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85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胜州,以前是我们契丹的地盘,此地信仰萨满几千年,至你们高祖夺地建城后,才消停了些。这么多的巫铃,百年前必定是个祭坛。”

  一行人草木皆兵,全沉着脸一声不敢吭,唯恐漏过风里什么异象没听着。

  唯独乌都茶匙蘸水,在小叶紫檀的桌面上飞快验算。

  “这不合理,平地怎么会起风呢?……是银铃太轻,咱们马车速度又太快,而树干笔直,形成上下的隧道气流?扰动了铃铛么?”

  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者,自己琢磨出一个最值得信服的理由。周围的影卫听了这话面色稍霁,分散开警惕四周。

  晏少昰骨缝里一丝丝渗着冷,觉得未必。

  钦天监袁监正的大能他是见过的,算天算地算古今,易经六爻全通熟。当初带江凛去见他,袁监正只消在十步外瞧他一看,就知江凛是个借宿的魂。

  萨满教传承几千年,四野多的是奇闻诡事。常言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言,不听,不信,却又不可不信。

  林路崎岖,慢慢走不过是点颠簸,此时匆匆赶路,咯噔得谁也吃不消。

  晏少昰把乌都往臂下一挟,钻出马车,一剑斩断了栓车绳,利落跃上马,披风一展,捂住乌都的脸,把他那双极有辨识度的蓝眼睛遮住。

  “辽汗别糊涂,元人于你有灭族之恨,不会轻易放过你的。要是有什么岔路小道,还是尽快说罢。”

  他手下几十人全随着主子匆匆换马,只剩耶律烈锁在马车中,大有他不坦白就弃他在这荒林的意思。

  耶律烈目光阴沉,掠过他,在乌都脸上一扫,指了指东头:“翻过这座山,就是黄河,我们便是坐船过来的。”

  “耶律烈!你又使坏!”乌都瞪着他,特稚气地骂了一句:“黄河上游化冻了,正是满河冰凌水流湍急的时候,二里宽的冰河,船划不过去,你是要他们游过去吗?”

  耶律烈没听过什么异人不异人,成天被这小崽子堵啊堵的,早习惯了,也不为自己的无知而自惭形秽,乜这小东西一眼,自个儿双手抓上了车门的囚柱。

  在几十影卫惊骇的注视中,这蛮熊似的汗王一声嘶吼,咬牙死死使力,竟仅凭自己一身力气,硬生生把两指宽的精铁柱扯断了,从车里探出身来。

  他这一挣,全身伤口处处迸血,耶律烈却自在地松了松筋骨,跳上了一匹好马。

  “就那一条河能过去,嫌难走,狗崽子就去萨满神宫里尿床玩吧。”

第262章

  东面北面崇山绵连,是胜州与蛮荒地之间的天险。唐时,依着高山和黄河筑胜州城,是为阻隔匈奴南下的。

  八百年后的今日,胜州城浑似个年事已高的老汉,威风不再。对外,挡不住敌军冲关,对内,却挡住了他们出城的路。

  镇上的元兵已初初结成拦阵,只能东翻过这座峁墚山,找片平坦的浅滩入黄河。

  黄土高原地貌崎岖,土塬被无数沟谷切割成破碎的带状,走不了一程就得折向,高低起伏消磨着人耐心。饶是他们脚程快,翻越山头也用了一天,连夜赶路,至五更时分终于下到了半山。

  向山下望,驻军稀稀拉拉,明明是半里地一个哨点,许多哨塔上却连盏灯笼都没挂,明显没人在守。

  影卫们一边享尽无人看守的便利,一边暗骂此地驻军当真是一滩狗屎。

  月光映得河面平静无波,也听不着湍急的水流声,河道平静得很,灰莹莹似一条烟罗。

  水不急是好事,晏少昰刚随着影卫的长吁声松了半口气,乌都就从他披风里探出头,丧气地叫了声:“完蛋,结成冰坝了。”

  “什么坝?”

  乌都:“上游河水化冻后会变成冰花,往下游飘去,之后千千万万冰花聚集,变成流凌,就是流动的冰茬茬,可开河期前后气温反复,冰茬极容易结成冰坝,大幅抬高水位线——我们去年秋天过河时,河上是有浅滩的,这会儿全看不见了,说明水位高了呀。”

  “船不能走,人能不能趟过去?”

  乌都震惊:“这还怎么走!冰坝又不知道结没结实,一脚实一脚虚,一脚浮冰一脚水,这九死一生的事!”

