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0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听闻王小状元在社学开课,李清念头一转当天便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撵去给文哥儿打下手,并且让文哥儿随便怎么差遣都行要是他不听话就扭送回来让他来个军棍伺候!

  文哥儿没想到李清这位都指挥使竟还把自己的儿子送来当苦力,自然是欣然接纳,热情地给这位武将家的小子安排活干。

  对于其他军户的孩子想过来蹭课,文哥儿也是来者不拒教一群是教教两群也是教他们待在西北的时间有限就不追求什么小班教学了先给他们心里撒上把热爱学习的种子再说。

  一开始有些玩野了的小孩子还不太情愿坐着听课,后来他们发现自己这群人里头没一个比文哥儿更会玩了立刻就对这位状元先生心服口服了每天不是跟着文哥儿呼啦啦地出去干活(玩耍)就是跟着文哥儿呼啦啦地回社学上课。

  破旧不堪的社学也被军户们趁着闲暇时过来修整一新看起来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每天大伙下地干活时远远听见孩子们的读书声,都觉得干劲十足。

  就是轮到他们自己上识字课和算术课的时候,每个人都变得苦大仇深,很能体会到自家儿孙被逼着上进的痛苦。

  他们跟这些文字和数字真是相看两不识,谁都不认得谁啊!

  可是小先生他们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教了好几遍,他们要是不好好认怎么对得起他们花费的时间?

  李清儿子来给文哥儿打下手时本来还有些不甘不愿,跟着文哥儿多干了几天活后已经学会主动备课和维持纪律了。

  因为他蓦地发现自己虽然学不来高深又枯燥的四书五经,学起算术来却是如有神助,对文哥儿他们闲暇时围坐在一起讨论的“关学”更是兴致甚浓。

  他恨不得文哥儿每天早些把活干完,好闲下来多讲讲“关学”。

  李清儿子顿时成了社学的纪律委员,不仅负责严查学生的迟到情况,还负责教育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争取不让任何人拖延文哥儿下课的时间!

  文哥儿没想到李清一个武将居然能生出个搞科学的好苗子。

  难怪读书读不进去,原来是理科生被逼着背文科知识点啊!

  文哥儿二话不说把人划拉成重点培养对象,有事没事就给他讲点科学小知识。

  李清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很快就心服口服地喊文哥儿一声“先生”。

  文哥儿从小便爱给人当“小先生”,却还是头一回被人正儿八经地喊先生,心里自然高兴不已。很不错,他们“关学”壮大有望!

  李清哪里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是肉包子打狗,还暗自高兴自己的英明决定。

  看吧,这位王小状元果然会教人!

  他儿子才刚刚送过去没几天,整个人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

  为了让这批庶吉士更用心地教导自己儿子,李清时常给他们送肉送菜送米面,天气暖和起来以后还让人给他们准备新衣裳,堪称是关怀备至。

  文哥儿再三推拒都没能拒绝他的热情,只好暗下决心准备一定要把这学生培养成才!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能学通我们关学的人,将来必然会有大成就!

  有时候美妙的误会就是这样产生的。

  西北这边一切欣欣向荣,京师那边也不是全无改变。

  朱厚照人小,写东西慢,所以琢磨了好些天才把他的赚外汇奏本给写出来。

  朱厚照兴冲冲地把奏本递了上去。

  而且不是走私下递送的路子,而是让人送去通政司。

  文哥儿说过,万事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要是私底下给他父皇看,谁知道他父皇会不会夸完他以后就放到一边呢?而且不走正经程序的话,朝堂也不会正儿八经地讨论这件事。

  就是要光明正大地递上去,就是要让大家都看到!

  朱厚照常年被文哥儿挖坑,如今懂得的东西可比寻常小孩多得多。

  尤其是朝政方面的事。

  自从玩《我是大法官》的时候管理了岐山县,他可太清楚底下这些人有多少办法可以搁置一个议题了!

  毕竟文哥儿经常这么坑他,坑着坑着他就懂了。

  多么痛的领悟哟!

  朱厚照这位太子闷不吭声干了大事,最先炸开的是通政司。

  太子递了奏本!

  太子今年才几岁?居然就走通政司的程序递奏本了!

  难道他们弘治一朝不仅要出个神童状元,还要出个神童太子吗?

  还是说这奏本其实出自张昇他们的手笔?

  要知道太子年纪虽然小,左右春坊却是配得很齐全的,除了王小状元这个右赞善跑西北去了以外,剩下这些人都很有可能帮太子操刀写奏章!

  众人怀揣着莫名激动又莫名纠结的心情打开来自东宫的奏本一看,发现形制方面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内容……

  这份奏本行文有些浅白,读起来一看就是小孩子口吻,可具体内容却十分充实,不是那种空洞无物的奏章,而是真的在讨论实际问题。

  并且还提出了具体建议!

