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 第69章

作者:虎昭昭 标签: 爽文 直播 基建 穿越重生

  姜蓁接过奏章,随意的翻了翻,说道:“尚书仆射只是喝酒之后嘴巴大了点,议论了我几句,不算什么大事,口头批评他几句,罚他半个月苦役就行……铁官丞本事不高,除了家世好点,没其他优点,应该降职……石室令打死匠人,性情暴虐,可以罢官……典客这人不止贪婪还玩忽职守,取证审判过后,斩首。”

  赵青竹告状的名单,有些还是姜蓁提供的,所以姜蓁对他们的表现非常有数,根据官员犯事的大小,姜蓁都给出了处理的建议。

  “你这个处理方法不错,有轻有重,还是按照规矩来的,就按照你说的办吧。”姜王说道。

  被罚的人里面,还有不少姜姓族人,但无论是姜王还是姜蓁,都没有因此手软。这么个肃清官场的好机会,他们当然要好好利用。

  在姜国朝廷做官的,有许多他国人士,就算是惩罚,也需要有一个度,免得有的人扛不住,撒腿跑了。

  赵青竹也明白这个道理。

  第一天他把姜蓁提溜出来立威,第二天又弹劾了一百多人杀鸡儆猴,然后他就消停了,每天早朝都在划水打瞌睡,完全不做声,任由别人的眼刀子往自己身上扔,他全程岿然不动。

  惩罚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遵纪守法,哪怕是赵青竹也知道,大家需要适应的时间。

  由于赵青竹当初弹劾的时候,点明了大家的错处,所以大家改起来也有方向。

  看着姜国官场的风气为之一清,大家都去借阅或者誊抄新法某些内容的时候,赵青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吏治清明,才是强国的征兆,要不是姜蓁不同意他的某些建议,他下手还能更狠。

  惦记着郭凡之前说的,姜蓁会印刷律法相关的小手册,替基层官员普法,赵青竹上朝的时候划水,下朝的时候,就偷偷默默的用功,把基层官员常用的律法都收录了起来。

  上早朝之前,在姜蓁那儿蹭馒头吃的时候,赵青竹就把自己整理好的小册子递给姜蓁,骄矜的说道:“我随手弄出来的,太女看看合不合用?”

  姜蓁放下手里的石磨,翻了几页,随意的说道:“还行吧,改改就能用。”

  听姜蓁说还需要改,赵青竹的脸不自觉的就垮了下来,说道:“这都是最常用的律法了?还要改?”

  “嗯,要改。”姜蓁一脸淡定的说道:“你选的有些条列我不喜欢。”

  姜蓁搞竹纸和印刷术,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同化百姓,她支持法家,只不过是因为法家的学说还行,她酌情取用了一部分。

  但赵青竹想通过姜蓁来传输属于他的想法,那就打错算盘了。

  早就猜到姜蓁不会受自己摆布,赵青竹撇了撇嘴,问道:“那你什么时候能改完,这小册子,什么时候能印刷。”

  “还得多等一段时间,公主府里的工匠不够,他们现在在雕刻新法,后面还要雕刻姚春写的种地养殖手册,后面才能轮到这本常用律法。”

  竹纸和印刷术都是姜蓁的独家技术,赵青竹心里就算不满,也不敢强求。

  就在赵青竹心里失望的时候,旁边又有一个官员来凑热闹,对姜蓁问道:“不知太女府上的工匠能否帮忙印刷我老师的著作?我老师是儒学大家刘如博士。只要可以帮我老师印书,花再多的钱都行。”

  赵青竹没有印书的需求,他的著作就是一部部律法,卫国的律法有他的影子,姜国的律法同样也是,他心里是把这两国的律法,看做他作品的一部分。

  儒家是法家的竞争对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以法治国。儒家讲究‘为专政以德’,以德治国。

  虽然自己不用发表著作,但赵青竹见不得儒家的人发表,淡定的替姜蓁拒绝道:“我刚刚问了,太女府的工匠忙不过来,印不了刘如的大作。”

  姜蓁反驳:“可以印啊。”

  赵青竹惊讶的扭头,愤愤的盯着姜蓁,眼里就写了三个字:负心汉。

  他和郭凡,还有一众法家人士,替姜蓁冲锋陷阵,转头姜蓁就和儒家的人勾勾搭搭,姜蓁对得起他们吗?!

