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06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他们的将军没有骑马,营中所有马匹或分给斥候,或是用来拉车,即使是将军,也在与他们同行。

  他走得很稳,即使他穿的甲比他们要重,走的路不比他们更少,但他的步履还是那么稳稳当当。

  那些士兵于是有了新的动力,继续走下去。

  高顺的两条腿很疼,但这种疼还是可以忍受的程度。

  他不习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规定士兵走多远的路,哪怕他要求他们一日行百里,他们当中一定也有许多人能达到,但也会有人死在路上。

  陷阵营只有七百余人,每一个人都是他的同袍,每一个人都很宝贵,绝不能因为他一个愚蠢的决定而死去。

  他心里有一个念头,自从离开官渡,北上进入魏郡腹地,这个念头就变得越来越清晰。

  他要惊扰冀州军,令袁绍多疑,不敢全力南下,由此则可保仓亭津守军不必面对无休无止的攻城,有撤退机会,但他要如何“惊扰”,“惊扰”到谁,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

  淳于琼屯兵于乌巢,与太史慈相峙,他如果能与太史慈前后夹击,也许能重创淳于琼——但这对于冀州军来说只是一场普通的失败,却很有可能要搭上全部的陷阵营;

  邺城与濮阳皆城高且厚,又有袁绍重兵把守,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袭取谈何容易;

  他在进入冀州后,短暂地占据了一座邬堡一段时间,并被附近豪强看作一支小规模的匪寇,报给附近的县城,于是来了几批郡兵,攻自然是没攻下来的,后续的郡兵也就没再过来了。

  ……这也很奇怪,因为既然没打下来,这里就始终有一支有敌意的军队盘踞,袁绍怎么能容忍呢?

  但高顺询问了那些郡兵俘虏之后,又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

  “使君们忙着为袁公运粮呢!”他们这样诉苦道,“小人们都是些不堪用的废物罢了,精兵都在路上。”

  高顺眯了眯眼,“往何处运粮?”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士兵有不同的回答,负责军粮的审配很小心,他们只知道自家乡里的粮食先运到城中,再往东运到某个小城中。

  在频繁的询问中,那个小城有了眉目。

  “内黄?”

  高顺皱眉看了一会儿地图,忽然将目光落在内黄往北的一座城池上。

  按说运粮既然是从北往南运,粮草其中一个中转站既然是内黄,那么审配无论如何不会再将它们往北运,但那座城池北临漳水,易守难攻,若驻扎重兵,就非常适合用来囤积粮草。

  ……但它在陆廉这边的武将中,名声不太好。

  毕竟“兵不血刃”拿下一座城这种事有点太夸张,张辽在酒宴上讲过一次,大家就印象极其深刻了。

  有过这种黑历史的城池,审配要是再拿它当屯粮重地多少就有点不可思议,尤其高顺询问了这些当地人,发现繁阳令一直就没换过,这就更古怪了。

  怀着这种疑惑,这位做事很严谨的武将又看了一会儿那张地图,脑子里忽然跳出来一个奇怪的想法:

  如果这座城的“黑历史”只有陆廉这边的人清楚,袁绍审配从头到尾压根没得过消息呢?

第472章

  繁阳令已经好些天没合眼了,并不是忧愁,而是紧张。

  任何一个小小的令长如他这样,突然被委以重任,都是会紧张的。

  想想看,多少同僚会眼红他而今的处境,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暗地里想拉他下去,顶替他的位置呢?

  他们会从邺城翻出关于他的竹简,从他出身开始,到他成长,他娶了谁家妇,又结了什么亲,他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有什么瑕疵,什么疏漏,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臧否一番的黑料没有?

  人非圣贤,大概都不会一辈子清白无暇,想找点小毛病总能找到,尤其这个人去年还有个非常可疑的地方!

  张郃与孟岱交恶,最后张郃杀了孟岱,去投刘备了!沮授便曾提到过,其中有繁阳粮草被夺的缘故——

  但究竟是怎么被夺的?与繁阳令有没有关呢?

