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974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说完,转身在大部队的簇拥下,风尘仆仆朝大部队驻扎的方向去了。

  出来一趟,人手肯定是带够了的,三千铁骑,放到战场上,八旗看到了都怕。

  只是动静太大,所以崇祯进城很低调,只是随身带了几十个身手好的。

  可千万不要瞧不起这几十个,来一百多个土匪,分分钟让土匪团灭。

  一夜的赶路,崇祯并未在沿途驿站休息。

  两天后,就到了武昌城。

  武昌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武昌,武昌的扩建速度,丝毫不亚于北京城,它的规模甚至直追南京。

  目前论经济排名,南京城第一,北京第二,武昌就排第三了,连苏州都被超越,后面依次是苏州、杭州、无锡等等。

  这座坐落在长江汉水交汇处的大城,到了晚上依然灯火通明。

  修得宽敞整齐的水泥公路上车水马龙。

  长江的码头上,更是船只如梭,水手们大声吆喝,商人们则忙着在数货物。

  还有码头便大批的仓库里,正在往外搬一箱箱商品。

  另外,从上海港进来的商品,例如南洋的诸多商品,也都会在武昌港口被卸载下来,运输到城里,分拨到各个商店去售卖。

  崇祯带了几十个人到了外城。

  他看见前面有一座学校,写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门口有一个人刚出来,手里还拿着小小的册子,正在振振有词,一个四十岁出头的汉子挠了挠头,说道:这个字念“正”,正气的正。

  这些人其实大多数以前都是农民出身,有些人甚至是贱籍。

  朝廷在去年就推出了“扫盲行动”,扫盲行动是为了扫除文盲,教贫苦老百姓认字。

  皇帝的意思是各省展开比赛,前三名的升官。

  武昌城因为是经济特区,经济实力走在前列,这里的气氛明显更加活跃。

  治理国家肯定不可能靠皇帝一个人,必须全民参与进来。

  想要让一个国家富强,每一个人都要出一份力气。

  所以教育一定是重中之重。

  那为什么以前不推出来呢?

  这不废话么?

  以前连饭都吃不饱,谁有心思去认字?

  现在安南省的大批粮食从各个港口进来,华北的水泥道体系又竣工了,交通盘活后,粮食的运输、买卖都盘活了。

  以前是粮食分布不均匀,富的地方粮食吃不完,贫的地方饿死人,这种不均匀正在被逐步组建起来的交通网拉平。

  能吃饱饭了,老百姓才愿意进一步提升自我,等进一步提升自我了,才会想着在思想上升华一下,引发思想浪潮。

  这些都是得一步步来的,不能乱来。

  崇祯还在路边高频率看到治安队在巡逻,显然,武昌城在各个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可以说直逼北京。

  这还是地方官府大作为。

  只是毕竟新政改革才推行了十年,不可能一下子整个省都做的那么好。

  即便是后世的新中国,也是一步步来的,花了几十年时间,才一步步扎根下去,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崇祯在武昌城逛了一转,尤其去武昌大学转了一转,学术氛围还是非常浓的,学生们阳光、朝气,有活力,对新知识有渴望。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便去见了黄连平介绍的那个田充。

  原来这个田充竟然是武昌城十大新晋富豪之一,有汉阳宏发粮食生产商社、武昌兴源船运商社、武昌恒盛水泥厂、武昌宜兴砖瓦厂等等。

  这的确是一个有钱人,下面的商社基本上和新政吻合,抓住了新政的红利。

  崇祯知道,可以从这人嘴里知道不少信息了。

  基本上,离收网越来越近。

  看这一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第1139章 皇帝是个大忽悠

  这个时代的商人都有一股野蛮的冲劲。

  这也许跟他们的出身有关。

  他们许多都出身贫寒,甚至以前家里连一亩地都没有。

  废除徭役,劳动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新政下来后,尤其是武昌城,只要能干活,就有钱拿。

  这大大的激发了人们的热情。

  例如刘忠全,再例如眼下的田充。

  只要有胆子,就可以发财。

  这样快速积累财富起来的商人,他们没有架子,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秉性。

  只要他认为从你身上可以赚到钱,他就愿意坐下来跟你谈。

  例如眼下的田充。

  他表现还是很温和的,又因为黄连平那边让人过来打了招呼,所以对崇祯的态度很不错。

  “张公子,咱们快人快语,您想要投多少钱?”

