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49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求药

  郑王有事, 那定然是会兴师动众的,除了大巫,太卜也被叫来了。

  大巫一进殿内, 就感觉到了氛围有点不对劲, 再看到太医的脸色, 他就不自觉的变得有些紧张。

  郑国的大巫不只会祈福,也会一些浅薄的医术,检查完郑王的症状,他也立刻就联想到了瘟疫, 事关重大, 大巫没敢隐瞒, 说出了和太医一样的猜测。

  都这样了, 太卜哪能测出什么好结果, 指着乌龟壳, 对郑王说道:“王上!大凶之兆!”

  青霉素可没有止疼的效果, 听到大家都这么说,郑王只觉得头疼欲裂, 愤怒的对身边的护卫吩咐道:“紧锁宫门, 我倒要查一查到底是谁要害寡人。”

  宫门锁了, 太医大巫等人也出不去, 只能站在一旁,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看着郑王终于采取行动,太医也稍稍松了一口气, 疫区隔得远倒还好说,但这病人都出现再自己跟前了, 再不好好查, 威胁的可是自己的小命。

  大巫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巫医之争, 扯了扯太医的袖子,小声的打听道:“姜国给的那个方子上的药材,你府里备齐了吗?”

  “有,但是不多。”太医回道。有些药材国库没有,但他们做医者的,家里得备着。

  大巫家里的药不太齐,闻言立刻兴奋了起来,小声的哀求道:“等出宫之后,你能分碗药给我吗?”

  “还有我。”太卜弱弱的提醒,他也有点害怕来着。

  虽然不确定自己中没中招,但可以先喝点药预防,太医也不好意思拒绝,点头同意了,“等出宫,我就回家煎药。”

  看太医好说话,大巫和太卜都松了口气,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在事情没闹大之前,离开郑国避避风头。

  宫中的护卫此时的步伐急促,各宫的仆从也都在被检查询问。

  想到自己遭受的无妄之灾,大巫忍不住小声骂道:“究竟是哪个混账干的好事!为了争权夺利,居然敢拿疫气当儿戏。”

  传染病这种东西,一个不小心,大家都得完蛋,太医也忍不住磨牙。

  郑国如今内斗了好几年,连大巫都一下子联想到了其他君侯,更别说郑王。

  这次宫内的大清查,郑王也把重心放在了其他君侯的阴谋上。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如今宫里已经倒下了不少人,甚至有一个大厨也病了,但怕被送去疫所等死,不敢声张。

  刚好,郑王在前一天就吃过这位大厨做的饭。

  但后面无论郑王再怎么查,都没查到这位大厨背后有人,反倒是查出这位大厨和和疫区逃出来的贵族有接触。

  最开始的时候,朝廷和百姓都没意识到是瘟疫,前期也有不少人离开。

  按照以前那慢得要死的车马速度,这群人其实跑不远的,但如今郑国也修了好几条水泥路,虽然断断续续的,但也加速了郑国的交通。

  所以在疫区封锁之前,这群人就已经跑都邑来了。

  郑王捂着头,不敢置信的说道:“真是巧合?没有人谋划?”

  “臣无能,没有查出幕后使者。但…臣在都邑内查出了许多和王上症状相同的人。”护卫回道。

  这是最坏的结果了。

  比起都邑被疫气感染,还不如是王宫被精准投毒呢。

  郑王坐在高座上,陷入了纠结。

  之前封锁疫区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免得疫气祸害到自己。

  那些疫区的百姓,郑王可没有管他们的死活,甚至在郑王看来,只要瘟疫不再蔓延,疫区的百姓死光了都无所谓。

  可如今郑王中招之后,才发现这疫气早就已经传到都邑来了。

  都邑是郑国的中心,若是不及时采取行动,很可能整个郑国都会中招。

  若是症状轻微一点的瘟疫还好,若是烈性的感染性强的瘟疫,那死的人可都是一片一片的。

  郑王还想把郑国发扬光大,不想祖宗基业败在自己的手里,考虑了半天,还是下定了主意。

  “传我的命令,先暂时封城,把病人都查出来,送到疫所去。”

  没想到郑王这么果断,原本还想跑路的大巫太卜两人,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不由自主的扯住了太医的袖子,紧张的提醒道:“药!”

  “我回去就煎来喝。”太医无奈的回道。

  都邑这个地方特殊,各处的政令都是由都邑下达的,根本就不可能彻底封锁,郑王只是借着封城的机会,查出城中的病人,处理过后,就会放开对都邑的管理。

  除了都邑,郑王还给其他地方下了令,让各地注意防护,疫气已经弥漫开来,一定要严查病人。

  接到郑王这个新的命令,郑国所有的君侯都炸锅了。

  他们这段时间装乖这么久,期待的可不是这个结果!

  “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连都邑也有病人?”

  “连都邑都出现了疫气,其他地方哪还能跑得了?疫区那群官兵究竟是干什么吃的,怎么把里面的祸害放出来了。”

  一群君侯都快要崩溃了,只觉得自己这次被郑王坑得不轻,全都对郑王痛骂了起来。

  他们气,郑王也气,“我还怀疑是哪个混蛋害的我呢,他们倒还把我怪上了。”

