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11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他的天雄军非常能打,是明末的一支精锐。

  其实打仗,需要的就是像他这种纯粹的军人。

  眼下的卢象升是大名府知府,二十八岁的知府,非常年轻。

  只见卢象升快步走过来:“臣叩拜天子,万岁万万岁!”

  崇祯笑道:“卢爱卿快快免礼。”

  “谢天子。”

  众人看着卢象升,不知此人是谁。

  今日出游打猎,皇帝只带了京卫的官员,却是连一个文官都没有带出来,怎么突然来了一个文官?

  “卢爱卿,大名府的事情都已经收拾完了?”

  “回禀天子,臣已经全部交代完毕。”

  “好,这师帅的帅印可曾领了。”

  卢象升道:“承蒙天子垂怜,已经领过。”

  崇祯上前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得是更加高兴:“以后卢老爷就是京卫的师帅,朕给他编了个新军,叫天雄军。”

  其他人也不算惊讶。

  你看孙传庭本来也是做文职,被崇祯临时拖来,组建了御林卫。

  原本大家都不看好,结果一年的时间,御林卫已经扩编到两万人,而且几个月前还跟随天子一起征战了草原,立了大功。

  现在孙传庭都是军帅的职位了,妥妥的京卫大将。

  张之极也一样,原本在京卫中也就混混日子,等李邦华将京卫整顿完后,取消了不少编制,将虎贲卫留下来,现在他的虎贲卫也已经两万人了。

  此时暂时被调到蓟镇的秦良玉,麾下白杆兵自不必说,领了五千人入京,给当时还比较薄弱的崇祯最大的支持,崇祯丝毫不含糊,大笔一挥,扩军到两万。

  反正朕现在有钱!

  至于卢象升嘛,刚过来,肯定不能给军帅。

  但他本身已经是四品的知府,文官官位不算低了,转到京卫里,也不能给很低的职务。

  当然就给了一个师帅的职位。

  卢象升是一个比较内向的性格,听天子称呼自己为卢老爷,有些不知所措,但其他人都知道天子喜欢给别人取这些称呼。

  例如孙承宗经常被他叫孙胡子,孙传庭则被他叫孙大个。

  但众人还是觉得这卢象升长得太过文质彬彬,看起来斯文儒雅,这如何打仗?

  皇帝不是在开玩笑吧?

  军队里老人总是有瞧不起新人的传统,自然就有人看不上这卢象升,但奈何是天子亲自叫来的人。

  大家也不好当着面就挑刺嘲讽。

  “李爱卿。”

  “臣在。”

  “人也来了,帅印也领了,开始给卢老爷安排人吧。”

  李邦华道:“已经在安排当中,不过为了更好的熟悉军中的规则,卢大人可能先需要将新的军事法背一遍,然后在孙帅和秦帅,以及小公爷的军中,各自去熟悉一下军中的氛围和环境。”

  “好,接下来就由你来安排就是。”

  “是!”

  张之极突然道:“陛下,这位卢大人能破格提拔入京卫,又以天雄未作番号,想必是勇武过人的英雄之辈,臣愿意与卢大人切磋切磋涉猎!”

  张之极今日狩猎,力压全场,正是得意,便想着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新人。

  崇祯笑道:“来人,给卢大人备马,备好弓箭!”

  下面的人立刻给卢象升准备了一匹马和弓箭。

  卢象升不好拒绝,便翻身上马。

  张之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打算给这个新人一点教训:“卢大人,开始吧!”

  两人策马飞奔起来。

  众人是面面相觑,小公爷性格张扬跋扈习惯了,连新人都欺负。

  众人摇了摇头,看那位卢大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衣着也可以看出来是文官,这下怕是要出糗咯。

  不过军队里本身就是弱肉强食的地方,没点真本事,肯定是得不到别人尊重的。

  过了一会儿,内侍们都回来,用尖细的声音道:“启禀陛下,小公爷一共射杀野物十只。”

  虎贲军的军官们不由得欢呼起来,崇祯笑道:“好!小公爷身手了得!”

