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358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徇私绝对不行,打压也绝对不行。

  不管怎么琢磨,他这次当主考官都只有刚正不阿一条路可以走了!

  甚至还得盯着底下的人让他们绝对不能搞小动作。

  这届乡试你们还敢搞东搞西,不要命了吗?

  你们知不知道上上下下到底有多少双眼睛看着你们!

  这次的主考官,不好当啊!

  怪不得大方地送他一次回乡省亲机会!

  一干同考官看着杨碧川眼神沉凝地扫视着那一排排沐浴在夕阳余晖之中的号舍,只觉京官不愧是京官,气势就是不一般。

  这可能就是京师那边决定直接给各省委派主考官的原因吗?

  这次他们终于不用担心被地方官员分走阅卷权了!

  在这种阴差阳错的误会之下,同考官们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万事俱备,就等着这批浙江士子考完了!

  主考官确认贡院内没有问题,贡院前便开始入场搜身。

  这搜身也是各地不大相同,有的地方要求脱得光溜溜,一件衣物都不许留;有的地方则是把通身上下搜检一遍即可,给读书人留了点颜面。

  过去就曾有名儒前来应试,结果发现要赤条条地被两名皂吏或军士轮流搜检,当即愤然离场,再也不参加科举。

  江南一带文风极盛,且向来追求文人风雅,近年来经过士子们的极力抗争,到底是让他们把衣服给穿上了,可以体体面面地走进考场。

  若是能考中举人后去参加会试,也是不用脱得赤条条的,因为当年太祖有令说“既然都已经是经过重重考验的举人了,就不必当成贼盗来提防”。

  反正,能通过乡试考上举人,你基本就是个体面人了!!

  一千多人的搜检工作并不快,文哥儿积极地跟同乡们混在队列之中,等着前头喊自己的名字。

  他年纪太小,金生站在他旁边先帮他提着沉沉的考篮,怕他把自己给累着了。

  唯有最重要的、装着答卷的青布袋挂在他脖子上。

  全场就他这么一个八岁考生,周围人的目光或多或少都落到了他身上,还有些人直接上前跟他互通姓名表露结交之意。

  甭管文哥儿这科能不能考上,八岁就敢下场考试已经足以叫人记住他了!

  别家的小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在做什么?

  这可真是不能想也不能比啊!

  文哥儿素来喜欢交朋友,对于主动上前来结交的考生他都友善以待。

  随着点到名的考生一个个入场,考场外的人终于陆陆续续减少。

  文哥儿等了半天才听到自己的名字,接过金生手里的考篮让他先回去歇着,等他考完一场再来接他就成。

  金生“嗯”地一声应了下来,实际上却打算在贡院外找个地方对付一下,免得文哥儿在场中有什么变故自己没办法第一时间赶过来。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提着自己的考篮接受搜检去,那样子看起来活像是去秋游。

  周围的考生本来还有些紧张的,瞧见他那模样不知怎地也跟着放松下来。

  都到考场外了,紧张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尽心尽力考完这一场。

  只要考过了,他们就是举人了!

  众考生雄赳赳气昂昂地踏入考场。

  文哥儿已经接受完从头到脚的详细检查,把自己的考篮重新收拾好去找自己的号舍。

  今年浙江乡试应试者有一千四百多人,贡院之中的号舍是够用的,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臭号”都被空置,虽还是有接近茅房的号舍,却不至于让考生熏得答不了题。

  这些人性化的安排足见浙江这边对读书人十分看重。

  每个号舍前都站着一个士兵,全都是从地方驻军里调过来的军人,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看守,且这些军人每场还会反复换班,随机性极强,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考生们买通看守士兵作弊的可能性。

  这提防作弊的规格与会试是一样的!

  等到文哥儿按图索骥找到自己的号舍,一眼就看见了杵在号舍前的高大士兵。

  当然,对比他这么个小豆丁,随便一个成年人都是很高大的!

  由于对方是负责对他进行一对一盯梢的,文哥儿没有开口跟对方套近乎,只礼貌地朝对方笑了笑,拎着考篮进入自己的号舍之中。

  号舍里头就是一高一矮两块板子,矮的用来坐人,高的用来答题,考生带来的考篮可以塞到矮板底下,倒是不太占地方。

  只是连考三场都只能闷在这小小的号舍里头,对于喜欢东跑西跑的文哥儿来说还是有点难受的。

  好在进题官黎明后才来散题,考生们进场后还可以在号舍外走动走动,吃点喝点再上个厕所什么的。

  进场早的甚至还能补个觉。

  文哥儿进场时间不早不晚,考前准备时间很充裕,他把脖子上的青布袋取了下来,溜达去找茶水吏讨水喝。

  没到考试期间,讨要茶水不用盖红戳!

