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49章

作者:春溪笛晓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文哥儿道:“您写《五伦全备记》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王恕对他的大作点评了几句,他还一直记仇到现在来着!

  老丘啊老丘,做人不能太双标!

  丘濬脸色更臭了。

  丘濬道:“本来都察院就盯上你了,你还和这些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以后如何在朝中立足?”他那会儿是在朝中待了几十年了,眼看已经没什么盼头,可不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文哥儿的情况根本不一样!

  文哥儿见丘濬一脸不高兴,立刻保证道:“我心里有数的,不会耽误正事。您看我这不是第一个来找您了解吗?”

  丘濬听后脸色稍缓,给文哥儿划拉了几本戏曲相关的书。与其让文哥儿去找别人追问,倒不如他来给文哥儿讲清楚。

  文哥儿在丘濬这边啃了几本介绍戏曲的书,又去找张灵他们讨论此事。很快地,美术指导有了(张灵和周臣),音乐指导也有了(王九思),他们都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特别想把美丽到令他们流连忘返的敦煌壁画搬上戏台。

  由于从小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拿润笔费,文哥儿还能联系上一串的文创产品生产商,可以轻松将敦煌壁画衍生文创产品渗透京师今年的正旦与元宵假期!

  对张灵和周臣来说,这不仅是极好的赚外快的机会,还能让他们更彻底地解构临摹回来的敦煌壁画。

  新社成员开始频繁行动起来,每次休沐日都要凑在一起讨论半天。

  那个叫张灵的还经常呼朋唤友出入那些个曲子胡同。

  弄得都察院都精神了。

  一了解才知道这家伙本来就爱跑这些地方,在苏州甚至经常宿妓。

  跟他玩得好的还有个叫唐寅的,这家伙今年乡试还折腾了一通,只因这家伙放浪形骸、风评不佳,提学御史便一票否决了他的乡试资格。还是苏州知府以及吴宽、沈周、文林等人坚持举荐,提学御史才勉为其难把他给添进乡试补遗名单里去了。

  要不然这家伙连乡试资格都没有的。

  结果这家伙今年愣是考了个南京解元。

  这结果一出来,对吴宽他们而言是一段慧眼识人的佳话,他们都察院出去的提学御史反倒成坏人了。

  按照那位提学御史汇报回来的情况,最爱和唐寅一起钻窑子的可不就是这个张灵张梦晋吗?!

  不过张灵这种从九品小官属于都察院都懒得管的类型。

  众御史又把目光瞄准文哥儿,好你个王小状元,不仅与这种品行不端的人混在一起,还把他引荐给太……等会,王小状元给太子引荐过的是哪个画手来着?

  众人一回忆,发现文哥儿引荐到东宫的是个叫周臣的画师。比起与张灵唐寅他们的交情,文哥儿与周臣只能算是见过几面的泛泛之交,他给太子送了周臣那套画苏州乞儿的画册,令太子养了只羊提醒自己天下还有许多百姓在受苦!

  这件事经过内阁与翰林院几轮歌功颂德下来,朝野上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以这王小状元给太子引荐画师都不引荐自己熟人,反而引荐自己在那之前只见过几回的周臣!

  ……这事儿根本骂不下嘴。

  易地而处,如果是自己小小年纪就有王小状元这样的身份地位以及皇室恩宠,真的能忍住不干点徇私枉法的事吗?枉法可能不会,徇私总是会的吧?!

  偏偏人王小状元就!是!不!会!

  那几个再次试图啃文哥儿这块硬骨头一口的御史都有些绝望了。

  王小状元,恐怖如斯!!!

  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啊!!!

  估摸着是他老师谢迁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下御史看向谢迁这位年轻阁老的目光都变复杂了。

  对这一切,文哥儿始终一无所知。他根本不晓得他虽然没机会进都察院,都察院却充满了关于他的传说!

  接下来文哥儿都在忙着怎么利用京师今年的春节假期给河西走廊造势,争取能抓住机会吸引有钱有闲的商贾过去重振商屯、吸引有理想有追求的读书人过去搞文教建设。打动人心的宣传是要有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要有的,想要形成真正的良性循环绝不能把人骗过去就完事。

  人是长了脚的,你一个劲瞎吹别人难道不会跑吗?

  也就军屯里的军户跑不了,才愿意扎根在那种苦地方。

  以前商贾愿意在边关下大力气搞商屯,图的就是朝廷给的盐引。

  各种政策上的倾斜还是要上书去争取的,都是成年人了,不能只谈梦想不是吗!

  像去别的地方任教职要任满六年才能继续考科举,河西走廊这边可以酌情缩减并给足俸禄,同时承诺往后有什么好机会的话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有这类经历的人。对于朝廷来说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不需要过多的前期投入,应该不会遭遇太大的反对。

  如果要花很多钱,户部那关首先就过不了。

  户部:别问,问就是没钱,你想干啥我都没钱。

  文哥儿去户部溜达过几回,对户部的抠抠搜搜印象颇为深刻,所以做计划时都最先考虑的就是预算。

  反正能上政策的就不上真金白银,能掏别人银子就不掏国库银子,争取整个计划不会因为预算问题被朝廷打回来。哪怕有些内容朝廷不同意,也是可以商量的!

  文哥儿忙忙碌碌,很快到了十一月,他手头拿到了几套样品,有他的《河西游记》,有张灵他们的《敦煌画册》,还有各种衍生产品,从玩具摆件到窗花灯笼,从茶具餐具到文房用品,可谓是一应俱全!买任何一样衍生产品,可以免费赠送一本小册子,拿着它能到不同的店里盖章。

  虽然你没钱集齐大全套衍生周边,但你可以集齐印章啊!

