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明当暴君 第982章

作者:画凌烟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是中部一座全新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涌入进来。

  有人在这里一夜暴富,有人撞得头破血流回到乡下继续种田。

  时代的齿轮正在改变。

  如果说北京是大明的心脏,上海是大明对外的入口,那么武昌则是大明在中部地区的脉搏器。

  长江从这里贯穿而过,北抵河南,南望江西,西靠江汉,东有南直隶。

  一旦这里建造出一座超级大城,将会拉动长江上游的经济,同时对陕西进行商品倾销,影响到北边的河南,辐射南边的长沙。

  它将在九省通衢之地,形成规模效应,与开封府形成南北双雄,直线影响南北贯通经济线。

  而目前最最最要的还是能够供给陕西。

  从湖广省武昌府、荆州府这两个最富裕的地方,打通了两条水泥路,进入长安。

  直接改变了经济结构。

  而接下来,崇祯要做的,还远不止这些。

  如果说目前湖广省的粮食能够养活陕西省了,那接下来,一旦战略落地,长安将再现往日辉煌。

  为何一定要湖广省和河南省来供给长安?

  难道一个偌大的陕西省供不起长安了?

  不是供不起,是供起后,其他地方就不用玩了。

  为何当年北宋将都城定都开封?

  为何唐朝以后,中国的首都东迁,长安再也没有被考虑过?

  因为唐朝对关中开发过度,河道淤堵,漕运坏死,到明朝的时候,关中一带资源已经很匮乏。

  又没有先进的技术才进一步拉动生产力。

  所以,到目前为止,长安还需要湖广省和河南省这两个省供着。

  西军的粮食,也有一半来自这两个省。

  关中要恢复,至少还要几十年,这是崇祯等不起的。

  回了行宫之后,已经是中午了。

  这是楚王的王府,宗室被张凡一锅端后,各地的王府都空了出来,倒是腾出位置给出巡的皇帝用。

  中午用晚膳后,红娘换上了一件薄如羽翼的轻纱,她洁白如玉的皮肤,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一双宝石一样的大眼睛,深情地看着张凡,俏皮地笑着说道:“张公子,上午跟柳盈儿说了什么,跟我也说说咯。”

  “我是让她以后好好做人,为国家出一份力。”

  “骗人。”可能是天气太热,红娘额头上分布着一些细小的汗珠,透露出独特的体香。

  屋子里春光潋滟,精致迷人。

  “红娘,你知道吗,女人就像沙子,你得把沙子弄湿了,才能抓在手里,我没把她弄湿,只把你抓在我手心里了。”

  “那你跟她谈了那么久到底说什么?”

  “秘密。”

  “夫君,说好的四十分钟的哈!”

  午后明媚的阳光照得树叶明晃晃的,知鸟不知疲倦的叫着。

  张凡和红娘满身是汗,洗了个凉水澡,红娘自己午睡去了。

  皇帝则更完衣,饮了一杯凉水后,去前面见了邱禾嘉。

  他来湖广省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微服私访啊,那些都是碰巧而已。

  他来的真正目的,是来考察民情,指导武昌特区的经济发展的。

  蒸汽火车不是已经成功了么?

  他是来和邱禾嘉沟通,武昌的火车计划要提上日程的。

  本质上来说,以目前几条水泥路的承载量和运货速度,还无法满足陕西省。

  必须得上铁路。

  刚好武昌钢铁局的冶铁量目前已经稳稳地在赶超北京钢铁了。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运和陆运都非常发达,资源的运输非常方便,造就了武昌工业起步阶段后迅速进入崛起阶段。

  科学院的人已经抵达了武昌,来的是宋应星亲自来的。

  这一次派宋应星这种级别的人来武昌,足以说明皇帝对武昌铁路的重视。

  一旦武昌府的铁路打通到长安,相当于打通了一条经济大动脉,给西军的输血效率直接提升好几倍。

  其实在朝堂上,也有耐人寻味的一点。

  宋应星之前一直在农政院,主导新农政。

  现在新农政逐步稳定后,他来到了武昌,亲自主持武昌铁路局,这是从农政院往其他部门转移的趋势。

  有人猜测皇帝可能会对宋应星的位置做一定的调整。

  这种猜测是正确的。

  宋应星这个人可以说是全才。

  在农业方面,他有独到的研究,他主政新农政的这些年,全国各地大兴水利,各地建立了规模化的水利设施,规模化的粪便处理中心。

  新农政指挥使还在基层肩负着扫盲,教育农民学习的任务。

  他的政绩,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到。

  宋应星说道:“陛下,您怎么比老臣还先到武昌?”

