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1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据说是当初有个举子进京赴考,钱都花光了,抵达临清时饿得头晕眼花,气息奄奄地躺在树下不知如何是好。

  旁边有个卖豆腐的老伯见他这般可怜,十分同情地取了块木板盛了些豆腐给他充饥。

  后来这个举子金榜题名,还当了巡按御史过来临清一带巡查。

  这位巡按御史特意来找老伯,笑着问老伯还认不认识他。两边叙过旧以后还让老伯再用托板给他盛豆腐吃,说是就记着这味道!

  有了这么一段佳话,临清一带便颇为流行托板豆腐这种吃法。

  保不准自己吃了以后也会金榜题名当个巡按御史呢!

  文哥儿听得心向神往。

  这可不是普通的豆腐,而是巡按御史吃过的豆腐!

  他吃着吃着又叹起气来。

  卖托板豆腐的摊主奇道:“小娃子,你叹什么气?”

  文哥儿道:“我当不了御史!”

  摊主道:“你别气馁,我看你才十岁出头,怎么就当不了?一准能当上的。”

  李梦阳在边上笑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别看我这师弟年纪小,他去年便已经三元及第当了状元,朝廷给他授了六品的翰林修撰,比巡按御史还高一品,他往后是没机会去当巡按御史了。”

  摊主既惊又奇。

  他们也听说去年出了个九岁的状元郎,只是没想到这位大明年纪最小的状元郎居然就在自己眼前!

  听听这小孩说的都是什么话哟!

  别人熬一辈子可能都熬不出个六品官,他还惋惜自己当不了七品的巡按御史!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别人家的小孩就是这么有出息!

  难得碰上这样的好机会,那摊主当即积极地追问道:“小状元觉得我们家豆腐好吃吗?够不够嫩?够不够香?”

  文哥儿毫不吝啬地夸赞道:“好!又嫩又香,吃法也特别!”

  摊主得了他一句夸,自是喜不自胜,忙问文哥儿要不要再多吃点。这份他请,不用钱!

  文哥儿摇着头说不用了,他上回经过临清时都没能上岸来着,这次难得能停留半天,不得留着肚子多尝点没尝过的临清特色美食吗?

  鲁菜那可是后来的八大菜系之一啊!

  文哥儿兴冲冲地呼朋唤友把临清城吃了个遍,众商户听说是王小状元来了,要么出来围观这位传说中的状元郎长什么样,要么力邀他过去尝尝自家的菜品,到后来连别的百姓也被吸引出来。

  热情的临清百姓有的要给文哥儿送吃食,有的要给文哥儿瓜果鲜花,有的拿着《饮食诗话》或者折扇要请文哥儿题字,他们一行人走着走着差点连路都给堵了。

  谢豆跟着文哥儿落荒而逃,揉着不小心吃撑了的肚子回到船上,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你在临清都这么有名。”

  张灵笑道:“如今只要是有读书人的地方,怕是就没有没听说过我们王小神童的。”

  状元每三年都有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有几个?

  就算前头出了个三元及第的商辂商阁老,他也没有九岁就高中啊!

  所以不管怎么看,文哥儿这位小状元都是独一份的,旁人对他分外关注就很正常了。

  甭管认识不认识,听到这个履历都想出来看个新鲜啊!

  张灵、周臣都算是文哥儿举荐上去的,这次出行张灵两人也很愿意一起出来。主要是张灵把他的敦煌之行说得绘声绘色,直说如果有机会的话自己一定要再去对着敦煌壁画揣摩揣摩,弄得周臣也心向神往,想要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画技!

  左右他们画完《大明本草》的插图以后也没什么正经差遣,索性便应文哥儿的邀约一起西行了。

  反正他们这个西北考察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涵盖方方面面的人才!

  每个人下船后都各有目标,文哥儿他们是吃饱了才回船上的,像汪机这个学医的则是一上岸就去寻访临清名医,跟人家交流医学经验。

  甚至还飞快抄了几卷没看过的医书,准备路上好好揣摩。

  而王守仁则是带着庶吉士中的几个军事爱好者跑去登高望远,很是畅想了一番当初王师北伐时是如何会师的,写的诗文已经超额完成文哥儿规划的战场怀古任务。

  眼看又该出发了,王守仁他们是直接把酒菜打包回船上来吃的。

  文哥儿因为被人围堵,都没来得及逛个彻底,见他哥不仅带回了不少熟食,还弄了一堆临清特色酱菜说是路上下饭佐粥用,顿时表示自己还没吃饱,自己还有个胃空着,可以尝尝这一坛坛的酱菜都是什么味儿!

  王守仁道:“你不是也下船了吗?怎么没在店里尝够了再回来?”

  李梦阳笑着把文哥儿被人堵得差点走不动路的事给王守仁讲了。

  王守仁颇觉稀奇地瞧着自家弟弟,纳闷地说道:“你这不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有什么好看的?”

  王九思道:“你自己的弟弟当然觉得不新鲜,别人家可没这样的弟弟!”

  一群人便又围坐在一起,吃吃这个再尝尝这个,连船又开始徐徐往前驶都没察觉。

  文哥儿这边觉得出行好不快活,京师那边却是感觉安静了不少,总觉得生活里少了点什么,过得没滋没味的!

  没等他们惆怅几天,书商们就开始卖起了王小状元的《食在江南》,讲的是王小状元在江南备考期间在江南吃过的美食以及与这些美食有关的趣事逸闻。

  书稿是文哥儿临行前交过去的,他考完后就开始整理江南之行的收获,最后编整成了这本游记。要不是中间给《大明本草》收尾费了不少精力,这书本来早该出了!