  这座小城自己的守军不足百人,原本是无法承担守护粮草这样艰巨任务的,但孟岱有部曲驻扎于此……所以如果能问一问那些部曲,就再好不过了。

  但那些部曲已经被张郃杀了,甚至早于陆廉暗示他清洗军队,在张郃还没下定决心到底投刘备还是曹操时,他已经先下手为强,将孟岱的私兵冠上了“不守军纪,以至战败”的罪名,一批又一批地砍了头。

  现在他们的尸体还被埋在濮阳城外的大坑里,想挖起来也许有可能,但让他们说话是很难了。

  再考虑到他们没办法写信询问张郃这件事里,繁阳令可能起到的作用,剩下能打探消息的路径就只有繁阳城里的官吏士庶了。

  据说沮授当初就曾派人去繁阳城调查了一番,但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答复。

  因为这个人派去的不是自己的亲信,而是邺城的官吏。

  那几名官吏到了繁阳之后,都得到了一份厚礼,远超出他们将这件事报上去能获得的奖赏,以及有可能承担的风险——大监军自然是主公面前最为倚重之人,但其他几位与大监军关系不那么融洽的使君,他们也是一个都惹不起啊!

  张郃是被举荐的,孟岱也是被举荐的啊!

  于是靠着小心操作,靠着互相倾轧的大环境,靠着金钱的力量,繁阳令最终安全过关了。

  但这一次与上次不一样。

  上次琢磨他的只有沮授,这一次却有一群人,因此繁阳令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小心,工作起来也更加努力。

  整个繁阳城的老百姓都被他折腾得怨声载道。

  地面是要敲平的,间距是要一致的,天晴时要洒水,下雨时要填土,城里没有那么多杂役,通通征发百姓的劳役,一分钱不花,还要百姓们自带干粮;

  民宅是要干净整齐的,土墙要刷一刷,房顶要铺一铺,发霉的干草赶紧换下去,盖在窗户上的破席子赶紧换一张新的,这些自然也不是县府发钱,百姓们也得自食其力;

  百姓们衣冠是要整齐干净的,衣衫褴褛的人赶紧买一套衣服去吧,要是没钱买,就别出门了,出门的话免不了吃几棍子;

  但这些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比如说衣衫褴褛的人既然不让出门,那又怎么修补屋顶,怎么平整路面呢?

  县府最后还是忍痛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整了点麻出来,一家一户地分给百姓们一些,免费的,不要钱。

  但名声还是坏了,家中的妇人少不得一边忙碌着纺线织布给全家缝补衣服,一边激情大声辱骂。

  ……当然也有少量百姓从中获益了。

  比如那个货郎,之前因为战争而滞销的各种商品都突然间走俏,比如针头线脑,比如草鞋或现成的麻布,比如一张草席。

  ……草席迅速脱销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那个货郎又不得不忍受妻子的指责,这次不是指责他卖得太慢,而是太快。

  有小吏检查到他家的时候,指出他家也需要一张新草席,但那时候他已经将所有的草席都卖光了。

  那天晚上,他熬了很久的夜来编一张草席,以至于灯油用得太多,又被妻子骂了一顿,憔悴极了。

  总而言之,现在繁阳城已经被收拾出了一番新气象。

  道路干净又平整,两旁的房屋也是如此这般,街上的行人穿着可以遮蔽身体的衣服,相互打招呼时,即使是不识字的黔首也会彬彬有礼。

  即使是天子驾幸的濮阳,恐怕也没有这样的排场了,毕竟陆廉在这些事上是出了名的粗心大意,哪怕天子在金根车上因为颠簸而磕破了嘴唇,她也不会升起半点愧疚之心的。

  繁阳令对自己人这样折腾,对外人倒也一视同仁。

  他创立了十分繁琐的规定,出入城的人都需要登记得十分详细,防止细作什么的进城,而这座城又不比以往,于是城中的奇怪现象很快就蔓延到了城外。

  高顺来到这座城前时,发现了这里很不同寻常。

  一般来说,护卫城池的兵马应该在城内,而不是城外,尤其是这种屯粮的城池。

  但城外有好几处军营。

  那些军营看起来也很怪异。

  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是哪家贵人来这里消遣秋游,栅栏和箭塔没建起来,但是出来进去总有不少仆役,其中甚至有不少美貌婢女,嘻嘻哈哈地结伴出入。

