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 第132章

作者:远上天山 标签: 业界精英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不主动承诺返乡,反倒是其余官员被迫反省,简直……岂有此理。

  因而第二日,柳贺还未上衙,黄凤翔派人至他府上传讯:“吴子道与赵汝师欲上疏弹劾元辅,疏今日就要呈上!”

第175章 劝解

  吴子道即吴中行,赵汝师是赵用贤,也是柳贺的同年,万历二年中进士后便考选入了翰林院,在翰林院众位同僚中,赵用贤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对比柳贺年少得志,赵用贤这一路走来可谓十分不易。

  他是前广东布政司左参议赵承谦子,不过赵用贤并非嫡子出身,而是赵承谦的庶子。十四岁时,赵用贤娶妻张氏,半年过后张氏便过世,二十三岁时他中了乡试,之后去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又未中,备考会试时,其母去世,赵用贤为母守制。

  而到了隆庆二年时,赵承谦去世,赵用贤又为父守孝。

  父孝守完,他才参加了隆庆五年的会试,并且中了进士,还被考选为庶吉士,然而他只在翰林院待了短短几月,其嫡母又过世,他守孝二十七月,待守孝期满方才回翰林院供职。

  因而赵用贤是断断不能理解张居正的夺情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也是吴中行先上疏,之后赵用贤上疏,两人受了廷杖,赵用贤脸上的肉都被打了下来,被其妻带回家制成肉干,吴中行与赵用贤也因这事被削籍回乡贬为民。

  赵用贤有一好友为吴之彦,吴之彦与赵用贤许为儿女亲家,吴之彦子娶赵用贤之女,但赵用贤受了廷杖得罪了张居正,吴之彦心下害怕,便故意激怒赵用贤,讥讽他是婢女的儿子,赵用贤怒而退婚,之后张居正过世,赵用贤被重新启用,吴之彦则将被罢免,于是吴之彦令其子吴镇抬着轿子吹吹打打到赵用贤府上要娶他的女儿,而这时赵用贤之女早已嫁人。

  实情是,当时王锡爵任首辅,赵用贤则是吏部左侍郎,阁部不合,王锡爵便借此事将赵用贤拉下了马。

  ……

  柳贺拜托黄凤翔便是拜托的此事,他请黄凤翔替他盯一盯这几位同年,吴中行此前便有弹劾张居正的意思,赵用贤则是一贯仗义执言,遇上不平事他必然要说上一二。

  听说这两人即将上疏,柳贺连忙奔至翰林院。

  幸好他来得够早,吴中行与赵用贤仍未至。

  柳贺候了一阵,就见吴中行的身影出现在衙堂上,柳贺将他拦住:“子道兄,你知我要说什么。”

  “泽远,你要拦我?”吴中行望了他一眼,“我知这疏一上,泽远你或许会很难办,但如此情景却容不得我不说。”

  吴中行心中也知,柳贺眼下任翰林侍读学士,若是吴中行上疏引发风波,他这个侍读学士难辞其咎。

  柳贺将他拉入内:“子道兄,你知弟子弹劾恩师会如何。”

  吴中行道:“若未做好准备,我这封奏疏也是递不出去的。恩师与其父已有十多年未见面,其父死于千里之外,陛下却不允他回家奔丧,这合乎圣贤之道吗?合乎祖宗法度吗?即便过去也有夺情之事,岂有连京城大门都不出的道理?”

  “汝师兄也是这般想的吧?”

  柳贺与吴中行说完,赵用贤的身影也出现在史馆外,与吴中行一样,见了柳贺之后,赵用贤心知柳贺已明白了他的打算。

  “泽远,你的担忧我也知,然而天子施恩,不代表恩师一定要受。”

  柳贺叹了口气,道:“子道兄,汝师兄,你二人也非一定要恩师守满二十七月的孝期,但恩师必得归乡,对吗?”

