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 第287章

作者:宣蓝田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能掐会算的大灵童被萨满族带走,瞬息可解危局。

  可让一个小孩破局,是无耻,是丢人,甭管他是不是有一个成年的灵魂。阴险奸猾如耶律烈,都憋着这话没提。

  乌都自己提了。

  他们各个满心杂念,满腹算计,不如这孩子一双眼通透。

  晏少昰沉默着拍拍他的肩,只觉掌下的肩膀羸弱,经不住他一握。

  “还没到那时候,再等等。”

  “我想了好久的……”小孩坐在椅子上没他胸口高,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

  隔日再进镇,这镇子已经大变样了,悄无声息地换了掌权人。主道上有蒙古驻兵,街头街尾都搭了请灵台,摆着猪牛羊供奉,年过半百的巫士双手朝天,唱着请灵曲。

  “吽祢达垢!吽祢达垢,辛达瓦……”

  曲调悠扬,乍一听像是牧歌,实则最古老的教义里野蛮亘生。

  满城缟素,目之所及全是白衣黑帽,白旗,这在他们眼中最不吉的颜色,却是草原百姓眼中天地的颜色,白日黑土,白山黑水,是万千事物最吉祥的颜色。

  遍街处处都是祭天的索伦杆,细杆高两丈,高高直指着天,顶上有碗状的袋斗,猪羊杂碎盛在碗中供鸟雀啄食。

  元兵策马穿街而过,底下根基不稳的索伦杆被撞得翻倒,四处的百姓跪得跪,哭得哭,也有疯狂抢上去跟乞儿一起夺食的,被喜鸟动过的食物带了吉利。

  越是贫门,爹娘越急着给儿女裹一身黑衣,白纱缠头,抓着孩子往遴选灵童的巫士帐里送。

  满城贴了告示,所以未满十岁的孩童都要来参加遴选,选不上不要紧,会事儿的、机灵的都能选作大灵童随侍,跟着大灵童进大都,做他的伴当。

  那些孩子有的乐意至极,有的脸上顶着大人的巴掌印,不敢哭,瞠着一双惶恐的眼被扔进帐里去。

  爹娘在外边求神拜佛,盼着孩子被选上,只要舍了爹娘,舍了自己的名姓,就能去蒙古人的京城做富贵人。

  每一顶帐前都人满为患,人群中忽然蔓开嘁声:有个丫头被选上了。

  外边的爹娘猛地慌了神,再想进帐去看看自己姑娘,却不许了。元兵抱着刀挡在帐前。

  里边小姑娘哇哇地哭,当娘的泪流了一脸,隔着帘在外头喊:“大花儿,你记着,你是去过好日子的,你过好你日子就行啦!一辈子也别惦记爹娘!”

  这生离终于勾扯出百姓两分心慌,围着的人互相望了望,见大伙儿虽犹豫,却谁也没扭头离开。因为随侍名额少了一个,更着紧地把孩子往帐里推。

  “小公子,咱们进哪个帐?”

  街角处,最年轻的影卫今年十六,屈着膝驼个背,勉强还能装个孩子,糊了个疤脸,带着乌都混在一群乞儿里。

  他们被巫旗和铃铛搞怕了,成心躲着有巫旗的地方走,到了镇中,遍地巫旗巫士,实在避无可避了。

  乌都逼着自己把目光从那顶帐前扯回来,冷得牙齿都在格格作响,身上的破衣只能勉强蔽体,面具上头又糊了一层锅灰,装得跟乞儿一个样。

  他喃喃:“咱们不能进帐,一对一面试我肯定栽,咱们去大旱桥那个点——这条桥洞里会形成狭管效应,今日大风,风向东偏南15°,所以桥洞里的风会从东往西吹,咱们就从西头过去,万一巫旗真有什么鬼祟,看见我就对着我吹,也能说是风吹的。”

  “至于巫铃响了怎么办……就靠这群小朋友了。”

  雇来的乞儿们小的五六岁,大的十一二,都是市井滑头,收了钱就行,管你要办什么乱纪的事儿。

  一群小孩簇拥着乌都往桥洞那个遴选点走,那洞里果然也坐了两个巫士,瞧见这些满身污秽的小乞丐,先皱了皱眉。

  洞中天、地、火三面巫旗若有所感,抖动的动静大了些,方向却没变。

  乌都心噗噗直跳,攥着影卫的手,蹦蹦跳跳走进桥洞。巫士目光不过才落在他身上,还不及细看,周围小乞儿骤然炸了锅,全从兜里掏出了铃铛,叮铃铃铃一阵疯狂乱摇。

  “响了!响了!我是灵童!”