  张维贤也在一边颇有些得意,自己的儿子被天子当众褒奖,那自然心头自然是乐开了花。

  御林卫的那帮军官颇有些不爽,不过为了照顾孙传庭的面子,也没说啥。

  那内侍又道:“卢大人一共射杀野物十三只。”

  这内侍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无论是虎贲军还是御林卫的军官,都一脸不敢相信。

第138章 陕西的后续安排

  崇祯微微一怔,立刻大笑起来:“好!看来今日朕这把刀,要赏给卢老爷了。”

  事先说好的,今日谁能拿第一,崇祯就将随身的佩刀赐给谁。

  眼看便是张之极的了,当不曾想中途杀出了个卢象升,让众人震惊不已。

  待两人回来,崇祯将佩刀取下,道:“卢爱卿,朕的这柄佩刀今日便赐予你。”

  卢象升连忙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来:“臣多谢陛下!”

  众人再看卢象升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

  张之极气得要吐血。

  崇祯指着弓箭,王承恩连忙将弓箭呈递上来,崇祯道:“小公爷英勇,这弓箭赐予你。”

  张之极神色一喜,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接过来:“臣多谢陛下!”

  崇祯又道:“王承恩。”

  “奴婢在。”

  “安排人送些酒给各军,让将士们好好喝顿酒。”

  “遵旨!”

  “李爱卿,将士们也训练也辛苦,平日的酒肉要备好。”

  “臣遵旨。”

  这军中的生活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人待久了,心理很容易出问题,焦躁、郁闷、低沉。

  这些都会影响士气,为什么古代攻下城后军官允许士兵抢劫三天?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释放军队心头的压力。

  不过崇祯不打算这么来,毕竟咱们是新时代的军队,释放压力有许多别的方式,酒就是其中之一。

  京卫众将军一听这以后的酒还有更多,皆心中大喜。

  众人齐呼:“吾皇圣明!”

  打完猎,与京卫的将领和士兵们都见了面,崇祯便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回了京师。

  将那些不干活还乱搞的勋贵拔出后,京卫的发展明显顺畅了不少。

  人数编制在快速扩张,精良的装备也在日复一日地生产出来,无论怎么看,这个发展势头都非常好。

  眼下已经是十月末,苏州那边应该很快会有结果了。

  崇祯也不急,只是等候人被抓回来。

  说起此事,就不得不说年底除了新政以外的另一件重要事情,是关于陕西的。

  年末冬天来了,北方必然会有大雪,各地运输往陕西的粮食,运输成本更增加,速度会减慢。

  这事关乎陕西一省百姓的口粮,得稳一下。

  如何稳?

  明末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粮荒?

  当然不是,东南各省,两湖、两广、四川等地的粮食产量都非常高。

  现在施凤来听从崇祯的策略就是从各地采购粮食,采购价格是控制在每石2两。

  大明各地的粮价不尽相同,京师的粮价差不多0.8两每石,江南一带因为物产丰富可以压倒0.6两每石。

  两湖一带也因为物产比较丰富,粮价基本在0.8石左右,河南因为被福王侵吞了不少地,粮食供给比较紧张,所以会高到1.2两每石。

  总体来说,只要不发生战争,大明平均粮价在1两每石。

  那么施凤来找南边采购粮食给出的价格是多少?

  2两!

  这也是崇祯鼓励的,因为是特殊时候,必须出高价,民间的商人才愿意主动卖粮食。

  朝廷中有人说朝廷应该下命令规定那边的那些商人必须原价卖给陕西,这是关乎无数百姓身家性命的。

  崇祯却力排众议,就2两一石,甚至他还给施凤来了一个底线,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到3两一石。

  为什么会这么做?

  假设朝廷下一道命令给南边那些商人:你们必须原价卖到陕西。

  荆州城内可能有三个粮商觉得陕西遭受灾难,需要粮食,于是将粮食按照原价卖给了前来收粮的官员,收粮食的官员一共买了一万石。

  如果施凤来直接以2两一石的钱购买,会出现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