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 第112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齐佑没有挽留,起身相送:“四哥慢走。”

  老四笑了下,转身大步离开。走到院门边,他停下脚步,转回头看去。

  齐佑指着窗棂,正在与雷金玉几人说着什么。他温润的眉眼,坚毅自信的神情,在太阳下熠熠生辉。

  老四嘴里苦涩蔓延,不知是太阳晃花了眼,还是其他。他眼前一片模糊,看不清脚下的路,更看不清楚眼前的局势。

  齐佑不理会外面的风风雨雨,只一心修葺毓庆宫,抽空前去顺义学堂看望一群阿哥格格。

  康熙在开春之后,就启程前去了畅春园。到了雩祀大祭,与春正祭天一样,将此事交给了齐佑,由他代为前去圜丘祭天。

  此令一出,犹如在原本沸腾的油锅里,浇进了一大勺水。油锅翻滚,油水噼里啪啦往外乱溅。

  朝臣们各种折子往清溪书屋飞,更甚者,这天康熙在澹宁居听政理事时,理藩院尚书,总理火器营事务的重臣阿灵阿站了出来,直言不讳道:“皇上,奴才以为,今年天旱,估摸着与淳郡王春正祭祀,引起了上天震怒不无关系。”

  朝臣们神色复杂,眼神偷偷在康熙与阿灵阿身上飞快来回。

  纳兰揆叙跟着上前禀奏:“皇上,奴才附议。淳郡王功勋卓著,可身子不全,恐引得上苍不满,着实无法胜任祭天的大典,还请皇上三思。”

  康熙面无表情看着他们,哦了声,问道:“那你们觉着,该选谁去祭天才可?”

  阿灵阿眼神微闪,忙说道:“皇上,奴才以为,皇上应当早立储君。选出太子之后,以太子之尊,代皇上前去祭天方最合适。”

  揆叙狡猾些,说道:“皇上,奴才以为,当皇上亲自前去祭天为上。”

  李光地眉头皱了皱,出列道:“皇上,臣以为两位大人的话有失偏颇。圣人曾言“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上天的胸襟气度,岂能如两位大人口中所言那般狭窄。”

  他转头看向阿灵阿,问道:“阿灵阿大人,你先前说今年天旱,是以何为据?”

  阿灵阿脸色变了变,李光地向来比泥鳅还要滑头,对立储君之事逼退三舍,万万没想到他此时站了出来。

  以前李光地与齐佑多次在一起办差,这些年,两人除了正事,并无私下往来。阿灵阿暗骂了句李光地老狐狸,隐藏太深。

  至于干旱,乃是因为春天时雨水少,陆续有天旱的说法。后来下过了几场雨,到了春末夏初时,已连续晴了多日。阿灵阿对于干旱之说,就有了借口。

  思及此,阿灵阿沉声辩道:“天不天旱,端看天气就能断定。李大人莫非连每日是刮风,还是下雨,都难以分清楚?”

  李光地不疾不徐说道:“我以为,一切当拿证据说话。下了多少天的雨,出了多少天的太阳,并不能判定天是否多雨,或干旱,得以地里的庄稼收成为准。如今快到端午节,正是小麦收成之时。阿灵阿大人盼着这时候下雨,是否盼着小麦麦穗断掉,烂在地里?”

  阿灵阿出身于遏必隆一族,身世显赫。他作为权贵子弟,知晓春耕秋收,却并不清楚小麦成熟时下雨会影响收成。

  呐呐片刻,阿灵阿涨红着脸,转开了话题:“无论如何,淳郡王以郡王的身份,前去祭天实属不妥。诚亲王与雍亲王,同为尊长,让他们任何一人前去,都比淳郡王合适。”

  李光地见阿灵阿在打乱拳,将其他人拉下水,他没有接话,说道:“由谁前去祭天,当由皇上定夺。无论是阿灵阿大人,还是揆叙大人,乃至在屋中的所有臣子,都当遵从上意,听从皇上旨意行事。”

