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04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衣裳怎么脏成这样了,是哪个畜牲欺辱你了?”

  许灼灼忙打着笑脸解释说没被欺负,回身盈盈下拜,谢过了司直和看大门的差爷,礼节十分到位。

  她脸上脏污,衣衫不整,却是笑中带泪,看在一群色|欲熏心的公子眼中,活脱脱一朵纯洁无瑕的白莲,都说要设宴给她接风洗尘。

  褚泰安倚着车门等了一刻钟,等烦了,拍拍车辕:“上车。”

  一群公子哥都傻了,醒过神来,立马炸了锅:“泰安!你怎么能截胡呢?”

  褚泰安眯起眼睛笑:“不是你们找我英雄救美么?救完美,人还落不到我手上,合着我替你们跑场的啊?”

  他平时总是一脸笑,可一旦阴阳怪气的说话,别人就知道他是不高兴了。

  一群少爷身份都不如他,上无祖荫,自己也没挣着一官半职的,知道褚小公爷最近诸事不顺,都不敢触他霉头,悻悻地散了伙。

  一步三回头地望着许灼灼,仿佛送着羊进了狼窝。

  “多谢小公爷。”许灼灼盈盈一拜,嗓儿都是颤巍巍的。

  褚小公爷折扇勾起她下巴瞧了瞧,又立马挪开了扇子,意兴阑珊:“春江楼拿你挑头,吹了好几年的‘国色天香’,原来去了脂粉也没多好看啊。”

  许灼灼差点咬碎一口银牙,眼泪都要出来了:“奴关了半个月了,没梳头没洗脸的,能好看到哪儿去啊!”

  褚小公爷一乐:“行,回头梳头洗脸抹上脂粉,给爷再瞧瞧。”

  国公府家教甚严,断断容不下一个花娘,褚泰安怕气死他爹,寻了个别院把人关了进去。

第102章

  皇家仪仗初十出门,王公和四品以上官员随驾,命妇和家眷们要提早半日安置好,等候帝王驻跸,免得初九当天堵死了朱雀门。

  这场秋狩是年中时就定下来的,每年围猎都是这么些人,王孙贵族和高官家里都是早早准备好的,出行且从容。

  只有唐家这样临时添补进去的,毫无准备,紧赶慢赶忙活了三天,终于在初九下午浩浩荡荡地装了车。

  唐老爷千叮万嘱“轻车简从”,最后带出门的还是四大车,光是铺盖就装了满满一车。

  唐老爷掀帘瞅了一眼,直叫天爷:“这帘纱、席子、棉坎肩的,你们到底过冬呢,还是过夏呢?白天热晚上冷也不用这么,往常都不见咱家这么讲究……怎么还带了锅瓢?”

  唐夫人有自己的道理:“帘纱能防虫,林子里头蛇虫鼠蚁可多了。带锅是怕万一吃不惯南苑的饭,咱自己还能熬粥。荼荼夜里又要垫补一顿宵夜,总不能大半夜地找厨子去。”

  唐老爷直叹气:“夫人呐,那是皇上和娘娘都要住的地方,满地的帐篷一座连一座,火能让你随地儿生么?”

  “火点都是有地方的,不是咱们想往哪儿生把火,就能生的——海户的膳房也还过得去,没那么难吃,这锅瓢快放下罢。”

  夫妻俩当着儿女的面,拌了会儿嘴,一个说“老爷什么都不讲清楚”,一个说“你们几个就是人来疯”,拌完嘴又笑得停不下来,夫妻情趣似的。

  这下又清理出来半车杂物,人挤一挤,三辆车紧紧巴巴地盛下了。

  出得安业坊,就能看见官家马车了,朱雀门前的阵仗远远比想象得大,官家马车汇成了一条长河。

  马车一路缓行,唐荼荼被颠得头晕脑胀的,也不嫌太阳晒,挂起侧帘来看外头的风景。

  南苑是京城最大的皇家猎囿,永定河逶迤而过,又有大小湖泽好几处,水丰草茂,成就了这片一万五千亩的沃土。

  南苑里头,有操兵练武的羽林卫和腾骧卫两卫骑军,也有上千名海户太监们种粮食蔬果,是专供皇家的。

  这地儿又叫下马泊,意思是骑上马出了城,没一会儿就到了,离得不远。

  从北门交了名帖进去,皇家行宫赫然在眼前,高高的重檐歇山顶金碧辉煌,气象巍峨,四周已经驻满了官兵。

  唐夫人忙拉着俩闺女坐直了,双手合十:“你俩快拜一拜,这是祖皇帝时修下的行宫,年头大了,外边都叫它月老宫,人们说求姻缘可灵了。”

