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退休回家种田了 第39章

作者:梦里醉 标签: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其余学生仍旧不能理解,他们转头去看正在铺设滴灌设备的程帅,一个个的还是觉得程帅的浇水方式还是更科学些。

  林斐浇完水,才忽然想起一件事儿,但现在补救也晚了,只能过两天再来一趟。

  学生们看林斐三人简单把他们各自的瓜田打理一下,做好种植日志就施施然走了,再回头瞧瞧自己那长势娇弱的瓜秧,三观尽碎。

  有的甚至还想学林斐那样,大热天的顶着大太阳给自己的瓜秧浇水。好在是还残存了点儿理智,跑去请教老师。

  不少老师也听说班里有个名叫林斐的学生,种的西瓜状态特别好,还专门去请教张教授。不曾想问了才知道,上周日张教授竟还跑去林斐家做客了,甚至还对这个学生赞不绝口。

  老师们纷纷不解,并努力从记忆里挖掘这个名叫林斐的学生,可惜林斐之前在系里过分低调,他们根本想不起来。

  张教授淡淡表示:“想不起来是正常,我之前也不记得有这号人。”

  几个老师:“???”就好像刚才疯狂夸赞林斐的不是您一样。

  张教授淡淡瞥一眼就能猜到这几个年轻同事心里在想什么,他表现得很平静,把他对林斐瓜秧的观察研究以及猜测说了出来。

  “林斐的管理看似粗犷,但实际是粗中有细,他在瓜苗前期给予非常周到精神的呵护,瓜苗期间植株非常健康,给接下来瓜秧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后续瓜苗生长期间他则采取粗放式管理,瓜苗经历自然风雨打击,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也自然加强……”张教授道。

  几个年轻老师听明白了,其中一个推推鼻梁上的镜框:“也就是说,咱们其他学生对于瓜苗的全阶段都管理太过紧张了?”

  张教授摇摇头:“也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强壮的苗自然可以采取林斐的管理方式,不够结实的瓜苗还这样乱搞,那不就等着毕不了业嘛。”

  倒是很有道理……年轻的老师们低着头回去了,决定对林斐的瓜田进行全方位研究。

  很快,系里的学生们也得到老师们的解释,在听说他们不能跟林斐那样放肆的管理后,一个个都只能明里暗里对林斐的那样省事儿的瓜田投以羡慕的目光。

  当然,嫉妒心强烈甚至于想做点儿什么的阴暗人,他们也没机会动手脚,因为他们不光看到林斐瓜田有装摄像头,甚至于系里是不是自己个儿老师的教授们都跑来观察林斐的瓜田了,他们上哪儿有机会呦。

  回程的一路上,林斐跟程帅都把西瓜搂在怀里,生怕放着不管会被震裂。

  到杨关时,林斐把西瓜留给老爸老妈一个,最后一个到家就被三人分吃一空。

  “唉,没吃出来味道。”程帅摸着肚皮,看地上扔的一瓣瓣只留下白瓤的瓜皮,直叹气。

  三个人,就他程帅仗着吃饭快,足足吃下去8瓣西瓜,就他吃得最多,还说没尝出来味道?

  林斐气不打一处来:“你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吗,吃那么多最后竟然说你没吃出来味道?”

  谁知,一向喜欢跟他打嘴仗的程帅这次竟然意外没反驳他,只是催道:“我看你瓜田里还有几个瓜也就这两天能熟,什么时候再去摘?”

  林斐想了想,这家伙吃的西瓜最多,干活绝不能少了他的,道:“过两天我要带着饼肥给瓜田再追肥,你跟我一起去。”

  程帅一脸黑人问号:“你这个时候去追肥?”

  一般农作物会在果实成熟前追肥,像林斐瓜田现在已经可以采收这时候,追肥已经太晚了。不过,他们种瓜钱一般都会埋足底肥,表示要追肥,简直就是在挑战他们种植常理!