  阿灵阿若是再敢辩解,就是抗旨不尊了。他咬咬牙,悻悻闭上了嘴。

  康熙眼神冰冷,从立在一旁的几个儿子身上,缓缓移到朝臣们身上。

  齐佑不在列,他前去了顺义,看望侄儿侄女们。

  从送他们去顺义学堂时起,齐佑每隔七日,风雨无阻前去探望。

  对胤禔与胤礽的照顾,他从未间断,给他们送衣衫吃食等等,妥帖又不夸张。

  阿哥格格们去了学堂,学会写字之后,齐佑让他们每人写了信给康熙。

  他们字体稚嫩,不会写的字,就画画。他连蒙带猜,读懂了他们的信。

  稚童的语言,简单,真诚。令他几乎爱不释手,每次遇到烦心事,拿出来读一读,总能让他心情好转。

  要做出兄友弟恭不难,关键是如何做,能坚持多久。

  一时能沉住气不难,关键是能沉多久。

  在朝堂内外风起云涌时,只有齐佑淡定从容。

  从做人的德行,到做事的手腕,朝堂上只要长了眼睛的人,都能得一清二楚。

  康熙震怒不已,他们已胆大至此,迫不及待至此。居然当堂质疑起他的决定,还拿上苍来压他!

  此事必须早点解决,再拖只怕难以收场。康熙沉沉开了口,说道:“诸位说得对,国不可一日无君。朕当早立储君,省得诸位始终惦记。”

  霎时,屋内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焦急等待。

  康熙眼神讥讽,吩咐梁九功几句。很快,梁九功回到了澹宁居,将手上的卷轴递了上前。

  康熙打开手上的卷轴,确认之后,吩咐道:“李光地,你前来宣读。”

  李光地深呼吸一口气,稳了稳神走上前。接过卷轴,迫不及待扫了一遍,不受控制舒了口气。他清了清嗓子,宣读起了旨意。

  “皇七子淳郡王胤佑,深肖朕躬,立为太子。”

  除了李光地的声音回荡在屋内,地上落针可闻。

  阿灵阿朝老八几人看去,他们垂着头,只能看到苍白的侧脸。再转到老四的脸上,看到他同样如此,垂首肃立。

  原本要迈出去的脚步,在身边揆叙马齐他们都没动静时,迟疑了下,暂时稳住了。

  十四最先回过神,不管不顾冲上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喊道:“汗阿玛,儿臣不服,七哥岂能为储君!”

  康熙不动声色哦了声,问道:“那你以为,谁能为储君?”

  十四再热血上头,这时也不敢说出老八的名字,他重重磕了个头,疾呼道:“汗阿玛,七哥腿脚不便,若他为一国之君,以后大清的脸面何处搁?自古以来,哪有身子残疾之人为君的先例!”

  李光地笑呵呵道:“十四爷,前朝明仁宗,腿脚不便,明成祖照样立了他为皇太子。”

  十四被噎住,他先前一时嘴快,没想太多,霎时有点儿恼羞成怒了,厉声道:“李大人,你当着我大清的官,却拿前朝来说事,究竟居心何在?”

  老九见十四孤掌难鸣,忙上前跪下给他撑腰:“汗阿玛,十四弟说得是,有些人居心不良,汗阿玛,您一定要严查啊!”

  老十见他们跪,犹豫了下,上前跪在了一边。

  阿灵阿先前受了李光地的气,见机哪能不落井下石,说道:“李大人乃是汉人,惦记着前朝汉人的江山,倒也情有可原。”

  他这句话,纯粹只针对李光地,却将屋内无论什么派系的汉官,都得罪了个遍。

  所有的汉官都是靠着读书考学,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地位。这群旗人官员,只靠着投胎就能当上大官。

  同样是满汉尚书,按例来说,彼此之间品级相等。汉官却被旗人官员欺压,压根做不了主。

  汉官常年积攒下来的怨气,此时快要压不住了,眼见就要彻底爆发。

  康熙脸色霎时一沉,抓过手边的茶碗,朝十四砸了去,怒斥道:“混账东西!”

