他的时间,让他差不多不得休息赶紧补课。成效是有的,李思齐也学得很好,此次会试他考了前二十名,一个二甲进士是稳当的。

  可是私下里季兴邦和季兴杰在谈论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为李思齐觉得惋惜了,他们总觉得以李思齐的聪明才智、悟性以及刻苦努力的程度来说,若是他能留在京城和大家一同学习这三年,此番会试名次定然还能往前提好些,起码前十名是怎么也不会掉出去了。

  只是这毕竟是李思齐的选择,他们为了避免李思齐闻言之后上心或者是后悔,从不在他面前谈论这件事,还不住地互相安慰。

  例如季兴邦说:“思齐兄考中了前十与前二十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都至少能考中一个正经的二甲进士,算不得考得差了,这天下间多少人想盼都盼不来呢。”

  季兴杰就说:“是啊,是啊,考中进士的名次前后一些只影响一时的心情,可是人生的道路选择之中若是走错一步,可是要后悔一生的。思齐选了他自己想走的路走,现在看来也对他的前途没有什么影响,这个选择不亏,一点儿也不亏。”

  可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前十名和前二十名虽然都是进士,但是在士林众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是否有可能争一甲的概率也不一样。

  想当年,季兴杰本人就是会试得了第十名,在殿试的时候有幸被皇上点了探花郎,一生便有了个转折,比其他普通二甲进士至少多出了三年做官的时间和资历。李思齐如此年轻,又有如此的品貌,若是能考中前十名,焉知不能像季兴邦这般有机会改变命运,冲一冲一甲?

  他们只能在心中想着,说不得殿试的时候李思齐能够超常发挥,也会有机会的,但是其实大家心中都知晓这种希望真的微乎其微了,李思齐恐怕就与一甲无缘了。

  至于曾阳夏,他乃是一个吊车尾的贡士,考中了第九十名,差一点儿就名落孙山了。只不过他却对这个名次很欢喜、很开心,简直是兴奋异常啊!

  因为殿试是不会罢黜学子的,他至少会得一个三甲同进士,这就代表着他一定能做官了!

  对于曾阳夏来说,他的成绩一直在众位朋友之中是吊车尾的存在,也不像其他人可以进太学、国子监等好的学府念书,只能通过时家的关系进了京城之中一个有名的私塾里念书,如今这个成绩已经是他预想之中的最好成绩了,他对此感恩戴德、满意不已。

  他甚至在考中了贡士之后就丢开了书本不再看,也不再与其他朋友一同辛苦准备殿试的内容了。对于他这个吊车尾来说,殿试只要不功不过地应付过去就行了,他只要一拿到三甲同进士的敕封就赶紧到吏部去报名参考,补一个实缺。

  像其他二甲进士还有三甲进士会拼搏努力一把去考的翰林院庶吉士他日后也是打定了主意碰都不会去碰的。一来是他考上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是去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已。二来也是他目标明确,不愿意为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庶吉士错过吏部选官的考试和机会。

  就这样,心思各异的六个人来到了大景朝的金銮殿改造的殿试考场之中,向皇上三呼万岁下跪磕头之后,便开始看着自己面前的试卷准备认真答题了。

  皇上之前便对季兴邦有了些了解,此时殿试的时候看见他形容俊美,答题思路清晰、下笔如游龙,必然是个胸有成竹之辈,心中又多了些欢喜。便在心中将预定给他一个“状元”,欲要成全他“连中六元”的美誉,也为大景朝制造出一个“祥瑞”来。

  再看了看其他的考生,好些答得也不算差,人才也都挺好的,只不过总感觉他们比起季兴邦来说略有不如。

  考试过后,皇上便等着主考官带着前十名的试卷来给自己批阅,他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要如何说服这些主考官了,相信大家都是读书人,也不会不愿意成人之美,况且季兴邦本身条件就这么好。

  可是在皇上听完主考官的汇报之后却罕见的沉默了,因为主考官们选出来的一甲第一名也是季兴邦。

  突然就觉得自己准备了好久的话堵在嗓子眼里说不出口了怎么破?

  皇上于是只能清清嗓子,然后点了点头,在季兴邦名字上划了个圈,将他点为今科状元。皇上此时仿佛成了一个工具人一般,一点儿自己做主的成绩感也没有好不好?

  其他主考官们见皇上同意点季兴邦为状元之后也是松了口气,主考官笑着向皇上禀报了季兴邦曾经中了解元、会元的事,如今再中了状元,便算是“连中三元”了,乃是大景朝大大的祥瑞。

  皇上此时终于可以哈哈大笑了,他得以地说出了季兴邦还连中了“小三元”的事情,更正到:“季兴邦不止是连中三元,而是连中六元,不仅是我们大景朝的头一份,便是前朝也没有这样的‘祥瑞’事件出现呢,我大景朝人才兴旺,未来可期啊!”

