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381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哦。”崇祯眼睛一亮,这几个总督,总算有一个愿意放狠话的了。

  做领导的,其实是非常喜欢放狠话的下属的,哪怕他在吹牛。

  为什么?

  因为放狠话是在刺激别人啊!

  如此,便可以形成内部竞争的局面。

  “好!”崇祯笑道,“还是郑大人有胆量!你只有4个月,4个月时间,你必须完成宁夏的整改,完成了朕对你重重有赏!”

  “臣必不辱使命!”

  一边的杨鹤神色有些微微变化。

  杨鹤和郑崇俭这两人素有矛盾,杨鹤虽然比郑崇俭大一级,但也未必就能完全调动郑崇俭。

  若是郑崇俭现在完成了任务,西北的局面,恐怕就会发生变化了。

  杨鹤终于有了一丝危机感。

  崇祯做了一个总结:“新军政关乎大明的边防和未来,朕希望诸君能认真对待,朕从来不吝惜封赏。”

  众人连忙拜道:“吾皇圣明,臣等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接下来三日,便是每一个总督,详细述职。

  主要是汇报军政的兵额、去年的军饷,目前每月消耗的军粮,士兵训练日常,还有边关的敌情。

  每人有半天的时间,必须说得非常详细。

  旁边有专门的人做笔记,将总督们说的全部记录下来。

  崇祯自己也听得非常仔细,他不打断任何人说话,也不发表建议了。

  三日之后,总督们并未立刻离开,而是去了军事学院。

  去哪里做什么?

  去听课!

  去听谁的课?

  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的课,还有袁可立和秦良玉的课。

  这当然是崇祯安排的。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因为这些人都是真正有过战功的,而且还不小。

  袁可立在天启年间,从登莱打到辽东半岛,收复辽东半岛,这是奇功一件,只是因为后面朝廷内斗太严重,袁可立被迫辞官,辽东半岛再次沦陷。

  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和秦良玉更不必说了。

  杨鹤、张宗衡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他们心里当然不爽,大家都是总督,凭啥你来给我说教?你算哪根葱?

  不爽归不爽,但只能埋在心里,因为皇帝也在场,皇帝也在听课。

  怎么?朕都安安静静在听,你们敢掀桌子不成?

  崇祯这是真的觉得这些总督能够在听课中学到兵法么?

  当然不是!

  他纯粹就是在刺激这些总督,就是要让他们不爽,有本事你也给朕整出一队精锐,去和鞑子干一架!

  九月八日,总督们终于结束了京师的生活,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出发回到各自的军镇。

  在离开之前,崇祯又找袁可立促膝长谈了一番,主要是谈论海军的组建,崇祯已经让军委会和工部给登莱全部开绿灯。

  袁可立听完皇帝对船的改进,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也承诺,三年之内可以组建一支精锐的海军。