  这些印章也都是张灵他们亲自设计的,图案全部取材于敦煌石窟,看起来十分的华美精致。

  谁看了不想去盖上一个!

  马上就进入腊月了,年轻人该出门活动活动啦!

  作者有话说:

  文崽:一年一度骗钱活动再次开始!

  京师群众:可恶!

  *

  更新!

  这是蹲在外面写的一章!就没有二更啦!

  *

  注:

  ①唐寅的经历:参考历史相关记载

  ②盖章:参考厦门鼓浪屿的玩法(bushi

  满街都是拿着小本本到处盖章的人!

第383章

  京师的年轻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的钱袋子已经被人盯上了直至腊月到来,京师大街小巷开始铺开这次关于河西走廊的宣传活动,众人才赫然发现自己的荷包不够鼓。

  买书送册子,送册子可以集章!

  这是什么玩法好怪想试试!

  既然是小神童的新书不少人自然欣然买单。小神童一年顶多也就出这么一次书,内容那么有趣装帧又那么好看还有诸多名家作序,不管冲着哪一样都该买回家收藏啊!

  还有这个《敦煌图册》,价钱有点贵不过里面全是专业人士临摹回来的珍贵壁画原图,看着就很有意思可以再买一本快要绝版的《河西走廊》搭配着历史背景介绍来看。哪怕自己不想看,光凭这印刷、这装帧的精美程度,过年买来送人也不错啊!

  去年送《大明本草》,收到的人就挺开心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多花点钱不过分吧?

  等到把书买到手大伙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

  什么?还有集章的玩法?让家里的小辈拿去玩吧!

  等小辈回来说起集章过程中看到的系列衍生周边(兜里有钱的还直接买了几样回来给长辈过目)一看那设计、那做工、那包装简直浑身上下都写着“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敦煌大全套”!

  嘶!

  小神童你就说吧,你是不是想让咱一整年白干?

  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廷给的俸禄就那么一点……虽说大家都有那么一点不足为外人道的收入来源可你也不能把大伙的俸禄全薅走啊!

  事实上文哥儿也没拿多少钱能到他手里的也就《河西游记》的润笔费至于计划中的其他部分都是张灵他们赚去了毕竟出设计稿的人是他们。他从小就秉承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原则,从来都不吃独食的!

  这次一起赚钱的还有那些参与这次集章活动的商贾,这么好的宣传机会他们当然不会错过,入选以后恨不能在店里店外挂满相关的标语,好吸引更多人过来买东西。

  对于他们这些铺子而言,正旦前后那么短短一两个月的销售额可能比剩下十个月的总额都要多,他们怎么能不使劲浑身解数把顾客吸引过来?

  加入小神童提出的集章活动,对他们而言好处多多!

  年前的年轻人们也是最有空闲的,他们一年的学业大多告一段落了,纷纷回家帮父母跑跑腿干干活以及出去跟朋友聚会。

  当第一个人拿出集齐全部印章的集章册子来炫耀,就注定了这股集章风潮会在腊月迅速扩散开。

  别人有的,自己怎么能没有!

  自己没钱买不要紧,回家推荐家里人买其中几样东西当年礼送人,就能顺走其中一本精美的小册子开始跑集章活动了!

  反正过年都是要走人情的,这样家里人不用为准备什么年礼发愁,自己也可以出去炫耀自己集齐的章子,何乐而不为?

  要是跑集章活动过程中看到特别心仪的东西可以先记下来,等压岁钱到手了马上买回家!

  周经今年仍然稳坐户部尚书之位,到年底也格外关注各个衙署的情况,严防有人上门来要钱。

  作为户部尚书,必须要死守国库,坚定不移地执行“谁来要钱都没有”的指导方针!

  他很快也注意到文哥儿闹出来的动静,稍一了解就知道这小子还在捣鼓他那西北开发计划。

  大家都以为这小子已经放弃了来着,毕竟当时圣上都说此事非人力所能及。

  他真要能做成,岂不是有非人之力?!

  周经拿到文哥儿给他送的样书,眉头动了动,去找李东阳他们聊了几句:去年开始修《大明会典》的时候这小子跑去西北了,没能把他添进名单里。眼看这届庶吉士马上要散馆了,是不是该把他安排去修书了?

  有能力就该多干活,不能由着他自个儿在那没头没脑地瞎忙活。

  这么好用的苦力,放过实在可惜了!

  看看他捣鼓出来的这些书,哪一本不是精美到让人舍不得撒手?据说不少藏书家现在都会第一时间买他的书回去收藏。

  就算对内容不太感兴趣,放在书架上也觉赏心悦目!

  李东阳他们这些阁臣都是《大明会典》的总裁官,往修书名单上添个人不是什么难事。

  听了周经的提议,李东阳转头看向谢迁,意思是“你这个当岳父的是怎么个想法”。

  谢迁沉吟片刻,斟酌着说道:“等他们这批庶吉士散馆再说吧。”他也不太相信文哥儿能撬动河西走廊这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只不过眼下文哥儿忙得正欢,且再给他几个月看看成效。

  李东阳笑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他捣鼓出来的这些玩法还挺有意思。左右也没找你们户部要钱,先随他去吧。”

  周经想想《大明会典》少说也得编纂三五年,确实不急于一时,便也没有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