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05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别啊,什么青铜器皿,编钟,玉珏……可以都给安排上,方便以后考古研究。】

  【羽的身份够不上这些吧,陪葬的礼器和身份是息息相关的。以后阿蓁倒是可以用上。】

  【阿蓁要相改善现在厚葬的风俗,她怎么可能给自己陪葬那么多东西。】

  姜蓁死后想要火葬的事,不止对一个人说过。她对自己死后的待遇都没什么要求,对羽这个态度,大家也没多想,只觉得姜蓁是个不注重仪式感的人。

  御府令看奉常在姜蓁那么没得到好脸,私下就和尚冠令悄悄讨论了起来。

  “太女平日里就不爱那些繁文缛节,很少带发冠就算,私下里穿的衣服,也多是胡服,咱们这次给太女做的礼服和王冠,是不是也该往简单了弄。”

  听了御府令的一通话,尚冠令悟了,一拍大腿,说道:“我觉得你说得有理!就照你说的来。”

  “咱们先把大概的纹样定下,交给王上看过之后,就能令奴隶开工。时间紧,任务重,咱们争取三日之内,就把图案画出来。”

  两位大臣为了符合姜蓁的喜好,在符合规矩的情况下,尽量的往简单大方了设计。

  但把图纸一送到姜王跟前,他俩就狠狠的挨了一顿批。

  “这都是什么玩意儿,连我和太女你们都敢敷衍?礼服不华丽就不说了,王冠上居然连颗大点的宝石都没有?你们就准备拿这样的破烂给太女?”

  御府令虽然尴尬,但内心还是有莫名的自信,站出来解释道:“看太女平日里的穿着,可能不爱这些繁琐复杂的服饰……”

  听到这个回答,姜王一脸无语,姜蓁是不介意一些小细节,但并不代表她不讲究。

  不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不会弄出松软的馒头,也不会弄出香皂面脂,更不会制作玻璃和镜子……

  “你们现在定下来的这版不行,往华丽复杂了改。”姜王正想指点一番,可又觉得御府令的思量不无道理,说道:“新的礼服做出来是太女穿,你们可以去询问一下太女的意见。”

  “可太女近日无心其他……”

  姜王理所当然的说道:“所以你们正好去分散她的注意力啊。”

  有些事情做起来,动静不小,也没什么惊喜可言,所以姜王干脆让姜蓁来挑自己喜欢的。

  羽去世之后,知道姜蓁身份的,如今就只有她自己,这个时候,她那颗心才安定了下来。

  没有了羽这个隐患,她和姜王的父女关系,才算是坚不可摧。

  只要她真心把姜王当做亲人看待,接受他的好意,也不什是么难以接受的事。

  心态放平以后,对姜王准备禅位的事,姜蓁也不扭捏了,御府令一问,她就直接的说出了自己的喜好。

  “礼服的袖子太大,我不喜欢,我喜欢干练一点的。上面的龙纹我不喜欢,我更喜欢凤纹。王冠以轻巧为主,我不喜欢头上戴太重的东西……”

  姜蓁一开口,御府令和尚冠令的心就稳了,大改不可怕,只要能得了姜蓁的喜欢,他们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

  但满足姜蓁要求的同时,他们也想满足礼法,免得被御史骂做佞臣,万一再被史官记两笔,他们就更丢脸了。

  “太女,姜国承周制,用的是龙纹……”

  “凤鸣岐山,也是天命,凤纹怎么就用不得了?”姜蓁嫌弃的说道:“姜国连‘法’都变了,‘礼’为何要一成不变?”

  “额…太女说得有理。有些旧制可以不用遵循,但王上那儿?”

