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1008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奖惩制度也要列清楚。

  与周延儒商议完后,天已经黑了。

  到了年底,各个部门都忙着加班。

  尤其是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

  嘿,王永光一把年纪了,天天埋头在整理各种官员考试的试卷、题目。

  没错,现在官员也要考试。

  定期考试,以前是各省的布政使来支持。

  现在是巡抚衙门这条线来主持了,考试的内容就是皇帝写的《国富论》、《矛盾论》、《民论》等等著作。

  凡是考试不及格的,降薪、降职。

  这个叫做官考。

  官考的成绩,在年终考评中也占很大的比例。

  这就是抓官员思想工作。

  自从行政权独立给内阁之后,崇祯大部分精力都分了出来。

  他有时间去思考更多事情了。

  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大明朝需要做的事情。

  例如去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坐而论道。

  例如完善人才上升的机制。

  例如发展科技。

  再例如,积极准备海战。

  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三次国家计划会议在乾清宫召开了。

  这一次的国家会议,参会的人员至少是侍郎级别以上的高官,其余官员都不用参加。

  会议的效率很高。

  崇祯提了几点:

  “一、全面优化农业。”

  官员们已经习惯皇帝的措辞了,听着听着,还来来劲。

  “深抓水利、粪便处理中心的同时,各省要投入经费研制新的肥料,培养新的种子,增加产量。”

  “为此,朕要在科学院设立了一个科学奖,叫做人民科学奖。”

  大家一听,啥玩意儿?人民科学奖?这名字怎么怪怪的?

  崇祯却不理会众人的表情,继续说道:“这个奖是学术领域最高级别的奖,不仅仅能够得到国士的待遇,还能够得到丰厚的奖金,100万两(约6.5亿元)。”

  皇帝此话一出,不少官员都傻眼了。

  100万两是什么概念?

  现在宰相一年的总收入1万两。

  宰相要不吃不喝干100年,才能拥有100万两。

  宰相啊,帝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

  成基命说道:“陛下,这个100万两,是不是有些高了?”

  “不高,如果谁能研制出新的肥料或者种子,将粮食产量提升起来,100万两只是朝廷聊表心意!”

  诸位大臣心里都心动了。

  这政策一出,民间必然要疯了。

  “二、全面推行契约制度,立法院要立《契约法》,这是保证商业正常发展的基础。”

  目前上海、北京、泉州、广州、武昌、开封、苏州,明显已经向商业社会迈出第一步了。

  商业社会里什么最重要?

  契约!

  契约是一切商业活动的基本保障,没有契约,商人和商人之间的合作,没有信任,商业环境一坨狗屎,谁还敢放心大胆去做生意?

  这不需要崇祯具体解释。

  实际上中国古代是有契约,从周朝开始就有,但是官府不重视商业,在律法层面,对合同的保护非常弱。

  现在朝廷从律法的层面专门出台《契约法》,这是必须要做的。

  “三、全面深化教育制度,要科教兴国,要树立实事求是的风气。”

  “建立教师俸禄体制,教师要与学校签署契约,不得随意赶走教师,不得随意克扣俸禄,要建立公平的教育环境。”

  “优化课本内容,将基础科学知识编入小学、中学。”

  “并且,设置合理的学校考试,确保寒门子弟通过考试,能够读书,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

  其实寒门子弟考试读书,这不需要崇祯多累述。

  中国古代,自从科举制度推行后,寒门子弟进入庙堂辅佐君王的事,就不是新鲜事了。

  大明朝,无论是开国,还是后期,许多大臣都是寒门出身。

  连卑鄙无耻的温体仁,小时候家里都比较穷,像孙承宗这种就不用说了,王永光、李邦华这些,全都是寒门出身。

  真正的很普通的穷人家。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商业社会一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大,更需要更多的真正有才能的人被选拔出来。

  “四、各省巡抚都要担任起推行社会良好风化的重任。”

  “要抓重点,立标杆,表扬劳动楷模,全省表扬,甚至刊登大明日报,全国表扬。”

  “劳动楷模还要发荣誉奖,要鼓励民间热爱劳动,要宣扬天道酬勤,劳动改变命运。”

  不劳动就不能改变命运?

  呵呵,大家懂的。

  但是站在崇祯的角度,肯定是鼓励民间劳动。

第1176章 想骚扰朕的秘书?

  “五、要全面完善村官、镇官制度,要完成巡抚制度,建立新学官员,那些还在玩老一套的官员,朕是决不允许他们继续待在官位上的。”

  说到这里,会议的调性已经定了。

  不是商讨会议,而是宣导会议。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都是已经定好了的,朕今日到这里来,不是来跟诸位讨论的,朕是来宣布答案的。

  “吏部要进一步完善对官员的考核,各省巡抚要督导官员学习、总结,要鼓励官员大胆办事。”

  “还要严查不正之风,贪污之风!”

  “朝廷要对贪腐行为绝不姑息!”

  “六、要解决农民的吃饭、穿衣、出行问题。”

  “各省官员,朕不管他是村官,还是布政使,还是巡抚,都要定期抽时间,到农村里多走走,多看看。”

  “内阁要定期收集各省官员农业生态的总结,内阁也要派京官下去考察,内阁考察的总结要与地方官员的总结做对比,官员不要一天到位坐在官府里,泡着茶,喝着酒,吃着肉,谁要是愿意做这样的官员,朕见到一个抓一个!”

  “还有立法院的官员,立法院的官员也要定期下到各省农村。”

  提到立法院的人下农村,你以为真的一直下农村?

  这一步其实是为从农村里选立法代表做改革铺垫。

  立法院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立法,还为了监督官府,防止官僚做大。

  官僚做大就是对政事不作为,例如立法院可以弹劾首相,地方立法司可以弹劾地方布政使、知府、知县等官员。

  弹劾流程在新的权力改制中,也重新做了定义。

  一般官员不得随意弹劾,弹劾被定义在特殊的范围内。

  例如只有立法院才有弹劾宰相的权力。

  一旦启动弹劾程序,就必须走正规流程,例如必须列举出弹劾的理由,条理清晰,证据清晰,否则视为立法院大卿失责。

  这种严肃的官方流程,进一步避免了官员吵架的现象。

  别一个地方官员不好好办事,要弹劾首相来博清名。

  而让各部门官员都定期去农村,其实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不作为,防止单独的部门搞形式主义。

  大殿内一片肃静。

  皇帝继续说道:“咱们这个国家,依然还是农业大国,诸位不要看上海做的很好,也不要只盯着武昌交上来的税,更不要看到北京城的扩建。”

  “大明朝有两亿农民,他们在田里种地,就是农民,他们进城务工,就是农民工。”

  “水泥路、房屋、砖瓦厂、林木、石头开采,诸位看到的新城,都是进城的农民,拿着斧头、铲子,用双手一步步搭建起来的。”

  “商人发现商机,组建运输队,对国家有贡献,但是农民、农民工,对国家也一样有贡献,而且他们是新城的建设者!”

  “朕在武昌,就亲眼看见有商人拖欠俸禄不发。”

  “对这种行为,朕建议立法院直接立法,凡是恶意拖欠俸禄不发者,抄家,没收全部家产!”

  黄宗羲出列说道:“臣领旨,已经记录在案。”

  “七、各省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医院。”

  “八、做好各省铁路局铺设铁路的准备。”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几个重点问题,被言简意赅地提了出来。

  基本上是结合目前国情的一种制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崇祯并没有提及大力发展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