  这样的奏本真的是七岁的太子写出来的吗?

  每个负责检查奏本的通政司官员都有些不敢置信。

  等把整份奏本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大伙才发现王小状元虽然人不在京师,对太子的影响却无处不在。

  光是这奏本里引用的资料就有不少是出自王小状元给太子或者杨廷和他们的来信,可以说虽然王小状元没有写半个字,整份奏本却充斥着他的观点!

  朱厚照这位太子就在奏本上疯狂吹嘘这些观点,表示这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绝妙办法,你们不愿意落实就是你们不够爱民如子。太祖在天有灵,难道不想让自己的百姓过好日子吗?!

  把赋税加到番舶头上,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坏处呢!

  通政司的官员轮流看完奏本后面面相觑,都看见了彼此眼中的动摇。

  为什么明明这奏本的用词非常幼稚,他们读完以后却生出一种“这么干好像真的行得通”的错觉来。

  怎么回事!

  这王小状元明明人在千里之外的甘州,他们却感觉王小状元这一刻来到了他们面前,语气激昂地发表了重要演讲!

  讲得他们只有点头的份,根本找不出反驳的话来!

  你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吧,听听人家太子这位老朱家的嫡亲后代是怎么说的?太祖在天之灵都搬出来了!

  人家抢先说“我老祖宗同意了”,你还能反驳说“你祖宗绝对不可能同意”吗?

  众官员有些拿不定主意,最后一致决定把奏本拿去给元守直这位通政司一把手看。

  东宫要参与朝政了,你说咋办吧!

  元守直:?????

  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他没病糊涂的话,太子应该才七岁吧?

  元守直接过奏本认真看了起来。

  越看,他脸色越微妙。

  又是你,王守文!

  你去西北玩耍薅走了我儿子不说,还留了个太子在京师帮你冲锋陷阵。

  你不讲武德啊王守文!

  太子是储君,哪怕年纪再小,说话的分量都不会小。

  老朱家是坚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实在没有嫡子就选长子,除了少数变数(比如朱棣)以外,大部分时间太子的地位都是十分稳固的,一旦定下来以后连皇帝都很难更易。

  像宪宗皇帝不怎么喜欢朱祐樘,不也没想过废掉他这个太子?

  所以他们这位小太子正儿八经地上了奏本,他们就得认认真真地针对奏本内容进行讨论,绝对不能把他当孩子哄。

  所以说,王守文你到底教出个什么太子来了?!

  人在西北的文哥儿:?

  他甚至还没收到他爹通风报信的家书,并不知道自己写回京师的信已经处于共享状态。

  小猪崽干了啥事,跟他王小文有什么关系?!

  顶多也就是他平时忽悠的次数稍微多了一点……

  你忽悠小孩儿的时候,怎么知道他是真的会付诸行动呢!

第365章

  通政司把东宫的奏本查阅完毕直接递送到内阁去了。

  元守直才不烦恼那么多,内阁里坐着的可是李东阳等人,文哥儿正儿八经的老师。他们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以及他们学生教出来的学生(太子),可不就得留给他们自己受用吗?

  李东阳几人对此还一无所知直至拿到通政司送过来的东宫奏本才赫然发现事情有些不妙。

  ……怎么回事?文哥儿不是不在京师吗?为什么东宫会递上来这样一本奏章?!

  李东阳和谢迁看完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疑虑。

  作为一个浙江人谢迁是最清楚里头的门道的。

  本来这块香饽饽已经被人咬进嘴里了,你朝廷突然说要把它收回来搁谁身上谁能乐意?

  尤其是江浙一带的沿海地区私底下搞海贸的人多不胜数,什么片板不得下海全是一纸空谈。

  咱说没有下海就是没有下海,你朝廷派再多人下来查探咱都是没有下海咱可是凭本事富起来的,和私下搞海贸有什么关系!

  谢迁对此虽然心知肚明却也不会傻到去捅破这件事。

  偏偏现在太子直接把奏本递上来了,他们是讨论还是不讨论?

  谢迁心思百转千回,最后想到了还在千里之外的文哥儿。

  这都是什么事啊?

  早就知道这小子从小有股子想把天捅破的劲头,没想到才考上进士的第二年就闹腾出这么大的动作来!

  丘濬的提议很好搁置因为他在朝中本来也没什么朋友哪怕入了内阁也远没有一呼百应的能耐。

  朝臣们没少私下议论认为丘濬入内阁着实不怎么名正言顺毕竟比起谢迁他们漂亮的履历丘濬可是六十好几还被安排去国子监教书的。

  怎么看都不是会入内阁的升迁轨迹。

  何况丘濬自己年轻时不爱攀关系求晋升,自己入了内阁也不太爱被人攀关系手头自然没什么说得上话的人。

  太子可不一样太子一开口不少人不管是为了施展抱负还是为了投机东宫说不准都会踊跃表态兼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