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董端嫔 第252章

作者:舜月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宫斗 爽文 穿越重生

  两人在夺嫡此事互通了想法以后,康熙心里对戈雅的爱意也愈发深厚,等两人快要百年以后,他定要让戈雅成为他真正的妻子。

  ……

  自从大封圣旨下达以后,太子又待胤禛如以前一般,但胤禛却是不如从前一般信任太子,他也开始学会在太子伪装,作为戈雅的长子,他也不往嘱咐胤祜以后对待太子要恪守君臣之礼。

  胤祜去到乾清宫西侧殿后,都是胤禛一手带着的,这也导致胤祜从小就是胤禛彻头彻尾的脑残粉,胤禛说什么他都深信不疑,但同时也为自家哥哥不值。

  太子怎么说也是带着他们长大的大哥哥,怎么裂痕说有就有了呢。

  胤禛听了胤祜的埋怨后,又是一阵教育,皇家兄弟之间的亲情本就淡薄,他与太子,现在已经也算是兄弟几个与太子最为交好的了。

  只是总是比与胤祜这种同父同母的兄弟差些的。

  不过他身后有额娘与胤祜这个弟弟支持他,太子这点猜疑在他心里也未曾留下什么痕迹。

  太子与胤禛两兄弟彼此的变化,康熙都是看在眼里的,他对太子这个生性多疑的性子有些失望,倒是胤禛性子倒是与戈雅一样,心胸阔达,即便是太子曾经疏远过他,但还是顾及着多年的兄弟情谊,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心一意地跟随太子。

  无论是为臣为弟,都让他倍感欣慰。

  懿贵妃那边,卧床休息了一个月后,终于是能有力气参加她的皇贵妃册封大典了。

  只是此时的皇贵妃因病身形已瘦骨嶙峋,之前为她定制皇贵妃制服完全不合身。

  皇贵妃穿着厚重的吉服,宛如一个骷髅穿大衣一般,走两步喘一步,好像随时会散架。

  她站在主持册封礼的太后旁,那面色苍老就好像是同龄人。

  太监读圣旨,太后给皇贵妃赐下皇贵妃宝册后,生怕皇贵妃会随时倒下,就连忙就让人扶皇贵妃回去殿内休息了。

  但皇贵妃受了册封礼的第二天,又再一次病倒了。

第212章

  循衣摸床, 撮空埋线

  就是皇贵妃此时的状态。

  她的双手在空中挥舞着,就好像在捋顺空中无形的线一般,康熙看着心中沉痛不已。

  一般病人已出现这种状况都已病入膏肓, 所以才会神情不清,而且出现这种症状的病人, 应该是没几天了。

  康熙也没想到表妹竟承受不住皇贵妃这福气, 这皇贵妃好像注定是为表妹冲喜似的,刚册封完就病倒了。

  这几天戈雅与康熙日日来看皇贵妃, 但皇贵妃一直都是不清醒的状态, 也认不得两人,

  终于有一日皇贵妃意志变得清明了起来,清醒后她听了太医说辞, 也知道自己要大限将至了。

  便让进如进意将康熙叫了来,并且吩咐只有他一人来。

  康熙一进到景仁宫, 就看到依在床头的皇贵妃, 今儿的她,不再是一脸病容,而是化了一个比较精神的妆容,一双亮地出奇的眼睛,此时正盈盈地望着康熙,笑道:“表哥,您来啦?”

  康熙眼神一暗,虽然表哥的容颜不在了, 但是眼神和声音还宛如当年粘在他身后的少女。

  康熙点头笑道:“今儿你感觉有没有好点?”

  皇贵妃点头。

  康熙几步坐到床边, 一时间, 两人相对无言。

  皇贵妃摸着自己的脸, 率先开口道:“表哥, 我是不是看着老了很多了?”