  郑王有太医诊脉,又有从姜蓁那里重金买来的青霉药,病很快就好了。

  可青霉药这玩意儿,姜蓁从不随便卖,郑王能买到,是因为他是君王,有那个面子在,而且他还给了重金。

  郑国其他君侯,可没有青霉药的储备,更没有太多药材的储备。

  姜国医者搞出来的那几个治病的方子,郑王虽然公开,但那个时候,诸位贵族家中也没时间去储备相应的药材了。

  普通的庶民,有的连县城都没去过,自然没那个条件到处跑,只能茫然的窝在家中,等待自然的审判。

  但郑国的贵族却已经在准备跑路,不敢把小命寄托在巫者的祈福上头,他们准备去姜国求药,或者去宋国齐国避一避风头……

  【都这个时候了!你们不要过来啊!!!】

  【关门关门,咱们不和郑国玩。】

  【我真的是服了,郑王搞啥呢。这段时间另外四国多老实啊,都不敢给郑王添麻烦,结果郑王这混蛋还是来麻烦我们来了。】

  最开始宋国齐国挖郑国墙角挖得还很起劲,一听说郑国的疫气已经蔓延到都邑,一个个吓得锄头都掉了。

  “紧闭城门,切断和郑国的所有交易,不许放一个郑国人入城。之前吸纳的郑国百姓,也要集中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各国君王的脑子还是清醒的,见机不对,立刻主动封锁郑国。

  这速度和郑国当初封锁疫区一样快。

  现世报这么快报应到自己身上,郑王气得脸都青了,愤愤的说道:“他们把我郑国当什么了?!”

  郑王想骂人,作为邻居的宋王更想骂人,关闭边城的当天,就忍不住在朝廷上骂起了郑王。

  “都知道疫气不可小瞧,若不严格封锁,就会酿成大祸。郑王居然能让疫区的人跑出来!真是气煞我也!”

  “要不是郑王也染病,这事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传出来,他怎么不病死算了!”

  早期他们敢肆无忌惮的吸收郑国百姓,就是看着郑王做事还算靠谱,有瘟疫的消息,就立刻封锁疫区。

  那干脆果断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君王。

  至于疫区的可怜百姓,除了姜蓁会心有同情,送去药方,另外几国的君王都有些无所谓,所有人都有一副铁石心肠,觉得只要瘟疫能控制住就好。

  按照以前的经验,封锁疫区一段时间,瘟疫自然就会消失。

  出于对郑王的信任,那些两国边界的健康百姓,宋国都接受了。

  可现在郑王却告诉他,这就是个坑!健康的百姓,也不定是真的健康。

  说不定宋国此时已经有疫气弥漫开了,只是自己不知道。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宋王不仅封闭挨着郑国的边城,还跟郑王一样,派人来向姜蓁重金求药。

  “事态紧急,我姜国也急需此药,只能卖给宋王一份,用来保命。”姜蓁无奈的回道。

  【没办法,郑王太坑了。咱们也得早做预防。】

  【被郑王这么一坑,我发现水泥路不是没有缺点的。有了它之后,运送货物是快了很多,但送病人也快。不然凭借以前的交通速度,这次瘟疫应该不会闹这么大。】

  听到姜蓁不卖药的回复,宋国使者一脸苦笑,问道:“姜国有几千名医官,还怕这个?”

  “就算我姜国有上万名医官,也会怕。”姜蓁的表情无奈。

  使者听着,忍不住感同身受,咬着牙埋怨道:“这疫气可能就郑王不怕吧。他身体好。”

第165章

  兵家不争之地

  疫气是由郑国而起的, 如今天下人对郑王怨气都快溢出来了。

  宋王齐王等人这时候焦虑到睡不着觉,郑王倒是心态很好,睡得格外踏实。

  忙着医治都邑病人的太医, 头发都快掉光了, 恨不得拉着郑王的肩膀摇晃质问:你是怎么睡得着的!

  虽然太医心里恨不得捶郑王两拳, 但给郑王回报工作的时候,他还是格外老实。

  “都邑已经清查了一遍,有症状的人,都被送到疫所去了, 但咱们发现得有些迟, 很多人已经离开都邑去往他国……”

  “如果此事单单是郑国的事, 那就是个大麻烦, 可如今这麻烦不单是郑国的, 那就是个小事情。”郑王虽然对宋国的态度很不满, 但却一点都不影响他幸灾乐祸, 谁叫宋齐两国偷偷挖他墙角的,活该如此。

  郑王把重担分散给了四国, 身上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但他好歹也是郑国君王, 没有彻底摆烂。

  比起曾经被封锁的疫区, 都邑百姓的死活,郑王不敢不管,对太医吩咐道:“库房里的药材都拿出来, 煎给都邑的百姓喝。”

  姜国给的那副药方,郑国的仓库虽然凑不齐, 但对症的药还是有一两种, 有药喝总比没药喝的好, 至少能减缓如今的情况。

  “臣马上就去清点药材,分发下去。可郑国的医者数量不比姜国,按照姜国医疗手册上的防疫方法来的话,宫里的医者需要全都派出去。”甚至在太医的设想中,宫中的医者全派出去,可能都还不够。

  听到这个,郑王忍不住皱眉,供养在宫中的医巫,是他的保命符。

  若不是太医还算中用,又有青霉药辅助,他染上的病,也不会这么容易好,如今他的病虽然好了,但宫中还有妃嫔和他的子女。

  自家人总是比外人重要,郑王犹豫了两秒,说道:“宫中的医者派一半出去就行。不用什么都跟姜国学,疫所里的人,基本都没救了,可以不用管。”

  “臣明白。”太医苦着一张脸回道。哪怕不管疫所,医者也是不够用的。但郑王都已经下令了,他也不想说一些话来郑王添堵。

  谁都有私心,哪怕是太医也有,他本来没有想过去疫所帮忙。

  宫里面的医者,太医虽然会安排,但太医用的最多的,还是民间征集的医者和巫者,真正危险的事情都是民间的医者在做。

  此时郑国重现了当初姜国义诊时的情况。许多读书人拿着姜国出品的医疗手册,一边翻书一边给自己治病。

  因为这个时候谁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