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卷王 第45章

作者:映在月光里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励志人生 穿越重生

  康熙愣住,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习惯了齐佑的做事方式。

  齐佑从不会只提出反对或者赞成,无论哪一种建议,他都会附上自己的行动计划。

  虽说最后都是康熙拿主意,他深刻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齐佑的行事方式,令他这个皇帝做得很轻松。详尽的数据,详尽的做事方案,清楚分析优劣,令他一目了然,能放心下决定。

  康熙的想法,可谓是一波三折。

  最开始,他看完齐佑的信时,仿佛回到了当年打三藩时的激情。与大阿哥那样,一腔热血翻涌涌动。

  等到逐渐冷静下来,康熙其实还是偏向于王熙他们的意见,待谨慎观望之后再做决定。

  毕竟大清多年征战,噶尔丹肯定要打,他更倾向于等到罗刹国那边稳定之后,再腾出手好好收拾噶尔丹。

  等到看完大家的表现,康熙毫不犹豫选择了齐佑的意见。

  因为,他这个儿子做事,从没让他失望过。

  何况,齐佑还在战事的前方,他比京城这群人,肯定看得清楚百倍。

  大阿哥本来悻悻坐在了那里,这时想起了什么,神色顿时一喜,问道:“汗阿玛,七弟也在那边,他可有写信回来?”

  这次齐佑随使团前去,就几个心腹大臣知晓。众人一愣,一起看向了康熙。

  康熙眼神在屋内扫视了一圈,说道:“老七的信,比喀尔喀的还先到。”

  大阿哥立刻笑起来,一拍手掌,高兴地说道:“我就说嘛,以七弟的本事,他怎么会没有反应。汗阿玛,七弟如何说?”

  康熙默然片刻,声音平缓,一字一顿念了齐佑信中的最后几句话:“国土当寸土必争,胆敢来犯者,定当迎头痛击。誓让其有去无回,扬吾大清国威。”

  大阿哥一听,热血再次上涌,豪情万丈说道:“七弟说得对,噶尔丹胆敢来,就迎头痛击,让他有去无回!汗阿玛,打,一定要打!”

  太子忍不住了,说道:“大哥,打仗岂是儿戏,你说打就打,拿什么打,谁去打?”

  大阿哥斜了太子一眼,难掩轻蔑,就差振臂高呼了,说道:“大清难道还缺能打仗的将领。汗阿玛,不如让我自请领兵前去,我定要杀他噶尔丹个片甲不!”

  眼见太子与大阿哥就要争执起来,康熙的脸色不大好,将手里把玩着的茶碗盖,朝御案上一扔。

  茶碗盖滚了几滚,发出叮当碰撞声。

  众人忙低眉敛目,太子与大阿哥两人也赶紧坐直了。勉强忍住愤岔,别开头,互不理睬。

  李光地刚回京城不久,只听过齐佑一些传闻,对他还不甚了解。

  当时康熙提出要齐佑随行,李光地以为齐佑只是通拉丁文,康熙不放心西洋人,派他在一旁随行监督。

  其他人亦如李光地这般想,齐佑再厉害,年纪始终太小。这么大的事情,若是听他的建议,实在太过儿戏。

  李光地斟酌又斟酌,先开口夸赞了齐佑一番:“七阿哥真是胆识过人,见到打仗不但不害怕,还能迅速给皇上报信。”

  见康熙脸上露出些微的笑意,李光地放下了心,继续道:“大阿哥先前所言极是,七阿哥在喀尔喀,他比我们在座所有人都清楚喀尔喀情形。只不知七阿哥的来信中,可有说清楚喀尔喀的具体情况?”

  康熙说道:“事出紧急,老七来不及说得太详细。他直言这次是上好的时机,给噶尔丹一个教训,抢占与罗刹国议和的先机。先前我也曾想过,与罗刹国议和,乃是经过好些年争取来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等到边关定下来之后,再打噶尔丹。”

  他眼神一沉,想到齐佑在信中提及的杭爱山,厉声说道:“你们可知杭爱山,山上终年积雪,要翻过来谈何容易。就是人马,翻山越岭都不容易,何况辎重兵器。噶尔丹绝不敢空手前来,他的兵器从何而来?你们又可知罗刹国如今在作甚,对方的和谈使节戈洛文又在何处作甚?”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神色各异,呐呐不能言。

  朝廷在各处都有驿站,虽有八百里加急,信倒是送得快。可朝廷对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控制力能用烂得一塌糊涂来形容。

