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370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第三研究中心这边最近有点忙,徐新华有些忙不过来,出口的几条彩电生产线如今总算能交货。

  但新的问题来了。

  周边地区的电视机厂有点眼馋,想着更新换代一波。

  “换什么换,国内的彩电市场才多大点?”

  一台黑白电视机差不多三百块,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资。

  而一台彩色电视机那得三千块!

  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国内电视机普及任重道远,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机的必经之路还要走,毕竟国民平均收入在那里放着。

  眼馋彩电挣钱多,倒不如踏踏实实把现在的工作做好。

  再说,就算钱挣得多那也不是进自己腰包,除了上交财政外,剩下的结余不都是用来搞研发吗?

  南雁的简单粗暴让徐兴华老脸一红,“我这怎么跟他们说。”

  “就问三个数就行。生产线升级换代准备了多少资金?本地居民平均年收入多少,彩电的销售价格预期又是多少。”

  徐新华也不是没疑问,被南雁瞥了那么一眼,连忙点头,“晓得了。”

  “你是负责人,该拒绝的就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不用答应。今天跟你要生产线,明天想要上天你是不是也得答应?”

  南雁的形容让徐新华笑了起来,“倒也不至于。”

  “人心不足啊,你要是有耐心就跟他们多说说,实在没办法的话那就回头让小杨给你撑场子。”

  这倒是让徐新华有些迟疑,他听说南雁过段时间还要出差,难不成这次出差不带杨秘书出去?

  带这个小林秘书出去也不是不行,但年轻女同志出门在外的可能威慑力不够。

  还是带杨秘书出去比较安稳。

  实际上南雁谁都不打算带。

  去海湾那边有些冒险,她自己倒是无所谓,没必要带着俩秘书一块冒险。

  何况回头上面会给自己安排人。

  这俩指不定还会给她拖后腿呢。

  留在国内处理一些必要的工作更靠谱一些。

  这个问题南雁没回答,徐新华也没再问。

  他想着不再打扰南雁,走了两步忽然间又想起来,“那万一说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怎么办?”

  倒也不是没这可能。

  仿佛无线电厂就是见不得人好,想法子阻拦他们似的。

  “真要是这么说,那就随便他们呗,反正咱们自家生产的彩电,还真不介意跟他们打价格战,看到最后谁哭谁笑。”

  真要是打了价格战,谁都笑不出来。

  但掌握着关键技术的国内彩电生产线,显然能把成本拉得更低。

  事实上不止是价格战,回头跟百货公司说一声,不准其他产品进入,这样就能一劳永逸。

  但到底是同胞,哪能这么下狠手啊。

  还是再劝劝吧。

  就是不知道那些人什么时候再来,徐新华目前只好以逸待劳。

  她这边刚出去,半导体研究中心的王主任没多大会儿就过了来,简单说了最近的工作成果,倒是有两项技术实现了自主研究。

  相关的技术说明都已经写好,递到首都那边让去国际上申请专利了。

  只不过也有几项技术实在绕不过去。

  “那就先搁置,先把其他问题解决了,再回头来看这些,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不用管了。基础不会太卡脖子,重要的还是更新更科技的技术。”

  王主任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光刻机的技术难点在镜头上。

  虽说现在上海光学仪器厂正在进行镜头的研究,但几乎从零开始的研究需要几年时间来发展,而这几年日本也好德国也罢肯定不会原地踏步走。

  “镜头的研究需要时间,不过咱们也不能把赌注都压在镜头上面,我这次去首都,正好找到了一些资料,你最近有时间的话得去首都一趟,看看怎么跟那边的化工厂达成合作。”

  化工厂。

  王主任当即反应过来,“你说的是光刻胶?”

