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 第17章

作者:梦里醉 标签: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呃?”林斐愣住了,现在政府这么贴心的吗?

  书记眼神稍淡,他无奈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村里的地处处都荒着,国家又要保障农业生产,这两年政府也鼓励发展实体经济。但搞农业投入大风险还高,这些都是为了鼓励农业发展嘛。”

  林斐点点头,他之前只是在学校听老师们说国家这些政策方向,但没想到落实得这么好。地方上为了鼓励人们回到乡村发展农业,甚至在企业租用村里土地后,还能跟政府申请做基础建设这么离谱的地步。

  书记拉着林斐不肯走,还举例子说隔壁桂瑶村的例子。

  “去年隔壁来了个盛海的外地人,在互联网赚了钱回来养身子,在村里承包了50地开农场,政府帮她做好基础的水电,她今年还想搞大棚菜,政府还帮她建设了大棚。”村书记道。

  林斐听了呆滞地点头,还真实现过的啊?

  村书记拉着林斐叨叨半晌,态度好得不要再好了,简直就跟邻居大伯一般亲切。

  只不过他好说歹说,林斐也不肯去新村住,非要修缮自家的老宅子,他实在没辙,表示林斐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他可以帮忙介绍。

  林斐松口气:“说实话,我就是这个打算。”

  村书记帮林斐介绍了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说林斐家那老宅就是这位年轻时帮着干的,里头细节他应该清楚。

  林斐看着面前这个正在抽旱烟的吴三爷,笑呵呵地给人家打了声招呼,把刚才到书记家没能送出去的一包烟塞到老人手里。

  拿了烟,吴三爷还挺大方,当场就拆了给书记递去两根。

  随后,在听说林斐的诉求后,老人家絮絮叨叨给讲他们家瓦房的结构。

  书记拉他胳膊:“光说有毛用,人家小伙子就没住过这种老房子,他能听懂什么?走!咱们一起去瞧瞧,哪该修,要用什么修,咱们当场就跟小伙子交代清楚。”

  闻言,吴三爷缓慢起身,村书记立马上前扶了一手。

  等走时,林斐才发现他是跛脚,正准备上前去帮着扶呢,老人家还挺独立,直接把书记也挥到一边。

  到了老宅,吴三爷便指着每个需要修的地方给林斐细细地讲。

  很多地方林斐也不了解,只能现场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给吴三爷看,问之前还没朽时是哪样。

  三人忙活大半天,吴三爷顺便还告诉林斐附近的青瓦厂,但表示现在可能没有之前那种花纹了。

  看好老宅,差不多就要到晚上的饭点儿了。

  书记跟吴三爷帮林斐这么大忙,自然要请人家吃饭。但让林斐想不到的是,村里竟然就一家饭店,而且更重要的是,今天晚上村里这家饭店没有任何肉了,关键是菜也就那么几样自己家种的菜。

  偏偏现在又是春末夏初,正是地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存了好几个月的白菜也不好吃,抽薹了的黄心菜也发苦发涩。

  要是林斐一个人,怎么都行,但关键要请客啊,炒个大白菜黄心菜的,这不寒颤人么?

  村书记拍拍林斐肩膀:“既然要在村里常住,也不在乎这么一顿两顿,你干脆来我家让你嫂子做,不是我吹,最近市里领导来咱们村都是你嫂子做的,好吃得很呢……”

  “今天中午我们自己家刚吃完,正准备明早去镇上赶集买呢。你们明天来吃饭啊。”饭店老板很是尴尬地笑。

  没辙,只能厚着脸皮去书记家蹭一顿了。

  书记夫人的手艺果然没的说,半小时就做出来两荤两素的农家小炒,连带还煮了一大盆鸡蛋。

  书记热情洋溢把鸡蛋塞到林斐手里:“这是我们家自己养的土鸡下的蛋,正正经经柴鸡蛋,城里人轻易都买不着呢。你尝尝。”

  鸡蛋很小,比超市里的红皮蛋要小一大圈,差不多只有刚出生的婴儿拳头那么大点儿。剥了蛋皮,里面蛋清呈现微微青的颜色,还能看见里面蛋黄。

  跟在外婆家吃到的鸡蛋差不多,蛋黄很大,差不多占整个鸡蛋的三分之二了,王姨手艺好,鸡蛋煮得正是火候,蛋黄吃着一点都不柴,口感面香面香的,也不噎人。

  林斐一口吃了两个,王姨看他喜欢,还非要往他手里继续塞。

  林斐忙推:“不吃了,我再尝尝您炒的腊肉。”

