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552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便是这个道理。

  崇祯立刻给了卢象升一万人马,天雄军里最精锐的那一支。

  每人两匹马,半个月的干粮,干粮背在自己背后。

  第二天天微微亮,西北军大营里就有一队骑兵飞奔出营。

  卢象升的出动绝对是绝密,每一个士兵被告知带上半个月的干粮,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了。

  以至于北京城根本没有人知道卢象升将要北上出关。

  此时,山东登州,一艘艘战船从登州出海,聚集了5000人手,他们的目标是旅顺。

  四月五日,第二批登州天武军登岸。

  一万明军驻扎旅顺城,对北面的金州虎视眈眈。

  当日,沈有容接到袁可立进一步指示,三日之内,取金州、望海堡、红嘴堡、北汛口。

  为什么要三日之内必须攻去这些地方?

  从地图上来看,这些地方,在复州与旅顺之间,如果要攻去复州,就必须先攻去这些地方。

  而要收复辽东半岛,就必须收复复州。

  旅顺城被破,皇太极必然已经收到战报,肯定会快速集结大军南下狙击明军。

  为了快速建立战略纵深,天武军必须尽快拿下复州,并且在辽东半岛组建起军民结合的作战方式。

  所以,时间紧迫,任务非常重,而且风险还非常高。

  而当天,在朝鲜边界,负责游击战的刘兴治接到了朝鲜的密报,多尔衮已经亲率两万八旗精锐,离开了汉城,朝北边敢来,准备彻底消灭这里的明军。

  乾清宫里的皇帝盯着地图,他知道,战火已经被点燃,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沈阳的皇太极已经亲自开始动员更大规模的军队。

  被软禁已久的多铎出现在军大营里,他的任务是立刻南下击败等岸的天武军。

  四月八日,一支骑兵出关,进入草原,迅速朝东北方向冲去。

  这支骑兵就是威名赫赫的天雄军,它的统帅正是大明的名将卢象升。

  而也正是在同一日,一支从辽东出发的三万人的步骑精锐,已经横穿喀尔喀草原(21世纪科尔沁草原)。

  这支步骑精锐是皇太极的一支奇兵,有八旗精锐铁骑1万,2万步兵精锐,备有5000火枪手,30门红夷大炮!

  他们的目标是快速越过茫茫草原,直接穿插到宣府北边军事重镇张家口,用火炮轰开张家口的城门,以骑兵入关,纵深入宣府。

  据皇太极掌握的最新情报,宣府总督洪承畴在去年被调到南直隶平乱,宣府代总督陈奇瑜并无边关实操经验。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聪明绝顶的皇太极,也玩起了以正合以奇胜的招数。

  以10万大军攻打北府,以3万奇兵打击张家口。

  四月初十,辽东。

  已经渡过辽河半月有余的王承胤,在辽河东岸,展开了小规模的游击战,开始分出多个小队,轻骑突入建奴防线内,主动对建奴的村落展开狙击。

  整盘棋的多方都开始行动起来。

  四月十一日,北京城的朝堂,吵翻了天。

  因为发生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

  最近,一则传言在北京的朝野迅速传开:袁崇焕已经与皇太极秘密打成议和协议!

第674章 皇太极的反间计与狗皇帝的离间计

  袁崇焕与皇太极秘密达成议和这则传言到底从哪里传出来的,已经无从查证。

  在正统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案例。

  最著名的就是皇太极反间计诱杀袁崇焕。

  后人多数对反间计是否存在而质疑,也对袁崇焕质疑。

  《明史》又是鞑清写的,肯定有立场嫌疑。

  不过,有一本史料,在学术界是不存在立场嫌疑的。

  什么史料?

  《满文老档》!

  这本史料为何不存在立场问题?

  因为他是用满语写的皇家秘史,一直藏在沈阳的皇宫里,直到民国的时候才被学者发掘出来。

  而上面也明确提到了皇太极使用反间计。

  所以,历史上真的是否有过反间计,不是后人张口就来否认的。

  那么,又有人提出疑惑了,历史上的崇祯真的这么傻,居然不知道反间计?