  林斐道:“我觉得我的瓜秧挺健壮的,你看到现在还有花陆续在开,说明结果期也会比较长。”

  说的挺有道理,这次埋肥是为目前正在开放的西瓜花做准备,但程帅还是觉得别扭。

  张儒赫是对林斐有着蜜汁自信,不论林斐说什么他都是坚定的拥趸者,张儒赫对林斐后天去学校追肥的事儿没什么意见,他是吃到这会儿才猛地意识到刚吃的西瓜是他们的毕业实践作业,他道:“林斐,你的西瓜到时绝对是实践作业第一名,我敢肯定!”

  说完,张儒赫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发言可能不大好,便又看向程帅。在跟林斐认识前,作为班长的程帅也多次给予他帮助。

  程帅感受到张儒赫的目光,好笑道:“说的就好像我不会在林斐种的西瓜前自惭形秽似的。”

  “哈哈!”程帅一句洒脱的玩笑,把张儒赫刚一时的嘴快完全消泯。

  看气氛终于回归正常,张儒赫忙转移话题:“明天你们去学校吧,我租的民房准备装修,后天设计师要来勘测,到时我转不开。”

  顺便,张儒赫还请林斐帮忙看看他的瓜田需不需要追肥。

  林斐:“行,到时我看看,需要的话顺带给你的瓜秧也追一波。”

  程帅想了又想,弱弱道:“那我明天晚上多多备饼肥。”

第41章

  听班级群里同学们讨论林斐瓜秧就是因为粗放式管理才种得好,听得他也犹豫要不要跟随林斐的步伐,给自己的瓜秧也追一次肥?

  对比林斐瓜田那结果量、那开花量,他的瓜田简直就是弱鸡。程帅还想回头卖毕业作业赚上一笔购车资金呢。

  程帅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平常对于瓜秧的管理也完全没有班里其他同学那么尽心尽力啊?

  到最后,程帅想起张儒赫之前对于林斐命理的推论了,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可能是太小看张儒赫他们家那种富豪家庭了,对于那样显贵人家来说,张儒赫从小生长过程中见到的世面比他一个农村小地方出身的多多了。

  难不成张儒赫说的话还真是确实存在的?

  想到这些,程帅再次看向林斐的目光就复杂许多。

  林斐倒是没想那么多,他站在楼顶招呼楼下那俩:“晒的松针土差不多能用了,你们俩上来帮我把松针土收起来,等后天去学校给瓜秧追肥时顺便也用上点儿。”

  “来了!”张儒赫三步并作两步,跨阶梯上房顶。

  程帅想了想,还主动把储藏室里的发酵饼肥也拎上去两包,他气喘吁吁:“先在家里掺好吧,到学校地方小,临时搅拌容易和不开。”

  林斐瞧着程帅那主动劲儿,惊了!

  要知道,程帅可是个大胖子,他体力差得很,过来这么久,稍微有点重体力的他是能逃则逃,这次他怎么这么主动?

  程帅不光是帮着林斐上下背土,还主动做了晚饭,甚至于连晚饭后鸭鹅回笼他也麻溜地帮忙打扫笼舍和添补杂粮。

  这些农活儿程帅是从小干到大的,他要是认真做起来,效率可别林斐更高。

  就在林斐啧啧称奇时,程帅也想好了他接下来的打算:要是能顺利考研,他就抓紧时间赚钱买小粉粉,然后多往林斐这边跑,蹭蹭他利木的命理好运,自己尽量能早日研究出来什么有用的研究成果,去造福社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名度,尽量带着更大的光环回老家扶住老家乡村农业建设。

  林斐可不管程帅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反正自打程帅接受三餐后,林斐还第一次从他身上发现,原来胖子也能这么有人格魅力!

