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46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四国安静乖巧的修路,姜蓁也不好意思折腾他们,老实的吧注意力放回了国内。

  今年百姓家中的棉花丰收,农庄的各类海外粮种,也得到了大丰收。

  第一批回来的粮种,是种在暖房里的,如今农庄是丰收的已经是第二季了。

  暖房里种得少,收获得也少,就算朝中大臣知道这粮种高产,也没有觉得很震撼。

  但现在,他们却被红薯的亩产迷住了双眼。

  别看现在百姓要种很多土地,从早忙到晚不敢停歇,但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亩产也就两百来斤,姜蓁改善水利设施、教他们使用化肥,普及铁质农具……费劲的把姜国的亩产拉拔到了三百多斤。

  就这粮食产量,足够姜国傲视群雄了。

  但红薯的产量却猛得过分,精耕细种之下,亩产能达到上千斤。

  “我姜国百姓果真是有福之人,赶上了好时候,有红薯在,饿肚子的人就少了。”

  “按照原来的情况,我姜国想要一统天下,还不知道要积累多少年,可如今看来,三五年的功夫就够。”

  “好东西啊,这红薯真是好东西。”

  诸位大臣喜形于色,姜蓁却非常的淡定,“这就是粮种的力量,有些粮种在产量上,天然就有优势。”

  姚春适时的补充道:“去年年底在丹朱县发现的稻种,我们经过培育,也杂交出了高产的稻种,等明年和后年,稻种也能推广。红薯虽然产量高,但水分太多,不易保存。”

  “红薯的产量高成这样,其他的咱们就不能再挑剔了。”诸位大臣非常知足。

  【这产量才哪跟哪儿啊。好好的培育下去,红薯的亩产可以达到几千上万斤。】

  【育种的事情急不得,只能让农庄慢慢来。】

  【幸好咱们早早的就培养了像姚春这样勤勤恳恳干活的农学生,以后只用蹲结果就行了嘿嘿。】

  经过农庄的栽种,今年又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等到明年,农庄就会把红薯分到各县农庄,让他们种植。

  “玉米之类的农作物,只能靠种子栽种,但红薯藤却可以扦插。今年农庄收获的红薯藤我都收起来好好保存来,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用。就算旧的红薯藤不能用,当年新发出来的红薯藤,必然是能用的……”

  姚春给大家细细的讲述了一下红薯扦插种植的方法,然后说道:“明年各县都要扦插的方法种植,不用等后年,明年咱们就能迎来一次大丰收。”

  “红薯亩产一千多斤呢,一亩地的产量能抵三亩地,明年的红薯的产量再低,那也是大丰收。”

  “大丰收才好啊,等我姜国人肥马壮,就是动手的好时机。”

  姚春描绘的未来的收获景象,把诸位大臣整得五迷三道的,嘴都没合上过。

  等隆重的介绍完红薯,姚春又开始拉玉米出场,“红薯的种植挑地,但玉米却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产,而且它非常耐旱,产量同样不低……”

  若只看姜国,偶尔还有个风调雨顺的时候,但放眼全天下,这天灾就没断过。

  陈冬治水,减少了水灾带来的伤害,旱灾同样也能缓一缓,但雪灾、蝗灾之类的灾害,在诸国经常发生。

  今年姜国的日子还算好过,可郑国运气却不是那么好,发生了雪灾。

  “好不容易今年君臣没内斗,好好修路了,老天爷却蹦出来拦路,这是不想让郑国的百姓过好日子啊。”碰上这样的情况,连姜蓁都觉得是不是郑王的运气不好,倒霉到影响国运了。

  【可能这就叫,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郑王就只能跟人斗,与天斗就直接摆烂了。】

  同样作为君王,姜蓁替郑王解释了两句,“也不算摆烂吧。就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方法处理,以前姜国也是这么处理天灾的。”

