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163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宋王出身高贵,他也没想过去开荒当野人,直接问道:“那孔雀王朝是什么情况?有没有可乘之机。”

  比起开荒,他更想捡现成的。

  “孔雀王朝的实力不如宋国,更不如姜国,而且姜国船只经常往来此处,以后等姜国腾出手来……”将军的意思很明显,孔雀王朝也不是一个好的安身之处,建议道:“阴阳家的那两个出海的学者说过,再往西边走,还有一块不小于姜国的岛屿,我们可以再造大一点的船,往西边走。”

  事关宋国的未来,宋王一点都不敢拖延,转头就吩咐造船作坊全力开工,想要造出像姜国一样的大船。

  宋国在暗戳戳的找后路,姜国却在明晃晃的磨刀。

  农闲的时候,各郡县的兵卒,都在抓紧时间训练,甚至连没服役的百姓,也默默的操练起来了。

  若是有实力,运气又好,普通百姓也能靠军功封侯,再不济,也能免几十几百亩田地的税,或者在军队里谋个官职。

  在姜国,无论文武,都能有上升的渠道,所以大部分百姓都充满了希望,看待宋国,就像是在看一块待分的肉。

  等今年的秋收一完,姜国又开始迅速的集结军队,看得宋王的眼皮直跳。

  “情报里头不是说姜王怀孕了吗?怎么这个时候还打打杀杀的,她都不修养身体吗?不替嫡子积阴德吗?姜王回回都盯着我宋国,怎么不去打卫国和齐国呢!打量着我宋国好欺负是吧!”

  姜国如今的动静,别说宋王紧张,宋国的大臣们也高度戒备,“王上,听说姜国今年又是大丰收,有充足的的粮食储备,姜王的野心本想必有些大,咱们要好生防备。”

  宋王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调兵遣将,顺带还派使者,去其他三国求援。

  但宋国这次的求援,没得到任何回音。

  去年卫齐两国就已经试过阻拦姜国,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不说,自己还损失了不少人,今年他们也摆烂了,就站在一旁围观,不再插手。

  姜国和宋国都在调兵遣将,姜国的贵族们拍手叫好,宋国的贵族却叫苦不迭,准备收拾东西跑路。

  “去年就该走的,你们非要拖,现在好了,姜国又快打到门前了。”

  “我也没想到姜国的动静这么快,去年刚打一场,今年居然又卷土重来了。”

  托高产粮种的福,姜国如今并不需要慢慢积攒底蕴,一年的收获,能抵得上往常四五年,动起手来,自然没有什么顾忌。

  战时,姜国为了防止谍者作祟,边城会戒严,这批宋国贵族想去姜国,还得绕一大圈路。

  贵族家中数代人的积蓄,能装几十辆车,离开的时候,就是一排长长的车队,格外引人注目。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以前还算安全的商路,突然就多出了许多盗匪。

  盗匪也不抢别人,就抢这群带着家底跑路的贵族。

第182章

  都是姜国的

  姜国破城之后的作风, 大家都有所耳闻,留下的那些东西,只会便宜了姜国的军队, 这群人走的时候, 恨不得把门框都拆下来带走。

  但如今他们的家当, 全都便宜了盗匪。

  贵族出行,本来就要带许多护卫,更别说如今搬家,家中的童仆和护卫, 全都在。

  几百上千人的队伍, 普通的盗匪只会绕着他们走。

  但这次抢他们的盗匪不一般, 全都披甲带刀, 装备精良, 每次出动, 都是两千人打底, 和正规军差不多。

  “留下你们的马车,我可以放你们离开, 胆敢反抗的话, 我不会留一个活口。”

  盗匪头子拿黑面巾蒙着脸, 可那坐在马上的架势, 像极了一个将军。

  “将军,我和此县的县令是好友,您是不是找错人了?”

  被抢的小贵族知道这群人的来路不一般, 不敢来强的,只敢小心翼翼的拉关系。

  “县令?”盗匪头子冷笑一声, 沉声说道:“别跟我扯那些有的没的, 东西留下, 赶紧离开,否则就别怪我无情了。”

  一听这语气,被抢的贵族心里就明白,这群盗匪背后的靠山,肯定比县令大,不是郡守就是君侯,或者就是宋王安排的。

  宋国贵族携带家产出逃的事,宋王早就有所不满,但第一批离开的贵族跑得太快,宋王没法下手。

  现在他们这批晚离开的人,就直接撞到了宋王的枪口上。

  留在老家,会被姜国军队搜刮,离开,会被宋王记恨。

  他们这群小贵族夹在中间,格外难做。

  被抢的贵族脸上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商量道:“我愿留下一半的家资,让将军不白跑一趟,您看如何?”

  这已经是他的底线,要是真被抢干净,以后他也称不上什么上等人,想吃点好的,还得给人家当门客,受委屈。

  “不如何,你既然不愿意,那我就自己来取吧。”盗匪头子一声令下,一堆蒙面的甲兵就冲了上来。

  做为还在征战的兵卒,他们最讨厌的,就是上面那群吃里扒外的贵族。

  从前几年宋太后去世,宋国和卫国打仗的时候,宋国贵族就在疯狂拖后腿,把送去前线的粮食都贪了,导致守军哗变,宋国战败。

  到了现在,宋国贵族依旧还在拖后腿,临阵脱逃就算了,还想带走大批的粮食、布匹和武器。

  宋国前线的兵卒晋升无望,有时还吃不饱饭,冬天也会挨冻。他们会有这样的遭遇,全赖这群作威作福的贵族所赐。

  以宋国兵卒的眼光来看,被抢的这群贵族,没一个是无辜的。

  把这群贵族抢干净,盗匪们就兴奋的推着车离开。

  “走咯,今晚吃马肉!吃白面馒头,吃大米饭!”

