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妹非要和我换亲 第138章

作者:猫说午后 标签: 天作之合 重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说罢,他抬眼看向谢尧臣,讨好笑笑,语气也跟着讨好道:“表姐夫,那我们可以回家了吗?”

  可别再打了,真的疼!那么优雅的举止,怎么打人能这般的疼?

  谢尧臣冷嗤,这魏承贤脸皮可真是厚,他跟着冷声道:“少来跟本王拉亲近,你可知,你推你祖父那一下,你祖父撞到了头,出门便晕厥了过去,至今未醒,大夫说凶多吉少。”

  谢尧臣故意将话说的严重,方才听大夫的意思,就怕颅内出血,只要接下来的几天,魏同和不出现频繁困倦的情况,就不会有大碍。

  魏承贤闻言一怔,身子一软瘫坐在地上,立时红了眼眶,他一把抓住谢尧臣的衣摆,他怔怔望着谢尧臣,泪水大颗大颗的往下掉,半晌后,他忽地松开谢尧臣的衣摆,边系身上衣服的系带,边跌跌撞撞往外跑去,出门后直冲魏家的方向。

  谢尧臣看了看手里的竹条,还差十下没打完,不过看在他还算有良心的份上,剩下的叫魏家人自己打吧。

  谢尧臣转头看向堂中其他人,他们还跪着,他扫了一眼,沉声道:“男的全部带走!叫各家小厮回去通知家主,亲自来本王跟前领人。”

  说罢,谢尧臣往外走去,护卫们则上前赶人,走了几步,谢尧臣似是想起什么,转头问道:“甄娘是哪个?”

  一名女子膝行出人群,仍旧低头叩首,谢尧臣扫了眼,道:“也带走。”

  那女子身子一凛,脸色明显开始泛白。

  在场所有公子哥闻言觑了谢尧臣一眼,集体起身,找衣服的找衣服,穿戴的穿戴。谢尧臣看着眼烦,嫌恶的深深瞪了一眼,率先下楼去。

  谢尧臣下楼后,那赵知府家的赵公子,看了眼谢尧臣的背影,暗自编排,琰王的名号谁没听说过,大魏出了名的纨绔,因不得皇帝喜欢,出宫封王时还只给了郡王,半年多前才封亲王,来他们这小地方装什么正经?

  但编排归编排,各个还是老老实实的穿好衣服后跟着走了。而那甄娘被带走时,店里掌柜也是大气不敢出,在谢尧臣出门后,辰安在醉花楼前台上放下一锭金,作为赔罪,这才跟着谢尧臣离去。

  谢尧臣带着一堆公子哥回到魏府时,张立已守在门口,上前跟谢尧臣行礼道:“王爷,王妃娘娘同二老在后头院里,我在这等您,引您一道过去。”

  谢尧臣点头,随后指了指那名叫甄娘的女子,低声对张立道:“将她带回我们自己宅子里去,看管起来。”

  多年和他那些手足兄弟们打交道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种地段的女子,能哄得魏承贤跟家里闹成这样,怕是受过调教,来路不明,得留心些。

  张立行礼应下,即刻安排人去办,随后便引着谢尧臣进后院,而那些个公子哥,全被谢尧臣扔在正厅院里的影壁后,面壁罚站。

  谢尧臣刚跟着张立进院,便见旁边卧室窗户开着,里头传来魏同和训斥魏承贤的声音:“得亏今日是有王爷在,若不然老夫这把骨头今日死在医馆,都请不回你来抬棺!”

  魏承贤声音里隐带自责道:“我不知你伤得那么重。”

  谢尧臣接着往里走去,又听自己王妃声音传来:“你还好意思说?你怎么敢还手的?外祖父年纪大了,你又正值青壮,他如何经得住你那一推?出手的时候,当真不考虑后果,不分轻重吗?”

  谢尧臣缓步走了进去,朗声道:“他若分轻重,今日就没这回事了。”

  魏家人都在,除了魏同和被谢尧臣制止,其余人闻声转头行礼,谢尧臣免了礼,走过去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扫了眼桌上几个茶盏,向宋寻月问道:“你的杯子是哪个?”

  宋寻月给他指了,谢尧臣抬起便喝了几口水,余燕堇忙命房中婢女给谢尧臣倒茶,谢尧臣这才放下杯子,指了指魏承贤,问魏同和道:“甄娘是怎么回事?”