  在赵青竹灼人的视线中,姜蓁慢悠悠的说道:“我府里的工匠可以帮别人印书。但这书得我喜欢才行。”

  【那可不是,咱自己搞出来好东西,还能便宜别人?】

  【有印刷书籍的特权,咱们都不用走什么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套路,手段温和的完成思想统一,一点非议也不用遭。】

  【赵青竹和刘如都想利用阿蓁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殊不知,阿蓁传播其实是自己的东西。】

  【嘁~这些人虽然都有八百个心眼子,但咱们直播间可有用几十万个心眼子,小样儿,还敢跟咱们斗!】

  华国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华国人其实早就被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腌入味了。

  就算让姜蓁自己来,搞的也是儒家和法家相结合的那一套。

  现在两家的人才送上门来让自己利用,不用白不用。

  既然刘如都主动找上来了,姜蓁也不想拒绝对方,伤了人家的心,说道:“我还挺喜欢刘如博士的一些观点的,你可以先把刘如博士的著作送给我看看。应该不需要修改太多。若是刘如博士不愿意改,那就算了。”

  “愿意的,愿意的。多谢太女,下朝之后,我就把书送来。”

  等那位官员一走,赵青竹就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太女喜欢儒家以德治国的想法?”

  【咦~老男人吃醋真的很伤眼睛。】

  【咋滴,还想让法家独得太女恩宠?】

  “能为我姜国所用的学说,我都喜欢。”姜蓁瞄了一眼赵青竹,冷着一张脸说道:“别吃醋了,没看我最重用的还是法家的人吗?”

  【阿蓁是会哄人的。瞧她这面无表情的样子,活脱脱一个渣女啊。】

  【阿蓁应该对赵青竹这坑王笑不出来吧,能给他说两句甜言蜜语,已经够给面子了。】

  【赵青竹被气跑了,看样子他有点不好哄。小气鬼!】

第71章

  百家

  赵青竹负气离开, 但刘如却抓紧姜蓁给的机会,下午就带着自己的著作,来和姜蓁交流。

  “这本书花了我十余年的时间, 还望太女斧正。”

  各家学说的大佬, 只要愿意来, 至少都能混个博士的职位,而且他们身上担负着发扬自家学说的重任,能说会道是最基本的要求。

  趁姜蓁看书的间隙,刘如就关心的问道:“太女为了新法, 付出良多, 这段时间推磨辛苦了吧?”

  【赵青竹就只会关心姜国律法, 不像我只会心疼太女。是我理解的这个意思吧?】

  【怪不得赵青竹在郑国玩不过儒家的人, 瞧瞧儒家的小宝贝们, 说话多贴心啊。】

  【赵青竹确实该去进修一下说话的艺术。】

  【可能他们法家对外都是那个人设, 故意的。脾气不臭一点, 万一别人觉得他好说话,犯错的时候求上门来怎么办?】

  姜蓁低头翻着书, 抬头看了刘如一眼, 笑着回道:“不算辛苦。我自己定下的规矩, 是该遵守。”

  “我听说赵大人前段时间弹劾了一百多人, 还有几个人偷偷离开姜国。只靠严苛的刑罚逼迫大家改正,怕是不长久,只有大家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以德行来约束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如举列道:“姜国光是去年, 就有两位起兵造反的君侯。可郑国过去十五年, 没有一位君侯敢对君王不敬!”

  儒家强调对父母的孝和对君王的忠, 对君王非常的拥护,完全不允许下面的人去推翻君王的统治。

  郑国以此为基础去教化百姓,不管对外怎么样,但内部的统治却非常稳定。像宋国那样为了争位发生争执的事,郑国很少发生,谁要是敢乱来,会被其他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听着刘如见缝插针的推销着自家学说,姜蓁问道:“你这书上书说‘夏服天命’,‘武王受命于天’,君王都是受天命派遣,管理人间百姓……”

  就知道这些东西会引起姜蓁的注意力,刘如隐晦勾了勾嘴角,伸手捋了捋胡须,内心有些小小的骄傲。

  只要是个君王,就希望自家百姓老实一点,该种地种地,改经商经商。法家能用律法达到这个效果,是拿刀架在所有人脖子上胁迫,而儒家却是温水煮青蛙。

  刘如自觉儒家的方法更好,但他听完姜蓁接下来说的话,表情一下就僵住了。

  “我曾经读过儒家的其他著作。有位儒学大家说的是‘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天有其自己不变的规律,与其迷信天地的权威,不如‘制天命而用之’,刘博士觉得呢?”