  直到说出了这句话,皇上才觉得心中抑郁之气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抖擞了!

  状元没有改,后面的那些名次皇上也懒得改了,趁着心情好索性一次同意了考官们的排序。这样一来今科的名次便出来了,状元乃是太学学子季兴邦,榜眼是江南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学子唤作周宝正,出自江南有名的书院,探花郎也出自太学,是谢彦博。

  二甲三十人里面,李思齐保住了他二十名的位置,保住了他二甲进士的待遇。

  但是时穆宁和时穆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名次还是在三十余名,没有能往前冲一冲,恰巧都差了那么几个名次进二甲,算是中了三甲的头几名。

  但是这样也没有什么用啊,三甲都是同进士,他们这些排名三十几的与曾阳夏那个排名九十几的也差不多,反正都是同进士,倒是让他们兄弟二人遭受了一些打击。

  不过很快他们二人便又重振旗鼓了,准备冲击一下去考一考翰林院的庶吉士,反正二甲、三甲的进士都可以去参加考试,说不得就考中了呢?只要进了翰林院,日后自然就与普通的三甲同进士不一样了。

  不管大家考得如何,都挡不住目前大家欢喜的心情。季兴邦他们三个一甲进士自然也有了跨马游街和在御花园之中挑选鲜花簪花的待遇,而其他人也能欢欢喜喜地参加琼林宴了。

  此次季兴邦挑选了牡丹“姚黄”来做簪花,他笑着说道:“此花是三年前我未婚妻考中女状元时挑选的花,今日我有幸得中状元,便也同挑此花,也算是‘妇唱夫随’,一家圆满了。”

  他的这番话说出来之后不知道被多少人嫉妒不已。

  皇后娘娘听闻此番话之后很是开心,向众人说了时晗雪目前已经是从五品的女官,今年决定出宫嫁人,所以她的从五品女官会转化成从五品的诰命夫人品级。

  皇后娘娘打趣到:“季状元,你虽然中了状元,但是也只会被敕封一个从六品的官位,比起你妻子时氏从五品的诰命夫人品级可是略有不如,日后你在家中可是要尊重她,否则我可不饶你!”

  她这番话虽然用打趣的语气说道,但是其中也能感受得出她为时晗雪撑腰做主的意思,季兴邦自然是恭敬地回了话,便是没有皇后娘娘的话他也会好好待时晗雪。但是皇后娘娘能在这样的场合帮时晗雪说这样一句话,说明她还是真心喜欢时晗雪,真心帮她的,季兴邦心中也对皇后娘娘充满了感激。

  皇上和皇后让钦天监帮季兴邦也时晗雪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成婚,并且给时晗雪这个女官“添妆”,为她成婚做主,准他们夫妇二人婚后第二日进宫拜见帝后二人谢恩,就当他们二人是女官的“娘家人”。

  同时也宣布了日后所有的女官说亲出嫁的时候都有这样帝后帮助添妆和第二日进宫拜谢帝后的规矩,摆明了要做女官日后的“娘家人”。一时间让大家对女官的地位和重要性又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场的好些未婚的寒门新科进士们也动了心思——今年可是好些女官外放的大年,外放出宫的嫁人的女官可不少,自己家中并没有什么底蕴,若是娶个高门大户家的女子,日后免不得成为类似“赘婿”的尴尬身份,还要小心翼翼伺候媳妇儿,一点儿大丈夫气概也无,日子憋屈不已。

  若是娶个小门小户的女子,温柔是温柔了,但是却对自己的仕途毫无益处,却也不甘心这辈子就配这么一个妻室。

  可若是能娶一个女官做自己的妻子,不管她的家世高低,起码她本人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很厉害的,自己日后做官她能做个好帮手、贤内助。还能帮着自己搭上皇上和皇后这条线,让自己被皇上、皇后记住,这可是一条通天的大道啊!

  因此不少人动了心思,琼林宴之后京城的媒婆们都忙了起来。莫说是那些确定要出宫的女官家中门槛被踏破了,便是时媗妍这般已经在皇后娘娘面前报了要再在宫中三年的女官家中都被踏破门槛。

  那些媒婆们一点儿都不死心,非要想着说服时家让时媗妍出宫嫁人,让广思斯心动不已,又托人传了好几次话问时媗妍的意思,说现在来提请的人条件太好了,都是京城有出息的权贵子弟或者是今科进士呢,让她再考虑一番出宫嫁人的事情!