  崇祯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

  “五万两?”田充笑了笑,“五万两也可以,有一些不错的生意,例如砖瓦厂。”

  “现在武昌城不少人都赚了一些钱,大家以前住毛坯房,甚至没有房,现在不少人都有新建房屋的需求,且想要建砖瓦房。”

  “现在砖瓦厂的生意也非常不错。”

  崇祯笑道:“我说的是五十万两。”

  “五十万两!”田充微微一惊,虽然他也很有钱,不过不少钱都投在生意里做流水,要他现在一口气拿出五十万两的现金,他也有困难。

  他不由得对眼前的年轻人有些刮目相看,又有些怀疑对方是否真的能拿出来。

  崇祯从怀里拿出一堆银票来。

  一共五张,每张一万两,上面有皇家银行的印记。

  “这是五万两。”

  随手就能拿五万两出来!

  田充表面淡定,内心着实有些吃惊。

  当然,黄连平托人来告诉他的时候,将张凡家里有矿的消息也说了。

  田充不由得有些羡慕。

  “张公子,如果你愿意大手笔投钱,倒是可以参与买地,城南正在扩建,有不少地方会建新的住宅区,现在都是由官府统一规划,刚好我这里拿到了建房资质,有一家建筑行业的商社。”

  “你投五十万两(约3.25亿元)进来,我保证一年后便100万两。”

  听到田充的话,张凡不由得感慨,大明朝的商人果然非浪得虚名。

  谁说只有西方人能发明出股份制的?

  你看,大明的商人这不就无师自通吗?

  这就是商业中的投资理念嘛。

  由皇家银行投资部牵头,在民间投资了不少实业,近些年民间的商人就在尝试着学习。

  当然,相关的律法尚未出来。

  张凡说道:“如此甚好,不瞒你说,我就是个挖煤的,对经商没太大兴趣,也不懂,如果田老板愿意帮我的忙,那自然是极好的。”

  田充一听张凡答应了,当下心中大喜。

  今日是什么好日子,竟然来了个暴发户要投这么多钱?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啊!

  张凡继续说道:“为了表示诚意,这五万两是定金,后面的四十五万两,我让人在一个月之内拿过来。”

  田充当场心里乐开了花。

  他脸上已经堆满笑容:“初次见面,张公子如此信任在下。”

  “田老板,咱就是个挖煤的暴发户,跟您这种靠本事经营的没法比,承蒙黄大人器重,咱才搭上您。”

  田充见钱眼开,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这也充分的暴露出一点:田充这种商人就是依靠朝廷新政扶摇直上的,在经商的过程根本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不知道这是张凡在给他下套。

  也难怪,毕竟是改革新政的第一批商人,目前商业化竞争还有大片空白,商人门槛是很低的。

  有人会拒绝钱吗?

  大概没有人会拒绝钱,更别说五万两(约3250万元)。

  崇祯见田充收钱了,心里就放心了。

  “对了,田老板,我是出来武昌,不太懂,需要怎么给上面一些东西?”

  崇祯这已经问得相当直接了。

  这就是典型的钓鱼执法啊!

  田充刚收了崇祯五万两,心脏都还在剧烈跳动,防备心理已经卸了一大半,再加上是黄连平推荐过来的。

  田充基本上排除了崇祯是廉政督察府的人的嫌疑。

  他笑道:“张公子,咱这里已经不流行直接送钱了,廉政督察府管的严,这里是武昌城。”

  “那我就放心了,我原本还准备了一些,看来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