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125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王常山恭恭敬敬答道:“回殿下,正使大人被康王府唤去了,刘院判在小公爷跟前,另有两名御医带着医士诊治,人手齐足。”

  太医院统共那么几个官头儿,被王侯各家分完了,像王常山这样等着四处调派的,几乎等同于打杂了。

  ——这样的人引荐给皇兄,有些草率了,小材大用,怕是不合适。

  晏少昰心忖:那傻丫头没识人之能,还是得先看看王家的医经才行。

  王太医收拾了医箱,踟蹰着怎么开口问这伤的来由,却听二殿下说:“小伤,不必记医案。退下罢。”

  王太医应喏,躬身退出去了。

  皇室各人都有医案,从出生前开始记,小到头疼脑热,大到生老病死都会写明,每一回受伤也得记录清楚,何日、何时、何地受的伤、身边有何人,整理留档方便以后查看。

  詹事府也必会追查殿下受伤是谁的疏忽,私下另行责问。放唐荼荼身上,她是官家女,大罚不会有,可也少不了一顿训诫。

  外头的影卫来报时,晏少昰刚拿到北元使臣这几日的动向密报,逐字逐行去看。

  草原势力复杂,不止一个北元,北元也不止一个部族,四大家族各自为政,得分清是不是他们联手了。

  “殿下,唐姑娘来了,问小公爷……”

  晏少昰合上密报,“让她进来”四个字才落下,影卫的后半句同时遛出了口:“姑娘问完便离开了。”

  主仆俩对视一眼,徒留尴尬。

  晏少昰窒住话,哼了声,挥手叫他退下了。

  他手臂上的伤处吃透了药粉,触觉复苏,正是最疼的时候,忍不住骂了声。

  ——小没良心的。

  可满帐灼亮的金莲烛掩饰不住心思,照见他唇角稍弯。

  “小没良心的”的唐荼荼甚至有心情洗了个澡,绞干头发,舒舒服服仰躺在地铺上,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重要的事:这回用完力气,我怎么没晕呢?

  没有晕厥,没有脱力,她摸摸肚子,好像也不是很饿,没前几回那样饿死鬼刚投胎似的饥渴。

  唐荼荼对着烛光张开手,又合上,攥了个拳头。她一身力气又消失了,却也没留下什么副作用。

  寻思了半天,琢磨应该是自己的上限阈值变得更高了,唐荼荼不由去想:是不是真如二殿下所说,这力气是可以通过练习、自由调动的?不止是险境才能激发?

  月上梢头了,营帐区仍然没往常安静,一队队宿卫往来穿行,金吾卫、虎贲军几个大营轮班倒替,整个南苑,处处都有防务调度的声音。

  “火还没停,这么大的火,怕是得把整座山头都烧了吧?”

  那半边天都被染红了,唐夫人和胡嬷嬷坐在帐窗边提心吊胆地等,怕这么大的山火会蔓延过来。

  就这零星几个人的小帐,她们还排了守夜的,胡嬷嬷和芳草守前半夜,另两个仆妇守后半夜。

  唐荼荼觉得她们杞人忧天,知道自己劝也劝不住,索性由着她们去了。毕竟是多事之秋,让母亲学着安排人事也很好。

  今夜乱糟糟的,海户子顾不上挨门挨户送冰了,帐篷里热得厉害。唐荼荼睡了又醒,浅梦做了一重又一重。

  她睡得迷迷糊糊,听到母亲和几个嬷嬷坐在屏风前头悄声说着话,好像是在说太后的“火命”。

  “一个月里着三回火,这儿也是火,那儿也是火,太后去哪儿,哪儿来火……”

  “老娘娘贪热闹,皇上事母至孝,可也不能罔顾底下人死活……”

  “别乱说话,回头老爷训你们。”