  “这大肥羊可真是肥啊!”

  抢来的粮食、布匹和武器,都会被充作军资,金银珠宝则都会统一送走。

  每抢完一只肥羊,这支盗匪都会吃肉庆祝一下。

  被抢贵族的队伍,少说几百人,多的也有上千人,混乱之中,也有人逃了。

  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半个月不到的功夫,各处商路上盗匪的消息就传开了。

  “宋王这么做不合适吧,这群小肥羊本来都准备来姜国了,宋王这是截了我家的羊啊。”姜蓁忍不住埋怨。

  姜大头赶紧安抚:“这次不是准备打到宋国都邑吗?最大的那只肥羊都是你的,何必惦记那些小肥羊呢。别气了啊。”

  面对姜大头小心的态度,姜蓁有些哭笑不得,赶紧解释,“我就埋怨几句,没生气。”

  “没生气就好,江山社稷虽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姜大头认真的说道。身为姜国史上难得一见的病弱君王,他对此很有发言权。

  他也有雄心,但脆弱的身体限制了他的发展,哪怕姜大头已经退休养身体,时不时还会犯头疼、腿疼之类的毛病。

  可就算姜大头的身体不太好,在得知姜蓁疑似怀孕之后,还是主动来帮姜蓁处理重政务,免得她压力太大。

  姜蓁和姜大头说着话,很快就把自己面前这堆凑着处理好,然后又伸手从姜大头面前拿。

  “父王坐在旁边陪我聊天就好,这奏折我处理惯了的,很快就能批复好。”

  “我以为姜国如今多了几十个县,又还在打仗,你处理奏折所花的时间,应该会比以前多,谁知道还是这么快。”姜大头有些无奈的把自己面前的奏折推向姜蓁。

  这么多奏折,姜大头能处理到半夜,姜蓁却是看一眼就能下笔,思考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分钟。

  姜王坐在旁边看着,说道:“我还以为你今年会为了肚子里的小孩,把攻打宋国的事情推迟到明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机合适就可以直接动手,没必要再多等。”姜蓁不在意的说道:“我生这个孩子的目的,是为了稳固我的江山。若是为了孩子影响到姜国大计,岂不是本末倒置。”

  “这些话你可少说些,万一你肚子里的孩子听到会难过的。”姜大头作为一个正经的慈父,听到姜蓁这么说,就忍不住皱眉。

  “噗嗤,好好好,我不说了。”姜蓁无奈住嘴,不去惹敏感的姜大头。

  【大头实在是太小心了,阿蓁身体倍儿棒,区区一个胚胎,能耐她何?】

  【就是,阿蓁这么多年,不是白练的,咱们姜国君臣,主打的就是一个文武双全。】

  【估计是大头的心理阴影作祟,他的孩子可是一个都没养活,丧子之痛经历多了,难免会担心阿蓁。】

  姜蓁会选在这个时候孕育下一代,也是因为有足够的信心。

  和最开始那个孱弱的姜国不同,如今的姜国已经势不可挡。别说宋国,四国联合在一起,也阻挡不了姜国吞并四国的步伐。

  地基打好了,上层建筑很快就能拔地而起。

  去年姜蓁只敢拿宋国的五十城,今年姜国的目标是全吞宋国。

  凭姜国今年的粮食布匹产量,建设宋国轻轻松松。

  等把宋国的拾掇好,姜蓁下次甚至能直接吞并另外三国。

  姜蓁的野心昭然若揭,宋国无力反抗,早就做好了割舍五十城的准备。

  “去年姜国军队攻占五十城之后,就停下了脚步,今年估计也是一样。可能姜国也不敢把战线拉得太长,怕被我宋国军队合围。”宋国大臣猜测道。

  面对如今的情况,宋王有些无力的说道:“钝刀子割肉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右相觑了一眼宋王的脸色,建议道:“有强敌在外,国内应该以安抚为主。国内如今盗匪四起,实在是影响民心安定。”

  “是啊,王上,这群盗匪实在是嚣张,若是影响军队后勤运输的粮草怎么办?大战在即,应该早做处理。”

  “盗匪不可纵容,抢完贵族和商队,他们也会抢庶民,长此以往,会失了民心。”

  一群大臣跟着附和。

  不把这群‘盗匪’解决,万一他们跑路的时候,被噶了怎么办。

  姜国的发展速度太快,宋国已经有许多大臣觉得自己苟不下去了,非常想带着家产跑路。

  可如今宋国前有狼后有虎,实在是过于危险。

  宋王是第一个暗中对那群贵族动手的人,各地的君侯和驻军将领看到了甜头,也纷纷下场。

  都知道宋国如今危险,全都想捞一把就跑路。

  因为宋王开了个好头,导致国内乱得离谱。

  有希望的时候,宋王也勤政,想把宋国发扬光大,但姜国根本就不给他时间。

  绝望逼近,宋王也就彻底摆烂了。

  任由朝中诸位大臣劝说,宋王就是不松口,“国内的盗匪都是小问题,如今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危机,是姜国的军队,诸位爱卿可有办法让姜国退兵。”

  被宋王问得说不出话来,诸位大臣黯然闭嘴。

  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宋王忍不住冷笑一声,只会劝他有什么用,有本事劝姜蓁休战啊。

  有宋王的放任,盗匪根本就无人治理,国内的那群小贵族瞬间老实起来,不敢带着家产到处乱跑。

  这群小贵族的心都不在宋国了,就算人留下,也做不出什么好事来。

  可连宋王和宋国诸位君侯都摆烂了,底下的官员,就更没有什么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