  宋寻月面露不解,魏同和与魏老太太诧异看向魏承贤,魏老太太道:“年前你爹娘和哥哥回来的时候,你不是答应同她断绝往来了吗?”

  魏承贤支支吾吾片刻,随后道:“她虽出身风尘,但人却单纯无瑕,是很好的姑娘。”

  话至此处,宋寻月也明白怎么回事了,不由一声长叹,深深白了魏承贤一眼,余燕堇则语气不容置疑道:“我同妓女可做不了妯娌,小叔若执意如此,我便只能自请下堂。”

  魏承贤闻言急道:“我娶我的,关你什么事?”

  话音刚落,屁股上便狠狠挨了一脚,魏承贤愤怒转头,正见谢尧臣坐在椅子上,伸出来的大长腿还未收回去,正垂着眼皮,冷眼盯着他抬杯饮茶。

  魏承贤见是谢尧臣踹的,乖巧低眉,自拍了拍后襟,没吱声。

  魏同和等人看着惊呆了,这小子除了在他爹跟前,可从没这般听过话!不由暗暗为谢尧臣竖了个大拇指。

  宋寻月见此,只觉谢尧臣此时气势压人,即便他没有王爷这身份,这身好武艺,也足以叫表弟听话,她低眉看了看自己的肚子,放心了,这当爹的管得住。

  魏同和抬起手指,指着魏承贤,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宋寻月怕他又头晕,忙上前坐在外祖父身边,倚在他肩头,边轻抚他胸口,边撒娇道:“外祖父别生气,眼下你头伤着,生不得气。”

  随后低声在魏同和耳畔道:“您放心,有王爷在,表弟不敢闹。”

  九年未见的外孙女亲自哄,魏同和心间的火气去了不少,扫了眼魏承贤脖子到脸颊留下的两条血痕,指着魏承贤道:“如今是有能管你的人了,你且继续胡闹,再气的你表姐动胎气,我可护不住你。”

  说实在的,魏承贤刚进来的时候,他看到那些血痕,着实惊了下,琰王是真的没留手!照实了往狠里打。足可见他多在乎外孙女和外孙女肚子里的孩子,他敢说,他这孙子若再胡闹,琰王扒了他的皮都有可能。

  魏承贤讪讪笑笑,偷偷觑了谢尧臣一眼,不敢吱声。

  谢尧臣横了他一眼,对魏同和道:“外祖父在静江府,官场上可有不对付的人?”

  若魏承贤只是单纯的好玩、顽皮,他不会怀疑什么,只当是这年纪叛逆,但冒出个来路不明,且能哄得这等出身的魏承贤非她不娶的甄娘,他就觉得没那么简单。魏承贤好歹是官家出身,魏家家风又好,寻常手段不至于蒙蔽他,那么那甄娘必是很有手段,以他的年纪看不出来。

  他犹记当年出宫前夕,母妃宫里新来的一批小宫女,对他甚是殷勤,夏日故意衣衫单薄的在他跟前转悠,他那时虽才十四,但已经知道自己几番被暗害的事,便留了心,后来查明那几个宫女跟皇后有关,可给他恶心坏了,好在没多久就出宫分府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且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把刀,自然常会成为拿在别人手里杀人的利器!当然,于他而言,王妃除外。

  魏同和不知谢尧臣为何忽然问这么一句话,和魏承贤的事八竿子打不着,想了想,回道:“身为通判,替陛下行地方监察官员之责,不对付的人,自是有的。”

第142章

  今日,他真切的看到了民间疾苦!

  话及至此, 魏同和不由自嘲笑笑,跟着又道:“应当说, 当地大部分官员, 都同老臣不大对付。”

  谢尧臣意会其意,了然点头。大魏各州府皆设通判,知府为正四品,知州为正五品, 通判则为正六品, 但知府和知州都怕通判。因通判相当于皇帝眼线, 于各地监察官员。

  地方出台的行政文书, 都需与通判一同签署, 方能生效,知府和知州的很多决定,都并非他们自己能够拍案, 皆受通判制约。

  谢尧臣接着道:“外祖父在静江府, 这已是第九个年头, 不知这些年,同当地知府、知州,都出过哪些分歧?”