  “武宗朝杨新都同样官至首辅,杨新都之父过世,他二话不说即卸下首辅之位归乡,恩师自任胜过李茶陵杨新都,于此事上却大不如也。”赵用贤语气中尤带怒色,不过柳贺毕竟是他的同年,他待柳贺还算客气。

  柳贺道:“此时清丈田亩策刚刚施行,恩师亦是顾虑甚多,且天子与太后也不愿恩师此时离去。”

  “连离京一步也不能?”赵用贤道,“若是

  仅守孝一事倒也罢了,泽远可看到陈三谟曾士楚?台谏失责至此,难道不是恩师的过失?”

  柳贺看向吴中行与赵用贤:“子道兄,汝师兄,今日我还是要将你二人拦住,若是你们非要上疏,还请忍耐两日。”

  “为何要忍?”

  若非说话的人是柳贺,吴中行恐怕要将他直接推开了。

  “我已决定,由我上门来劝。”柳贺道,“若我劝解不成,你二人再行事,如何?”

  “便是泽远你劝说恩师回乡守制,言道失职我也是要弹劾的。”

  柳贺道:“便依你二人所言。”

  ……

  柳贺其实已经想过要劝张居正了,但何时劝,怎么劝,他仍缺少一个时机。

  夺情这件事上,张居正其实和天子、太后都玩了一个心眼,若非他在冯保那边鼓风,天子的夺情诏也不会那么快就下发。

  在柳贺看来,此前张居正只是权倾朝野的首辅,但自夺情之事后,他便在百官心目中留下了不守宗法伦常的印象,历来官员没有一个如他这般的,但张居正不守规矩如此,朝野上下却无人敢发声。

  言官只知附和于他,不愿掺和进夺情/事的吏部尚书张瀚也一直被弹劾,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张居正自认做的是正确的事,他也很难得到理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眼下张四维叫柳贺去劝张居正留下,吴中行、赵用贤却上疏要令张居正归乡,两者之间选的话,柳贺当然不会听张四维的。

  所以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柳贺坐在马车上,京城的天一日冷过一日,到了张府门前,依然有许多官员等着张居正的面见。

  柳贺入内并未受到任何阻拦,张文明远在荆州老家,张居正虽未回乡,府中依然弥漫着一股哀恸的气息。

  见到张居正时,他并未着官袍,只穿着一件常服,看似比平日更瘦削一些,柳贺入内时,他只抬眼瞥了柳贺一眼:“泽远今日怎么有空上门?”

  柳贺并未答话,只是对着张居正深深一拜。

  看到柳贺的动作,张居正眸色陡然锐利了起来:“谁叫你来的?张子维,还是申汝默?”

  沉吟片刻,张居正又道:“不对,这二人恐怕请不动你,莫非是天子?”

  柳贺抬头正视着他:“弟子请恩师回乡守制。”

  “你是打抱不平来了?”张居正站起身,打量着柳贺,“满朝文武皆在挽留本官,为何独你柳泽远叫本官回乡?你也知,若是我回乡,变法便难再施行。”

  “但弟子不忍恩师遭受唾骂。”

  张居正笑道:“本官已经说过,旁人非议与我无干。”

  “恩师可以不顾旁人非议,弟子却不愿见恩师遭旁人非议。”柳贺道,“恩师,天子年少,如今满朝文武皆出言挽留恩师,待天子年长之时,又会作何想?”

  “天下人皆知,恩师重君臣大义,然而为这大义却要恩师违背人子的本分,日后在旁人口中,恩师便不是那全君臣大义之人,而是事父至不孝之人……”

  柳贺说到这一句时,张居正脸上已染上怒色:“住口!”

  “旁人明知会如此,却依旧将恩师推至不忠不孝之地,因恩师名声与他们无干。”

  “砰”一声响,张居正竟将手边的一个花瓶打破,花瓶碎片有一块砸在柳贺下巴上,将他下巴给划破了。

  首辅一怒,血流成河,张居正这一怒自是非同小可。

  “弟子恳请恩师为身后计。”柳贺头叩着地面,“请恩师回乡守制。”

  “若本官不回呢?”张居正厉声道,“你弹劾的奏章是否已经备好了?”