  廿一戴上千里眼望了望河道:“我等轻功尚且过得去,只要河上有落脚之地,就能趟过去。”

  乌都拼命摇头,知道他们这些刀口舔血的能耐人都不把危险当回事,连忙扒拉着自己的弱小可怜示人。

  “求各位哥哥看看我,我一个柔弱的四岁小孩,不可能随着你们冰水里游二里地。既然已经绕出了城,我们先往下游走吧。”

  晏少昰把他摁回怀里,笑了声:“安心,怎可能叫你冬泳去?”

  真要冰水里泡他俩时辰,他回头怎么跟贺晓交待。

  夜路不好走,群马沿着山脊线小心地往下游去,迎面只有风声和树枝刮蹭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甚至没有路,猎户踩出来的羊肠小道没一丈宽,稍不留神,就要被迎面的老树刮一脸血。

  “殿下!”忽一个影卫道:“河对岸有光。”

  东边朝阳仅露了一条金边,河上还是暗的,黄河对面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却冒出了一片萤火,渐次朝着河边涌来。

  耶律烈夺过影卫脖子上的千里眼,罩在自己眼前望了望,大骂:“还看个屁啊!元兵到了,赶紧跑!”

  “快走!他们带了投石机要炸河!”

  ——咚!咚!

  几声震天撼地的巨响,河上的冰坝陡然被巨石炸破成大窟窿,冰凌飞射,溅起几十丈高,冰冷的水雾洒了他们一身。

  这动静骇人,脚下的山石全在颤抖,群马惊得前腿直立,惊惶嘶鸣,林间还在睡梦中的猢狲鸟雀全惨叫起来,叽叽喳喳满林乱滚。

  “当心——!”

  山顶一块巨石松动,朝他们劈头砸下来,晏少昰猛地抓过身旁的监军,落地后连滚几圈,差点从山脊上滑落,被影卫几双手扯了回来。

  对岸的投石炮不停,夜色太黑,看不清他们带了多少投石车,只能靠千里眼看见元兵炸开冰坝,推着大船下了河。

  船离得越近,巨石落得离他们越近。半山离地高差不足百丈,蓦地,一颗巨石冲天而来,狠狠砸在了山壁上,又是一阵地动山摇的巨震。

  耶律烈勃然大怒:“这群蠢货,连个石头都砸不准!”

  “不是砸不准,他们在打哨塔,快躲避!”

  座下的名马从没离战场这么近过,手抚在马脖上,都能感知到这畜生在瑟瑟发抖,晏少昰慢慢勒了缰。

  “不能再走了,前方元兵来了。”

  乌都愣愣看着他们的千里眼,一时没回过神,喃喃问:“多少敌人?”

  “看不清,没法估量,可看着黑压压一片,预计三万人不止。”

  直到朝阳大盛,终于看得清了,远处草原上一片灰白色的蝇虫小点,细看,竟全是穿着盔甲的兵,几百兵、几百条纤绳才能拉动一条巨大的船,后方竟有几十条船,在草原和寒冷的湿沼上碾压而过,密密麻麻的骑兵朝着黄河策马狂奔。

  在西路托克托闷闲了半年的蒙古兵,终于接到了大帅的头一道军令。

  ——跨黄河,攻取胜州,请回大灵童。

  “呔!真他娘窝囊,只差半日就能出了胜州地界了!”

  他们硬生生被元兵和四处乱砸的投石炮逼得翻回山脊,回了荒村,将将在元兵整队翻山之前,躲过了他们的探马前锋。

  耶律烈脸色也难看得要命。他身上背着元人的斩首令,画有他相貌的通缉令曾发遍了全草原,但凡是个元人小将官,无一人不认识他的脸,真被蒙古人围堵,必定折在此处。

  他不再说跛脚的汉话了,叽里咕噜一串契丹语,山鲁拙满头大汗地翻译。

  “当初我给这小子取名‘乌都’,就是借了萨满教‘乌黑的太阳’之意。萨满神话里,乌都是长生天之子,生来漫天降雪,万千白鸟会朝着他飞,是世上最善良的福神,乌都所过之处雨雪不停,水源充足,粮食丰收。”

  一个站在木头车上跳大神的圣子,就能从有上顿没下顿的荒民手里头骗来粮食,草原上的小族宁愿饿着自己,也要先供奉圣子填饱肚子——沾了“萨满”二字的神通可想而知。

  晏少昰沉着脸吩咐:“廿一,去传信给此地驻军,就说敌兵要攻城了,藏着点身份,万万不可露出马脚。”

  几万元军,能把区区二官镇每一片瓦踏成沙,不是抓一个灵童能用得着的兵力。元人必定是要攻取胜州,覆巢之下,他这二百人想逃出去不是易事。

  一群影卫有条不紊地打磨刀剑,轮番吃喝休息,打算趁元兵进了镇与本地驻军打巷战时趁乱逃出去。

  本以为这几万敌兵全要翻山而过,兵行险招,打胜州一个措手不及——谁知元军渡河后,竟把几十条渡船大喇喇停在岸边,绕过山,堂而皇之地从南面镇口进了镇。

  镇门大开,得了信儿的守备军非但没阻拦,反而欢呼着夹道欢迎元军进镇!

