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222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一来二去,搞得大家都有些心动,又有不少人找王三宝报了名,要跟他偷溜上山长长见识。

  其实大伙都明白,涨见识是假,想趁机捡个漏才是真。

  自古财帛动人心,谁能面对满山的宝贝毫不心动?

  于是,在王三宝的鼓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也想跟去看看。

  王三宝很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件事千万要保密,仅限于我们这些人知道,对谁都不能说,哪怕是亲兄弟也不能说,你们可别想着把七大叔八大舅都带来发横财,横财不是那么好发的,搞不好要掉脑袋的知道吧?”

  “行行行,我们不说,跟谁都不说。”大家纷纷答。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等我先上山探探风,什么时候他们找到宝藏了,我再带你们上去。”王三宝说道,让大家先各自回家等消息。

  官兵们一连在山上找了两日,尚未发现宝藏的线索。

  宋悯的身体有点吃不消,第三天便没有上山,留在客栈里休养。

  江潋派人来传话,说想再和他谈谈,除了杜若宁,别的条件都好说。

  宋悯没有应允,也不打算和他见面,把传话的打发走之后,与长河不屑道:“还以为督公大人真的视钱财如粪土,原来也不过如此。”

  长河默然,隐约觉得有哪里怪怪的,奈何他并不是混迹官场的人,对这些当官之人的弯弯绕理不太清。

  大人其实是个很聪慧的人,如果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说不定能发现点什么,可惜这话他不敢说,因为大人只要沾着与若宁小姐有关的事,就会陷入一种可怕的偏执,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长河正在发愁,刘知府突然来了,一脸的兴奋,说起话来舌头直打结。

  “大,大,大人,有线索了,有线索了,我们在北山找到了他们没来得及毁掉的标记,并根据标记找到了一处山壁,经探测,那个山壁里面是空的。”

  “此话当真?”宋悯立刻来了精神,连日的疲倦一扫而空。

  “当,当真,大人快,快随下官去瞧瞧吧,就算要挖,也得您亲自下令才是。”刘知府兴奋道。

  宋悯一刻都不想耽搁,当即吩咐长河更衣备马,前往吴山。

  东厂负责盯梢的番子也随即将消息送回行馆。

  江潋听完很是平静:“首辅大人虚弱成那样,却连轿子都不坐,这是有多心急。”

  “想必是找到了宝藏的线索吧!”杜若宁笑道,“不止首辅大人激动,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江潋也笑,吩咐望春亲自去找王宝藏,告诉他随时做好准备。

  .

第305章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

  宋悯到了山下,坐上肩辇被人抬到了吴山北麓。

  刘知府跟在他身边,一路将那些不起眼的标记指给他看。

  最后,肩辇在一处荒草丛生的石壁前停下,刘知府指着那面被藤蔓完全遮住的石壁说道:“下官已经让有经验的人看过了,宝藏应该就在这石壁后面,如果不出意外,后面应该还有向下的密道,现在就看大人想什么时候开始挖。”

  “自然是立刻马上。”宋悯轻咳几声掩饰激动的心情,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

  这天从他到杭州开始就一直阴着,真让人心烦,还好他最终等来了好消息。

  他想好了,倘若这次皇上能信了他的话,从此将江潋弃之不用,他便将这批宝藏收入国库,大家皆大欢喜。

  没有了江潋从中作妖,除掉太子让五皇子上位易如反掌,也省得大动干戈的起兵造反。

  倘若皇上还是不肯放弃江潋,继续任由江潋和太子党霸占朝堂,这批宝藏便是自己和五皇子起兵的资本。

  有了这笔钱,招兵买马,另立为王都不在话下,毕竟早在皇上要用皇子们的指尖血炼丹时,他们就已经打算好了一切。

  宋悯将视线从天空收回,这天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刘知府得了命令,立刻吩咐手下人准备开挖。

  相比宋悯的深谋远虑,他的心思就要单纯得多,只希望挖出的宝藏能多少分一点给他,不分也没关系,这么多人都是他的人,随便夹带一点也够了。

  手下的人大约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干起活不用催促,个个劲头十足。

  负责挖山的有一百多人,是刘知府精挑细选的可靠之人,剩下的官兵全都在山脚各处把守,宝藏找到的消息让这些人的心情变得有些浮躁,人在山下,心早就飞到了山上。

  那可是宝藏啊,又没个确切的数目,谁不想趁机发个小财,可惜自己没那命,人家发财,他们只能替人家站岗放哨。

  “真他娘的操蛋,这么不公平的事竟叫老子赶上了,守守守,守个球啊!”

  一个守山的官兵气呼呼地骂道,将手中长矛一扔,索性躺在草丛里睡起了大觉。

  其他人见他这样,也都各自松懈下来,你一言我一语,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围坐在一处吵得沸反盈天,谁也没发现远处有一团团树叶在移动。

  王三宝带着村民们以及村民们的七大叔八大舅足足上百号人躲躲藏藏进了山,隐在草丛里紧张地盯着对面的挖掘现场,口中还在骂骂咧咧:“说好了就咱们几个的,你们他娘的没一个说话算数的,老子要是死了,就是被你们害死的。”

