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43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司马懿心塞得不行,偏偏将军又瞥他一眼。

  “……将军何事?”

  “没事,”她嘟囔了一句,“看你不干活,又偏跟着来,跟个橛子似的。”

  司马懿更心塞了。

  他看看周围,中军营的士兵们也挺心塞的。

  这群人作战勇猛,又被选为亲兵,自然有点傲气,平时连更轻省的活都不乐意干,现在大冷天不仅要行军,行军过后还要跑出来砍柴,做这些粗活,就很离谱。

  但将军在前,他们不敢说,只能跟着一起干。

  “将军砍这许多柴有什么用?”

  “寒冬腊月的,木柴没用吗?”

  “有民夫樵采,不须将军亲至啊,”他说道,“营中一应事务完备,将军何忧?”

  “你这么说,也不算错,”她停了柴刀,忽然叹了一口气,“你回头看看。”

  她的身后是士兵,士兵身后又有许多身影。

  有些高一点,有些矮一点,有些更矮点,走在这片山坡上跌跌撞撞,还要别人扶一把。

  士兵们有力气,砍下的枝条是较粗壮的部分,剩下细枝扔在雪地里,那些人就赶紧去捡。

  司马懿明白了。

  “将军若是怜悯他们,为什么不要求他们留下,而不是跟随大军继续前进呢?”司马懿问道,“这些木柴总有烧尽之时,他们若是能搭建起木屋,安心守在家中过冬,岂不比吃这样的苦更好?”

  “说得好,仲达,”她说道,“那他们为什么不留下呢?”

  ……司马懿眨眨眼。

  “我听过一个故事。”陆悬鱼说。

  “将军请讲?”

  “说古时候有位皇帝,听说民间闹了饥荒,没有粮食吃,大臣们请他想办法赈灾,他很是不解。”

  “……何事不解?”

  “皇帝觉得,那般黔首若是吃不到粮米,何不吃肉糜呢?”

  ……司马懿又眨巴眨巴眼睛。

  “此出何典?”他追问道,“是哪一位君主之事?”

  “我哪记得,”她转过头去,重新挥起了砍刀,“指不定是谁家傻儿子。”

  山下那一片影影绰绰的身影还在捡柴。

  冬天是很难熬的,什么都难,吃饭难,行路难,白天雪水打湿了衣服,夜里连火都没有就更难,哪有那么多干柴是平白从天而降的呢?

  他们捡得很专注,而且也很有成果,连小孩子都背了一小捆,冻得通红的小脸上满是喜悦的神采。

  但那只是偶尔跟得紧,又频频抬头张望的一两个,更多的平民离司马懿很远,他站在山坡上,居高临下,看到的是他们低着头的身影,而不是他们的神情。

  他惊奇于自己看不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在此刻之前,都没有想起他们的存在。

  就像淳于琼,像那些遍布在兖州的营寨一样。

第511章

  陆廉的骑兵是在三天前来到白马的,那时淳于琼派了一支三千人的前军,似乎是想要拦住这支先头部队,试一试对方轻重,当然结果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三千人逃回去了一部分,被俘虏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剥光了铠甲和衣服后丢在战场上,任由他们的鲜血血流干变冷,并被下一场雪严密地覆盖住。

  这场胜利对张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营中还是为他举办了一场小小的庆功宴,骑兵们享受了一次烤肉。而在军营外,还有更多人分享了这场庆功宴。

  那些血迹斑斑的衣服很不好洗,但打扫战场的民夫不在乎,当他们拎着这些衣服回家,要妻子将它们简单清洗一下时,甚至会在看到妻子去开凿的河边拎水时,悄悄升起一堆火。

  “咱们现在有柴了,小陆将军那里还有很便宜的柴可以领呢,”面对妻子的勃然大怒时,丈夫这样辩解道,“将水烧热些,莫伤了手。”

  “你真是攒下好大家业,还要用热水洗衣服!”妻子骂道,“这上面全是血,热水怎么洗得掉?”

  “洗不掉又不打紧,”丈夫嘟嘟囔囔,“你裁了给孩子们做几件衣裳就是。”

  妻子又心疼得皱起眉头,“这样好的一件衣服,随便就毁了?”

  “不要紧,你不知道,小陆将军是天下无敌的,”丈夫凑过来,得意地说道,“只要她再打几个胜仗,我多剥几件衣服去,别说孩子们,给你也换一件新衣服!”

  淳于琼盯着下首处狼狈而归的偏将。

  那个人痛哭流涕,并且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话,但他没怎么听进去。

  他只是出神地盯着那人肩甲上的凹痕发呆。

  那是什么样的力气?他想,这些并州骑兵真是勇猛,简直猛得快要赶上曹孟德了。

  偏将止住了哭声,话也翻来覆去地说了许多遍,虽然还趴在那里,却偷偷地抬头看他。

  淳于琼终于从自己的沉思中清醒过来。

  他起身自帅案后走出,弯腰扶起了这位偏将。

  “一战之败,算得了什么?”他笑道,“下一场立个大功,赢回来不就得了!”