  魏同和眉峰微蹙,回道:“整个广南西路,不似中原之地富庶,人口亦少, 钱粮两库皆无有富余。自老臣至静江府, 知府共换了两次, 如今的赵知府赵文薪, 乃两年前到任, 曾为临安府秀州知州, 颇有政绩。陛下升任其为静江府知府,想叫其亦在此地做出些政绩来,但静江府本就不富裕,钱粮都很难支撑其施展拳脚,于是赵文薪思来想去,便决定增收桥头税,但增收桥头税的文书,老臣一直不同意签署,僵持两年之久。”

  桥头税,顾名思义,设在桥头的税。百姓若是想过桥,便得交税。若不交税,便会连所带货物一同扣下,损失更重,所以桥头税一旦设立,大部分百姓若想生活不受影响,顺利过桥,就得老老实实交桥头税。

  大魏有些州府,确实是会设桥头税,但如今大魏整体来讲比较富庶,桥头税如今已是少见。桥头税,增加官府收入的一种方式,并非极其十恶不赦。

  谢尧臣听罢问道:“那外祖父为何不同意?”他的直觉告诉他,那甄娘出现在魏承贤身边,许是同这件事有关。

  魏同和叹道:“自富庶之地而来的知府,到任时间又短,如何知百姓之苦?待老夫头伤好些,亲自带王爷去瞧瞧,王爷便知。”

  谢尧臣想了想,对魏同和道:“你歇着养伤便是,本王今日便同王妃一道去静江府附近瞧瞧。”

  院里还有一堆公子哥,谢尧臣想了想,跟魏同和道:“外头那些公子哥,如若他们的家人来领人,便叫他们在厅里等着,等本王回来后再说。”

  说罢,谢尧臣复又看向魏承贤,对魏老太太道:“外祖母,家法还差十二下没打,本王等下和王妃出去后,你教训了,他要是敢反抗,你且告知本王便是。”

  魏承贤听罢看了谢尧臣一眼,复又低眉,站在魏同和塌边,甚是老实。

  待谢尧臣吩咐完,魏同和忽地问道:“王爷与王妃同去,可是要坐马车?”

  谢尧臣不知为何他有此一问,不解道:“自然。”

  魏同和听罢笑道:“乡下路不好,寻月有孕,便不要跟着去了,王爷自己去,骑马快,还方便。”

  魏同和并不是故意要将小夫妻分开,而是谢尧臣不知情况。

  他其实能够理解赵文薪和谢尧臣这类人眼里的世界,他们生在富贵中,长在富贵中,有些时候,他们并不是“何不食肉糜”,而是他们自小接触的一切,限制了他们对真正处在底层的百姓生活的想象,就像有些贫苦人,永远无法想象这世上会有人住在足以叫人迷路的宅子里。

  他曾经也不理解,若非被贬静江府九年,他竟不知,同一片土地上,近在咫尺面对面说话的人,或许就和你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里。

  谢尧臣抬眼看了看宋寻月,随后对魏同和笑笑,解释道:“可我习惯同王妃一道,除非有要紧事不得不分开……”且女医也说了,她如今虽有孕,但每日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反而有助于生产。

  屋里的人除了宋寻月其余人皆愣了一瞬,尤其魏承贤,余光看着谢尧臣,有点不敢相信传说中的琰王居然这么黏人。

  魏同和和魏老太太相视一眼,尴尬笑笑,但又都从彼此眼里看出一丝欣慰,看得出,小夫妻感情很好。

  魏同和只好再次跟谢尧臣重复道:“王爷出去看看就明白了。”

  自在一起后,形影不离相处至今,彼此于他们而言,已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分开还真是不习惯。宋寻月看向谢尧臣,见自己夫君那张俊脸里隐带委屈,她便笑着宽慰道:“外祖父还伤着,我不大放心,我留着照顾外祖父,你多带些人,再去把衣服也换换,早去早回。”

  “行吧。”谢尧臣应下,起身道:“那我去换身简单些的衣服。”

  见谢尧臣起身,余燕堇忙唤来小厮,引谢尧臣和辰安去净室里更衣,魏同和则唤来府里一名小厮,负责给谢尧臣带路。

  不多时,谢尧臣出来,他已脱下今日那身黄白游绣金菊的圆领袍,换上了一身玄色武服,发冠也没戴,只以绑带拴着,一条马尾垂于脑后。

  见他底下中衣的衣领稍有些不平整,宋寻月上前给他整理,谢尧臣低眉看她:“我尽量早回,要是回来晚,你别等我,到时间便先用饭。”