  “我是!我才是!”

  乌都震惊看着围着他的这一群小孩,拳打脚踢的,扯头发的,咬胳膊的,打成了一片。怕露馅,乌都也连忙跟旁边的影卫装模作样打了两下,被推得摔了个屁股墩儿。

  巫士一变脸,元兵怒而拔刀:“哪来的穷娃娃!惊扰请灵!快滚!”

  十几个乞儿哇哇大哭,嚎着“明明铃铛响了!旗子朝我吹的”,嗓门炸耳。乌都抱着屁股哭得最惨,最是情真意切,被元兵连推带搡撵出了桥洞。

  晏少昰在荒村等了半日,耶律烈跟手下辽兵打了半日的牌九,一把输把把输。

  两人等得心焦口燥之时,乌都总算回来了,隔着老远,喜滋滋冲他俩挥了挥手——脑门上以墨迹画了个黑圈。

  他没被选上。

第264章

  元兵替防仅仅三日,镇上风声一日比一日紧了。

  萨满族似也察觉到如此被动地等灵童上门遴选不妥,那日与大灵童打了个照面的巫士指天立誓,三日里不眠不休,拼命回想大灵童脸上的每一寸特点,就差把自己的印象刨出来示人。

  全镇巫士拿着画像比对完了,才不情不愿地冒出一个认知:镇上有富贵人家不信奉他们草原的天神,压根没来巫帐遴选,躲藏在家里了。

  哼,无知、短视至极!

  元兵得了令,开始逐门逐户地搜查,敲开镇上每一个人家的门,尤其对富户家的孩子查得紧。

  此地与番邦人混血的孩子不少,蓝眼睛的也能见着,不论年纪身份,一个一个拉到巫帐等着验灵。

  每一个从帐里出来的小孩都如惊弓之鸟,满眼惶恐,哆哆嗦嗦离开的。

  乌都举着千里眼观察镇上情形,两条短短的蚕眉皱成疙瘩,看得却有点分神,一会儿望望镇中,一会儿望望山头的彩旗,没看两眼又去望天边黄昏了,手在物镜前摸摸按按,调焦轮左转右转没个停当。

  ——还是个贪玩的孩子。

  廿一只当他不会用,怕小公子盯着太阳灼伤眼睛,忙把千里眼拉下来,笑说:“这奇物虽精巧,却也有使用的法诀,等小公子再大些了,我教您使。”

  乌都看着他把珍贵的千里眼收走了,没作声,左右自己想看的都看完了,惆怅地叹口气,坐回墙边去算明日天气了。

  他个头小,一举一动都未脱稚气,廿一好笑地摇摇头,对镜一瞧才觉出不对——镜片不是原来的镜片了,前端覆了一层灰色的薄膜,灰蒙蒙的竟似能滤光,夕阳赤红泛金,入镜后竟不灼眼了!盯着太阳看,眼睛都不流泪!

  廿一忙追上去问:“小公子,这是什么奇物?”

  乌都头也不回:“仿巴德膜。”

  仿得太糙了,他们一眼就能瞧出材质,没什么好讲的。

  乌都叠合风向、风速,拿地杆影长算日落方位角,靠黄昏颜色预测云顶温度,不太用心地起了个数字模型,往墙上刻了句“阴有阵雨”,啪,把木炭扔进炉里。

  他是焦虑的,焦虑到生理钟都变了样,躺床上要失眠,天不亮就醒了。

  耶律烈日日盯着布防,把周围十里地摸了个遍;二殿下屋里的灯二更歇,天明前就又有了起身的动静。所有影卫刀不离枕,睡觉不脱靴,守夜的人一夜两换,从天黑守到天亮。

  萨满和元兵找不到他,渐渐发了狂,以重金悬赏通缉,鼓励邻里互相举报有这样面容的童子。

  乌都心慌得厉害,倒不是怕自己被抓住,是怕自己一个把这四百多人全连累得丢了命。

  从去年十月至今,他时时在街上晃荡,逛遍了镇上的每一条街,每一家杂玩店,在许多小食摊上都停留过。辽兵买过的年货又不计其数,每次进城都是拉着大棺材车去装东西的。

  镇上有许多人都认得他的面孔。

  “殿下,出事了!”

