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非要和我换亲 第128章

作者:猫说午后 标签: 天作之合 重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谢尧臣穿好中衣,揭开被子下榻,拿过中裤,边套边对宋寻月道:“昨晚他们便开始着手处理挤压的政务了,余下的日子,我得日日去知府衙门盯着,但……”

  说着,谢尧臣已经穿好中裤,拽着两根束绳,朝宋寻月走过来,示意她帮忙系一下,宋寻月还在榻上坐着,伸手接过,在他肌肉线条分明的小腹前,给他系束绳,道:“没事。正事要紧,左右咱们不赶时间,等你忙完咱们再去玩一样的。”

  谢尧臣抿唇笑,伸出双手捧住她的脸,揉了揉,随后道:“就算你开明,你夫君也坐不住啊,我在衙门找了个窗户开外墙的小院,等他们看着我进去,我就跑出来找你,咱们该怎么玩还怎么玩。”

  宋寻月诧异抬头看他:“原来昨晚辰安说的是这意思?你这样被发现不好吧?”

  谢尧臣挑眉道:“放心吧,叫张立守着,他知道怎么做,不会被发现。”

  宋寻月闻言,唇边绽开灿烂的笑意:“那成。”

  见她还是更希望自己在,且笑容如此甜美,谢尧臣一时没忍住,顺势捧起她的脸,便在她唇上重重亲了下,怎料二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再兼谢尧臣高,身子一时不稳,谢尧臣起身时不慎蹭过她的嘴角。

  宋寻月立时急道:“我刚上的妆!”

  谢尧臣连忙低头去看,正见她的口脂,被蹭出来一道,谢尧臣看着王妃那双含怒的眼,脊骨有些发凉,他松开宋寻月的脸,转身便往净室走,缓缓走出去两步立马提速,一溜烟钻进了净室中。

  宋寻月又气又笑,拿着帕子边擦,边去梳妆台重新补妆。

  余下的十来日,谢尧臣每日晨起去知府衙门,进去后跑出来,夜里玩完回来,再溜进去,然后再从衙门出来。可怜张立每日圈在那四方地里,因着过于无聊,每日便看无关紧要的府志,看多少就放在那里,于是每日在李孝儒眼里,那些都是谢尧臣看得,心间不禁感叹,这纨绔竟还有这般认真的一面。

  十日后,皇帝终于收到了谢尧臣之前上的折子,待看完后,皇帝不禁蹙眉:“这李孝儒,当年事情办的那般好,如今倒是胆大妄为起来,竟敢如此疏忽懈怠。即刻叫翰林草拟圣旨,斥责河南府一众官员,并罚奉半年。”

  福禄行礼应下,对皇帝道:“陛下莫气,臣记得陛下说过,人常于逆境中成长,而与顺境中懈怠。那些于顺境中,还能坚持精进的人,才是真的有品格。想来这便是人性,希望这李大人,能记住此次教训。”

  皇帝点头,随后目光复又落在折子上,唇边出现笑意,颠着手里的折子对福禄道:“老三倒是挺叫朕意外,他竟是能看出河南府有成祸之兆,颇有些远见,啊?哈哈……”

  河南府众多官吏,都沉溺在如今的功业中,尚且不知居安思危。道理人人都懂,但真实情况是,人往往身处其中而犯其错,很容易一叶障目。

  但未成想,他这素来耽于享乐的老三,竟然能没跟着一起骄傲沉溺河南府的现状,反倒是看出其弊端。甚至还能引用《贞观政要》中太宗所言“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的道理,颇还有些融会贯通的意思。

  能读书者众,但能举一反三者少,能举一反三且能融会贯通者更少!