  偏将又一次哭了起来,一直哭到他温言又劝慰几句,并将他送出帐去。

  那个偏将很明显掩饰了一些过错,将初战不捷的主要责任推在了一些已经战死之人的身上,这能为他减轻罪责,但同时也会令那些战死者的家眷领不到一枚钱的赏赐,而这是他们能为妻儿老小赚来的最后一笔钱。

  淳于琼想了很久到底该怎么做,他最后决定还是顺着这个偏将来,为活着的将士多省下一笔钱——至于将来赏功罚过,揪出这个偏将文过饰非之事,责任也推不到他这个被蒙蔽的主帅身上。

  他拿起了功曹递给他的名册,正在上面勾勾画画时,有斥候进来了。

  “将军,陆廉已在五里外白马水侧扎营。”

  “嗯,动向如何?”

  斥候想了一会儿,“她仍是每日里出营去砍柴。”

  “何处?”

  “白马山。”

  淳于琼将笔丢下了。

  “狂妄。”他斥道。

  主帅是不应该随便出营的,尤其是在两军距离不足十里,即将接战时,这个道理是三岁稚童也明白的,除非有什么大事不得不出营,身边也当有亲兵拱卫。

  但即使如此,也还是一些特别倒霉的主帅被斩首行动了——甚至还有人被后世写成经典,千年后还能再唱一段。

  淳于琼虽然不知道这个典故,但听了这个消息后,他还是将脸沉下来了。

  这是在故意羞辱他,他想。

  如果他埋伏一军在山上,等她上山砍柴时,突然冲出,砍了她的首级,又怎么样呢?

  到时也好叫天下人看一看,什么百战名将,只不过是个狂妄自大的蠢货罢了!

  他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想一想,不仅想到了自己埋伏陆廉成功,取了他的首级,还想到接下来青州军心大乱,张辽太史慈为争夺留下来的指挥权而大动兵戈,到那时他率大军而出,大破敌军。

  主公是一定会奖赏他的,因为这一仗才是奠定胜局最关键的一仗,没了陆廉,刘备的侧翼就彻底空出来了,他率军南下,与主公合围刘备,最后问鼎中原……

  云台二十八将算什么!他的画像也要上去!他的子孙也要铭记祖父的功业!百年后的天下人也要记得他这一仗!

  “将军?”

  淳于琼从那个轻飘飘的幻想中清醒过来,立刻开口:

  “传令下去,选三千精锐之士与我!”

  太阳照在雪地上,又反射进士兵的眼睛里。

  士兵们的眼中有点茫然,有点兴奋,还有点恐惧。但他们终归是站得很好,在雪地里纹丝不动,等待将军的检阅。

  他们都不是年轻小伙子,而是三四十岁的老兵,这也是士兵最有战斗力的年龄,不一定力气大,但战斗经验丰富,有临场应变的本事。

  淳于琼见了他们很是满意,有这样一支熊虎之师,此计必成!

  他要他们埋伏在山上,静下心守着,等陆廉出营砍柴时,一鼓作气地冲下来,到时大功必成!

  现在只剩下唯一一个问题了。

  “将军,何人领兵?”

  淳于琼愣了一下。

  这样一场伏击是很辛苦的,士兵们要在冰天雪地里过夜,第二天要候着陆廉上山时,从山上冲下来,直面那个据说勇武可比项王的人——这当然需要一位在军中人望极高的将军压阵,士兵们才有勇气去冲锋。

  淳于琼的人望是够的,但他不准备去和陆廉碰面。

  这样一场伏击,输了很可能就无法全身而退了。

  ……换其他人来?

  淳于琼将目光从士兵们脸上移开,转向他的偏将们。

  有些人悄悄低下了头,有些人则扬起脸,还有人大踏步地出列请战,高声嚷道,必将陆廉头颅取回来给他!

  这位主将犹豫了。

  将要接战时,其实两边的军营都不会正常了。

  淳于琼的兵马屯于白马城下,白马水东,她在白马水西,毗邻白马山,两军间隔很近,只要出营遛个弯,走不多远就能见到对面的烟火。

  冀州军军纪严明,没有什么流民或是商贾依附,她这边人就比较多,需要一个个验明身份,管理起来不说,这些人的吃喝拉撒也都要一起跟着操心。

  就比如说上山砍柴这种事,不仅需要结伴同行,而且必须士兵与百姓一起上山,有人专门负责护卫才行。

  即使如此,司马懿还是批评了她一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将军这般还是太过冒险了。”

  她思考一会儿,“我冒险吗?”

  “身涉险地,不仅冒险,将军还十分傲慢,”司马懿又进一步批评道,“若淳于琼伏兵于山上,将军纵神勇盖世,又能如何?”

  “不如何,”她说道,“他不像是个能出此策之人。”

  “纵如此……”

  她转过头看看司马懿,“仲达其实心中更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