  不是崇祯不知道反间计,而是历史上袁崇焕擅杀毛文龙,触犯了皇帝权威,也破坏了朝廷的流程制度。

  虽然时候崇祯自己说毛文龙听调不听宣,该杀,袁爱卿你不必放在心上。

  可这话是无奈之举,因为他还要用袁崇焕。

  而对袁崇焕的忌惮却埋在了心里。

  直到温体仁在皇帝面前吹风,袁崇焕和钱龙锡勾结杀掉毛文龙,崇祯皇帝终于对袁崇焕起了杀心。

  因为边陲大吏和内阁大臣来往,本身就是大忌,更何况还瞒着皇帝杀毛文龙。

  所以,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杀袁崇焕的时候,列出来的罪证并没有袁崇焕通敌这一条,可见崇祯也不相信皇太极的反间计。

  只是鞑清自己在《满文老档》里自嗨,以为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

  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其实已经扑朔迷离。

  而眼下,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的事情,张凡知道,皇太极玩反间计了。

  皇太极喜欢读《三国演义》,建奴更是拿《三国演义》当兵法再读。

  《三国演义》里就有反间计。

  这种小把戏,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其实只是小儿科。

  要知道,能在北京朝堂上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从下面爬上来的?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人精,连反间计都想不到?

  那为什么还会吵呢?

  所有的战争,都是政治的延伸。

  所以这是政治问题。

  袁崇焕身上有功劳,而且现在是辽东督师,权柄甚重,而且辽东军每年开支如此大,大量的军费到辽东军那边,油水这东西,不是你推行了新军政就能彻底杜绝的。

  最多只能减少贪腐,使整体的风气良好起来。

  也就是说,袁崇焕的位置,在朝堂某些人看来,其实是一个大肥差。

  有一大堆的人是想着把他拉下来,自己的人顶上去的。

  这件事,张凡不想拿出来讨论。

  一旦拿出来细论,必然没完没了了,不仅不会得出真实的结论,反而会让局面更加混乱。

  倒是最近一大堆的人在军委会告状,例如给孙承宗施压。

  毕竟天启年间,袁崇焕是宁前兵备道,这个官职就是孙承宗给他的,他也真是从这个官职发家的。

  而且袁崇焕算是孙承宗的学生。

  出现了这样的事,自然是要向老师告状。

  结果就是孙承宗天天被人围着,像和尚念经一样。

  这件事还搞得人心惶惶的,若是袁崇焕真的投敌了,辽东的局面就彻底崩盘啊!

  辽东的局面一旦崩盘,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呢?

  广宁再次失守,辽西走廊失守,前线被压缩到山海关,大明朝彻底失去战略纵深,一大波辽东难民将会涌入关内。

  如果不接纳,人口就成了皇太极的了。

  如果接纳,辽民将会在顺天府、山东引发地域冲突,这在明末可是有真实案例的。

  所以,在某些人口中,这件事已经关乎到国家生死存亡了。

  张凡不得不感慨,皇太极是真的有几把刷子。

  在这个时候,来了如此恶心的一招。

  这就是利用人性当中恐惧的弱点,恐惧才会产生怀疑。

  这件事必然很快会传到辽东的军大营里,也必然会对关宁军产生影响。

  大家可能就会猜想,朝廷现在有这么多人说袁督师勾结皇太极,会不会认为咱们关宁军也有份啊。

  人心就是在这种相互沉默的猜忌中,慢慢背道而驰的。

  所以,皇帝立刻圣谕一封过去。

  干什么?

  当然是褒奖一番,然后再犒赏一番,以定人心。

  意思就是,大家安心在前线打仗,朕是绝对相信你们的。

  三天后,皇帝的圣谕就到了。

  果然,关宁军中不少军官私下都在议论这件事。

  而皇帝的圣谕一来,立刻让不少人心中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