  第二天一早,林斐三人很是满足地吃上一顿美美的早餐,张儒赫正在刷碗呢,党书记就上门来了。

  “您请坐,是有什么工作需要我配合的吗?”林斐给书记倒了杯热茶,两人坐在屋檐下。

  党书记:“承包土地这件事已经在走程序了,估摸很快就能批下来。我这次过来是想问问你打算哪个方面的业务,到时我可以帮你申请农业项目补助,你知道的,咱们这边政府可以帮助企业老板投资一些基础建设。”

  林斐想想,问:“桂瑶村曲英姐她那农场,政府都帮着做了哪些建设?”

  党书记愣了下:“你也想跟她一样做农场?”

  看林斐点头,一脸认真,丝毫也没有开玩笑的表情,党书记犹豫了下,道:“曲英想做的是旅游农场,只是她农场前期建设不够,再加上一些开张对外迎接游客的手续还没被审批下来……”

  林斐:“有哪里不好批吗?”

  党书记点头:“主要是咱们这边旅游业项目已经很多了,政府在有意控制旅游业相关产业数量。”

  程帅觉得奇怪:“这几年不是到处都在有意发展第三产业吗?”

  “不知道,这是上面的政策,我们游客,所以我其实不是很建议你去学她。”书记很认真地给林斐建议。

  林斐解释:“其实是误会,我只是想做农场,至于曲英的旅游农场那事儿还真不清楚,只是看她农场建设了一半觉得奇怪,才问起的。”

  听原是这样,书记稍稍放松,他抿口茶水,仔细地讲:“她的农场政府前期帮扶的基础建设一共就三样,第一个是用高压电网把她农场的地盘圈起来,第二个是帮着把她农场的基础水电路做了下,第三个便是她那一二十亩的大棚了。”

  看样子,政府能给到的前期建设也不是很多。

  但接下来,党书记又讲到周围几个村镇企业发展,当林斐听到政府前期征收土地、开垦荒地、种植茶树这么一系列操作,把茶园都建好了只等找老板过来经营时,整个人都不能理解。

  程帅也是头一次见,他忍不住插口:“这样的话,政府征地每亩都200块了,建好茶园再以每亩200元的价钱转给老板?”

  张儒赫:“不是这么算的,政府有钱能找人建茶园,但茶园建起来后茶树管理、工人招收培训工作,以及茶叶的采摘、制作、运输、销售工作才是茶园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况且,茶园不光从老百姓手里征地,还有一部分集体用地,土地成本也不会那么大。

  而且政府采购的物料当中,在同等品质之下,会优先考虑到破产企业,把破产企业卖不出去的产品低价购入,也算是社会资源有效利用了,破产企业当中一直拿不到工资的工人也可以因此获得一部分赔偿金。

  最重要的是,茶园一旦发展起来,当地的农民有岗位,茶园上下游的包装、肥料等产业也会得到发展,茶园的采购、销售全程跟其他企业的交易过程中,当地政府也能纳收税额。”

  党书记:“是了,咱们政府也不能总收纳税人的钱不干正经事嘛,就跟咱们青山镇那几个茶园建成找老板,咱们政府挑人可仔细了,之前没有什么相关行业经验哪儿舍得把好好儿的茶园给他们糟蹋不是?”

  党书记过来坐这么一下午,林斐接下来的农场建设方向还没规划好,但听听这边地方政府的工作计划,倒是让林斐对这边的大领导的远见肃然起敬。

  接下来几天时间,林斐除了中间出门去学校给瓜秧追肥,其余时间都在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给自己接下来要建的农场做提前规划。