  当地的官员为了政绩,除了实在隐藏不住,都是报喜不报忧。来往公函里,废话溜须拍马的多,干货少。

  朝廷上下对喀尔喀这些地方的真实情况,估计还没有来往做买卖的商贩了解得多。

  蒙古虽说臣服大清,其实各部落还是自治。他们每年的上贡,就象征性的一把刀,或者一匹马。

  稍微远一点的,如蒙古漠北势力,大清就鞭长莫及,前几年察哈尔还造反了。

  康熙基本年年北上围场秋狝,就是为了联络安抚威压蒙古各部落王公。不但频繁联姻,还给了他们无数的赏赐与好处。

  除了这些,朝廷还暗中扶持一方听话的势力,但这招好似不大管用。

  比如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两个部落之间,一碗水没有端平,札萨克图汗就倒向了噶尔丹与罗刹国那边。

  虽说噶尔丹没放过他,顺手把他的大帐不客气一并抢了。但这件事情说明,只暗中扶持一方,去稳住另一方,此种方式很不稳妥。

  其实康熙也愁,蒙古各部落,对他来说,就是烫手山芋,扔不得,吃不下。

  康熙神色凝重,沉声说道:“这次必须打,不能再处处受制于人。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养肥了噶尔丹,助长了他的气焰,下次就算正面迎击,让他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打起来就困难了。漠北连着天山一代,别说打,如若让他退回了老巢,估计连人影都找不到。而且,噶尔丹这次来,只是探路,他们自己内部起了内讧,策妄阿拉布坦与他打了一仗,翻脸割裂了。噶尔丹必须寻找东扩的地盘。这次让他得逞,漠北蒙古一代,只怕是会危矣。”

  齐佑信中写得清楚明白,噶尔丹主要势力所在的青海西藏一带,地势险要,空气稀薄。大清的兵到了那里,别说打仗,就是呼吸都困难。

  噶尔丹来到平缓地带,乃是大清最好的机会。如果他一辈子都不出高原,大清差不多永远拿他没办法了。

  康熙看过西藏等地的描述,当年文成公主进藏的记载,走了两年多才到,足以说明这条路途有多艰险。

  康熙强行坚持要打,与朝臣们来来回回拉锯商议,该从何处调兵,调动粮草,任命谁为主帅,好些天都没能真正定下来。

  朝廷这边在扯皮,齐佑则坐在马上,面色沉静,一瞬不瞬望着远处战火纷飞的战场。

  夕阳西沉,天际像是被血染红,又像是着了火。哪怕才八月,傍晚的风吹来,已凉意浸人。

  空气中,硝.烟味夹杂着浓浓的血腥气,人喧马嘶,响彻云霄。

  佟国纲原本黑红的脸,此刻满是愤怒。他太阳穴绷紧,青筋突突跳,仿佛下一刻就要崩裂断开来。

  索额图神色复杂至极,片刻后垂下了眼眸,好似在沉思着什么。

  李荣保神色焦急,不由自己将缰绳勒得紧了些,马仰头嘶鸣一声,在地上转了几个圈。他忙驭住马,再次催促着道:“七阿哥,您得赶紧拿主意啊,现在要如何办才好?”

  炮火飞进噶尔丹的亲兵队伍中,炸得他们血肉横飞,四下逃散。

  噶尔丹却很幸运,他反应迅速跑得快,没有被炸到。

  他策马朝前疾奔,不愧是一代枭雄,哪怕耳朵被震得还嗡嗡响着,却已经扯着嗓子下令:“撤,速撤!将奴隶赶来殿后!”

  几炮轰过之后,被绳索捆成串的喀尔喀百姓,被噶尔丹的兵,用鞭子抽打驱赶着,如同蝼蚁一样蠕动了过来。

  哭喊撕心裂肺,大清的炮口,此时对着的是,一张张惊恐绝望的喀尔喀百姓的脸。

第五十四章

  乾清宫御书房。

  袖着手守在廊檐下的梁九功, 见李光地走来,忙迎上前,颔首见礼,笑道:“李大人来了?”

  李光地脸上带着笑, 颔首客气回礼:“来啦, 皇上可得空?”

  梁九功笑着上前, 亲自打起了帘子:“得空, 李大人里面请,皇上早已在等着您呢。”

  李光地笑呵呵谢了声, 走进屋, 看到康熙定定坐在御案后,手撑着头,似乎在沉思什么。他忙放轻脚步,上前请了安。

  康熙抬起头,手摆了摆, “坐吧。”

  李光地谢恩后坐了, 梁九功上了茶,悄然退到了门边守着。

  康熙拿起手边的信扬了扬, 说道:“你拿去看看。”

  李光地忙应是,上前双手接过了信, 从头扫过,神色惊讶中带着难以置信,愣愣地道:“这.....”