  皇帝看着折子上那一手宛如游龙的行书,叹道:“这老三啊,如今看来是聪明有之,敏慧亦有之,只可惜这些年耽于享乐,无心上进,生生给自己耽误了。”

  福禄笑着道:“三大王只是玩心重了些,但品行是好的!这么些年,从未干出什么仗势欺人的事,且不沾女色,身边只有一个王妃。想来等过些年,三大王玩心过去,会知道什么才是紧要的。”

  这话若是换成从前,皇帝绝对冷嗤,只会觉得福禄是在奉承他,但放在如今,他竟真觉得是这么回事。

  皇帝缓缓点头,认可道:“诚如你所言,老三言行目前看着是没有出格之处,但至于品行到底好不好,可不能这么快下结论。朕倒是希望他尽快收心,但眼瞧如今不仅爱玩,还要带着王妃一起玩,指不定日后生个孩子出来,也是个小混世魔王。”

  福禄笑道:“那陛下岂不是又多个开心果吗?”

  皇帝笑笑,扔下折子,接着对福禄道:“再去给传旨的人吩咐一声,等到了河南府,不着急回赶,看看河南府这官风,老三是如何纠的,届时带着消息回来,上报给朕。”

  福禄正要领命,怎知皇帝忽地补充道:“切记,不要告诉老三,省得他见人带话,不给朕递折子。”

  福禄闻言失笑,陛下还是念着儿子的,福禄行礼道:“臣这就去。”

第133章

  回禀王爷,王妃是喜脉。

  福禄即刻出了勤政殿, 找了小徒弟去翰林传话。目送小徒弟走后,福禄转身进殿, 心下不禁琢磨, 除了三大王小时候,陛下在期间很长的许多年里,其实并不怎么理会三大王,那时陛下对他, 着实失望。

  甚至连知道他要成亲后, 也只是嗯了一声, 没有过多关怀, 但自三大王献给陛下那本描绘孺慕之情的小册子后, 似是勾起了陛下多少年忙碌中,连自己都忽略掉的情感,对三大王, 不知不觉特别了起来。

  别的皇子, 在朝中任职, 或多或少都会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些事,其实陛下私底下都知道,这大魏朝堂之上,有诏狱的人在,没有什么能瞒过陛下的眼睛, 只要众皇子不过分, 他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陛下也得时刻警惕, 以防皇子势大, 酿出祸端。

  所以对于其他皇子, 陛下在做父亲的同时, 也在做君,无法像对待三大王一般,可以更多的流露些慈父之心,没有太多朝政上的考量。唯有福禄心里明白,这样简单的父子关系,对陛下而言,是何其珍贵,陛下总说希望三大王能收收玩心,但他作为跟了陛下一辈子的人,反倒希望三大王能一直如此,平安快乐。

  翰林拟旨后,皇帝阅过,即刻便派出传旨的太监,带上圣旨前往河南府。传旨太监一路快马兼程,十日左右,便抵达河南府。

  而谢尧臣和宋寻月,已在河南府逗留二十来日,这二十来日,河南府一众官吏在谢尧臣每日的“监督”下,不仅将积压的政务处理干净,整个河南府的官风,也一改往日懒散,终于像样起来,恢复正轨。

  传旨的太监将皇帝处罚的圣旨诵读后,便依照皇帝所言,切实了解谢尧臣是如何在河南府整顿官风,很简单,就是每日亲力亲为,亲自督守。

  那太监得知此事后,委实惊愕不已,三大王竟会这般认真的呆在河南府知府衙门二十来日!这还是京里那个谁提起都摇头的纨绔吗?

  传旨太监忙将此事写下,飞鸽传书送回给皇帝。

  飞鸽传书很快,三两日功夫,皇帝便收到了消息。

  当皇帝看完手中的消息后,同样眼露诧异,对福禄道:“福禄,老三居然在知府衙门,亲自督导二十来日。”

  福禄闻言亦是一惊:“三大王这是收心了?”