  康熙细细望去,认真道:“咱们都将近不惑之年,不仅你老,朕也老了,所以表妹你不用介怀。”

  这话他说得不假,今年他都三十八了,皇贵妃也三十四。

  皇贵妃望着康熙那张看起来只有三十的脸,险些没吐出一口鲜血。

  这谁不知道?她知道想要表哥亲口哄哄她罢了,想到这里,她剧烈咳嗽了起来,

  康熙见状连忙上前帮忙拍打皇贵妃的后背。

  皇贵妃为了努力维持着在康熙心中美好的形象,硬生生将喉咙里的那股咳意压了下去,咳了一会就不咳了。

  她抬头望着康熙:“表哥,我恐怕没几日好活了。”

  康熙口中也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抿嘴道:“你好好养病,脾气不要像往日那般暴躁,就能病好的。”

  皇贵妃摇头凄凉道:“恐怕是不能了。”

  以前不珍惜她自己的身子,现在真的无药可治的时候,她又后悔没有听医嘱。

  就算是皇贵妃又如何?只要她人还活着,那下一步便就是皇后了,但这个道理,等死到临头了,她才想通。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用了,眼下她也还有一个机会,她定了定心神,楚楚道: “表哥,臣妾还有一个心愿,您能不能满足臣妾?”

  康熙听到这话,便猜出她口中所说的心愿是什么,立马答道:“不行。”

  皇贵妃也没想到自己的心愿还未提出来,就被康熙这样坚定地拒绝了。

  她心如刀绞道:“为什么?臣妾都要死了,这点小小的心愿表哥也不愿意成全吗?”

  康熙一听皇贵妃说是小小的心愿,以为是自己想岔了,便问:“那你说是什么心愿。”

  皇贵妃:“臣妾想要在死之前,让表哥立臣妾为后。”

  康熙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这叫小小的心愿?果然他就不该对表妹抱任何希望,冷声道:“换一个心愿。”

  皇贵妃神色疯狂道:“臣妾就只有这一个心愿。”

  既然如此,那他就对她无话可说了,他起身道:“朕先走了,表妹你先好好养病吧。”

  皇贵妃见状,赶忙拉住康熙的衣角,哀求道:“表哥,我真的求您了,我就那么一个心愿,况且我立后对佟家也有莫大的好处。”

  康熙转头冷冷道:“只要有朕一日在,皇家便不会亏待了佟家。”

  自从上次两位舅舅怀疑过自己是利用佟家以后,他便不再将不能孝顺额娘的遗憾转移在佟家身上了,所以表妹所说的理由并不能说动他。

  “表妹,放开朕的衣角。”他不想在表妹死前两人闹得那么难看便好声道。

  皇贵妃知道康熙不会答应立她为后了,闻言心灰意冷松开了手上的力道,旋即不知道想起什么,又拉住衣角道:“表哥,您不是说让臣妾换个心愿吗?臣妾换。”

  康熙见皇贵妃想通了,便欣慰道:“那好,你说吧。”

  皇贵妃抬头两眼发亮地看着康熙,恨恨道:“臣妾要表哥今后也不能立端熙贵妃为后。”

  既然这个后位她得不到,董氏那个贱人也休想得到。

  ......

  在钮祜禄皇后薨逝的半年后,皇贵妃也薨逝了。

  戈雅感觉很玄妙。

  历史上的皇贵妃是在康熙二十八年就去世了,但现在神奇的是,钮祜禄皇后活到了康熙三十年,皇贵妃也跟着活到康熙三十年,钮祜禄皇后一去,皇贵妃也跟着去了。

  无形中,好像是有一种莫名的规律,将历史的偏差拨乱反正。

  戈雅也以为皇贵妃死后,康熙一定会将她追封为皇后的,毕竟皇贵妃历史上最后就是皇后。

  然而康熙也没有将她追封为皇后,而是封为孝懿皇贵妃就下葬了。

  但用皇后才能用的孝字作为谥号的开头也足够证明,这个皇贵妃不一般了。

  这一年内,戈雅最好的好友与敌人相继离世以后,她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没意思了许多,多的也只有劳累。