  即使考题下来前没那么多忌讳,考生们在士兵的盯梢下也没敢相互交流,有的蜷在号舍里头补眠,有的因为过分紧张而开始尿频尿急,有的则是反复清点着自己手头的文房四宝。

  文哥儿捧着讨要来的茶水溜达回自己的号舍,见还没开始考试,又拖出自己的考篮数了数里头摆着几个梨子。

  开考以后不交卷不能上厕所,水绝对不能喝太多,渴了可以啃梨子解渴。

  这玩意一路提进来怪沉的!

  文哥儿吃好喝好,合眼眯了一会,天还没亮就赶早起来去撒了泡晨尿,又就着梨子吃了几块糕饼,终于迎来了正式开考的点。

  第一场,一共七道题,三道《四书》义,四道经义!

  这可是最关键的一场!

  每道题都要写好几百字的小作文!

  不能怪那么多考生要请烛写到后半夜。

  这些答卷早早盖过骑缝印,一张都不能换,也不能有错字漏字,所以考生们须得写好草稿再誊抄到正卷上。

  要知道就算是后世那些训练有素的高考生,写八百字作文也要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

  这可是要写七篇!

  当年有些学问不到家的考生绞尽脑汁都不知道该答什么,索性在开始答题以后又把官方题目再抄一遍凑字数,试图蒙混过关!

  弄得朱元璋当年直接下令说“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

  由此可见,第一场这足足七篇小作文真是让不少读书人愁秃了头!

  文哥儿拿到考题后就开始刷刷刷地拟草稿,争取晚上不用续场太久,考完直接交卷回去等第二场!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赶紧写完,回去睡觉!

  众考生:?

  *

  今天更新!粗粗长长!

  *

  注:

  ①前文写过科举的内容,因为前面不是主角参加科举,所以内容是比较含糊的,如果前后文有什么相互矛盾的地方,一切以新写的为准,我们要忘记过去向前看(振振有词

  毕竟我也不记得我前面写过啥(bushi)

  有很明显的矛盾可以吱一声,我偷偷回去改掉,估摸着也就几句话的事!

  -

  ②凡作四书经义,破承之下,便入大讲,不许重写官题:参考《大明会典》,洪武年间下的令

  这个规定我读起来感觉就是,这些考生在抄考题水字数!(开始瞎掰

  -

  ③乡试三场的设定:《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

  按照几篇论文的说法,考生应该不是九天都待在贡院里面,而是进场一天,正式考试一天,散场一天;第二场再进场一天,正式考试一天,散场一天,这样就是前前后后花了九天六夜待考场里。

  不记得是在这篇还是在哪篇论文读到过,有考生第一场穿得厚厚的入场,结果天气热得要死;第二场换上薄衣服,结果下雨了冷得要死,所以应该是科举考三场,中间可以出来补给和休息。

  -

  《大明会典》里面的科举详情也有提及一两句,说是“搜检怀挟官、凡遇每场举人入院、一一搜检。除印过试卷及笔墨砚外、不得将片纸隻字。搜检得出、即记姓名扶出。仍行本贯、不许再试”

  也就是说到了会试也是“每场入院”

  -

  这样一来,考试顿时就轻松很多了(?)

  文崽悠闲揣手手!!

第306章

  考试这几天主考官一般坐镇考场就行了,不需要干点什么,有什么要跑腿的也是派个不识字的仆从负责。

  虽然有点枯燥乏味,但既然要添个主持浙闱的履历忍忍也没什么大不了。

  杨碧川捧着杯茶慢悠悠地喝完了才起身低调地前去巡视考场只带了两个比较老实的同考官。

  三位考官在静悄悄的考场里头踱着步子巡看,没惊扰号舍中埋头写答卷的考生只有少数答题不专心的考生注意到他们的到来赶紧正襟危坐继续答题。

  要是在考官巡看时干点不雅的动作,也有可能被盖个疑似作弊的戳,这可不能大意!

  杨碧川一路上走走停停走到文哥儿所在的那排号舍时也没显得太刻意。

  他的目光落到全场个头最小的文哥儿身上,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有前头的小考打底文哥儿答起题来那是一点都不慌的,几道题的草稿打下来都非常顺溜,根本没有一道题让他觉得难!等到吃过午饭,他就可以开始誊写正卷了。

  文哥儿答到兴头上写起题来那叫一个专注那握笔的手分明还是小孩子的大小此时此刻却是运笔如飞足见这些题对他而言没有太大的挑战性。

  不仅杨碧川关注文哥儿随行的同考官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