  有些规模大一点的营寨,里面能看到旗帜,有些规模小一点的营寨,也看不到什么旗帜。

  陷阵营的斥候在附近小心翼翼地转了几圈也不能理解这种情况,最后报告给了高顺。

  想进城不太容易,高顺心想,但这些松散的私兵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营中所携辎重里,”他问道,“有没有彩缎丝帛?”

  “没有。”

  “……金玉玩器呢?”

  “……也没有。”

  上首处的将军问得勉强,下首处的军需官答得也很勉强。

  将军沉默了,军需官悄悄地抬头,看向他的将军。

  将军穿着一件补了几个补丁的罩袍,罩袍原本是红色的,当初还是温侯赏赐给将军的,他穿了这些年,渐渐褪色得快要看不出那明亮如火的色泽,倒是上面几个破洞都被将军差人用红色的布料补了上去。一眼望去,好像星星点点的血迹。

  将军站起身来,罩袍里铠甲上的甲片互相碰撞,发出了轻轻的响声。

  罩袍虽然有些破旧,但那身铠甲却颇为坚固,汗水和征战无时无刻不在腐蚀它,而他用每天晚上卸甲后的细心养护令它始终保持着还不错的状态。

  即使细心养护,上面许多甲片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凹陷与兵刃的残痕。

  他们的将军也没有世家子白皙俊秀的面庞。

  他肤色黝黑,手上带着数道不容忽视的伤疤,以及长年累月拎着刀盾生出的茧子。

  那怎么看都是个身经百战的武人,与只贪图享乐的世家子截然不同。而自将军往下,整个陷阵营都透露着这种气质。

  因此他们想伪装……就很不容易。

  高顺似乎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将军?”

  “营中可带了桐油与干柴?”

  军需官突然精神抖擞,“这个!这个有!”

  天色将晚,夕阳笼罩在这片平原上,将城池染出一抹温柔的色彩。

  有妇人背着一筐草走进城,那也许是用来喂猪的,也许是用来编织草席的,总归是很重要的材料,她们因此排队站在城门处,等待着卫兵一个个地盘问和检查。

  有贵人乘车从城里出来,那车是辎车,车里还有女子的调笑声。

  又有年轻俊美的少年带着自己的随侍骑马入城,那既是一位身着华服的少年,也有一匹通体洁白没有一根杂毛的骏马,但少年似乎觉得这样的一匹马骑起来太过乏味,于是又在上面缠了五色缎带。马儿跑起来时,缎带在风中也飘了起来,仿佛一道彩虹。

  陷阵营的士兵愣愣地看着这一幕,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在马身上系那种东西,缠到树上,或者挂到别人身上怎么办呢?别说打仗,骑着它赶路也不成啊。

  但他的疑惑很快得到了答案:那个少年进城时,所有人都为他让路了。

  那的确是个眉目如画,美得令人感到惊叹的少年,但陷阵营的士兵根本没有关注这一点。

  他们远路而来,在城楼上的守军察觉到他们的动向,并且要城下的守军上前质疑时,他们的脚步更快了!

  那几十骑一马当先,冲到了城门下,将美少年进城之后,那些还没来得及聚拢的守军以马蹄踢开!

  凭七百人攻一座重城,这很不容易,但繁阳至今没有收到附近有敌军的警告,因此守军的懈怠,以及周围那些奢靡懒散的营寨,都给了他们一点伪装,令他们得以接近这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