  腊肉是跟干菜一起炒的,干菜吸收了腊肉多余的油脂,干菜不干,腊肉不腻。这一顿农家饭愣是把林斐吃撑到了。

  吃了饭,书记不知从哪儿摸出来一瓶白酒。

  林斐推辞不过,只能喝了几杯。

  结果忘记自己是开车来的,村书记的驾照又没考下来,林斐就只能在书记先凑合一晚上了……

第22章

  酒是农家自己酿的米酒又过滤了拿去镇上酒坊蒸馏过的,书记说是只有三四十度,算是低度酒。

  当时喝起来也是甜丝丝的,酒精味倒有,但喝着甜也就不觉得辣口。

  结果!林斐是怎么都没想到,不过就那么几小杯的米酒,竟然把自己就撂倒了?

  昨天晚上睡时林斐也不觉得自己喝醉了,但今早起来,头痛得很,瞧着手机时间已经十点半,他一着急起床蒙了,还天旋地转。

  脚步虚飘着下楼,林斐还得扶着楼梯栏杆才觉得心里踏实。

  书记一见着他就笑,笑完了还要给林斐找借口:“我们村里的农民比较糙,喝的酒也是自己酿的,这种酒后劲儿大,你们学生哪儿会这个啊……”

  林斐他只是尴尬地笑。

  王姨也端过来一碗汤,还有两个昨天晚上那样的小柴鸡蛋,她昨晚也喝了几杯,但瞧着酒精对她也是丁点影响都没有。

  王姨瞪了眼丈夫:“以后不许灌人家小斐的酒了,听见没?”

  书记笑着蒙混两句,见不过关,只能立马做保证。

  一碗咸汤喝下去,林斐整个人都舒坦了,王姨还要留林斐吃中饭,林斐忙摆手,说是他上午还有事要去做。

  村书记却道:“不着急,等会村长也过来,咱们仨见个面……保证不让你喝酒。况且,你修老宅也是个大工程,动工之前得看看黄历。”

  “呃?看黄历?”林斐之前根本就没想到这一茬。

  书记却郑重点头:“就算不请先生算,多少也要自己翻翻的。”

  王姨却已经把一本发黄发旧的大本子拿出来,她戴上老花镜翻着看,完事把本子放在桌子上:“今天就是个好日子啊,午时利破土动工。”

  书记刚还在劝林斐要遵守老祖宗的规矩呢,还说服林斐留下一起吃中饭顺便见见村长,却不想好时辰就在下一刻钟后。

  林斐如闻仙乐,他立刻站起来,对书记夫妻二人的招待表示感谢,随即就出门开车,逃也似的往镇上去找建筑小工。

  老宅要修缮的地方多,外婆那边的菜苗他也不能太久不去,但接下来他想扩大育苗数量,肯定也要搬进来住的。

  时间紧迫,他一个人又不太懂这些,现学也来不及,只能去请建筑工。

  常人生活吃喝拉撒住,但实际重要程度却正好是反过来的。人一生三分之一都要在卧室度过,卧室要是不舒坦那肯定不成。

  林斐决定先从住室开始修起。

  墙面腻子需要铲平重新刮,房屋顶部则需要拆除后进行全面大修大补,房梁、谢木、青瓦都需要花钱,跟材料费差不多的还有人工。

  好在有老爸跟两个伯伯的支援,林斐手里握着小十万块钱,钱就是人的胆,手里捏着这么多钱,林斐花起来是丁点都不手软。

  舍得花钱请工,也舍得给工人买水买烟买快餐好生招待着,住室翻修速度快得离谱,墙面跟屋顶一共两班人马,据说五天就差不多就能搞定。

  墙面刮腻子刷漆的每一遍结束,都要关闭门窗省得后期开裂。

  但老宅门窗也旧得透风啊,林斐便在这五天时间里,又到镇上定制了一套仿古木门窗。这年头原木价钱贵,光是这套门窗就又出去大几千,要知道,老宅那种老式房子,开窗都小,就那么几扇窗户就出去好几千……

  林斐忽然感觉到他钱袋子可能也没那么坚实了。

  装修林斐是一窍不通,在旁边帮忙反倒帮了几次倒忙后,林斐就干脆不去瞎凑这个热闹。

  正好这时候外婆打电话过来,问他用不用再给菜苗喷药。

  林斐看着视频电话里已经完全恢复正常长势了的菜苗们,他突发奇想,既然现在白天大多时间就在老宅这儿待着,何不把一部分菜苗带过来直接地栽?