  晏少昰提着刀攀上哨楼,只一眼气血倒涌,厉声道:“此地土司在干什么?竟放任外族入关!都死绝了吗!”

  “殿下,探清楚了!县城的宣抚使衙大门紧闭,衙门内外又不见血迹,明显是不欲插手,他们成心放元兵入关的。”

  宣抚使是世袭的土官。每一座边城最外沿的乡镇,都是归降依附本朝的番邦异族,这些地方的军政最难管,要是从中原调拨大军驻扎,动辄会引起两方动乱,因为一点牙齿磕嘴唇的小摩擦而形成兵祸。所以边镇多是当地土官自管自辖。

  二官镇就是边镇的典型。

  原本的土官赐汉姓,赐官职,成了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再上一级的县吏才是土汉相杂的官,以此教化驭民,只需要最上头的胜州府台强权威慑,囤重兵镇压周围各县,就出不了乱子。

  这是建朝二百年流传至今的治边妙计,竟在此时生了兵变!

  一座破落小镇,往时的穷人、恶人、输红了眼的赌棍、会偷会抢会骗的牧童、招猫逗狗的街溜子、路边没名没姓的乞儿、克死男人受尽唾弃的寡妇,甚至是教书育人的夫子,全成了最虔诚的萨满教徒,伏地痛哭,欢迎巫士领着元兵进城。

  镇上万民狂欢,整个灰蒙蒙的破镇蓦地变成了一座彩城,张灯结彩,四处欢歌跳舞,敲锅作锣,所有白帽黑衣的巫士都有了皇帝的尊荣,所过之处,千万百姓齐齐跪拜。

  “恭迎长生天之子降世!”

  镇上的呼声竟传过三里地,灌入他们耳中。

  山风料峭,乌都愣愣看着:“疯了吧……”

  晏少昰后背发冷,只觉自己在京城十八年,见过教派千百,所有站上金銮殿面圣的教士全是儒雅温和、知节明礼的,他穷尽想象也想不到背后竟有这样的乱象。

  可一个二官镇,区区一个小镇,这地界没有将府没有虎符,驻军多是民兵,一旦反水救无可救。

  东北两面高山连绵,西南再被元兵一堵,整个二官镇便成了个无口的深瓮,盖上了他们最后一条出路。

  没有巷斗,不会有巷斗了,此地驻军连着镇民一齐反水,全伏在巫士脚下成了信徒。

  “——砰!砰!”

  青天白日的,西头竟响起焰火炮声,一缕灰烟升上了天。

  他们这些当兵的一眼就能辨认出那是烽火雷。

  古有狼烟烽火,点燃一座烽火台的柴薪、烧起大火,起码得半个时辰,耽搁四方来援。当今的火器监把焰火玩出了花儿,烽火雷花小,烟大,升得高,几颗雷就能蔓开一大片灰烟,方圆十里一看见,便知此地有了敌情。

  “殿下,那是太守府!此地太守是关中人氏,可以一信!”

  晏少昰声音沉沉:“带我手印去抓了土司,挟持那贼子为质,我等入主太守府,等民乱了了再寻机离开。”

  太守府中两颗烽火弹刚炸上天,镇中千万百姓的欢呼声窒了一瞬,转瞬更疯狂地沸腾起来,欢庆的歌声陡然变成狂怒。

  “惊扰灵童该死!该死!杀了太守!”

  “杀了他们!”

  疯狂的教众比元兵到得还快,瞬间攻陷了太守府,血泞糊了一地。衙门前的鸣冤鼓被人卸下来,搬上车裹了一圈红绸,竟成了一样礼器,咚咚咚响彻天地!

  晏少昰震惊望着,剩下半句话说不出口,被咬死颔骨间。

  走不了的……

  ——这是造反!

  一镇出个灵童,是天大的、人人与有荣焉的尊荣,如仙人素手一指,将这块穷山恶水点化成千古不出的福地。只要大灵童成为萨满,整个镇子就是蕴灵之地,能享受整片草原的供奉。

  到时,满镇遍地是萨满长生碑,醉生梦死的凡人就要这样鸡犬升天,一脚趟进富贵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