  问了曲英,林斐知道这边政府在帮助小老板进行基础建设时,也会采纳考虑老板的意见,但大多数建设还是比较粗糙,毕竟政府能给到的资金也有限,林斐一定得把钱花在刀刃上。

  随后,林斐又打电话去问了黄三婶,从她那边取到不少有用真经。当然,黄三婶在电话里还提前跟林斐预定她秋冬天想要的菜苗,以及具体数量,对于林斐来说,也算是好消息。

  来回折腾好几天,林斐拿着他精心设计的农场规划草图去找书记。

  林斐承包的这片土地算是个不太规则的长条形。

  由于考虑到种苗这一行受季节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农场经济运行良性发展,林斐决定确定农场主营项目还是以种苗出售为主,接着还可以掺杂其他比如说果苗培育、禽类散放饲养、牛羊养殖等。

  考虑到承包区域还有一个冬天也不断流的小溪,林斐甚至思考要不要对小溪进行改造,农场经营范围再加一个水产养殖。

  “这个估计不太能成,”书记摇摇头:“水产养殖稍微弄不好对水源的污染就很大,咱们这边最近这几年市政对环保查得特别严,你农场才开,禽类牲畜类养殖污染能不能控制得住还得再看呢,水产就先别想了。”

  林斐也不强求:“也行,反正农场建设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事儿,慢慢来。”

  党书记对林斐这个小年轻不疾不徐的态度很赞同,他点着头笑道:“我先帮你把禽类养殖牌照申请下来,你的农场经营范围应该算是综合性经营,种养殖比例还有一定要求,等回头我把要求发你手机上。”

  林斐挠头,种养殖比例还有要求?

  书记细细查看林斐手绘的草图,农场南面被设计为大门,大门出因为是平地,准备做成户外种植所用地。

  林斐跟随党书记目光,一一给他解释:“这一片平地我实地去看过,土地平旷,土壤肥沃,而且不远处还有小溪,应该是地下水涌出的小溪,那边我想到时申请打一口深井,用来灌溉使用。”

  “打井应该没问题。”书记点点头,继续往下看。

  农场露天种植面积约占农场五分之一,再往北一点,这有几个起伏比较平缓的小丘陵,从山里流出来的小溪也在这边横穿而过。

  林斐:“这边不太适合大面积种植,所以我打算在这边山脚下做堆肥装置,种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以在这边做大面积的热堆肥。另外这边有个小高地,我打算在这儿盖房子住,视野会比较好。”

  高处不适合种地,主要原因是灌溉不方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但若是拿来盖房子住的话,倒是刚好。党书记也记得,那个小土坡上面比较平台,盖个三分的小院子应该没问题。

  党书记:“这个好说。”

  继续看,再往北地势又是比较平坦的一块,林斐在地图上标记他准备拿来做大棚。

  林斐:“这块地南北都被小丘陵包围,是个洼地,相对来说大风到这里会被两边丘陵阻隔,用来做塑料大棚是最好不过了,大风季节不用太担心塑料棚顶被掀翻,大棚的可用年限也会得到一定的延长。”

  最北面,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多,林斐标记的是到时准备在这边种植一部分果树,这里也会是养殖区。

  整个草图看下来,党书记只能为林斐的巧思鼓掌:“你这农场设计考虑真不少,涉及到的地理知识也多,我都怀疑你大学是不是学的是不是农商专业了。”

  林斐笑着客套两句,随后又把他的要求讲出来:“我是希望政府能帮着把电围墙建起来,电路水路也简单做一下,剩下的我自己来就可以。”

  党书记问了下林斐还有草图备份,便点头装口袋里了:“我看你对农场水电要求比较多,在这方面建设成本会比较高,不过只有这两个要求的话,上面应该可以满足。”

  最后,党书记又问林斐:“确定不需要政府帮你建设大棚吗?”

  林斐笑着摇摇头:“不用。”他是农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学怎么低成本做大棚了,政府采购的商业大棚建材对于林斐来说可能够用,但绝对不会太好用。

  接下来,林斐是打算利用好秋播,在秋天赚足一笔钱,反正现在网上各种购买渠道都很方便,各种零部件也都有,完全可以自己做个数字智能大棚,到时用起来更方便。

  听林斐这样打算,党书记比个大拇指:“我看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