  “弟子不敢。”

  “你柳三元有何不敢?此番来劝我,若是事成,天下人都要夸你柳三元为人淳实忠孝,张子维不是劝你挽留本官的吗?你不怕得罪本官,也不怕得罪张子维,你只怕自己名声受损,日后我若有事,你也能及早与我撇开关系。”

  柳贺又答道:“弟子不敢。”

  但张居正这番话的确戳破了柳贺的心思。

  事实上,柳贺的想法不仅他自己清楚,张居正心里其实也清楚,只是彼此都未将这一事实戳破。

  张居正能容他,也并非柳贺为人他多么信重,若论君子,朝野上下比柳贺有德的君子比比皆是,张居正只是看中柳贺的才干,希望他为天下百姓多做些实事罢了。

  可旁人不敢上门劝他,柳贺却偏偏跑在第一个!

  正如万历二年的会试,旁人不敢筛了他张居正的儿子,他柳泽远却第一个为之!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室内便寂静了下来,柳贺可以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你来此便是为了劝我?”过了许久,张居正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

  “正是。”柳贺道,“弟子不敢作他想。”

  “以你柳三元的本事,不是该劝本辅广开言路,令台谏之权回归原位么?”

  柳贺恭敬答道:“恩师若想全心改革,便不能有内耗,弟子明白恩师的做法。”

  作为当朝首辅,谁没有养着一堆言官?高拱和张居正支使言官的本事是一脉相承,谁也别笑话谁。

  “然而台谏若被压太久,日后恐怕也难以控制。”柳贺忍不住又补充了一句。

  等张居正不在朝了,言官们没人约束,恐怕还会再起祸事。

  张居正瞥了他一眼:“你看看你,永远只有半句好话。”

  柳贺倒不会如邓以赞那般成日找他的不是,行事也不似刘台、傅应祯那般不计后果,但他就算吹捧他,也只会说一半留一半,对他这个座师永远有所保留。

第176章 回府

  “柳贺,你在朝为官,所为究竟是何?”张居正停顿了片刻,忽然道,“有人为名,有人为利,而你呢?”

  “你非官宦世家出身,背后也无人支撑,无论考成法亦或是清丈田亩策,你不反对,却也不大张旗鼓声援。”张居正望了柳贺一眼,“但你可知,这时间并无真正的中庸。”

  柳贺并未旗帜鲜明支持张居正,却也不在反对张居正的行列里,以他的能力眼前尚且能够自保,但这般下去终究是行不通的。

  他想做什么,终究得亮剑才行。

  柳贺道:“弟子心中明白。”

  “你若答是为了天下百姓,就不必多言了。”张居正道,“你可知我为何不用海刚峰?”

  “海刚峰为人过于刚直。”

  “并非全如此。”张居正道,“你可知,海刚峰虽为直臣却非干才,他为官名望虽大,在朝中却少有人支持,若是用人,我宁用殷养实而不愿用海刚峰,若我是海刚峰,无论何法都难以推行。”

  张居正这也是一句实话,在官场上,海瑞就属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那类型的官员,其他官员都不太乐意和他打交道。

  “为官需有政柄。”张居正道,“眼下你不必对我说,但你将为何,天下终有人知。”

  柳贺低下头,轻声道:“恩师,弟子并非反对恩师的变法。”

  “那我便要问你,若日后天子、满朝文武反对变法,你可愿如我一般对抗满朝非议?你可愿以己身护这变法之策?”

  不需玉带冠服,张居正仅站在那里,就给了柳贺一种难言的压迫之感。

  他成为张居正的门生已有六年,这是二人第一次直白地袒露想法。

  柳贺答道:“在弟子有能力之时。”

  张居正笑道:“你的能力我是信得过的,若非为了翰院中那些翰林,你也不必跑这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