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110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可以培养一批出来,然后在各地迅速落地生根。

  再将农业、畜牧业、种植业全力规划出来。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齐头并进,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啊!

  第三、关于漠北的争议。

  从军委会的汇报来看,卢象升在上半年,一路横扫了漠北,几乎把那里的蒙古人打空了,剩余的一部分远遁在草原深处。

  但是漠北的发展却受到了巨大的争议。

  漠北与辽北不同,漠北与漠南之间隔着大沙漠,而漠南草原又不是什么经济带,甚至耕地也很少。

  朝廷虽然在漠南建立起了元上都城、北府那样的大城,通过关内的经济带动了漠南,但是想要朝漠北建立大规模的城镇,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要知道,从长城到漠北,纵横2000里,中间大片无人沙地。

  朝廷就算想模仿辽东修城寨到辽北也不可能。

  所以,内阁有一部分人是极力反对向漠北发展的,他们提出都护府的政策,朝廷可以派一支军队驻扎在那里维持治安,仅此而已。

  持这样想法的,以韩爌、施凤来、刘鸿训等人为主。

  但是,又有一部分人,是坚决主张向漠北发展,并且希望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那里铸造城池,将那里的经济与漠南、关内经济联系起来。

  持这样想法的,以李岩、顾炎武等年轻派为主。

  双方维持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又牵扯到是否驻军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内阁权限,所以内阁一时间是无法做决定的,只能上报给皇帝。

  第四、关于国营商社和私营商社的争议,在内阁几个大臣之间也出现了争论。

  鉴于这一年来,济南、上海、厦门和广州暴露出来的这些商人问题,朝堂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扩大国营商社的范围,加大国营商社的力度。

  他们提出了“国营全包制”的概念。

  例如以前铺设水泥路,是朝廷出钱,招标民间私人队伍,让这些私人队伍出人出力。

  国营全包制,就是朝廷既出政策,还出钱,还自己招人,事无大小巨细,全部由官方管理。

  这样可以遏制民间商人数量的增长,还可以可控范围内保证工人的俸禄发到手里。

  而另一派则认为,这样根本不可能,全部交给朝廷来做,效率将会变得非常低,根本无法面对将来重要的经济发展任务。

  目前主要的几个争议点就在这里。

  现在南洋的海战,其本质上就在解决外贸体系风险问题,进而解决收入问题。

  至于漠北的事情,那不是最紧急的事情。

  而国营商社和私营商社的问题,其实张凡自己心里早就有数了。

  全部靠国营,是不可能的。

  未来意识形态里奠定的基础就是国营做主干,私营开枝散叶。

  更形象一点来说,朝廷搭台,国企主演,私营配戏。

  一定是这样的,这样的组合才是高效的。

  而在工业国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经济发展。

  如果经济停滞发展,进入内卷时代,最惨的会是普通老百姓。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有钱人还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扩大未来领域的蛋糕上,上面漏出来的那些,下面的人可以接住,跟着发财。

  宏观面做大,虽然穷人增长财富的速度远不及有钱人,但至少财富也增长了,生活变好了。

  而经济一旦停止,内卷开始后,未来经济空间被锁死,有钱人将会把之前扩大领域的那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大规模收割穷人身上。

  所以,一旦迈入工业时代,不停发展经济,成为一个国家第一要务。

  那些不发展经济的,要么通过战争来扩大经济动力,要么坠入到混乱的深渊中了。

  这是工业时代的基本规则。

  如果全部是国营,经济发展缓慢,是无法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

  现在全国有好一些大基建,必须发展多样产业,增加就业率,才能对抗二十年之后的大通胀啊!