  屏风后头两排通铺,就睡着她和珠珠,剩下的铺位都是空的。这小丫头全身汗出如浆,却睡得缩手缩脚的,几乎要缩到唐荼荼怀里去了。

  唐荼荼深深喘了一口气,热得受不了了,把她往边上推了推,拿过一把蒲扇呼啦啦地扇,走去帐窗边眺了一眼。

  西边的灰烟浓郁得愁人,可林子里的火光好似稍稍小了些,没听着外头大乱,隔离带一定起作用了。

  忽然间天光大亮,亮得整块天幕白了一白,煞住了外头的说话声。几道惊雷狠狠劈下来,声势浩大,似要把大地一劈两半。

  立秋后的第一场雨,终于畅畅快快地落下来。

第122章

  一场雨下了半宿,天将亮时停了。

  唐荼荼后半夜睡得踏实,神清气爽地起来了,她只穿着身无袖的丝绸寝衣,探出颗脑袋去看帐外的光景。

  西边的林火早被这场雨扑灭了,宿卫撤了防,四周静静悄悄的,湿漉漉的地面泛出泥土味,山里鸟雀啾鸣,万物被雨水冲刷干净,露出焕然一新的气象来。

  积水沿着帐檐滴滴答答地落,唐荼荼伸出手,扯了扯帐布,帐顶上的积水立刻哗啦啦往下淌,水珠迸溅,打了她一脸。

  “哎呀,姑娘抖这帘子干什么呀?这不是闲得慌么!”

  芳草刚从河边打水回来,正好这一幕撞入眼,她连忙招唤了声:“快回来洗把脸。”

  芳草再一瞧,姑娘穿着这么件肥肥大大的无袖褂子,就敢在帐帘前探脑袋了,真是不知道说她什么好。

  “小点声,她们都睡着呢。”唐荼荼笑出八颗整齐的大白牙,抹了把脸上的水,随她进去了。

  母亲和胡嬷嬷几人刚睡下不久,珠珠贪觉,睡得四仰八叉的,打着轻鼾,呼休休、呼休休的。

  唐荼荼身边没个传信的人,周围人多眼杂,她不敢贸然召唤影卫,她太想知道这一夜外头怎么样了,趁着全家人睡觉的空当,正方便溜。

  刚抬脚。

  “姑娘又要去哪?!”芳草瞪直了眼。

  这大丫头战战兢兢了两天,眼下怕吵醒夫人,声儿都不敢吐实了,以气音喝了一声。

  唐荼荼摊开自己的五指:“我去找个大夫看看手,有点疼。”

  这话半是借口半是真的,她昨天拉弩时,虎口那块软肉被粗糙的绞轴磨破了皮。这点小毛病放平时,唐荼荼瞧都懒得多瞧一眼,拿点膏药随便抹抹的事儿。

  放眼下却好使。

  “奴婢瞧瞧。”

  芳草抓着她指尖看了看,白净掌心上那一片红肿显眼得很,其间还有细细血丝,想想都疼得慌。芳草抿起嘴,老气横秋地叹口气,跟着出来了。

  出了这片营帐区,人声喧哗才入耳,南苑里根本没唐荼荼想得那么安宁,尤其校场方向,隔着一里地,都能看见那头的忙乱。

  果然还是出事了。

  唐荼荼眉拉下来了,带着芳草往那头赶。

  昨夜大火封墙,许多精射手都被截留在山里了,虽说听着了号角声引路,可没几支队伍敢天黑后在林中乱走,各寻了地方扎营一夜,到天亮后才下山来。

  受了伤又捱了雨,光唐荼荼这一路走过去,就碰见了好几个高热病人,全烧得脸色通红,坐在车上阖着眼睛假寐。

  林中的伤员不停往外送,不知是受了唐荼荼启发,还有另有太医吩咐过了,救出来的伤员全躺在板车上,卫兵们拉着车,健步如飞地跑在大路上。

  骑射从来少不了磕磕碰碰,可这回的伤员尤其多。校场上临时把一间公署院辟出来当救护所了,大红色儿旌旗上写了个“急”字,挂在墙上,雨棚子下还立了一块告示栏。

  唐荼荼走近去看,告示上写着“重伤患交于此,轻伤入内寻医士,死者送入尽间殡房,留下名碟”。

  写着“急”字的这间,应该是类似于急救室的地方。

  “让开让开——!”

  后头有卫兵叫嚷着,拉着一辆板车冲过来,刚下过雨的地面湿滑,那拉车的卫兵避让不及,差点撞唐荼荼身上。

  唐荼荼忙贴住墙,给人家让道。

  她躲得及时,却仍是被旁边指挥的校尉吼了一声:“闲杂人在这儿干什么!哪家小姐这么不懂事!”

