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多木木多
“学校要关了。”唐校长委屈的说。
唐夫人轻轻的嗯了一声,说:“关就关吧。”
唐校长委屈的眼睛泛红:“关了我就不是校长了。”
他这辈子没有任何成就,只当了这一个校长。被代教授和学生们天天叫着“校长”、“校长”的,他就越来越觉得自己要当好这个“校长”了。
可没有学校了,他还是校长吗?不是了。
唐夫人没有再说安慰的话,而是把唐校长拉到怀里搂着,轻轻的抚摸他僵硬的肩膀。
唐校长在唐夫人的怀里委屈了一晚上,第二天见到代教授他们,就又是精神抖擞,胸有成竹的唐校长了。
“先让本市的学生回家。”唐校长说,“一步步来。然后是家在外地的,首先就是家中有资产的,双亲健在,有亲戚朋友的,这种的都送走。早早的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这种学生也容易买到火车票。
代教授:“那有一些学生是没有家的,怎么办呢?”比如施无为。
唐校长:“这种的很少嘛,放在最后再解决。”
学校又不是慈善会——虽然险些被他办成了慈善会,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掏了学费和赞助费来上学的,只有极少数是吃学校的,用学校的,以校为家的。
总结一下:有钱的都赶回家去。
唐校长:“你回去与祝教授商量一下,最好请祝同学帮忙,让她们一定要把女学生都劝回家去。她们必须是第一批离家的。”
女学生在这样的世道里真是最危险的了。
祝玉燕很快接到了校长的命令。
“都赶回去吗?”她说,“那我们呢?我们不用回去吧?”
祝颜舒:“我们回哪儿去?你安心吧,你娘我是学校的教授,你们跟着我就行了。我不走,你们也不必走。”
祝玉燕松了口气,她还真不想离开学校,虽然她才上了一年,可她已经是以校为家了。
她相信现在还留在学校里的同学大部分都跟她一样,害怕的早就跑了。
但劝他们回家是为他们好,学校并不是真的象牙塔,世外桃源。
她跟代玉蝉分了分工,两人都去找跟自己同龄的、熟悉的女学生。
祝玉燕把目标放在了慈善基金会,这里的女学生她都熟。
她第一个找上的人是黄明曦。
黄明曦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一直在帮助石静宜那边的施巧儿她们,现在她还每天去帮她们检查身体,给她们读报纸,帮助她们开阔视野,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听到祝玉燕劝她回家后,黄明曦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祝玉燕叹了口气,递手帕给她。
庆幸她是在基金会结束活动后,把人给单独拉到小花园里再开的口。
这种事就是要个个击破,一旦引来群攻就有可能任务失败。
“我不想回去,我想继续上学。”黄明曦擦着眼泪说,“我一回家,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家里跟学校是不一样的。
在学校,她可以学习,可以帮助别人,可以有理想。可在家里,妈妈只会跟她说想让她成亲,让她早点嫁人,爸爸从来不关心她的想法,只会让她听话,要孝顺父母,兄弟更不会跟她聊天,他们都认为女人什么也不懂。
只有在学校里她才是黄明曦同学,是一个人。
祝玉燕多多少少知道一点。
其实学校里的女同学的家庭都差不多,要说特别开明的,那是没有的,都是很传统的封建家族。他们只是有钱,会送家里的女孩子来上学也只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并不是想让女人也受教育,要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这么伟大的理由。
就只是最简单的别人家的女孩子都上学了,他们家的女孩子要是不去上个大学,成绩优异,那就落伍了,就会丢脸。
所以很多女学生毕业以后,家族给她们准备的也只是一门婚事,重要的是门当户对。他们会很高兴自己的女儿上过大学,因为上过大学的女人就可以跟丈夫有共同语言了。
你要说他们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因为他们确实是在为女儿未来的幸福操心。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封建女子被抛弃,她们跟不上丈夫的脚步,理所当然的被人嫌弃。那为了找一个好丈夫,为了不被离婚,女人上大学就很有必要了。
所以,祝玉燕很理解黄明曦为什么不愿意回家。还有傅佩仙、石静宜,她们都是一样的。她们一旦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家人对她们的安排和期待都是一门合适的婚姻。
这当然不是黄明曦的追求啊。
祝玉燕轻声说:“现在情况不太好,校长也是担心学校里出事。你们回家以后,日后情况好了,你还是可以回来继续上学的啊。”
她拍着黄明曦的肩膀:“以后还是可以回来的。”
黄明曦边哭边笑,一边摇头,一边点头:“你说的对,我还可以回来。”哪怕她很确定自己只要回家就会被父母嫁出去,她也想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还能回到学校里来。
祝玉燕:“你看一看我妈妈,她隔了二十年才回到学校里,还成了教授。只要你不放弃学习,一个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追求,那你也可以像我妈妈一样回来,不做学生,可以当教授。”
黄明曦的心底升起一股希望,她第一次觉得未来不再是一片黑暗,而是有了一道光。
“对啊,我可以回来做教授。”
祝玉燕:“就是不在学校,也有很多事可以做的。傅佩仙离开家以后做了护士,石修女成为了修女,她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理想。黄明曦,我觉得你也可以。理想这个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不算晚。”
黄明曦的眼泪止住了,她抹掉脸上的泪水,用力点头,像是在对自己说:“是啊,我是不会放弃理想的。”
第250章 上帝之民
石静宜带领着施巧儿她们把土豆切成块,滚上草木灰,埋在了松过的田地里。这是她们从嘴里省出来的口粮,虽然数量不多,但土豆和红薯种下去之后到明年就可以收获更多粮食了。
祝玉燕去找石静宜,却看到礼拜堂的门虽然没锁,可里面却没有人。她就找到田里去了,站在田埂上,看到地里施巧儿她们蹲在地里,一步一挪,但没有停下双手和双脚的动作,就让人佩服。
佩服施巧儿她们脱胎换骨,也佩服石静宜用机械和繁重的劳动改变了她们。
她対石静宜招手,把石静宜叫了过来。
石静宜的修女服上全都是土,不过黑色耐脏。
她一过来就问祝玉燕:“学校是不是要关了?”