  所以,必须坚持民间商人配戏的路。

  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意识形态的塑造。

  要让在整个大明朝根治一种资本原罪的意识形态,只有全民普及这种意识形态,才能控制住资本这只野兽。

  十二月二十五日,广东布政使陈谦收到来自内阁首相韩爌的信。

  韩爌希望他能够在皇帝身边劝劝皇帝,早点同意国营全包制。

  十二月二十五下午,广州城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崇祯在广州发表、印刷了《社会阶级论》这本书。

第1285章 新首相上位,全面开启铁路时代

  《社会阶级论》由广东省新闻出版社出版,新闻出版社的总编季平看完后,手都在发抖。

  广东省新闻出版社所有工作人员看完后,全部震惊得睡不着觉。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知识分子,而且清一色毕业于新学,有的来自广州大学,有的来自厦门大学,还有的甚至从南京大学南下。

  他们每一个人都接受过新学的洗礼,在思想上与过去的儒生是不同的。

  即便是他们,看到这本书的内容,也感觉不可思议。

  他们并不是被里面提出来的新的概念震惊到,而是被里面对社会结构的划分之精辟所震撼到了。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将整个天下群体如此划分,且群体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说得如此透彻。

  儒家缔造了一种秩序。

  孔府消失了,儒家的官学也在慢慢退出舞台。

  但是儒家对此时此刻大明朝的影响,依然还很深,至少宗族、礼仪,都还在,也还有许多人读儒家经典。

  儒家的秩序却并不影响《社会阶级论》的提出。

  甚至双方,在某种意义上,竟然有共同性。

  儒学的本质其实是就是以周礼缔造一种社会秩序。

  而《社会阶级论》其实,是以阶级的概念,来阐明了社会秩序。

  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强调社会秩序。

  因为东方文明,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中央政权能够统治如此广袤的地区,其实不仅仅依靠律法和军队,还依靠儒家缔造的秩序。

  这种秩序,是儒学的意识形态。

  所以,东方文明的核心里是非常强调秩序的。

  所以,在广东省新闻出版社的这些人眼中,《社会阶级论》简直就是一本开天辟地的书!

  它与之前皇帝的那本《国富论》不同,它主要阐述的是一种新秩序,而《国富论》更多是阐明国家如何富国强兵。

  看完这本书后的出版社全体成员,当天一夜没有睡着觉。

  第二天,就开始全版印刷。

  第二天晚上依然没有睡着觉,第三天还是没有睡着。

  社会关系,生产力,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等全部在脑海中不断回响。

  它们仿佛破开乌云的太阳,将光明洒落人间。

  它重新对中央朝廷进行了定位,又将改制十几年的商人做了定调,还为农民这个群体做了详解。

  农民,在以前的时代,只是为了给统治阶层种地,生产粮食的工具。

  工人,在这个时代,看起来也只是为了完成一些工程而已。

  但《社会阶级论》却告诉人们,农民和工人的力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水利工程是农民动手修建的,水泥路是农民工动手修建的,长城也是农民动手修建的。

  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

  过年之前,《社会阶级论》卖脱销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月,这本书还在疯狂印刷,在从南到北,一入如同洪水一样,仿佛要淹没全世界。

  原本还想劝劝皇帝的陈谦,一看到这本书。

  好家伙,还劝个锤子!

  一月十五号以后,崇祯就没有在广州停留了,而是直接北上回京。

  也是在一月十五号,《社会阶级论》的初稿传到了北京,在北京新闻出版社疯狂印刷初版。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整个顺天府都炸开了锅。

  这本书如同一道彗星一般横空出世,照亮了夜幕。

  同时,也为皇帝疯狂刷声望。

  一月下旬,吕宋岛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了北京。

  内阁闻风而动,沿海各城陆续全面开放。

  一时间,压抑已久的各个口岸终于舒缓了一口气。

  因为台海之战,的确与荷兰人的关系破裂,爪哇的贸易受到了影响,但是眼下已经扶持起英国佬了。

  就在今年的二月,英国商船在上海、厦门和广州这三个口岸同时入驻。

  大量的商船从港口出海。

  英国人笑得合不拢嘴了,沿海商人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二月下旬的时候,崇祯抵达了北京,回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