  【记起来了,当初水灾的时候,姜大头也是直接不管,让老百姓自己进山里找吃的。救灾的主旨就是,不让灾民到处跑。朝廷唯一出血地方,就是第二年的粮种。】

  【水灾不管,还能进山里找吃的,雪灾咋办啊?大冷的天,会把人冻死饿死的。】

  【各国朝廷会这样,都是因为资源有限,如果他们粮仓里面的粮食多得快溢出来了,应该也不会这么无情。人口也是各国君王很看重的东西。以后姜国可不会这样。】

  【也不知道郑国那边普及火炕没有。】

  【大雪把人的房子都能压塌,火炕能抵什么用。】

  庶民家中还是茅草房居多,房梁根本就承受不住太大的重量,雪灾一来就完蛋。

  郑国的消息,姜蓁也就是稍微关注一下,并没有特别注意,觉得郑王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但没过多久,姜国就听到了郑国有人造反。

  由受灾地区的官员带头,领着灾民差点打到了郑国都邑,一路上抢了不少贵族的粮仓。

  再细细一打听,这位带头造反的官员,还是当初参加过殿试的学生,被郑王挖墙脚挖回去做官的。

  人家确实抱着回报乡里的目的回去的,认真的教县内的百姓采用新的耕种方式,推广高价买来的姜国棉花种子,在县内办农庄和作坊。

  但雪灾一来,让他以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不说,想朝廷寻求帮助,朝廷却置之不理。

  他都和县内的百姓培养出感情了,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大家去死,所以干脆利落的带着人去抢贵族的粮食。

  【就说雪灾不管不行吧。这又冷又饿的,谁受得了啊?】

  【郑国军队好像有点菜啊,让人直接打到都邑来了。】

  【之前郑国的战斗力就不行,郑王和君王大臣内斗,伤了郑国元气,打不过那群抱着必死之心的灾民,应该挺正常的。】

  论诸国的战斗力,郑国一直是垫底的那一批,只是以前郑国的读书人多,才显得它逼格高,但现在读书人都跑姜国来了,郑国无论文武,都没拿得出手的了。

  【我记得儒家之前来投靠阿蓁的时候,还跟阿蓁吹牛来着,说郑国这么多年,没有一个谋反的君侯,如今这不就来了吗?】

  【郑王这不是撤了很多儒家的人,换了自己人上去吗?郑王自己作的吧。】

  【确实挺活该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反他不是应该的吗?】

  直播间的人虽然同情郑国的百姓,但却对他们的造反不抱任何期待,虽然他们也希望灾民能够成功,给郑王一个教训。

  但郑王不是昏庸到家的人,郑国也还有些家底,想把郑王从王位上拉下来,难度还是挺大的。

  姜国离得太远,鞭长莫及,只能远远的看热闹,并不能帮上什么忙。

  可带头造反的那位科举生,知道情况不对,非常干脆的就对那群百姓说道:“我得跑路了,再不跑就会被郑王抓住了。我这次要去姜国避避风头。你们手里也有粮食和过冬的东西了,也赶紧找个地方躲一躲吧。”

  “您先跑,等风头过了,咱们再去姜国投奔您!”

第161章

  都是姜国的间谍

  诸国在面对天灾的时候, 官员的第一要务,就是看紧灾民,不让他们乱跑, 减少当地的人口流失。

  受灾地的官员, 忙着安抚百姓。受灾地周围的城池, 会加大检查力度,没有身份证明,来历不明的人,就会被抓进牢里去。

  “这竹简你们自己收好, 上面记录的信息是你们自己的, 别拿混了!这个竹简上面写的是你们商队300人, 去姜国经商, 到时候你们这波人走的时候, 一定要凑个三百人上下……”

  准备跑路的科举生郑小白, 走的时候, 还有些不放心,殷切的叮嘱着。

  “您就放心吧, 以前咱们遭了灾哪都去不了, 如今有了您给的这些东西, 再差也比以前强。”灾民们一个个的神色都很兴奋。

  郑国竹纸也贵得离谱, 底层百姓的身份证明,还跟几年前一样,用的是竹简。郑国庶民大多是不识字的, 就算想要仿仿造身份证明,也没办法, 但如今他们遇到一个好官, 连以后逃命的东西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我留这些竹简给你们, 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等明年开春,你们最好还是回老家好好耕种,按照我教你们的法子,产量肯定会有所提高。姜国虽好,但郑国和姜国之间还隔了一个宋国,路途遥远……”