  皇帝笑道:“朕心情激动,就马不停蹄赶路来了。”

  邱禾嘉说道:“陛下日理万机,还要来武昌视察,臣让陛下担忧了,是臣的失责。”

  “你也不必多心了,朕批评了你几句,是必须要批评的,朕对你的政绩还是非常满意的,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难题,咱们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预想不到的难题,抗住就是胜利。”

  “这一次,朕要在武昌成立武昌铁路局,此事关乎到西部战区,也关乎到我大明未来,所以朕必须亲自来一趟。”

第1148章 铁轨时代拉开序幕

  王徵等人此时在北京铁路局主持北京的铁路建造工作。

  宋应星则来到了武昌。

  眼下,不仅仅宋应星来了,邱禾嘉来了,武大工科学院的几个教授也来了,还来了两个顶尖的学生。

  一个教授叫高之清,是武昌大学物理学教授,主要是研究力学方向。

  一个教授叫杨文彬,是武昌大学材料学教授,目前在研究钢铁锻造以及诸多民间工艺。

  一个顶尖的物理生,一个叫侯平,崇祯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学,今年六月就要毕业了。

  据说他在皇帝的《力学》一书基础上提出了浮力的概念,并且推导出了浮力的公式,在武昌大学期刊上有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甚至吸引了北京科学院的注意,连皇帝也看过他的期刊。

  没错,那的确就是浮力公式,一度出乎张凡的意料。

  果然大明朝还是有诸多人才的,如果不是新学兴起,这些人才根本没有办法路面,可能一辈子在田里,甚至活活饿死。

  科学院已经开始在用他的浮力公式进行船只实验。

  另外一个顶尖学生叫欧阳冲,他是数学系的学生,精通各种算法。

  不仅如此,武昌冶铁局的主事官李广贤也来了。

  李广贤,北京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崇祯五年卒业,先在北京冶铁局干了两年,一年时间从一个大使,做到主簿。

  任职主簿期间,他下面的几个厂在一年时间冶铁量翻了三倍。

  时值武昌冶铁厂成立,他被调到武昌临时担任主事,一年后转正,一年的时间,武昌冶铁局的冶铁量就暴涨了十倍。

  这个人在冶铁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

  但你也可以说他有着工科生的认真、踏实。

  几个专业人士都在这里,崇祯说道:“宋爱卿,你将图纸拿出来吧。”

  “是。”

  那图纸有厚厚的一堆,而宋应星来武昌,是派了三千京卫军护送的,一路上没有人能靠近他。

  他吃的东西全部特供,喝的水也全部特供。

  到了武昌城后,直接到了楚王府来面圣。

  这一堆文档,是科学院的绝密文档。

  当然,这些是副本。

  崇祯接过来,翻看了一遍,他的目光又在每一个人身上落了一下。

  外面的知鸟叫得不停,夏风从莲花池中,夹杂着水汽,混着泥土和花香,掀得白练飞舞,吹得皇帝的丝绸长衣也飞舞起来。

  “侯平。”

  “学生在。”

  “你的浮力公式,朕也看过了,你是一个天才。”

  “谢陛下。”

  “但是朕还有一个难题,一直萦绕在心中。”

  “请陛下明示,学生知无不言。”

  “朕觉得水泥路运输物资还是太慢了,主要是需要太多人参与,人一多就不好管理,容易走散,还有危险,还容易出现损耗,你说有没有一种办法,不需要多少人,就可以把大批物资运输到长安城去的?”

  刚才还意气风发的侯平,一下子被皇帝问噎住了。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