  茶碗擦着十四的肩膀而过,温热的茶水泼了他一头一脸。肩膀上传来的痛意,让他清醒了些,趴在地上一声不吭。

  康熙尤未解气,随手抓起手边的折子,笔墨等,再往老九以及老十身上砸。

  “砰砰”声之后,几人身上以及地上,一片狼藉。

  阿灵阿早已跪了下来,趴在地上的手,都不禁簌簌发抖。

  儿子们可以打骂教训,阿灵阿虽是奴才,却也是朝臣。

  康熙不能像对儿子们那样,直接对阿灵阿动手,眼神冰冷看去,怒不可遏道:“阿灵阿,朕顾念着太傅之情。多年以来,一直对你有所宽宥。没曾想,倒把你宽宥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阿灵阿脸色惨白,心凉了半截,磕头颤声道:“奴才有错,请皇上责罚!”

  康熙叫了声李光地,“阿灵阿当场出言顶撞天子,蛮横没规矩。挑拨旗汉是非,实则居心叵测。将他带下去,此案由你来看着审理。”

  李光地躬身应旨,很快,屋外进来侍卫,将阿灵阿押了下去。

  眼见就要翻脸的汉官们,看到康熙教训完儿子们,飞快处理了阿灵阿,终于没人再说话。

  即将猛烈燃起的硝烟,化为了无形。

  康熙平缓了下心情,拔高声音,痛心疾首说道:“你们以为,你们拿到比以前多数倍的俸禄,是从何而来?全靠着你们眼里的身体不全之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替你们争取谋划而来!天上不会掉银子,地里更不会直接长银子,你们舔着脸要争的北地,究竟是如何从荒无人烟之地,变成了产粮的沃土!你们要的大清国威,不是靠着你们长得好看的一张脸,吹得天花乱坠,花言巧语的一张嘴。而是镇守在边疆的军营,在黑龙江河里巡逻的水师,在江南广州各地海中巡逻的战船,威慑四方而来!”

  屋内众人,听到康熙几乎快哽咽的声音,心头滋味复杂多变。

  无论支持谁当储君,康熙这番话,加上每个月领到手的真金白银,都让他们无话可说。

  全都是齐佑实打实的功劳。

  康熙眼神沉沉,再次拔高了声音,质问道:“你们且说一说,还有谁能堪当太子储君之位?谁?!”

  再也无人敢做声。

  康熙长长呼出口气,说道:“老七不在,照理说该等到他回来再宣旨。不过,他不会在意。无论他是谁,是何种身份,都会如以前那样刻苦做事。朕不盼着你们能为大清鞠躬尽瘁,只盼着你们能学到老七......,不,太子的一两分做事作风,为官为人,就是大清天大的福气了!”

  李光地站了出来,跪下朗声道:“臣,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大清后继有人!”

  其他官员见状,三三两两跟着一起跪下,朗声恭贺。

  康熙满意不已,揉了揉发疼的头,眼神看向趴在那里的十四几人,心中恨恨骂了句兔崽子。

  幸亏他们遇到了齐佑,若是别人,凭着他们今日所为,以后哪还有活路。

  齐佑在顺义接到了他被立为太子的旨意,高兴肯定高兴,就是有点儿哭笑不得。

  这也太随意了点。

  太子就太子吧,储君向来不好做。

  不过,退一万步说,储君再不好做,也不会比做皇帝难。

  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齐佑站在田坎边,望着眼前一片金色的麦浪。百姓们拿着镰刀,忙碌着在收割早熟小麦。

  他们常年劳作,布满风霜的脸上,此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齐佑仿佛闻到了新小麦磨出来的面粉,那种特别清新香甜的味道。

  他的起点从这片土地开始,在这里暂时划上一个句号,也算是有始有终。

  齐佑拿出荷包,从里面掏出早已吹不响,变成深褐色的哨子。他放到嘴边试着一吹,哨子居然急促响了声。

  为了如扬丹,地里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包衣奴才们,他们都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尊严,富足,平安,自在。

  这就是齐佑此生,早已认定的意义。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结,番外不定期奉上。

  感谢所有小天使们的支持,一切尽在不言中。抽奖只是小小心意,并不足以能表达我的感谢。

第111章 番外一

  齐佑从淳郡王变成了储君,毓庆言还在修葺,他并未搬进宫,依然住在王府里。康熙如今住在畅春园,他就住在旁边的无名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