  姜蓁:“父王那儿我去说。”

  御府令不敢反驳,老老实实的接受了姜蓁说的意见,回去之后赶紧命人织衣服。

  至于姜王,他更不会在这些小事上给姜蓁找不自在,还说道:“规矩都是人定的,强者制造规则,弱者只能遵守规则。我家阿蓁以后是要制造规则的人,不必事事都遵循旧制。”

  大的国策,或者一些政治主张,确实不该朝令夕改,但衣着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姜王并没有放在眼里。

  【咱们大头做事,就是有格局。】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姜王的野心也大着呢,只是自己暂时不能实现,把期待放在阿蓁身上罢了。】

  【古代君王挑继承人,本来就不单看血脉,他们还会看自己的意志能否被对方继承。】

  姜蓁对禅位的事情想开,态度也变得坦然了起来,对姜王说道:“我这几日已经忙完了,父王也别累着自己,早朝还是我来上吧,奏折也交给我来处理吧。”

  “行,都交给你。顺便咱们再商量一下,哪一天举办禅位大典合适。”姜王说道:“可以先叫太史和太卜递几个时间上来,咱们从里面挑。”

  太史负责观测天时星象和记载王室历史,太卜负责算卦测凶吉,重要的日子,基本都是这两人挑出来的。

  父女两人暗中达成了共识,姜王第二天早朝,就把自己想要禅位的事情说了出来。

  满朝大臣闻言都是一副我早就料到的表情,先是自我骄傲了两秒,很快大家就按照心里预演的那个剧本,对姜王进行了挽留。

  甚至连姜蓁都演了起来。

  没办法,这样的事件,史官一定会记载,不把戏演好,以后的历史不好看。

  【今天阿蓁下朝,是不是又要开始写日记了?】

  【这不是肯定的嘛。期待今晚阿蓁新编的故事。】

第115章

  登基大典

  姜蓁一下早朝, 就在直播间众人的催促中,拿起笔刀开始刻竹简。

  【今天早朝上这出大戏,还挺好看的, 各个情真意切。】

  【多感人的场面啊, 阿蓁你是没有心吗?居然这么写。】

  姜蓁在竹简上写的是:十日前, 父王就想禅位于我,我不愿,觉得维持现状甚好,可母亲去世之后, 我更担心父王的身体, 昨日我和父王就禅位的事, 已然达成共识。

  明明诸位大臣心中也早就有数, 早朝还一起做戏, 真烦!

  等以后我做了姜王, 我要把演员全都赶走!!谁敢演我, 我给他搭个台子,让他演一天!

  不过我和父王也在众臣面前推辞演戏了, 烦!

  【这篇日记的名字就叫:暴娇太女也有自己的烦恼呢。】

  【话说, 你们早朝的时候看出阿蓁的小情绪了吗?是我这个云妈妈太不负责任了吗?都没注意到自家崽崽不开心了。】

  姜蓁看到这个弹幕, 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 “今天早朝我心情还不错啊,看这些大臣演戏也挺有趣的。”

  【??你现在不止连事件都编,连心情都开始编了吗?】

  【重点是编得还挺像那么回事。有点同情后来的考古人员了, 这不得被忽悠瘸了啊。】

  姜蓁一边用笔刀刻写日记,一边和大家认真的分析道:“这个时代的史官敬鬼神, 有风骨, 会公正的记录这些历史事件。想看正史, 看史官的记录就行,为何一定要来参考我的日记呢?不带私人情绪,不带各种王室内幕,我的日记还有什么看头。”

  史官的记录,因为立场太客观,读起来难免枯燥无聊,而姜蓁的日记,则要生动活泼许多,喜怒哀乐都在里面,看起来无比真实。

  只不过很可惜,那些喜怒哀乐,都是姜蓁编出来的。

  【阿蓁真是拿出了编小说的态度来编自己的日记,连可读性都考虑进去了。】

  【我想起了那几个名人的日记,不会也是编的吧?】

  【看阿蓁编日记这狗样子,很难不让人怀疑啊!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姜蓁嘿嘿的偷笑,继续给自己的日记添砖加瓦,愉快的说道:“管它的,能骗一个是一个。”

  把今日份的日记写好,姜蓁就赶紧把竹简放到箱子里锁好,这玩意可不能流传出去。

  姜蓁写日记的时候,身边不会留人,等她忙活完了,准备处理奏折的时候,卫蝉才默默的出现在她身边。

  “太女,姚春大人有事找您商议,正在外间等候。”