  不过现在出也不算晚,至少书商们卖得很起劲。

  小神童不在京师的日子是不是感觉枯燥乏味?

  是不是感觉生活少了点乐趣?

  不要难过,不要惆怅,只要你把这本《食在江南》买回家,就可以跟着小神童畅游江南!

  想知道匏庵先生的东庄有什么美景吗?想知道江南有什么令小神童难以忘怀的美食吗?

  买它!

  众人:?????

  没想到王小神童即使人不在京师,也不忘收割他们的钱袋子!

  左右对他们来说一本书也不贵,大伙自然是欣然买上一本拿回去看看。

  连人在东宫的朱厚照都得了新书面世的消息,让谷大用出宫去给他买几本回来,他要自己看一本,给父皇他们挨个送一本。

  多多支持小先生的新作,是他这个学生应该做的!

  傍晚,朱厚照拿到新鲜出炉的《食在江南》,又忍不住在心里算了算日子。

  都好多天了,小先生什么时候才给他写信呢!

第356章

  信这东西文哥儿当然还是会写的,毕竟长路漫漫,也不能一天到晚拉着人聊个没完,总要让嘴巴休息休息不是?

  一闲下来文哥儿就着手给京中写信了通信对象有点多不过那不是问题,权当练字就好。

  小时候他可是专门去街上替人写家书来着没道理轮到自己出门却连信都不给亲朋好友写一封。

  何况这次他们是公派出差送信回京可以光明正大蹭沿途的驿站信使,想写几封信便写几封信!

  文哥儿每天闲着没事,想到谁就给人写上一封。

  别看文哥儿只下船玩了半天光是这半日跟王守仁他们分头玩耍的见闻就够他多方位多角度地跟大伙讲个十遍八遍,给每个人写的都不带重样的。

  这些信都被他攒了下来准备等下一次船靠岸补给时他再找人送往京师。

  因为收信人太多地址不好记,文哥儿自然还是把信一股脑儿全寄给他爹,然后拜托他爹分送给所有亲朋好友。

  关键时刻,他爹还是很好用的!

  王·送信工具人·华:?

  其他人自然也跟着写了些信回京师唯独王守仁懒洋洋地让文哥儿帮自己也报个平安就当是自己已经写了!

  都是自家兄弟去的又是一样的地方哪有那么多话好说的?

  文哥儿狠狠谴责了王守仁这种行为:我写的和你写的能一样吗?别的不说祖父祖母和嫂子收到你的信和收到我的信,心情能一样吗?!

  王守仁受不了文哥儿每天围着自己没完没了地念叨活像个啰里啰嗦的小老头儿只得很合群地提笔参与写信这桩集体活动努力增加他爹这个兼职邮差的工作量。

  只是信往回走又花了几日功夫他们的第一批信抵达京师时,文哥儿他们搭乘的官船都已经沿着水路转入河南境内了。

  二月初的河南天气还是没真正转暖,且雨水多了起来,两岸的田野和村庄看起来都灰蒙蒙的。

  好不容易等到天晴雨霁,暖和的日头终于从灰扑扑的云层里探出头来了,文哥儿就赶紧呼朋唤友跑船舱外晒晒太阳。

  总感觉这太阳少的日子碰见好天气不到外面多晒一会就亏了!

  文哥儿这边正愉快地做日光浴,他的信也被王华兢兢业业地送达到不同的人手中。

  翰林院里大家都熟,有信的人拆开一看,发现居然不是群发的,而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于是决定交换着看。一次性拥有多重享受!

  还有人私底下找王华闲聊,闲聊内容是:你儿子是不是看不起我?为什么这么多人有信就是我没有?

  王华:“…………”

  他怎么知道!

  他这个当爹的收到的信还是“您且帮我把这些信转送给他们”呢!

  连他们家厨子老何收到的菜谱都比他这个当爹收到的信字多!

  他说什么了吗?

  听了王华这位亲爹怒气冲冲的发言,众人都沉默了。

  好吧,这小子纯粹是想到给谁写信就给谁写信,而不是通过写信跟人谈感情拉关系的。

  至于王华这个当爹的为什么沦落至此,大伙在他去内阁办事(顺便送信)的时候窃窃讨论了几句,最终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都是他自己惯出来的,怨不得旁人!

  王华哪里知道他的同僚们心里是什么个想法,挨个把信送到了每个人手里头,连东宫和丘家都跑了一趟。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王华心里突然生出一种下次自己也要请缨出外差的想法:下次要把两个混账小子摁在京师,自己去外面潇洒快活,而且还要他们给自己送信!!!

  只是哪怕真正干了,似乎也弥补不了自己受到的伤害。因为这小子吧,给谢迁写信之余居然还让谢迁顺便转交一封信给他的小未婚妻。

  弄得谢迁刚才看他的眼神简直带上了极其强烈的谴责:你是怎么教儿子的?你到底是怎么教儿子的?!

  王华此时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难道全怪我吗?!

  相比于王华的郁闷,朱厚照的心情就单纯多了,拿到信以后整个人都开心得不得了,仿佛盼了好多天想吃糖的小孩终于拿到了甜滋滋的糖果。

  文哥儿给朱厚照写信一向很照顾他的文化水平,言辞简练直白不说,还经常图文并茂地给添点图画帮助朱厚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