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09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门口的人,杨一鹏连忙站起来往外面狂奔,其他人都紧跟着。

  到了门口,倒是没有看见皇帝的人影,只看见狼狈不堪的杨清胜,手里还抱着个匣子。

  “大人!”

  杨清胜看到杨一鹏后,眼神闪躲。

  “陛下呢?”

  “走了。”

  “走了?”

  “嗯!”

  “陛下真的来了?”

  杨清胜将匣子递过去,杨一鹏打开一看,看见里面刘玉吉的人头后,一瞬间脸色就变了。

  不过他很快便镇定住,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

  杨清胜便将今日发生的事略作删减的说了一遍,例如把他自己在皇帝面前举报杨一鹏的事就直接删掉了。

  杨一鹏听完后,面色已经苍白如纸。

  “陛下人呢?”

  杨清胜摇了摇头:“不知道。”

  “张定远!”

  “属下在!”

  “你在此统筹一切大小事务,本官现在去面圣。”

  “大人,现在去何处面圣?”

  “自然是南京。”

  杨一鹏心情沉重。

  刘玉吉之死,人头都送来了,已经说明皇帝已经知道他从中作梗了。

  而皇帝来淮安,不见自己,说明皇帝是等着自己亲自去认罪的。

  崇祯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应天府的晚秋如同金色的海洋一般,秋风一起,漫天的落叶,干净的秋阳在树林间打下一道道光柱。

  马儿在林间走过,踩碎枯黄的叶子,发出清脆的声音。

  穿过一片树林后,前面的景色霍然开阔起来。

  崇祯看见不少人正在田里挖东西。

  他带着人走过去,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满脸脏兮兮的,但是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和自己的父亲一起在刨东西。

  崇祯忍不住好奇道:“这是在刨什么?”

  那男子抬起头,看见崇祯后,连忙道:“军爷,咱们在挖红薯。”

  “哦,挖红薯。”崇祯笑起来,因为他看见那个小男孩也在笑。

  小男孩的笑容很干净,纯洁无瑕,眼睛非常明亮,很治愈。

  他手里还抱着几个大红薯,好像抱着宝贝一样。

  “大哥哥,你要不要,给你一个。”

  “我也喜欢吃,不过我还要赶路,谢谢你。”

  那男子见崇祯如此客气、礼貌,心中的防备不得有松懈了不少。

  崇祯问道:“今年粮食丰收?”

  “粮食的确不少,最重要的是咱们现在有田了!”说这话的时候,男子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以前呢?”

  “以前啊,以前咱们就是给张老爷种田的佃户,没有自己的田,勉强不饿死,现在不同了,咱手里有8亩田!”

  那小男孩连忙抢过话来说:“听说是朝廷的……朝廷的新政,是陛下的新政,如果陛下在这里,我肯定把我的红薯给他吃。”

  崇祯大笑道:“你个小不点,还知道新政?”

  “是甲里的刘姐姐说的,她经常跟我们说。”

  “刘姐姐?”

  那男子接过话来:“听说是朝廷派过来的什么农政指挥使。”

第625章 地主的垂死挣扎

  原来是农政指挥使,大概是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被下派下来了。

  农政院的执行效率倒是很高,自南京城破后,宋应星就开始从农学院择优提报吏部。

  眼下应天府六合县的新农政指挥使都已经到位了,想来北边的徐州、淮安、扬州,情况已经也会好许多。

  崇祯问道:“这新政如何?”

  那男子憨厚道:“反正对咱来说是好的,今年冬天不愁没有饭吃了!”

  “其他人呢?”

  “现在甲里没有人不喜欢新政的,刘大人现在在咱们甲里非常受欢迎呢!”

  崇祯看了看远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对岸有人家,有炊烟袅袅升起。

  还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洗菜,小孩子在河边打闹。

  已近黄昏,秋日的暮色如油画般浓郁。

  从河对岸吹过的晚风,送来桂花的香。

  前面原野上,成片成片的稻草整整齐齐堆起来。

  农民们拿着镰刀,正在一堆一堆将它们切碎。

  崇祯好奇问道:“那是在?”

  “那是在切稻草,刘大人说稻草切碎了放在稻田里,灌水,可以加速腐烂,有肥田的作用。”

  “刘大人还带来了许多之前咱都不知道的种田方法,听说不久之后,还会有人送来抽水的器械。”

  崇祯立刻明白他在说蒸汽机抽水。

  崇祯又问道:“你之前说的那个地主张老爷呢,他如何了?”

  “不太清楚,听说好像是带着家眷逃到别处去了,田带不走,都留在这里了,两个月前,县里来了官员,刘大人就是那个时候过来的,说是朝廷命官,专门管农务的。”

  “不过是个女娃,咱刚开始都不信,这女娃哪能当官,可县里的官老爷们都说她就是咱这里管农务的官。”

  那男子似乎在回忆,还笑起来:“咱最开始都不看好她,没人搭理她,过了几天你才怎么着?”

  “如何?”

  “过了几天,她就开始给咱分田,说这是朝廷的新政,每个人都有田。”

  “不过这田也不是白送的,得用钱买,说是可以分批付钱。”

  “这分批付钱你以为如何?”

  “好啊!只要有田种,而且也不贵,虽然我没钱,可田先种着,等收成了,再偿还就可以。”

  “就是这么一件事,大家就对刘大人心存了感激之心,对朝廷新政也心存了感恩之心。”

  “今年年初,咱们这里还听说朝廷的新政是加税,倒是听说扬州府那边还打了仗,本来传闻战争会到咱们这里来的,张员外他们便拖家带口逃到南方去必乱了。”

  “后来也没有打过来,再后来朝廷的刘大人就来了!”

  “那刘大人现在何处?”

  “就在前面家里的衙门。”

  崇祯带着一些人朝前面走去。

  过了河,前面一些人正好奇地看着他。

  他的速度很快,深怕扰了民,一路进了甲里。

  甲里的牌坊旁边是有一间比较简陋的小木屋,有一些村民正在那里坐着。

  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女孩穿着一身青色长衣,坐在旁边的树下,前面还摆着桌子,旁边还有几个守卫。

  她正在给大家讲课,毕竟农政院出的许多农学书籍,这些农民是看不懂的,他们不识字,所以只能人来宣传。

  而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墙壁上还写着一排字:全力推行新农政,让老百姓有饭吃。

  那女孩倒是生得眉清目秀,气质灵巧,不过她穿着朴实,好歹也是个官员,穿的却是布衣,而且袖口还有一个补丁。

  她也不着胭脂水粉,看起来自然大方。

  正耐心地跟所有人讲解着新农学的知识。

  大家也都耐心地听着,时不时还会打趣打趣种田的快乐,引起一堆人的大笑。

  崇祯翻身下了马,走过去,靠在一颗大树边,也专心听起来。

  应天府的甲里也有新农政指挥使了,这说明朝廷的新农政已经在这里扎根下来。

  他能看到大家脸上都有说不出的兴奋,连小孩子都趴在草堆里,听得入神,虽然他们可能不太懂。

  这时,前面不远处来了一群人。

  大约有二十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一脸狰狞。

  他手里拿着一把刀,其他人手里也都拿着刀。

  村民们的目光都转移过去,有人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妙,大家伙都站了起来。

  那大汉将路边一个挑着柴火的男子一脚踹倒在地上,骂道:“滚一边去,别挡老子的道!”

  “这里谁都拿了张老爷的田,都给老子站出来!”他气势汹汹走过来,怒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