  儒家那么多人,思想不可能完全同意,同一件事情,哪怕是同一学派的人,见解也不一样。

  刘如反问:“太女觉得哪一个好呢?”

  “我更相信‘制天命而用之’,找到天地中的规律,并好好运用,也是强国的办法之一。因为敬畏鬼神,而不敢去破解天地的奥秘,我觉得这是一种损失。”

  如果姜蓁是一个纯粹的封建统治者,那‘天命神授’的说法,她会很喜欢,洗脑多了,敢造她反的人就少了,不仅能够稳固自己的统治,还能替自己的子孙稳固江山。

  但是姜蓁是后世来的穿越者,比起统治一个封建王朝几十几百年,她更希望姜国能科学的发展。

  哪怕以后她去世,王位换别家的人来坐,她也无所谓,只要这片土地上的国家,是世界最强就行。

  【为了咱们科技的萌芽,就只能先委屈这些鬼神了,虽然这些思想听起来还挺有趣的,但运用到实际中,还是算了吧。】

  【阿蓁说的不错。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能够永恒,但历史的车轮是向前滚动的,工业文明如果到来,就不会被农耕文明替代。】

  【牛顿三大定律,电磁感应,量子力学……这些都是天地之间一直存在的规律,只要研究透了,阿蓁和我们见面的日子就不远了!】

  【就是,与其指望阿蓁死后给我托梦,还不如指望阿蓁研究时空旅行理论。】

  ‘天命神授’是刘如为了获得上位者支持,特意弄出来的。

  刘如之前和姜王也聊过,哪怕不喜欢儒家的其他学说,对‘天命神授’这点,姜王是喜欢的,但刘如没想到,姜蓁居然这么叛逆。

  刘如非常委婉的说道:“太女和王上的想法,有些不一样。”

  姜蓁忍不住笑了,“我父王对法家富国强兵的理念很感兴趣,对道家的无为而治也很喜欢,墨家的兼爱他也很赞同,当然,他也很喜欢儒家的天命神授。”

  姜蓁这个解释,把刘如都给干沉默了。

  姜王如此博爱,儒家想获得姜王的支持,难如登天,还不如就盯准了姜蓁这个太女,年轻有冲劲,会为了自己的想法付出实践。

  【阿蓁不说,我还真没觉得,父女俩渣得如出一辙。】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权术,什么有用就拿来用。而不是被某一学说绑架。】

  【到了后面的某些朝代,都不是帝王把儒学当成治国工具,而是儒家把帝王给绑架了。】

  【刘如感觉也没憋好屁,先用天命神授来忽悠百姓和君王。说不定下一步就用天人感应去束缚君王。】

  被弹幕提醒了一下,姜蓁又接着补充道:“你后面这段,君主施政的态度,会影响到天气变化,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水灾旱灾之类的灾害,都是自然变化,与人无关。”

  以后科技发达,人能影响自然,但现在嘛,人力渺小,只有被大自然磋磨的份。

  “太女,春夏秋冬,日月星辰,皆依五行之性相生相克,正常情况下这天地间是不会发生灾祸的,只有五行失序才会……”

  看着刘如已经谈到五行上去了,姜蓁头疼的叹了口气,制止道:“刘博士,你不用费尽心思说服我。我只是提出我的建议,并没有强逼着你做什么。若是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删改。”

  当然,不删的话,姜蓁就不会帮他印刷。

  刘如老实的闭嘴,微笑点头,“太女说得有理,是我的不是。我应该以大局为重,这些不太适合姜国的一部分,删去也不影响什么。”

  【识时务者为俊杰,刘如还是很有眼色的嘛,那咱们就不客气了。】

  【孝顺可以,但愚孝不行,这个得让他改。】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个也不行,不能因为对方身份尊贵,就替他掩盖罪恶,这点还得史家的人好,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 。】

  姜蓁把刘如的书从头翻到尾,嘴上的挑剔也没有停过。

  最开始的时候,刘如还想劝姜蓁接受,到后面,刘如就只能妥协的记录姜蓁所说的话。

  等刘如停笔,姜蓁才客气的说道:“需要改的东西有点多。您这边没问题吧?”

  太女府里的印刷作坊,之前印刷的都是姜蓁自己的东西,从来没有替外人印过著作。她愿意替儒家的人印刷,就代表姜蓁对儒家还算和善的态度。