  想到就去做,第二天早上出门前,林斐就在车上塞了十多株长势最好的菜苗。

  林斐到时,装修的工人们竟已经干得热火朝天,林斐瞧工长累得正在喝水擦汗,把从小卖部带来的冰镇矿泉水分给他们。

  看工人们正在整理从房顶拆下来的旧瓦片,当中有很多已经碎掉了,林斐心疼花出去的大把大把钱,想到既然这些瓦片已经碎掉,接下来也不可能再拿去用,他便开始琢磨这些碎瓦要怎么利用才不被扔掉浪费。

  老宅的正屋是一字形排开,跟旁边的偏房完全分离,听林斐说他手里资金不宽裕,工长就很有经验的样子,给林斐两条超级实用的建议:“等正屋的这些瓦片拆下来,完整的给你偏房的储藏室和厨房用上,数量估计差不多够用还能再剩一点点。剩下的干脆敲碎和碎瓦混在一起,做成跟公园那种石头路一样碎瓦路,也挺好看的。”

  这时,一个正在干活儿的工人也回过头来:“可以把碎瓦小路沿着花园旁边铺,到时再在花园里养上些花期长的花,就很好看了。”

  这么话题一出,立马就有工人扭过来也给出他养花的建议:“可以种点百合,长寿花,麦秆菊这种,靠角落里做个爬架养两株藤本月季,这些花都皮实好养,花期前稍微上两次磷酸二氢钾就能开得可好啦!”

  林斐惊呆,这个施工队卧虎藏龙啊!不光是工长,其他干活的工人审美竟也这么好?

  就他们三两句建议,林斐已经能在脑海里想象出那个画面了,小院一角做成花坛,花坛旁边是青瓦水泥铺路,花园里的菊花百合依照各自花季盛开,还有爬满墙的月季花,微风浮动,花香暗涌,花朵轻摇……

  “你们之前是搞城市美化建设的吧?”林斐觉得自己肯定没猜错。

  结果,工长往他脸上狠狠打一巴掌:“我们哪儿轮到干那好活儿啊,就算是能接到,种下去的就是小苗,我们农民工也看不着花。”

  一个工人给林斐解惑:“我们村有个城里来的女人,她之前就这样改造她那小院儿的,去年刚改造完,今年花就开了,老漂亮呢!”

  林斐问他们是哪个村的。

  油工也加入这个话题:“桂瑶村啊!你随便打听,附近十里八村都知道那个曲英,人家那院子漂亮得紧!”

  林斐突然对曲英产生了兴趣,还挺想去瞧瞧她那小院究竟打扮得有多漂亮。

  等等,曲英?!

  那不是前几天才在林斐这儿买了一千株菜苗的大姐吗?

  林斐开始琢磨,等这阵忙过去,他就去看看她那小院儿到底有多漂亮。

  既然有现成的经验,林斐就任由工长他们自由发挥,他则是去准备种植他的菜苗们。

  老宅左右邻居都没人在家,林斐决定在东侧最大的地方到时拿去育苗,大门口的空地上是他停车的位置,西侧面积小,而且还有个往上的坡度,可利用面积就十几个平方。

  林斐打算就在这十几个平方上,把手里这些菜苗全都种下去。

  但这块地常年没人耕作,杂草众多,林斐只能先把地整好,才能将菜苗种下去。

  林斐用借外婆的铁锹铲子等工具,吭吭哧哧刨了半晌的地。

  虽说农学院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行田间地头的劳作,但那毕竟是在已经开垦好,而且常年耕种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上进行的。

  而这一片“处.女地”不光杂草多,还邦邦硬,林斐刨了好半天。

  大概是因为在院子外面,工人们竟也没发现吭哧吭哧刨地的林斐。

  好容易把杂草除掉,把土壤刨出两条三十五公分以上的坑,将土壤中碎石挑出来,林斐把杂草铺进去并用脚差不多踏平一点,再填上差不多少于十公分的薄土,光是干这些,林斐就得坐在地头大喘气好半晌。

  这些杂草在土壤中会慢慢分解,最终成为种菜用的养料。当中肯定还会有草籽发芽,不过等草籽发芽了经常拔一拔就成。刚开垦的地就是杂草多,种几年慢慢杂草就会越来越少。

  歇好半晌,林斐才起身去车里把菜苗搬出来。

  实际只有一个月苗龄的菜苗因为有空间水的加持,长势看起来足足有45天苗龄的样子,林斐刚把菜苗从车里搬出来,还引起一个工人围观。

  “你这菜苗长得旺啊,小伙子准备种菜?”

  一个休息的工人过来看,他惊奇的声音引来其余几个工人一起凑过来,就连正在刮腻子的油工也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