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646章

作者:蒿里茫茫 标签: 女强 励志人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看着不到二十岁的青少年,身上却没有那种青少年应有的感觉。

  ……怎么说呢,她不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年轻时啥样,或者说大家似乎都觉得诸葛亮生下来不仅应该头戴瑞士卷,手拿鹅毛扇,而且必定慈眉善目,一尺多长的胡须。但她是很熟悉这个在叔父身边长大的青少年,十几岁时他读书是很努力读书了,但蹦跶也是没少蹦跶的,在学宫里发表点惊世骇俗的言论,在人家的新书上勾勾抹抹涂涂画画,又或者觉得哪位大儒讲得没意思就溜了溜了,被捉回来还能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读书从来不细读,看看大概意思就行。

  ……扯远了,总之就是,哪怕后世人心目中的小老头儿,十几岁时也是个正常青少年的模样。

  孙权不是。

  他头发乌黑,身材挺拔,皮肤光滑无暇,五官稚气未脱,但他的眼睛里藏着冰冷而苍老的东西。

  他甚至一点也不像他的兄长,虽然他们长了肖似的五官,但他身上没有一点“好笑语”的特质,有的只是在权衡利弊的悬崖上走钢丝的谨慎和审视。

  “今日之事,皆因孤御下不严所致,”他轻声说道,“孤当向乐陵侯告罪才是。”

  她看看他。

  “吴侯不必如此,”她说,“我亦是武人出身,他们忠君之心,勇武之志,我很佩服,一两句气话而已,我不会放在心上。”

  “话虽如此,”诸葛亮突然接话,“但今日之事,事出有因,吴侯不可为其裹挟。”

  孙权的脸上露出了一点吃惊的神情,目光在他们俩之间徘徊。

  在他的想象中,他们的形象是完全反过来的。

  在他没有见过陆廉前,已经听说了无数关于她的传闻。

  她律己甚严,清素节约,宽仁爱民这些,他已经听得厌烦了,江东有降卒曾受她恩惠,解甲归田,他如何不知她的品行?

  但人是会变的。

  有些是主动变的,有些是被动变的。

  她也许已经在这条向上不断攀登的长路上慢慢变了,毕竟黔首出身,位列县侯,有从龙之功,赏无可赏,封无可封,她的位置在有心人眼里已经越来越危险,而这种压力比孙权要面对的更大了许多。

  她不变么?

  也许她此刻仍然是不曾变的,但她出使吴地,乔装打扮,锦衣夜行,谁能说不是存了一鸣惊人之心,想以此震慑江东呢?

  那她仍然应该是一个骄横跋扈的人,冷酷而决绝,将她这十几年战绩所转化成的威慑力压在他面前,迫他低头。

  但一身戎服,坐在席子上望着他的陆廉,并不是他想象中手握权柄,立于万千白骨之上的统帅,尽管她长得很年轻,大有轻狂傲慢,睥睨天下的力量。

  孙权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这是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相貌英俊,谈吐举止高雅优美,一进来便很得自己的好感。

  ——但他有一颗石头般冷硬的心,孙权想。

  他这样想着,便微微点头,举起袖子在眼睛下轻轻擦拭。

  “他们都跟随我父兄多年,看着我长大,便如我叔伯一般。”

  陆廉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诸葛亮。

  她的眼睛里有很柔软的东西,很轻易就被他所打动了。如果她来谈判,这会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对手。

  但诸葛亮在她的注视下没有开口,而是立刻起身,疾趋至他身边,轻轻地扶住他的手。

  “破虏将军知人善用,讨逆将军才略绝异,才能聚敛这许多勇武之士,他们既不忘旧恩,来日吴侯入朝为官,为天子左右时,岂会冷落了他们呢?”诸葛亮笑道,“吴侯眼下踟蹰,岂不误了他们的前途?”

  孙权抬眼看了看这个英伟的青年,并且又一次流出了眼泪。

  “孔明先生之言,”他的声音里几乎带了一点抽抽噎噎,“令孤心中宽慰许多……”

  这个人的心肠是真的冷硬,孙权想,语言和眼泪这些小手段骗不过,瞒不过,更打动不了他。

  ……可他这样年轻,又长年在青州做事,在刘备眼中应该是无名之辈啊。

  ……以陆廉这个眼力劲儿,也发现不了诸葛亮的另一面啊。

  ……所以那个酷爱编草席的老头儿到底是怎么想到给他派过来的?

  刘备突然打了个喷嚏,连带着手里的手艺活也跟着比歪了。

  他赶紧擦擦鼻子。

  ……这么久了,徐·州的农人都快要抛秧了,他们还没有回来。

  ……江东有漂亮的小郎君吗?江东孙策是很漂亮的,但他手下也有不少漂亮的小伙子呢!