  他们这批人,是最先举旗闹事的,后面就跟滚雪球似的,加入造反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正经的灾民,还有一些心怀鬼胎的人物。

  郑小白控制不了如今的局面,只能安置好自己熟悉的乡民,准备去姜国躲一躲。

  他能力有限,只能救自己熟悉的人。

  眼看着郑王的大军要出动了,郑小白安置好其他人,也不敢久留,赶紧乔装打扮一番,以最快的速度走人。

  换完装,郑小白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头发剃光,脸上和头皮上都画着的青色图案,活生生就是一个神秘的巫者,安全的躲过了郑国的通缉。

  等离开郑国土地,郑小白才长呼了一口气,“幸好当初我在大学的时候上课认真,上医家的课也不敷衍,要不然这次就没命了。”

  脸上的颜料,几天就能褪干净,等他赶回姜国的时候,混进人堆里根本就找不着。

  如今姜国的光头可太多了。

  一些年纪大的文人武将,为了掩盖自己的白发,许多都跟风剪了头发。

  姜国可不管郑国的通缉犯,郑小白一回到姜国,小日子又过得滋润了起来。但为了防止郑国来的刺客暗杀,他也没有大张旗鼓的宣扬,依旧躲在人堆里。

  郑小白是郑王挖墙脚挖回去的人才,官职都是郑王亲自安排的,郑王怎么会不清楚他们的来历,他一回姜国,郑王就收到了消息。

  “这贼子逃回姜国了?”

  “没错,姜国那边的谍者是这么说的,不过他最近出入都和朋友一起,不好动手。”护卫回道。

  郑王冷哼一声,愤愤的说道:“居然还敢出现在世人眼前,这狗东西还真是不怕死。”

  护卫低头不敢说话,郑国现在的乱象,就是郑小白起的头。

  如今许多君侯和灾民,都借此机会声讨郑王,郑王现在焦头烂额,郑小白却逃回姜国过舒坦日子去了,这怎么能让郑王不生气。

  郑小白回到姜国,就住在学院街那一片,周围全都是学堂和学生,大学也在那个位置。

  在姜国都邑,王宫那一条街道,是姜国都邑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其次就是学院街,大学甚至有蓝河卫常驻。

  要是安排刺客杀人,可能事情没有办成,还会折损自己的人手。

  郑王不甘心的说道:“派使者去姜国,请姜王把这个郑小白给我送回来,我要烹了他。”

  在郑王看来,姜蓁应该会给他这个面子,但姜蓁听使者说完郑王的请求之后,就一脸无辜。

  “这人在姜国吗?我怎么不知道?郑王想处置本国的官员,怎么找到我姜国头上来了?郑小白可没有触犯我姜国律法,此事我不会多管。”

  【让咱们帮忙抓人,郑王的脸挺大啊。】

  【自己管不好国内的事情,居然还敢来找阿蓁帮忙,他怎么不让阿蓁一统天下,然后把王位交给他做啊。】

  请姜蓁抓人的事情被姜蓁拒绝,使者退了一步,说道:“此子逃到姜国来了,还望王上能给个方便,让我们抓他回去。”

  姜蓁一脸淡定,无所谓的说道:“此事与我姜国无关,你们该如何就如何,我不会多管。但你们要记住,在姜国做事,就需要遵守姜国的律法。”

  “多谢王上提醒。”使者躬身道谢。

  姜蓁挑了挑眉,说道:“谢我做什么?我也没帮上什么忙。”

  使者干笑一声,没有回话。

  在姜国的地盘上,姜蓁不包庇郑小白,就是一种帮忙。

  郑国使者上午刚见完姜蓁,中午论台那边就有消息传了出来,急得郑小白和他那群朋友团团转。

  “怎么办?他们居然找过来了!郑王怎么这么小气啊!我都跑姜国了,他都还来找我麻烦。”郑小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转圈圈。

  “你闹的事情那么大,把郑国搅成了一锅粥,郑王能放你一马才是怪事。”好友眼珠子转了转,提议道:“要不你躲山里去吧。躲个一两个月,应该去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