  “让她进来吧。”姜蓁说道。

  姚春负责农官的一切事宜,棉花和水稻的种子,也都交给她在处理,这次她来找姜蓁,主要也是为了水稻杂交的事情。

  “太女,海浪那边把今年三季水稻的样本,都给我送了过来,但结果和都邑农庄这边一样,并不理想……”姚春说道:“我想请太女在报纸上刊登一下农庄这边的难处,让姜国的有志之士,帮忙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水稻。”

  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授粉就能长出稻谷,但这样长出来的稻谷,很可能会继承那些并不优良的性状,稻谷良莠不齐。

  今年姚春和海浪把东夷的稻谷和都邑的稻谷进行了杂交,但工作量大,得到的稻种,产量也不如预期。

  因为可能微风一吹,水稻就已经自花授粉了,杂交到最后,就杂交了个空。

  只有找到雄蕊退化,但雌蕊能正常授粉的水稻,这个杂交才能正常进行下去。

  面对姚春的要求,姜蓁十分赞同,说道:“自然界中是肯定存在天然雄性不育的水稻,下期官报,我就进行悬赏,让大家去找。但这样的水稻,需要在水稻杨花的季节才能发现,想要找到,估计得等明年去了。”

  “若不是我没把太女教我的东西悟透,也不会耽搁这一年的时间。”姚春有些自责的说道。

  “连我师门都没有弄出来的东西,我知道那有多难,你好好做事就行,不用想太多。”对姚春这样踏实肯干的官员,姜蓁都是以安抚为主。

  种庄稼要顺应天时,几年都出不了什么成果也是正常的。

  哪怕有直播间提供资料作弊,姜蓁也从没设想过一步登天。要是姚春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高产的杂交水稻弄出来,那才是奇迹。

  在这个时代,就算直播间的人有一肚子高端的经济战争技巧,也玩不过粮食和人口这两个最重要的国家基石。

  下一期的官报中,姜王禅位给姜蓁的新闻排在第一,姚春请大家帮忙寻找特殊稻种的新闻,就排在第二,可见粮食对姜国的重要性。

  姜王禅位的事,除了要告知姜国的大臣和百姓,还需要昭告诸国,请他们来观礼。

  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姜王把自己对姜国统治权,移交给姜蓁,放眼天下,那也是一件极为盛大的的事情,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来姜国都邑看这个热闹。

  【新日历的一月一日,就是在姜国大祭后的第三十二天,确定没算错吧。要是算错,那可就尴尬了。】

  【肯定没错,这个时代观察星象大佬们,提供的资料都还挺准确的。】

  【把阿蓁登基的那一天,算作新年的第一天,说起来还挺有纪念意义的。只要这个历法一直沿用,阿蓁的存在就不会被人忘记。】

  换新历法,原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把新历和姜蓁的登基挂钩,事情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

  大家一致觉得,姜蓁执掌姜国之后,姜国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的,心中满满的都是期待,哪怕是新历法,大家也准备全盘接受。

  对姜蓁订好的时间,太史和太卜都不敢多说什么,只会夸道:“好日子,这是个好日子。”

  唯一有异议的,就只有姜王了,“还说挑个时间最近的日子,我能早日卸下身上的重担,结果你还非得选个那么远的。”

  虽然觉得时间太长了,但姜王对姜蓁想要推广的新历还是很叹服的。

  “你的师门还真是高人辈出,去年我对照你给我的新历看了一眼,发现每月的十五十六,都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而且上半个月看到的都是上弦月,下半个月看到的都是下弦月,月月都是如此。甚至这新历上的二十四节气,也能准确的应对农时……”

  姜王就算相信姜蓁,也不可能事事依从,在此之前,他已经默默观察了一年多。

  农庄用的,一直都是姜蓁提供的带有二十四节气的新历,该到了播种施肥的季节,农庄的人还会通知周围乡里的百姓,在农时的预估上,农庄的人比经年的老农还厉害。

  姜蓁瞄了一眼弹幕,然后才替姜王解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对天气和农业有极大的影响。新历法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推出太阳的运动周期……编写出这个历法的人,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运算能力,哪怕让我来,我也是做不到的。”

  【这不是谦虚,这是真做不到。别说阿蓁了,搁我我也不行。】

  【永远不能低估古人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