  康熙暗自苦笑一声, 说道:“我起初看到时,也如你这般。唉, 我这个小儿啊, 实在是胆大包天。李荣保被他拿枪顶着脑门儿, 唉,你看,这枪啊,我就不该给他。”

  急信是李荣保写来状告齐佑,说他被拿枪威胁,让他召集察哈尔的所有兵,即刻攻打噶尔丹。

  李光地想到李荣保祸从天上来,禁不住稍微同情了他一会。

  待转念一想,李光地又暗自心惊。

  齐佑年纪轻轻,将索额图指挥得团团转不说,还能拎着他骑马疾奔到察哈尔总管府。就凭着这份坚韧与对人的控制力,李光地都得说声佩服。

  李光地忍住震惊,觑着康熙的神色,斟酌了下,说道:“皇上,臣这些年在守孝,不知京城之事。不敢瞒皇上,臣听过一些七阿哥的传闻,只臣太过浅薄,以为七阿哥不过如此,如今一瞧,七阿哥实在是难得的少年英才。他所做的一切,臣以为有勇有谋,断不是小儿胡闹。端看七阿哥反应之迅速,若换作臣的话,万万不敢与之相比。”

  康熙想绷着,却没绷住,一下笑了起来。他将另一封信递给了李光地,啧啧几声,装作烦恼无比说道:“你看你看,这个成日给我找麻烦的小子,他还好意思一边赔罪,一边找我要粮草。”

  李光地见到康熙的反应,顿时放下了心。他赔着笑,上前接过了齐佑的信,这一看,先是由衷赞道:“好字!”

  康熙嘴角上翘,咳了咳,勉强克制住笑意,佯装不在意说道:“也就一般般吧。”

  李光地笑道:“别说臣如七阿哥这般大小的时候,写不出来这笔好字,就算是如今,臣亦自愧不如也!”

  康熙脸上的笑容浓得直往下掉,烦恼地说道:“这小子啊,我最愁的就是,他成日太刻苦了。我总是劝他放松些,与其他人一起多去玩耍。他听话倒是听话,可哪怕玩了,也会将功课补齐,今日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明日。我这一瞧,他不是在玩耍,而是给他添麻烦了,就没再管他。反正他每日有严格的什么日程表,无论再忙,都会将上面的计划,全部做完。”

  李光地不想说话了。

  康熙哪是在抱怨,纯粹是在炫耀呢。

  不过,李光地看完封信,除了对齐佑字的赞叹,更惊讶于他对人心的把握,尤其是朝堂官员行事方式的了解之深。

  给康熙送来的第一封信,他肯定早就做了打算,却没有提要从察哈尔调兵之事。

  李光地敢断定,那时候齐佑就已经去调兵了。但他没提,打的就是先斩后奏的主意。

  如果第一封信提了,而不是出不出兵的问题。现在朝堂上下,估计全是对齐佑的弹劾,指控他擅自用兵。

  现今朝堂山下与康熙都基本同意了用兵,如果再弹劾,齐佑可以回击这群人没担当,没应对反应能力,尸位素餐,错过了出兵的最好时机。

  既做了事,又让自己能完美脱身。

  李光地想到自己回京晚了些,就有人弹劾他故意错过太皇太后的丧事,指责他对太皇太后不敬。亏得康熙没有计较,他才没事。

  齐佑干了这般惊天动地的事情,都能安然无恙。

  李光地彻底服了。

  康熙来了兴致,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个小匣子。取钥匙打开了锁,拿出装订成册,已经翻旧的册子递给李光地:“你瞧瞧这个。”

  李光地见康熙郑重其事,心神一凛,忙放下信接过册子打开。他见上面是齐佑如惠风和畅般的字迹,下意识神色肃然,认真看起来。

  越看,李光地越激动。他从没见过如此完善,细致的计划。

  康熙笑呵呵看着李光地,眉毛直抬,说道:“如何?”

  李光地长长叹息一声,再次心悦诚服说道:“臣,实在是自愧不如也!”

  康熙笑容淡了几分,说道:“不是你不如,是朝堂上的所有人都不如。朝堂上下,聪明人不知几何,都光顾着聪明去了,滑不溜秋,万事不肯沾边。”

  李光地羞愧地道:“皇上教训得是,臣自当反思。”

  康熙说道:“能知晓反思,已经算是很好。你不用自责,我给你看这些,是想听听你的想法,如何令其他人,也能如老七这般办差?”

  这句话李光地就不敢接了。

  兴许刚出仕的官员还有些锐气,几年官做下来,就再没了以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