  时媗妍烦不甚烦,甚至一连着好几次休沐日都不敢回家,等到这波说亲大热潮冷却了之后再说吧。可是把广思斯吓了一跳,不敢再催逼她嫁人了。

  就这样,时晗雪和季兴邦的婚事准备得妥妥帖帖,二人马上就要成亲了。

第103章 二人成婚

  这可是他们二人期盼了多年的大婚啊!真是准备得非常的隆重, 一点儿都不敷衍。从房子到各种装饰,一应俱全,都是好东西。

  关于成婚房子的问题, 还有一遭波折呢。

  本来季家人已经带来了家族中现有的全部积蓄, 想要在京城给季兴邦买一间小一点的房子作为婚房, 也为季家存个脸面。

  至于二房夫妻两这辈子攒了的钱自然都是给季兴邦的, 不会让他们小两口还,而大房、二房和季爷爷的钱则一部分算作是他们给的新婚礼金,不用小辈们还,另外一部分则算作是接济的借款, 需要季兴邦小两口日后偿还的。

  可惜京城这边的房价挺贵的,季家人即便是举全家之力凑出来的钱也难以买到季兴邦心仪地段的心仪房屋,他不是很想用全家的血汗钱去再买一座自己不喜欢也并不算太好的房子,日后怎么保值变现呢?

  况且时晗雪自己也已经用赏赐的银子买了一套作为嫁妆的房子,季兴邦本来不想拿这个钱去买房置产, 让他和时晗雪年纪轻轻就背上好些债务和人情, 影响日后生活,但是季家众人都还是觉得成婚男方家应该出钱出房, 总住在女方家的房子之中伤季家的脸面, 因此事情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季兴邦懒得去看房子, 只说了一句要专心复习准备会试、殿试, 其余的都丢开手不管了。而季家三房他的父母二人则对京城不太熟悉,又是农户,不像李老爷、曾老爷一般本就是做惯了生意的老爷,可以熟门熟路地寻了牙行的人买房子, 便是经牙人介绍看房也总怕被骗。

  最后三房的二老只能求助季家目前最有能力的人季兴杰了。

  季兴杰和李思微夫妇二人其实还是很赞同季兴邦的想法的, 他和时晗雪小两口日后久居京城, 已经有了一套不错的宅子,住着就是了。身上留点儿傍身的银子日后做点儿什么都方便,做官之后不光是会收到俸禄银子,还会有不菲的人情往来的花销,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三房的叔叔和婶子上下嘴皮子一磕碰就逼着人家小夫妻两在京城里再靠着借贷买一套并不是很急需的房子,日后还要不断地还债,拉低小夫妻两的生活水平,人家自然不会乐意的。自己当年没有钱的时候也是一直住在岳家的,等到有能力了才买房出来自立,也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现在他们只能以缓兵之计拖住三叔和三婶,再由李思微带他们在京城多逛逛了解一下京城的房屋价格和物价水平,让他们死了这条心,还不如多花些钱置办一些结婚的金银首饰或者其他行头给小两口,也好给小两口不仅能现在涨涨面子,日后有个急难的时候金子也好变现。

  经过季兴杰、李思微夫妇二人的轮番劝说和让他们了解了京城真实的房价和京官们的消费水平之后,他们二人因为囊中羞涩对于买房这件事算是偃旗息鼓了,转而给小两口准备置办结婚的东西。

  因为将之前预备买房的东西也都置办成东西,所以他们置办结婚物品的规格就比之前想的要隆重许多。季家三房夫妇俩虽然没有能给儿子买到房子觉得很难过,但是他们也觉得多买些金子傍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二老终究心中还有遗憾,自己的宝贝儿子成婚,却没有住到季家的房子里,而是住在女方的嫁妆房子里,他们丢人啊!

  劝解季家三房二老的季兴杰和季兴邦二人在不同意二老的想法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魏县的风俗和别人的嘴。

  确实,当初季兴杰借居过李家几年。但那是他婚后准备科举考试的那几年。当年他和李思微在魏县成婚的时候,季家大房的人也是掏尽了家资给他了一套房子,当初也是八抬大轿把李思微抬进季家置办的房子里的啊!