  南雁笑了起来,“是啊,既然镜头重要,光刻胶也很重要,咱们两手抓,镜头现在落后太多,但光刻胶倒是跟国外差距没那么大,把这个做好了倒也算是给自己找了点底气。”

  “是,是这个道理没错。”王主任笑了起来,“我这边工作安排妥当就去首都那边,说什么都会让他们把这个继续研究下去。”

  只有继续坚持下去,才能看得到希望。

  无线电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有什么问题的话你就找小林,她算是业内出身,之前就是工程师,技术相关的多问她总没错,要是解决不了就直接打电话找贺司长,贺司长解决不了就找罗部长,再不行那就等我回来。”

  总之在问题解决之前,就多尝试就是了。

  王主任点头,“成,我心里有数了。”

  几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走马灯似的过来。

  南雁的办公室十分热闹。

  等送走黄主任,外面天色已经黑透了。

  林辰正在走廊里跟杨秘书闲聊,“领导总是这么忙?”

  “那倒也没有,只是刚回来的这几天,事情不免多一些。”

  等着这些棘手的事情处理完了,就是领导给他们找事情做了。

  这事杨秘书不要太熟悉,毕竟好几次都这样了。

  年轻的女秘书虽然知道这是自家领导的作风,但还是有些错愕。

  这种给自己找事做的做派,还真是……

  有些似曾相识。

  两人跟南雁一块吃晚饭的时候,厂里的后勤科长过了来,说起了林辰的安排。

  “家属院那边没有适合的住处,单身公寓那边好像也不太适合,要不暂时住招待所怎么样?”

  林辰十分好说话,“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她本来也不是无线电厂的工人。

  后勤科长看向南雁,这事林秘书说了不算,得听大领导的。

  俚语说打狗也得看主人。

  这是厂长的面子,你不小心处理,能行?

  南雁没开口,这让后勤科长不免有些紧张。

  这安排,是不是不太合适?

  “那我……”

  “挺好的,辛苦了。”

  “不,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后勤科长长舒了一口气,跟林辰交代了几句后,这才离开。

  “您吓唬人干什么?”杨秘书觉得领导有点过分。

  南雁把粥吃完,“那你得问,他想那么多做什么?”

  正常的工作流程走就是,但又想着讨好领导。

  南雁不吓唬他吓唬谁?

  杨秘书轻咳一声,“下面人也不好做事。”

  “上面的不好好做人,下面的又有小心思,倒是双向奔赴了。”

  南雁说了句大实话,让杨秘书和林辰都不知道怎么接这话茬。

  事实上,她也就是随口说一句而已。

  她还管不了别人,管好自己就不错了。

  第二天一大早,地委那边秘书专车过来接人。

  倒是老熟人,张书记身边的那个小李秘书。

  车上就聊了几句,说起了地委这边的一些工作安排。

  “高副部长您有什么建议吗?”

  南雁笑了笑,“我没主持过地方的工作,但也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关系大,我还是不要胡乱开口的好。”

  李秘书笑着道:“说归这么说,但老话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您能把偌大的工厂管好,打理的井井有条,即便是去地方上任职,也差不了。”

  “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城市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可一个工厂才多少人?工厂有各个部门,但一个部门又有多少人?虽说现在是企业办社会,但小型社会与大型社会到底不一样,让你管理十个人容易,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呢?困难程度不同的。在这件事上我可没什么发言权,还是你们张书记做得好。”

  要不是知道这位是副部级干部,压根不需要对一个地委书记溜须拍马,李秘书还真怀疑自己听错了。

  显然,这位口风紧的很,李秘书也没再说什么。

  到了地委大院这边,南雁才知道今天的会议规模还挺大。

  基本上把地区各个单位的负责人都喊了过来,机械厂那边来的人更多。

  显然地委这边准备充足。

  简单的寒暄过后,张书记言归正传,主旨倒是明确。

  新形势下的芜湖地区经济发展道路该如何走。

  对比这个地委书记的热情,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发言不算特别踊跃。

  毕竟他们考虑的还没那么长远。

  李秘书留意到,特别邀请来的高副部长发言也不算特别多。

  也就是牵扯到机械厂时,这才多说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