  “是我莽撞了。”

  唐荼荼道了声错,立刻带着芳草走,不敢再挡人家的路。她兜了半圈,避开这间急救房,从东头僻静的那条路又进了这个院儿。

  公署院面阔九间,“尽间”是最边上两间房的意思,西头尽间取作急救房,东头这间临时辟了个冰屋出来,存放尸体。

  后头又有推车辘辘行来,上头躺了个死人,一块麻布盖住头脸,只露出了被畜牲咬烂的手脚,薄薄的皮质臂甲上全是动物齿痕。

  那卫兵推开尽间的门,屋里头的冰气似雾般飘出来,他抱起尸体送进去了,姿势一变,盖住尸体头脸的布也掉了下来。

  唐荼荼瞳孔略略一缩,别开了目光。

  芳草从没见过死人,脸色再维持不住了,牙齿抖得格格作响:“……咱们走吧,姑娘不怕么?”

  “我再看看,你去外边等我罢。”唐荼荼心不在焉应了声,不说怕,也不说不怕。

  她戴了顶帷帽,并不怕人认出来。这一排屋舍,唐荼荼挨门走了一趟,送到这几间屋里的伤患都是小伤小病,也做了简单的科室区分。

  比如分了动物撕咬包扎缝合、跌打扭挫正骨理筋、肠辟下痢几科,还有吸了太多烟尘导致呼吸不畅,需要止咳平喘的。

  每间房里坐了两名医士,几个医女药童帮忙打着下手,全都一宿没合眼了,撑着精神给人诊治。

  香炉里点了提神香,大概是薄荷、冰片、香白芷一类的东西,开窍提神醒脑的,吸一口,从鼻子清凉到肺。

  不光提神香,屋里冰鉴也放了两只,凉飕飕的,芳草一身的汗才渗出来就凉了。

  她一扭头,看见医士在给一个卫兵熏烤伤口,被野兽咬出来的伤口已经够吓人了,医士还举着不知什么草药卷去烧,一股子熏肉味直往人鼻子里钻。

  “姑娘……咱回吧……”

  芳草要哭不哭地扯扯唐荼荼的袖子,可自家姑娘全神贯注,瞧得太认真了,没听着她在说什么,芳草只好去外边等。

  医士虽隶属于太医院,却是没有官职的编外人员,盛朝的太医院不光是给皇上娘娘们看病的,也负责在各地各级学府开办医科专业,规范全国医政和行医用药安全。

  医药无小事,别说是坐堂大夫了,天下散医、游医,也全得入医籍选试考核,跟科举一样是每三年考一次。“无证行医”全是要入刑的,百姓抓住走街串巷的赤脚郎中去告官,告一个逮一个。

  能挂在太医院名下、领皇粮的医士都是民间行医经验丰富的大夫,要么是各位御医嫡传弟子。正儿八经坐在宫里当值的“御医”,总数超不过三十。

  他们对破皮小伤的重视程度,比唐荼荼想象中高出许多。

  眼前这医士举着炙条给伤患熏伤口,还分出神来给学生们授课,悠悠道。

  “野畜一身脏污,其咬伤、口沫、还有爪子里的污物,这些呀都是兽毒,得逼出来。”

  “三九天里受的伤,十有八九要成疮疡——疮毒外泄是最好,要是内陷入里,也有得治,生脓时排脓,生疮时剜肉,可要是疮结口而脓不散,腐脓成毒邪入体,那就是要命的事儿喽。”

  唐荼荼听得比他的学生还认真。古今学术说法不同,医理却是相通的:腐脓成毒邪,说的就是败血症了。

  她连着观察了好几个病人的诊治方案。

  除疮毒要先去了痂,挤出脓血,再用灸条熏烤一会,熏到皮肤焦枯,再往皮肤上涂不知什么草药,浅浅包扎上几圈。

  要是再大的伤口需要缝合的,医士还会让伤患嚼服一种草药叶子,嚼完草叶的士兵会连自己的五官表情都控制不住,不停吸溜才能不叫口水流出来,缝合伤处的痛感就低很多。

  唐荼荼捏了两片叶子掐碎,在手背上抹了抹,没多久,手背就有了凉凉麻麻的感觉,她寻思这大概能当一种麻药用。

  来往人多,都忙不停当,也没人撵她。

  唐荼荼观察入微,觉得这些医士对简单的缝合手术掌握得都很熟练,而医女、药童也不是纯打杂的,年纪都不大,却能替医士代笔,给受伤的士兵写方子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