  婚后其他他们不反对季兴邦住在时晗雪的宅子里,哪怕一时不方便像季兴杰这样住在岳家几年也不算什么,只是结婚的时候没有一套父母给准备的房子,这是丢他们两个人的脸啊,二老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就想在儿子成婚的时候风光这么一回,可是目前看来京城的房价太贵他们是做不到了,难免会心中遗憾。

  但是在季兴邦考中状元之后,这件事却是迎来了一个转机。皇上和皇后娘娘对季兴邦和时晗雪这对小夫妻知之甚深,而且皇后娘娘当日都给了时晗雪好些赏赐,让她能出宫置办一座宅子风光大嫁,皇上日后想要重用季兴邦,怎能让他寒了心,让他觉得自己不如媳妇,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他觉得皇上不如皇后对他好。

  要不然时晗雪在他身便日日枕头风吹着,他到底更偏向自己,做自己的纯臣,还是被皇后那边拉走了,更加亲近皇后和太子?

  帝后之间现在表面看起来是一团和气,在面对一些其他人的时候也是一致对外,但是其中却也有丝丝微妙之处,并不是完全利益一致的。

  于是,皇上下旨从自己的内库里拨了一笔银子给季兴邦置办产业。赵德志看着季兴邦这么得皇上的欢心,想着他日后很有可能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对于这件事也是办得极为漂亮的。

  赵德志让自己的干儿子之一出宫找了相熟的牙行,打着皇上御赐的名义用市场最低价给季兴邦置办了一座东城里翰林院旁边很不错的宅子,之后对季兴邦宣旨,带着他和季家的人一同去看宅子。

  这个宅子面积不算很大,只有两进,不算惹眼。外人听起来也只不过是皇上给农门出身的新科状元郎赏赐了一座小两进的宅子,体恤他在京城成婚没有落脚之处,既宣扬了皇上的仁德,又不至于让季兴邦遭人嫉妒。

  京城里有能力买小两进宅子的人多了去了,虽然东城的小两进比西城南城值钱,也不值当什么,没有什么人眼红。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个小两进的宅子确是个有内里乾坤的,这里的上一户主人家是江南的大商家,当时买了这个小两进的宅子是看中了它的风水好,花了巨资改造这个小两进宅子,将内里装修得非常之美,甚至不逊江南。

  可是他不住了之后这个小两进便难以出手了,便是时晗雪这般官宦人家娘子出身的人在置产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地大一些的宅子,这个宅子的面积有些小,价格却这么贵,一下就劝退了好些人。

  至于那些大富大贵买得起的人又会嫌弃这个地方面积小,不够体面,所以这个房子很难卖。

  赵德志当时和这个牙人做生意,用御赐的名义压价是一方面,这个房子难卖也是一方面的因素,两个因素相加,就让季兴邦得了一座他之前从来都不敢想象的华美宅子,里面家具、花园、假山、流水一应俱全,是他上辈子都舍不得花钱置办的样子呢!

  众人都被皇上的大手笔赏赐惊呆了,真诚地跪谢天恩,赵德志将事情做得很好之后自然也在皇上面前好好表功一番,将季家人的真诚感谢如此这般的形容一番,让皇上也很是满意。

  于是,困扰季家三房的最大问题——房子,就在皇上的帮助下被解决了,季兴邦的父母脸上绽放开了之前他们从未见到过的笑容,二人欢欢喜喜地投入到布置房子和婚事的大业之中来。

  他们原本置办的东西全部都能用得上,只是减少了一些置办金银首饰的银钱,转而置办了些床单被褥、买了一家三口季兴邦挑过的老实人作为洒扫和做饭的仆役等,之后他们便搬入这个宅子住起来,只等着办婚礼了。

  到了季兴邦和时晗雪二人正式大婚的那一天,季家雇了八抬大轿,租了一匹神俊的白马让季兴邦换上喜服骑上,一同吹着欢快的迎亲曲目从季家到时家去接新娘子。

  季兴邦穿上红色的喜服,骑着白马的样子简直丰神俊朗,好看得不似凡人而是神仙下凡,将一路上观望的夫人、小娘子们迷得神魂颠倒,纷纷对即将成亲的时家小娘子羡慕不已。

  不知道多少女子因为这一瞥,因为这一丝对时家小娘子的艳羡而选择努力念书,日后考中女官出宫嫁给俊美的少年郎呢!

  因为两家都在东城,因此不多时迎亲的队伍便都到了时家,这时候“伴郎天团”就出现了,乃是有两个二甲进士闵宏达、李思齐,一个三甲进士曾阳夏,还有一些季兴邦以前在太学里的同学们凑成的。

  乌泱泱一帮进士们将时家的门堵了,一人一首催妆诗,将在门里出难题的时穆宁、时穆瑾兄弟二人难住了,绞尽脑汁的出题也没有抵挡多久,妹妹便被迎亲的人催出来了。

  因为时穆瑾和时穆宁都是时晗雪的兄长,而时穆瑾是嫡兄,按世俗的道理来说他更有背妹妹出嫁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