  三年之后,也就是崇祯六年。

  历史上,崇祯八年,英国使船抵达大明,崇祯十年明英之战爆发。

  如此算来,崇祯六年组建海军,还有几年时间可以对辽东半岛进行登陆战。

  总体算下来,节奏是没有问题的。

  等袁可立离开之后,崇祯转眼做了三件事。

  一、立刻给在张家口的宪兵司御司使黄得功写了一封手谕,让他即刻前往大同,协助张宗衡整顿军务。

  二、正式调派秦良玉去广西钦州,以南方都匪盗为由,正式成立南部军区,派孙传庭前往广西,委任南部军区临时总督,秦良玉为军区都督,兵部做好调粮的准备。

  三、立刻调四川巡抚傅宗龙回京陛见,为南部军区总督做预备。

  四、正式成立中部军区,卢象升任中部军区都督,李邦华兼任中部军区临时总督。

  崇祯三年的全面军改,随即拉开序幕。

第476章 御驾北上

  九月二十五日,秋风瑟瑟,北京城外的树林已经是一片金黄。

  崇祯陪着张嫣一起去城外采风景,秋风吹来,吹得她妃色(古代的一种颜色)的长裙在风中飘舞,一头青丝如云一样柔软。

  她一只手拿着一支精致修长的笔,正在聚精会神地画着前方的风景,偶尔有一片金色的落叶从她白皙的手腕间飘落下去。

  田秀英则在不远处骑马,一身的白衣飘飘,看起来英姿飒爽。

  周婉言则在一边的小路上骑着自行车,她已经非常熟练了,倒是也爱上了骑自行车。

  锦衣卫就驻守在周围。

  一边放着茶几和茶杯,崇祯则靠在躺椅上,悠闲自在地闭目养神。

  这真是秋高气爽的天气,空气中飘散着秋的宁静,难得如此的悠闲。

  若不是红娘刚生完孩子不久身子还有些弱,他肯定也把红娘带出来。

  说起来,穿越过来已经快整整三年了,仔细一回顾,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不过最惬意的事还是跟这几个妹子一起没羞没臊的生活着。

  旁边是李邦华和卢象升拟定的中部军区的具体执行计划,包括兵额,远处一匹快马飞奔而来,这里本来是核心防区,一般人是进不来的,但他却可以。

  因为他是传令兵。

  只要这种制服的人出现,北边边境必然有紧急军报,即便是锦衣卫也不敢硬拦着。

  那传令兵飞奔而来,在离崇祯尚有十米的地方才被拦下来。

  “陛下,大同紧急军报,喀喇沁万丹伟征三万大军攻打大同府,镇远堡沦陷!”

  崇祯霍然睁开眼睛,从躺椅上站起来,飞快走过去,他的一对剑眉已经皱起来了。

  他一把抓过传令兵手中的军报,飞快打开看完,看完后,深吸了一口气,怒道:“朕前年才在大同投入百万军费修建大同诸堡垒,去年张宗衡还跟朕说已经全部修完,还夸下海口说已经是固若金汤!”

  这下北边战局突然打破了崇祯的料想。

  原本他让张之极断了元上都城的粮草,多尔衮苦等无援,必然会做决战。

  这种推测是建立在宣府、大同和蓟镇的防线牢固的情况下。

  他没有料到自己在大同府砸了那么多钱,居然连喀喇沁部的攻击都挡不住。

  蒙古喀喇沁部的战斗力算一个什么水平呢?

  崇祯元年,皇太极的8000骑兵,就能打得喀喇沁部三万骑兵哭天喊地。

  就是这么个水平。

  结果现在喀喇沁部的万丹伟征,率领三万骑兵,从元上都,到大同,把大同的防线给撕开了。

  要知道,大同的明军是守城战,喀喇沁是攻城战。

  再想想,天雄军刚灭了两万八旗精锐!

  这对比一下子,让崇祯有一种恨不得立刻把张宗衡拖到京师砍脑袋的冲动。

  大同10万兵额,让他整顿,他才推三阻四。

  结果现在还被万丹伟征那货给摁在地上摩擦了!

  这特么的这防线跟纸糊的一样啊!

  想都不用想了,镇远堡被攻克,大同府的局面肯定比这份军报上的还要糟糕。

  崇祯将军报收起来,也收回了情绪,对传令兵道:“下去休息吧。”

  “卑职告退。”

  崇祯继续躺回躺椅上,他没有打扰到那几个妹子的雅兴,难得出来放松玩耍。

  直到傍晚回了京城,崇祯立刻招募了军委会开会。

  会议结果就只有一个:全面对万丹伟征宣战。

  九月二十五日晚上,一道命令从兵部发出来,八百里加急到太原。

  什么命令?

  山西巡抚耿如杞立刻筹募5万石粮草,一个月之内屯往雁门关。

  又一道命令传到真定府和顺德府,让他们各筹备2.5万粮草,也是屯往雁门关。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一身戎装,正在擦拭他的燧发枪。

  中部军区都督卢象升在乾清宫外,还有监察院御司使兼中部军区总督李邦华,以及内阁首辅兼军委会元帅孙承宗。

  皇帝御驾亲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劝的,北京城的大臣们更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再劝了。

  王承恩道:“皇爷,都已经准备好了。”

  崇祯一把抓住自己的剑,便往外走。

  “皇爷,东南那边……”

  “先不管那边了,让温体仁去和他们斗一斗,韩爌不是也还在那边么,局面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