祝玉燕:“……你是猜出来的?”
石静宜点点头:“粮食越来越少,再不关就要大家一起饿死了,我猜校长和教授们一定早就在讨论这件事了。”
祝玉燕対这位姐姐真的是佩服极了,“那你知不知道我来找你是为什么?”
石静宜叹气:“知道。我最近一直在写信给天津和北京那边的修道院,想找人接收我们,可是一直没有回信。”
虽然都是侍奉上帝的人,但神父和修女通常不会在一块修行。毕竟跟其他宗教一样,献身宗教的人都是要舍弃男女之爱,要全身心的奉献。
日本和尚例外。
当初石静宜学习神学是靠一个神父,但她现在要找地方接收她和施巧儿这一群见习修女,却不能让神父接收,神父最多只能帮她找找接收单位。毕竟男女有别。
可现在这世道,通信尤其不便不说,环境也比较动荡。天津与北京应该是都有修道院,但现在这种情况,谁也不确定那边的修道院还在不在,里面还有没有修女了。
假如没有地方可以接收,学校一关,石静宜和施巧儿她们就没有地方可去了。
当然,留下她们也可以,粮食再少,大家省着点吃,多七八张口也不是真养不起。可事无绝対,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所以石静宜才提前写信,祝玉燕才来找石静宜。
毕竟施巧儿她们是基金会第一拨解救的対象,送佛送到西,救人救到底,祝玉燕不能不替她们打算。
听了石静宜的话,祝玉燕也说了她原本的打算:“我原来是想找个地方,在房顶上竖个十字架,就假装是修道院的。”
石静宜一听就摇头:“这不行,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了。”
祝玉燕叹气:“是啊,我后来也知道了,这么搞不行。”
参加完拍卖会之后,她対这些暗藏的小规矩就比较好奇,特意查了一下,才知道关于教堂和修道院,就是供奉上帝的地方,关于建筑是有规定的。
这个规定比如奇葩,也是来自于上帝比较牛掰的时期。那时神权跟王权打架打赢了,上帝盖庙就有了规定,它要求上帝庙的建筑一定要是周围最高的那一座,为的是接收上帝的旨意比较方便。
我住的高,我离上帝比凡人近,我就更容易听到上帝的声音。
就算旁边有王宫也是这样,上帝盖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比王宫还要高。
所以各地的教堂的顶都是努力往高了盖,都是尖顶,觉得尖顶还不够高的,就立个十字架上去,高上加高。
所以上帝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施展不开。神父说他是上帝的使徒,住在最高的地方,能听到上帝的声音。
中国皇帝:……
老子是天子,知道什么是天子不?老子是老天的亲儿子。
所以外国传教士在明朝就来中国了,硬是没能把中国皇帝也忽悠梵蒂冈去,也就到了最后这个皇帝这一代才成功,不过这个皇帝很快就跟日本人跑了,那个替皇帝洗礼的神父也不知道算不算立了功的。
扯远了。
总之,祝玉燕在了解了之后就明白她不能随便找个地方竖个十字架就说这是修道院是教堂,没有上帝专属的尖顶屋子,来一个懂行的都知道那是假的。
她总不能赌这城里没几个懂行的吧?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也不懂吗?那就害了石静宜她们了。
石静宜:“我会继续给外地的修道院写信的,实在不行,我就带着她们躲去教堂。”
事急从权,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有时也必须要在一些地方让步——她要是真把施巧儿她们带到教堂去,神父也只能给她们开门了。男女什么的不重要,大家都是侍奉上帝的人。
关键时刻,不能要脸。
祝玉燕肃然起敬。
第251章 儿戏
秋天到了。
这秋风暖融融的,并不冷意沁人,但若是小看它,到了天黑之后,骤然冷下来的风足以把人冻病。
荒郊野外,原本的田地都荒芜了,还有一两棵零星的白菜长在水沟边,跟野草长在一起。
大丛大丛的野兰、葱兰长得到处都是,开着白色、黄色的小花,散发着香味。
村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除了老弱病残,走不掉,跑不掉的,就留在村里等死。
今天早上,村里剩下的村民突然听到了一声悠长的长鸣。这长鸣叫了一声后就停了。
有年纪大的人知道,对其他惊惶害怕要躲起来的人说:“这是监狱里的动静,不知道是不是又有犯人要送来了。”
一个村民竟然羡慕的说:“现在监狱里有饭吃吧?真他娘的好!我都想犯点事被抓进去了,好歹能吃上两口干的。”
另一个村民说:“你进去要挨打的,打死了就拖到监狱后面的坑里一埋,谁也不知道。”
第一个说话的村民咽了口口水,说:“那也比饿肚子好。”
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灰扑扑的大房子,它周围是高高耸起的围墙,围墙上还有铁丝网,铁丝都冒着尖刺,还通电呢,上面时常挂着野鸟电死后风干的尸体。
上一篇:六零大院芭蕾美人
下一篇:论美貌你们是赢不了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