  这位主公的脑洞忽然飞了一下,立刻又飞回来了。

  ……有就有,领回来要愁也是张文远愁,作为主公,他最多也就是喊人过来喝酒吃饭时多加一双筷子。

  刘备的内心又平静了一点点,不疾不徐地将那条歪掉的线拉正,对着光线下看一看,再继续做活。

  诸葛亮的信就放在他的案几上。

  这个小郎君出门干活时就很严肃,主公不提,他绝不会在信里写陆悬鱼都干什么了,而是很正经地写了一下他对江东事态的分析和猜测。

  水军有是有的,但武将们不太好管;

  世家富也很富,但对孙家父子的忠诚度有限;

  孙权选择相信他的叔叔和堂兄弟们,但仅靠这点力量是不能对刘备产生什么威胁的;

  孙权非常有潜力,但他已经没有整合江东各股力量的机会了;

  现在还剩下两个人是主公最大的威胁,诸葛亮写到,他们的忠诚和选择有能力左右江东的局势,而他会谨慎行事;

  ……必要时也会举起一个大将军,吓唬他们一下。

  总而言之,满篇都很乐观,但诸葛亮很清晰地告诉刘备,孙权是不会来下邳的。

  主公看看手里这个藤制工艺品,又看看那封信,若有所思。

  会晤结束了。

  接下来应该有一些歌舞表演,但孙权依旧彬彬有礼地表示,他的兄长罹难才一年,他虽然不得已出来管理江东,但不愿意碰荤腥,也不愿意听见音乐,看见歌舞。

  当然宅邸这么大,使者的住处已经准备好了,想听啥看啥自己点,啥也不想看还可以出去溜溜弯,太湖里有大大小小各种水鸟,时不时就一头撞上来,不挠你个满脸花也能努力在你肩膀上留点纪念品。

  当然你要是敢在湖边吃喝,那被抢走点肉干不是什么稀奇事。

  她坐在湖边,捧着一包吃的看湖光山色,偶尔给飞过来的什么保护动物梆梆两拳。

  孙权站在层的楼阁上,远远望着那个不怎么起眼的背影,沉思了好半天,直到吕范上楼的声音将他惊醒。

  “……主公?”

  孙权招招手,“你看。”

  吕范看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一个深恶痛绝的表情。

  “子衡所见何人?”

  这位好女婿就很想说看见一个他打不过,又不能拉拢,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想放点爆竹看看能不能给她吓跑的猛禽、猛兽、讨厌鬼。

  但这是不理智的想法,就看陆廉那个和水鸟打架都不落下风的身影,普通的爆竹一定也是吓不走她的。

  “我见乐陵侯,”好女婿咬咬牙,“真天下名将也。”

  “我见陆廉,”孙权忽然叹了一口气,“只是一个厌了打仗的老兵啊。”

第612章

  “吴侯不当上雒。”

  “为何?”

  “我等士人在江东为官是官,去天子身边为官亦是官,哪怕朝廷今日给的名爵低微,来日仍不失州郡之位,吴侯又当如何?”

  有人沉默很久,才终于发声:“君岂不闻陆府设宴之日,门前多少车马乎?”

  “刘备久战疲敝,若袁氏子能尽弃前嫌,兄弟同心,老革十年内能攻下河北,却未必敢进犯江东。”

  “他有陆廉。”

  湖光映照进亭台之中,只闻碧波轻轻拍打湖边石头之声,亭中人却不发一言。

  “不错,他现下有陆廉,”有人这样重复了一句,“但十年之后,亦未可知。”

  “她那般年轻。”

  “她太年轻了。”

  亭台里又一次静下来,有人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琉璃酒杯放在石桌上,发出了一声清鸣。

  “公念旧恩否?”

  那人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悦。

  “自然。”

  “江东武夫,皆由破虏讨逆两代提拔于草莽寒门,他们不服主公,也不稀奇。”

  “君有何计?”

  “在下有一计,或可保吴侯基业,”那人的声音里透着一股阴森与决然,“只是你我须得背上骂名。”

  这一天对于两位使者来说很平静。

  她和诸葛亮晚上吃了一顿太湖的河鲜,这次是一个叫鲁肃的年轻人陪着的。

  ……说起来这个鲁肃,她也是有点耳闻的,但她总觉得自己的记忆出了错。

  她印象里那个鲁肃是个文士,清瘦,很和气,温温柔柔的,头上戴着个头冠或者是帽子的东西她也没记住,就总觉得一走快了,脸颊旁就有两只长长的耳朵飞起来。虽然是个很精明的人,但看着是很让人觉得亲切的。

  这个鲁肃就很陌生。

  他穿着一件浅青色的曲裾,上面绣了一些竹子的纹理,配上头冠和腰间的玉饰,还有脚下的木屐,服饰的整体搭配就很清爽,如果说这一套穿在陈群身上,田豫身上,或者是那个缺了德的荀谌身上,那她都会觉得各有各的风味,很赏心悦目的。

  但这个鲁肃是个身高比诸葛亮只高不低,身形也比诸葛亮还要壮硕的,二十七八岁的壮硕青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脚下木屐被他踩得咯咯乱响,一站定了,就是山一样的气势,和典韦比一比胸肌,可能也不会落于下风啊!

  这样一个大汉穿着文雅的服饰,行文雅的礼,说文雅的话,还笑吟吟地从乐人手里拿来琴,自己弹了一段,这就很古怪啊!

  他甚至还语气十分轻柔舒缓地说:“如果周郎在此,我是不敢在他面前献丑的,真希望二位有机会听一听他的琴音啊。”

  她紧紧盯着他的手,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诸葛亮看看她,又看看鲁肃,脸上就露出很迷惑的神色。

  “……辞玉将军?”他小声提醒了她一句。

  鲁肃将手从古琴上收回来,也有点迷惑不解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