  唐荼荼不懂一个行宫跟求姻缘有什么关系,意思意思晃了晃掌,被唐夫人念叨了句“心不诚”。

  入了南苑,就越走越清凉了,绕过河滩涂,两边草越来越高,也渐渐见着了几十米高的大树,刚立秋正是繁茂,树冠连成一片,似要遮天蔽日。

  林中隐约能看着野兔的身影,这些小东西都机灵,一听着人声就远远藏去了草丛里,露出脑袋张望。

  车顶砰哒一声,唐荼荼抬头去看,一只灰毛松鼠拖着大尾巴从她们车顶上蹦过去了,她喊了一声“珠珠快看”。

  小丫头立马扑到窗前:“哪儿呢?哇——松鼠!”

  她们动静大,后头马车里的女眷也探出头来,咿咿呀呀笑成一片。

  站值的差爷无奈地喝了声,唐夫人忙把珠珠捞回来,往背上呼了一巴掌。

  “你俩干什么呢,这又不是在咱们自家里,小心治你俩个御前失仪的罪!”

  唐荼荼扒着窗框看稀罕,满眼都是新鲜景儿,“爹说了,咱家离皇上娘娘们的营帐远着呢,凑不过去的,怎么会失仪?”

  唐夫人谨慎:“那也不行!你看咱们前后这些马车,都是有头脸的人家。人前不庄重,外人都看在眼里,关起门来还不定怎么笑话你!”

  她一直好面儿,在这样的大场合愈发严重了。唐荼荼把临到嘴边的大道理咽下,努力把话说得孩子气点儿。

  “大家都是出来玩的,谁有那闲工夫睁着眼睛盯着咱们看?母亲自在些,没事的。”

  这话宽慰不了唐夫人,她照旧坐得直挺挺的,拎着荼荼和珠珠耳提面命了好半天。

  入围场的车马道铺得平整,全是半丈长方的砖石铺就的,很宽敞,能容得下天子六骑。

  道两旁全是穿着薄甲的金吾卫,每五步一岗,高处架着哨楼,有号旗手和弓箭兵,能将整个南苑尽收眼底。

  唐荼荼一路大敞着车帘子,学到不少新鲜东西。

  各家马车上都贴了姓氏楹联,字体工整,平仄不拘,只为写明是哪家的——像“昌平世泽,亚圣家声”,这就是京城昌平孟氏,亚圣,是孟子后人分支,继承祖宗遗泽、不堕门风的意思。

  再如她们旁边的那驾马车,上头写的是:“常山骄子英雄胆,松雪道人绝妙书”。

  这家就是赵氏,往前倒了一千年,跟赵云搭上了这么半茬儿亲戚,实在让人哭笑不得——至于松雪道人赵孟睿赡芨夜叵到悖蔷陀Ω檬钦憬庑苏允稀�

  时下许多达官贵人家,都有这样“天下同姓为一家”的矫情,扒着五服之内的族谱翻找名人还不够,但凡历史上同姓的伟人,都能借其荣光来给自家戴个高帽。不光勋贵之家如此,普通书香门第也爱这么借。

  唐家脸皮薄,没这些花花噱头,马车上就一个“唐”字,反倒独树一帜起来。

  唐荼荼一路上看了十几幅楹联,权当在回忆历史。她头回见这么多大臣家眷,可惜今天来得早,要是明儿随御驾来,大概能看着更多有趣的。

  北门、宝鼎塔、观鹿台、围场……

  每过一层关卡,就要验一遍名帖,一一核对名姓,连嬷嬷和婢女都得登记名籍。

  一重一重关卡进去,这才到了围场南面,这道门卡得最严,对女眷尚算宽松,随扈和马车都被卡在了外头。

  朝北边远远望去,那顶明黄大帐已经立起来了,金红二色圆尖顶,周围是宫里娘娘们的营帐,叫一圈一圈的仪卫驻守着,再外头才是皇亲国戚。

  皇家大帐被层层包裹在最中间,和这头隔着有一里地,想冲撞也冲撞不了。这下唐夫人放心下来,比来时自在多了。

  前后的官眷们都轻车熟路地奔着自家营帐去了,唐家头回来,正不知该往哪儿走,一个眉眼年轻的小吏打着笑脸迎上来,招呼着。

  “您几位是仪制司郎中唐大人的家眷吧?”