  皇帝听罢,半晌没有说话,神色有些复杂。按理来说,他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是老三这转变委实快了些。

  皇帝心间闪过一丝疑虑,转变的这么快,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这些年的所有表现,是藏拙守愚,故意做出一副纨绔模样。

  而一个皇子,若这般做,大多是为了叫旁人放松警惕,私底下韬光养晦,以便于培植自己的势力。

  若当真如此,他这些年,可委实忽略了这个儿子。一旦其势力已无法掌控,展翅那日,必会“一鸣惊人”,不知会惹出什么祸端来。

  皇帝手里的念珠盘得有些快,心间琢磨着,得命人着手调查下老三。

  念及此,皇帝对福禄道:“命诏狱的人,清查一下老三这些年和哪些人打过交道。”

  福禄一听诏狱,便知事情怕是有些麻烦,为三大王感到揪心的同时,却也没敢再多言,即刻去办。

  福禄走后,皇帝深吸了一口气,忽觉他这皇帝做的,当真无趣。既怕儿子不上进,又怕儿子太有能耐,半点体会不到寻常父子的感情。

  而河南府这边,传旨的太监花了五日功夫,彻底将皇帝的圣旨落实,准备再歇一日启程,而就在今日,李孝儒忽地接到一个案子,得去趟邻县,他即刻去谢尧臣所在的小屋,敲开院子的门,对张立道:“劳烦先生转告王爷,下官得出去办个案子,怕是夜里才能回来。”

  张立点头道:“去吧,我这就去跟王爷说。”

  说完,张立关上门,装作一副谢尧臣真在里面的模样,进屋去告知。

  李孝儒见张立已去回禀,便即刻带着人离开衙门,前往邻县。

  在邻县整整忙活一个下午,李孝儒方才忙完,累了一身臭汗,疲惫的坐轿往回走。因着这些日子在琰郡王眼皮子底下,又被陛下圣旨斥责,罚了俸,此次出来,李孝儒衣着甚是亲民,甚至都没敢坐官轿,只选了顶寻常的青布轿子。

  回来的路上,李孝儒干渴不已,路过虞山脚下,正见有处茶摊,忙命人停轿,下去喝茶。

  虞山多珍奇秀木,茂密成林,景色奇佳,是河南府夏日游人常往之地。此处茶摊虽简陋,但坐在此处,却可见虞山秀美风光,风景甚是怡人,尤其此时天近黄昏,比白日景色更有意境。

  李孝儒忙碌了将近一个多月的心,在虞山之景中,忽生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心情松弛下来,解渴之后,复又点了杯茶,边欣赏风景,边浅酌慢饮起来。

  约莫一刻钟后,李孝儒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山道上,面上怡然之色消失,转而面露诧异。

  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连忙揉了揉眼睛,再去细看。可再看之下,从山道上和一名貌美夫人携手下来的人,还是琰郡王!

  李孝儒大惊,琰郡王不是在知府衙门吗?眼前这是怎么回事?

  看琰郡王身边的那名女子,想来便是琰郡王妃,夫妻二人缓步慢行,说笑不止,一副极恩爱幸福的模样。

  李孝儒嗖一下转头,扔下一串铜板,转身便钻回了轿子里!

  进了轿,李孝儒这才揭开轿帘一个角,重新细看。

  那人确确实实是琰郡王无疑!

  “忒!”李孝儒暗斥一声。

  难怪这么久以来,就只有早晚才能见着琰郡王,白日里无论去递什么话,都见不着人,敢情人白日里压根不在!

  李孝儒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那小院的屋子,有一扇窗户是连着衙门外墙的,若想偷摸跑出去,别提多方便。

  好啊好啊,这些日子,他以为琰郡王天天在,每日兢兢业业,战战兢兢的在衙门处理政务。甚至有的时候,琰郡王不出来,到了放值的时间他们也不敢走,有一次,甚至等到了夜里子时,琰郡王方才姗姗出来,他们才敢回家。

  他还纳闷呢,琰郡王看府志和卷宗,居然如此认真,结果闹了半天,他们全被这纨绔给耍了!

  他还一直觉得奇怪,大魏出了名的纨绔,怎么和传闻中半分不像,行事居然如此认真!结果全是样子功夫!