  她们这么一去,手头的宫权一下子就全落在戈雅的手上。

  可以说戈雅现在就是后宫中的实际掌舵人,不仅拥有四分三的宫权,康熙还将皇后的使用宝册交给戈雅。

  管了几个月以后,戈雅终于明白钮祜禄皇后以前的艰辛了,宫中大大小小的庶务都要向她一一过问,这简直就是将人当驴使啊。

  戈雅这几个月就没睡过几个好觉。

  但也正因为如此,朝堂上又涌起康熙要立戈雅为后的流言。

  随着皇子们的长大,众臣也开始下注站队,那么多皇子中,就有三名热门人选,太子作为名正言顺的诸君,拥护者自然是最多的,但这么一来太子身边重臣就没多少位置了,那就算太子登基也没获得多少从龙之功。

  在这种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很多人就想重新择一皇子拥护。

  而众人自然而然就想十一阿哥这个疑似是钮祜禄皇后养子的皇子,就算不是,那钮祜禄皇后也是十一阿哥的姨母,有血缘关系在的。

  但十一阿哥才八九岁,就算他们想拥护也从下手啊,所以他们就将目标转移到胤禛身上。

  如果端熙贵妃被立后的话,那就是皇子中第二尊贵之人,所以他们频频给胤禛放出讯号。

  只等胤禛成婚,参政后,他们将会是胤禛在朝堂上的助力。

  胤禛当然不会在这么敏感节骨眼上接受这些人的投靠。

  而朝廷上的动向康熙自然是知道的,他气得够呛,这群老贼竟然敢如此分裂太子与胤禛两人兄弟之间的感情。

  一气之下,便暗地处罚了那些蠢蠢欲动的老登门,并且下旨将戈雅封为皇贵妃。

  戈雅也没想到这一年内,宫中会连封两位皇贵妃,甚至当她穿上厚重的吉服时,她还未曾回过神来呢。

  可这么一来,戈雅也算是名正言顺管理这皇后的宝册了。

  外头众人,结合之前皇上惩罚的那群臣一,一下子就知道皇上为了太子是不会封端熙皇贵妃为后的。

  太子的地位如此稳固,他的拥护者便更多了。

  再到后面,甚至群臣做事不仅要看皇上的脸色行事,还要看太子的,导致康熙有些政策实施难度难上了许多,康熙也开始意识到群臣开始讨好下一代皇帝,而忽视他这个当今皇上,又抬起了一个皇子对抗太子。

  至于抬的哪位皇子,这都是后话了。

  ……

  现在戈雅成为了皇贵妃以后,众人请安的地点就换到了永寿宫。

  向来都是她去给别人请安,这下轮到众人给她请安,导致她非常不习惯。

  就像是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身份一样,更加不能睡懒觉迟到了。

  永寿宫的宫人也成为这后宫最得势的宫人,难免会有些想表现的宫人,所以当戈雅起床梳妆打扮,就有位新进的二等宫女竹苓,拿着一套十分华贵的明黄缎绣八团双凤捧金寿字纹袷袍到戈雅跟前,提议道:“娘娘,今儿是嫔妃们第一次向您请安的日子,应该穿得隆重一些,以便震慑底下那群嫔妃们才是。”

  戈雅随意看了一眼这件衣服,险些没吓一跳,这明黄色袷袍的隆重程度,简直自己的皇贵妃吉服有得一拼了。

  这么一身穿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她小人得志,成为后宫第一人后就可劲地耀武扬威了。

  白芷看出戈雅眼中的意思了,对竹苓道:“你先去小厨房问问庆嬷嬷娘娘的早膳好了没有,这里有我们就够了。”

  竹苓脸色一白,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戈雅知道这宫女也是忠心,就让喜嬷嬷去开导一二,免得以后宫里的人出了什么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