  乌都一听见这句,噌得窜出去了。

  所有影卫人手一台望远镜,死死盯着镇子方向看。乌都连跳几下都够不着一个望远镜,耶律烈看不过去了,劈手从影卫手里抢了俩。

  等看清了圆孔中的图像,一刹那,风声都寂了。

  满镇哄乱。

  元人终于扯下了最后那一点恭谨友善的皮,骑马践街,举着大刀穿街而过,劈开每一户人家的门闩,强行入室搜查,不光蓝眼睛的,五官但凡有一处能和画像对上的孩子全抓走。

  很快爆发了冲突和流血,一处番邦人开的赌场被屠了满门,被刀劈了半截身子的赌棍爬到门口,脸上终于露出比输赢更热切的神色。

  乌都抖得端不住望远镜,不敢去看,却自虐一般死死盯着镜头,直到头晕眼花腿软得站不住,一屁股摔在地上。

  “……殿下,让我去吧……”

  见二殿下没应声,乌都抖着手,抓了抓辽汗的裤脚,哀哀叫了声:“耶律烈,你送我进镇吧。”

  他以前叫耶律烈叫了短短一阵子“父汗”,最近几日两边人盯着,于情于理都不该再叫了,称呼耶律烈成了直呼其名,“耶律烈耶律烈”喊得毫不陌生,叫晏少昰却从来都是“您”与“殿下”。

  尽管他们互相熟知对方的秘密,亲疏仍是一目了然。

  “没别的招了,让我去吧。我想过了,就算竞聘不过别的小孩子,我也是大灵童,去了北元,没人会苛待我的。”

  晏少昰低低一声:“住口。”

  耶律烈刚撤回最外圈的探子,没人给他翻译,好不容易听懂他二人在说什么,目光陡然锐利,提着乌都后襟把他扯起来:“你真的愿意去选萨满?”

  乌都点头。

  耶律烈目光复杂,可也只有一瞬,很快扯唇一笑:“那就好办了!你就当自己成了元兵的俘虏,左右你没爹没娘,就剩……”

  这一句“没爹没娘”刺在了不能碰的死穴上,晏少昰蓦地暴怒,吼了声:“住口!”

  辽王没听过什么叫“住口”,毫不理会:“二皇子且听我说。”

  耶律烈心血腾腾地流向四肢百骸,滚烫得叫他全身涌出无穷力量。流亡十一年,除了每一次遇上敌兵仓皇出逃,他就没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得这样欢实过,像疯狂的赌徒一般把身家性命全系在接下来一番话上。

  一口契丹语从没被他说得这么字正腔圆过。

  “我手下打听得细,听闻巫士在黄河沿岸就地筑巫阁,是四十九匹马齐齐使力拉的一辆巨车,这车奢华至极,是一座连茅房厨房都齐全的大屋。”

  “回北元的一路上,大灵童的双脚不能沾染异族的秽土,必须落脚在元大都的教中巫阁——所以这一路不是天天赶路的,行程两月有余,大灵童要在这辆车上学习祭祀、祈禳与占卜,一路上用得着的厨子、奴隶、教习、译官多得不可数。”

  晏少昰定定听进去了:“你言下之意是……?”

  耶律烈一双眼陡然爆出精光,拎着乌都往身前一提:“只要这崽子能带我的人混进去,势必能杀了窝阔台!”

  在场所有影卫、所有辽兵,甚至一直与耶律烈不对头的监军,都震惊地盯住了他,视线不由控制地落在乌都脸上。

  晏少昰一字一字离口,竟觉每个字都陌生:“你说的是,杀元汗,窝阔台?你昨夜宿醉,今日可清醒?”

  “废他娘的话!”

  耶律烈没说浑话……他是说真的。

  晏少昰虎口紧攥,没敢看乌都,只寒声问:“杀元汗有几成把握?要多久?我不可能等你三年五载。”

  “你懂个屁!”耶律烈官话学得不通熟,唯独骂人的几个词全学通了,骂完了又变成叽里咕噜契丹语。

  “你知道元人王帐什么样?你知道他们布防多稀烂?每年我派去刺杀他们主将和皇帝的刺客,十有七八都能混进王帐去!那群蛮犊子不像你们皇帝似的,成天睡女人批奏折,每朝几百年来个‘御驾亲征’,能从老子吹到重孙!”

  “他们没那么怕死,一天不骑马、不喝酒吃肉就要憋死——这时令草原回春,窝阔台汗王就在草原上春狩!”

  “蒙古人,只有老得上不了马的废物才在元大都里镇场子,年轻力壮的都在外边打仗——大王子贵由带着他叔在东北打万奴!王三子四子在北边打斡罗斯——窝阔台身边就几千兵守着!只要萨满落地,他得亲自去接见!”

  晏少昰心口一窒,又蓬勃地跳起来。

  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