  唐夫人拿捏着语气称是。

  那小吏笑得更灿烂了:“小的司务钱守明,夫人少爷小姐且随我来,您家的帐篷是小的亲自看着搭起来的,我给您挑了个好地界,能从这儿一眼望到校场,一点不受遮挡。”

  想是爹爹提前吩咐过,礼部这位引官是个九品小吏,客气得过了头,上来就一连串的客套话,直叫唐夫人不知道该怎么应声了。

  家里的小举人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礼节与应答无一不妥。

  礼部四司以仪制司为首,管的是礼文、宗封和操办各类大典。每回有大典之前,唐夫人成天见老爷拿着几大摞礼册搁那儿背。

  尤其最近,一连两个月全是大典,唐老爷快要魔怔了,梦里念叨的都是“遣官分告诸庙、社稷、日月、神祇”。

  唐夫人简直不堪其扰,耳朵塞棉花都塞成习惯了,却还是头回有这样被小吏捧着的体验,一时有点受宠若惊。

  “多谢,麻烦钱大人了。”

  钱守明笑眯眯道:“夫人客气。”

  一转头,看见荼荼和义山都笑眯眯望着她,唐夫人自个儿不好意思了,抬抬下巴示意他们看西边。

  “那边是什么热闹?那些少爷小姐怎么都跑过去了?”

  钱守明笑道:“那是一群公侯少爷在打马球呢,热闹了有一会儿了,小的领少爷小姐去瞧瞧?”

  珠珠立马蹦起来了:“要去要去!”

  钱守明唤了个小兵过来,领着唐夫人和下人们去找帐房,自己带着上官家的少爷小姐往校场那边去了。

  唐夫人追出两步,不放心地吩咐着“义山带好妹妹们”,唐厚孜“哎”一声,脖子却已经伸得老长了。

  老远就能听到校场上如雷的马蹄声,各家小厮扯着嗓门儿摇旗助威,一群青年才俊正在打马球。

  场地不算大,比后世足球场稍微大点,十几匹骏马在场上疾驰,被马蹄踩烂的土灰溅起二尺高,还不等拂上贵人们的衣,就被洒水泼落下来。

  这些十来二十岁的少爷们,模样大多秀致,没几个膀大腰圆的。

  马背上都拴着黑、绿两色旌旗,是分了队的,十几个人争一个马球——那马球小得可怜,只有男子拳头大小,鞠杖不过一米长,骑在马上得弯腰才能够着球——所以最高明的玩法是击球精准,每一杖都连贯,叫球不落地。

  珠珠啊啊叫着:“我看不清!”

  唐义山:“我也看不清。”

  唐荼荼到底是末世荒野里走过三年的,她动态视力不错,别人看热闹看气氛,她能从这急速的运动中看出丁卯来。

  “吁——”

  一声悠长的马哨之后,一匹油光锃亮的蒙古马劈山分海般从马堆里冲了出来,马背上的人折腰一抄,球就蹦起来了。

  唐荼荼“哟”了一声,目不转睛看起来。

  骑着那匹大黑马的人,可不就是二殿下嘛!

  场上一群少爷骑术都了得,可这一人一马却最显眼,眼疾手快,击球迅如闪电,把马球从东球门一路朝着西球门运去,满场十几根鞠杖乱甩,愣是谁也碰不着球。

  唐荼荼看乐了,这哪里是八对八,分明是一打十五!

  蒙古马个头大,这畜牲又恰恰是它那批野马群里的王驹,比一般马还要高出一尺,偏又四蹄如飞,脾气暴,在乱马中横冲直撞,挤出了一条道来。

  一群公子哥们驾着马东奔西走,纷纷避让,想上来拦截,可鞭着马跑不得五步,便又慌忙勒缰,怕跟蒙古马的结实身板撞到一块去。

  马背高,更考验球技,二殿下就是那个连击几十杖、马球不落地的神人。

  眼看着他离对面球门只剩二十步了,两边王侯少爷们吆喝着“拦住,赶紧拦住——”,热血上头,全忘了尊卑,不要命似地从两边夹击,跑在前头的两人抄起鞠杖,拦在他必经之路上,生生搭了个拒马杠出来。

  唐荼荼竖起脖子,眯眼仔细看,心说:可惜了,前路被堵,只能躲了。

  谁知晏少昰狠狠一勒马缰,一杖把马球挑飞上天,那马知他心意似的,猛地后腿发力,纵身跃起,从“拒马”上高高跳了过去!

  他下裳阔摆猎猎鼓风,等马四蹄落地后,才稳稳当当地坐回马鞍上。

  校场上的看客们各个热血贲张,呼声震天。

  可挑飞到空中的马球,也是两方争抢,黑旗对手在球落地前击了一杖,这没人巴掌大的小球一蹦跶,蹦到离二殿下一个马身还要远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