  辰安则即刻出门,去点了几个护卫,其余人留在魏家守着宋寻月,又去后院备马。

  宋寻月给他整好衣领,笑道:“外祖父和外祖母还能饿着我不成,你快去吧。”

  谢尧臣笑,伸手拖住她的后脑勺,本欲在她额上亲一下,可身子刚一前倾,这才意识到房中人多,只好作罢,道:“那我走了。”

  宋寻月点头,谢尧臣转身出门。

  目送他离去,宋寻月转身坐回外祖父塌边,却正见表嫂、外祖父还有外祖母,正都望着她笑,她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都看我做什么?”

  三人笑开,随后魏老太太叹道:“本以为琰王跋扈,你会受欺负,未成想,你们夫妻感情竟是这般的好。”

  余燕堇亦感慨道:“是啊,表妹和王爷形影不离,真叫人羡慕,可惜你表哥每年只过年才回来一阵子,瑜哥儿年纪又小,我脱不开身,只能和夫君分别两地。”

  宋寻月伸手捏捏余燕堇的手,宽慰道:“等孩子大些,表嫂便能和舅母一道去了。”

  说罢,宋寻月似是想起什么,问道:“瑜哥儿呢?几岁了,我还没见过他。”

  余燕堇笑道:“两岁,还小呢。奶娘看着他,这会儿约莫是醒了,我去抱来给你瞧瞧。”

  宋寻月笑应,余燕堇转身去抱孩子。

  谢尧臣出门后,辰安已经备好马,共点了四个护卫,加上魏家小厮和辰安,并七个人,一道骑马出城。

  出了主城后,魏家小厮带着谢尧臣一行人往附近村庄而去。走了半个多时辰,地形已是多山地丘陵,忽上忽下,坡很多,谢尧臣这才明白魏同和为何不叫宋寻月同行。

  谢尧臣一路跟着魏家小厮进了一处位于半山腰的村庄,几人下马,牵马步行。村庄不大,房屋稀少,人丁亦稀少。

  谢尧臣不知魏同和到底想叫他看什么。可既然叫他看,那他就认真看,周围的房屋,田地,路过人丁的衣着打扮,他都没落下。

  此地房屋简单,甚至有些家里,连院墙都没有,田地围绕在村庄周围,远处荒地虽广,但许是人口少的缘故,并未开垦。而路过的人,大多脚穿麻线鞋,衣服上基本都能见补丁。

  谢尧臣忽地意识到,魏同和想要他看什么。眼所见的一切,基本已经叫他意识到此地的贫瘠。

  一路走来,他其实也见过不少类似装扮的人,但未曾多留意,眼下留了心,他方才发觉,他虽知道此地百姓生活苦,脑海中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足以叫他清晰的知道,到底有多苦。

  而这,大多人都不会留心。

  谢尧臣本漫无目的眼眸中,忽地有了目标,在他村庄路上搜寻片刻,最终将目光落在路边一位坐在巴掌大的小木凳上,身形精瘦的卖菜小老头身上。

  那小老头眼睛有些浑浊,精瘦黝黑,一副老实巴交的面相,面前摊着一张草席,上头摆着一些他叫不上名字的绿菜。

  谢尧臣将手里的缰绳交给辰安,随后朝那小老头走了过去,在他面前单膝蹲下。

  小老头明显视力不大好,只看得清一个人影过来,却看不清人样貌,费力瞧了瞧,操着当地口音道:“买菜吗?”

  谢尧臣不大能听懂,魏府那名小厮赶忙过来,译给谢尧臣听:“问是不是买菜?”

  谢尧臣点点头:“对,阿翁,你这菜怎么卖?”

  小老头叽里呱啦的说了些什么,谢尧臣看向那小厮,小厮译道:“他说价格很便宜,都是自己院里刚长好的,今晨才摘下,一个铜板一捆。”

  一个铜板?谢尧臣眉心微蹙,拿起一捆菜,随后看了看草席上,数了数,一共也就五捆,所以他把这些菜全部卖完,一共也就五个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