  那些人都赔着笑脸不敢还嘴,只说要是捡了宝贝一定给他分钱。

  “分个屁,吃你们家一只老母鸡追了老子五里地,老子才不信你们有这么大方。”王三宝继续骂。

  “嘘,快看快看,好像挖开了。”有人颤抖着声音说道。

  大家全都安静下来,瞪大眼睛看向那边。

  宋悯和刘知府也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那已经松动的石壁。

  “大人往后站一站吧,免得被石子溅到。”长河扶着他,想把他往后带。

  宋悯却不肯,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随着官兵们挖掘的动作,石壁晃动得越来越厉害。

  天空也越发阴沉起来,乌云低低压在山顶,仿佛浸透了水的旧棉被,又湿又重,捏一下就会滴出水。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的,山下突然响起很大的喧哗声。

  众人皆是一惊,刘知府刚要问怎么回事,便有一个兵丁呼哧带喘地跑来,说督公大人带了人马过来,要强行上山,眼看着要打起来。

  话音刚落,喊杀声和兵器相撞的声音便随风传了过来。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刘知府惊慌地看向宋悯。

  没等宋悯做出,松动的石壁轰然倒塌。

  尘土卷地而起,弥漫了半边天。

  人们呛得直咳,一手捂着嘴,一手扇着没什么用处的风。

  过了半晌,烟尘渐渐消散,人们震惊地发现,石壁后面洞口,没有暗道,也没有宝藏,只有一尊巨大的石像,石像看起来似乎是个女子,因为太大,五官反倒看不真切,只有眼角一颗朱砂痣十分醒目。

  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有宋悯面白如纸地捂着心口,紧紧盯着那颗痣,单薄的身子摇摇欲坠。

  “大人。”长河担忧地叫了一声。

  与此同时,一道闪电撕裂阴沉的天空,“咔嚓”一声惊雷在头顶炸响。

  宋悯的脑袋嗡嗡作响,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一瞬间,长河的叫声,天上的雷声,山下的兵器声全都离他远去了……

  “我草,不是挖宝藏吗,怎么挖出一个石像?”王宝藏从草丛里跳出来,大声嚷嚷着奔了过来,“大家快来看,像不像城南槐树坡下长宁公主庙里供奉的那个神像?”

  .

第306章 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卑鄙无耻之人

  随着宋悯的昏迷,大雨倾盆而下。

  躲在草丛里的村民也都傻了眼,既然已经暴露,便索性不再躲着,跟在王宝藏后面跑去看那石像。

  被王宝藏一提醒,大家都觉得那石像简直跟长宁公主庙里的一模一样。

  因为最近到处都在传说长宁公主特别灵,所以那座庙建成后,方圆几十里的百姓都去上过香,并且好多人许的愿真的实现了。

  所以,现在的这个神像这么大,还是自个长出来的,会不会更灵验?

  “应该很灵吧!”王宝藏说,“阴了这些天都没下雨,神像一现身就下雨了,会不会是首辅大人擅自挖掘,破坏了长宁公主的灵栖之地,惹得长宁公主发了怒?”

  听他这么一说,村民全都吓得激灵一下。

  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挖宝,但也算是在现场,长宁公主发怒,会不会牵连到他们呀?

  王宝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道:“大家快来拜一拜,告诉公主这事跟我们无关,求公主不要迁怒于我们。”

  “对对对,快给公主磕个头。”有人随声附和。

  于是大家便纷纷跪在雨里拜起了神像,大声向公主祷告,这事都是首辅大人的错,与他们无关,请公主开恩饶恕他们。

  现场已经因宋悯的昏迷变得兵荒马乱,刘知府根本无暇理会这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山民,只顾着叫人快点把首辅大人抬下山救治。

  雨下得跟瓢泼似的,能顺利下山就不错了,什么公主不公主的,谁还管得了那个。

  然而还没走出几步,江潋和杜若宁便带着一队厂卫赶到,截住了他们的去路。

  江潋手里握着刀,被雨水打湿的俊颜越发显得寒意森森:“知府大人这般急着离开,可是挖到什么好宝贝了?”

  刘知府两脚一软,当场跪坐在地。

  一边是首辅大人,一边是督公大人,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江潋又看向那边磕头祈祷的村民,再次开口问道:“那边又是什么情况?”

  “情,情况,是,是……”刘知府哆哆嗦嗦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只有长河还是冷静的,横刀挡在宋悯前面,对江潋沉声道:“督公大人,我家大人旧病复发,吐血昏迷,现急需下山就医,还请您行个方便。”

  “怎么又吐血了?”江潋轻挑长眉发出一声戏谑的笑,“首辅大人不是来挖宝藏的吗,好好的怎么又吐血,是看到宝藏激动过了头吗?”

  “不是。”眼看着雨越下越大,长河无心与他纠缠,只想快快带自家大人下山。

  江潋偏不遂他的愿,又笑着问道:“到底挖出了什么宝贝?“

  长河牙关紧咬,看着他满是讥讽的笑,眼前突然灵光一闪,终于想到是哪里不对劲了。

  宝藏的事分明就是姓江的给首辅大人下的套啊,大人以为小九顺利打入了敌人内部,又怎知人家不是将计就计?

  姓江的实在可恶,为了戏耍大人无所不用其极,论卑鄙,大人终究还是比不过他呀!

  双方正僵持着,王宝藏突然向这边看过来,指着一直没说话的杜若宁对村民们说道:“大家快看,这位小姐长得好像长宁公主哎!”

  村民们磕头磕得眼都花了,听他一喊,全都瞪大眼睛向杜若宁看过去。

  杜若宁不动声色地将正脸转向那边。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