  虽然不管琰郡王在不在,他们以后的日子,都会认真处理政务,但想想这二十来日,一直以为旁边守着位爷的提心吊胆,他心里还是极其不舒服。

  李孝儒暗自生了半晌闷气,命人起轿回城。

  第二日一早,传旨太监要回去,李孝儒一早就过来相送,二人随便说了几句话后,传旨太监对李孝儒道:“那我这就回京了,李大人引我去跟三大王辞行。”

  传旨太监说罢,李孝儒面露难色,支支吾吾道:“这……”

  传旨太监见此不解:“怎么了李大人有何不妥吗?”

  李孝儒只好讪讪笑笑,装作一副很为难的模样,对传旨太监道:“王爷……可能不在。”

  传旨太监面露诧异:“怎会不在?今晨亲眼看见王爷进去的,这也一直没见出来过。”

  李孝儒只好俯身至传旨太监耳边,低声道:“回中贵人话,其实知府衙门里,我们大家伙都心知肚明,只是不好言说。下官那院子的小屋,有扇窗连着外墙。王爷到底金贵,我这衙门简陋,王爷坐不住实乃寻常。”

  传旨太监闻言,恍然明白过来!一时眼露震惊,他还以为他们三大王终于收心了呢,原来压根没有,居然从窗户跑了?那岂不是每日都翻窗两回,从衙门进,又从衙门出,全是做做样子?

  这要换成别的皇子,他会惊诧非常,但这事是琰郡王干出来的,就显得格外合理。

  传旨太监只好道:“那成,我这就走了。”别去辞行了吧,省得进去人不在,明晃晃的打三大王的脸。

  李孝儒陪笑点头,送了传旨太监离开。

  传旨太监再次快马加鞭回京,一路上都在犹豫,这琰郡王偷跑出去的事,要不要跟陛下说?

  思来想去,传旨太监最后决定,还是说吧,虽知琰郡王怕是会挨斥责,但毕竟他的主子是皇帝,他没道理替琰郡王瞒着,一旦日后被陛下知晓实情,指不定还会反责他办事疏忽。

  十日后,传旨太监回宫,一回宫,便即刻前往勤政殿,去给皇帝回话。

  此时此刻,皇帝正在勤政殿中批折子,见传旨太监回来,抬眼看了一眼,问道:“此去如何?老三将河南府整顿的可好?”

  传旨太监行礼道:“三大王日日去知府衙门坐着,亲力亲为,河南府官风已大幅改善。”

  皇帝听罢,心间平静,不知该喜该忧。

  而就在这时,传旨太监再复行礼,面露些许难色,开口道:“陛下,有桩事,臣思来想去,还是得跟您说一声。”

  皇帝抬头看向他,道:“你说。”

  传旨太监面上难色愈盛:“这……三大王虽每日卯时便去知府衙门,夜里很晚才出来。可三大王所处那院子,有扇窗户连着外墙,三大王看似日日在知府衙门,其实……”

  话至此处,传旨太监抬眼,偷偷觑着皇帝的神色,有点不敢再说下去。

  皇帝明白过来,立时眼露嫌弃,问道:“其实他一去就从窗户跑了是吗?”

  传旨太监讪讪点头。

  “这老三!”皇帝一声骂:“当真是半点不见长进!”就说,他怎会忽然改了性子,变得如此认真,原来全是表面功夫。

  嘴上虽然骂着,但皇帝心里之前那些担忧,却莫名消散,他无奈摆手道:“也罢也罢,左右纠官风的目的达到便好,朕对他没什么要求。”

  皇帝挥挥手,示意传旨太监退下,对福禄道:“你现在去诏狱,问问老三身后查到什么没有,若没有,叫他们收手吧。”

  他这废物儿子,着实没必要再查,什么韬光养晦,什么藏拙守愚,是他高看他了。

  福禄领命立刻便去了诏狱,约莫半个时辰后,福禄从诏狱回来,带着诏狱的廷尉前来。

  廷尉跪地行礼:“臣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